天堂樂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說到天堂,你會想起那一位?你的親人?或會是他們嗎?說到天堂,我只會想起香港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因為她是自有人類歷史以來第一位公開說天堂已留有位置的人。她能夠進入天堂嗎?你估計你能否進入天堂嗎?天堂是怎樣的?天堂是否等同樂園嗎?
要探討基督宗教如何看天堂樂園,先要註明的是死後的天堂,而不是在世所謂的理想國。天堂是否等同樂園?我們先看看什麼是樂園。樂園Paradise,原是古波斯的詞彙pairi-daeza,即是以欄杆或牆圍起來之意,也指有欄杆的公園或樂園。希伯來文寫成paredes (有樹的公園);希臘文是paradeisos;拉丁文則是paradisus。另有一個字eden表達了同樣的意思,此字含有兩種意義:1)指一個沒有樹木的平原上,卻有一個園子(Akkadian,稱為edinu,蘇美文是edin,希伯來文eden)。2)喜樂、享受、喜歡(即希伯來文的eden)。
Paradise及eden這兩者相互整合下就是「一個充滿和諧及喜樂的園子」。
宗教學歷史以六種思想來描寫樂園:
第一,樂園是人類的原始狀況,在這圖像中有一些重要的內容,如:原祖父母;或一群按創造神的旨意而生活在幸福無憂的情況中的人們,他們與整個受造界和諧共融,也沒有死亡。但是自從人因犯罪而墮落後,就破壞了原始的喜樂,也使人類落入辛勞工作、疾病、饑餓及死亡的痛苦中,這是人犯罪所造成的後果。
第二,樂園是一個黃金時代(aeon),這種思想有其歷史觀,也就是將歷史劃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即是黃金時代,之後每一階段都較前一階段墮落。
第三,樂園是和現時代同時存在的理想境界,惟有神明、英雄和義人才能住在這理想境界中,古時,有些民族如墨西哥人、中國人、希臘人、波斯人、印度人,會將此理想境界放入宇宙中最美好的地方。
第四,耶穌時代;猶太教認為樂園也指著末世的境界,當宇宙消滅或公審判之後,原始的樂園境界將再被覆興起來。
第五,樂園是亡者生活之地,這種思想指出善人,即貴族或受後代特別敬禮之人,死後可以進入一個像似樂園的地方。如印度教或民間佛教中,認為義人在投胎轉世之前,就是存在這一樂園的境界中,大乘佛教,如淨土宗也提出善人將到達一美好的淨土境界中。中國古代也認為人死後,其魂魄所到達的天上境界即如同樂園一般。
第六,有許多身在被迫害情況中的人會自我安慰,他們認為只要經過暫時的痛苦,就可以得到美好的樂園賞報。
說到這裡,聰明的你應該知道,我們所探討的天堂是指第5種樂園,是亡者生活之地,只有善沒有惡的一個特別的境界。
那麼,天堂又是什麼?天堂heaven,從廣義的宗教語言來說,可由三個角度來探討:
第一個角度,天堂是人類最美的境界,也是人類所能想像到的最理想的境界。這些圖像與文化背景大有關係,因此不同的文化背景對天堂就有不同的描述方式,例如:某一文化(宗教)強調人際關係、交談、主體、歷史等因素,那麼他們心目中的天堂就是這個歷史圓滿的完成,在這美好的境界中必然有人與人、人與宇宙萬物、人與天主之間的交往共融;另一文化宗教中強調了一體,有一元論(泛神論)的傾向,天堂就會成為人與絕對真如的合而為一,亦即小我流入大我(涅盤、頓悟)的境界。又如在一個缺水的文化背景中,他們所描述的天堂中必定有豐富的水源。我有理由相信特首林鄭月娥根據她個人文化(愛好鬥爭、極要面子、只要勝利、詭詐奉承等等)而塑造了天堂的願景,才敢大膽公開指出天堂已留有位置。無怪乎及後有人說,如果她在天堂,自己寧願下地獄!
若我們仔細從第一個角度看,天堂這些圖像都表達出同樣的信念,即是圓滿、幸福、喜樂及和諧的境界,跟她相像的有天壤之別!
第二個角度,天是宇宙體系的一部份,即穹蒼。在此用法中,可說「天地」已指出所有包含在宇宙中的受造物。
第三個角度,天是神所在之地,甚至可以代替神。如中國古書上說「天命之謂性」,這裡的「天」即表示是上天最高的主宰。在特殊的基督信仰中,天堂是指一個絕對不可失的境界,其中包涵整個人類,有天主聖三的恩惠,也與天主聖三相互寓居,更是人類依靠天主恩惠所努力達成的結果。
看完三個角度,讓我們看看聖經如何談及天堂。聖經提到天堂時,有用普遍的意思(廣義的宗教用法),也有用特殊的意思(狹義的基督宗教思想):
舊約把天當作穹蒼,把天上的水和地上的水分開(創一6),天主稱穹蒼為天。天也是雅威的居所。在那高座上,祂掌管宇宙萬物(申廿六15;詠二4;十一4;依六三15)。這些說法主要在強調天主的存在以及祂動態性的救恩。因此在舊約晚期,當以色列民不敢直呼雅威之名時,天就成為天主的代名詞了。
新約一方面接受了舊約的思想,另一方面則加上耶穌基督和救恩這特別是救贖的向度,共有四點:
第一,在福音中,耶穌曾提到天上的父親(瑪五16,45;六1~9)、天國(瑪三3;五10,19~20;七21)。瑪竇福音(五12;十九21,29)、馬爾谷福音(十30)及路加福音(路六23)均指出天堂是人生前善行的報答,這賞報完全來自恩惠,因此福音所發揮的是人與天主的共融。末世的救恩就等於永生,永生就是進入天國。
第二,保祿的天堂觀特別重視基督的面目,得撒洛尼人前書四章17節曾說:「……要被提到雲彩上,到空中迎接主:這樣,我們就時常同主在一起」。斐理伯書及格林多後書都提到與基督在一起的意思(斐一23;格後五8;得前五10;格後十三4 )。
第三,初期教會對耶穌基督的描述頗多,大體上都指出祂被提升天後將帶著權柄自天降來(若三12,31;宗一9~11;瑪廿八18;廿四30)。有關聖神的降來也有同樣的說法(宗二1~2)。人與宇宙萬物為一整體,所以住在天堂就是指宇宙萬物與天主聖三共融的圓滿意境,默示錄稱此意境為新天新地(默廿一1~5)。
第四,新約也如同其他宗教一般地應用了很豐富的圖像,以描寫人圓滿的全福境界,在舊約傳統背景中(如出廿四9~11;依廿五6),新約運用了宴會來描述天國(瑪八11;路十三29),其中耶穌基督是主人,祂邀請那些準備好的人(路十二37);或是君主為自己的兒子擺設婚筵(瑪廿二1~14),這些都表示天主的邀請是一個恩惠。默示錄(默廿一9~廿二5)把筵席的圖像和聖城耶路撒冷相連(聖城在舊約中代表著希望、安全及團結的象徵意義)。默示錄(默廿一~廿二),則引用了許多舊約的思想(如創二4~25;則卅六35;依十一6~7 ;六五25),所以默示錄中也強調了生命樹的果子(默二7)、生命的活水(默廿二1~2)、不再有死亡、悲傷、哀號、苦楚(默廿一4),也提到天堂的幸福包括了榮福直觀(beatific vision)。在希臘精神靈魂的哲學背景下,榮福直觀就是指那完全被淨化但仍保有理性的靈魂,直接面見三位一體的天主。在這種思想中,人的終極高峰就是靈魂可以進入那絕對存有者的燦爛光輝中,這是榮福直觀的狹義定義。廣義而言,榮福直觀即是那些達到圓滿成全境界的人,直接與三位一體的天主相遇。在非基督宗教的概念中則很少提到榮福直觀,而多強調與他們所信的神在一起生活。
看完聖經角度,我們從基督宗教的傳統,在不同的文化脈絡中,以不同的神學思想來發揮聖經中有關天堂的喜訊。福音進入希臘文化時,原有的希臘文化所主張的精神靈魂論,把天堂當作個人死亡及末日時期整個人類復活之間的中間狀況的幸福。基督宗教並未吸收這些主張,只汲取了希臘文化中的人學,也把天堂的幸福從人類精神上,理智與意志兩種能力的角度加以發揮;簡單來說,就是理智與感情。如以亞里士多德(Aristotle, 384-322)為基礎的多瑪斯學派(參 186),強調靈魂的理智層面,提出理性直觀的論點;另如奧斯定學派(參 601)、方濟學派卻強調愛和感情的因素。
最後,教會訓導權在中古時代才宣佈了有關天堂的道理,也運用了士林神哲學的概念來保護基督宗教的傳統道理(DS 1000, 1305, 1582)。現代神學對天堂的理論也很清楚的分成兩面:
第一,天堂的本質應超過人的言語,因為「經上這樣記載說:『天主為愛他的人所準備的,是眼所未見,耳所未聞,人心所未想到的』」(格前二9)。
第二,系統神學跟著教義部所發佈的《關於末世論的某些問題》所說的「我們應尊重聖經中所用的圖像,它們的意義應加以分辨,不過不應過份減弱它們,免得使這些圖像所指的真諦失去它的意義」。在此,現今系統神學很注意地分開了天堂的真正意義與人的想像二者,但在宣講福音時,仍須要具體而吸引人的圖像,使聆聽者更能深入福音的訊息之中。在這裡要註明的是,人的想像並不是個人主觀意願的,而是整體文化的累積的成果。
總結來說,天堂樂園是圓滿、幸福、喜樂及和諧的境界,當中不再有死亡、悲傷、哀號及苦楚,天堂樂園包含在宇宙中的受造物,神也在之地。我們可以同時以理智及感情去理解天堂樂園。至於誰人能進入天堂,上文已提到,除了天主,只有善人、義人和英雄才能住在天堂樂園這理想境界中。
最後,要提一提各位,天堂是不可數名詞uncountable noun,切勿說成two numbers of heaven這些情況,免得成為國際笑柄!
Reference: 輔仁神學著作編譯會,《神學辭典》,光啟出版社,1996。
avatar-img
3會員
79內容數
故仔嘅專題包括世界國地旅遊熱點同埋秘境,有小鎮同埋城市,重要係包括當中嘅小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aw 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Theorizing and Inpouring “The less theorizing you do about God, the more receptive you are to His inpouring.”
不死不滅 靈魂的「不死不滅」是我一直想探討的主題。探討這個主題的原因,是我自小就經常想起自己死後可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亦可能會陰魂不散,總之世界上再沒有了我,想起那種無知感,非常可怕!這裡所指的不死不滅,不是指肉體的不死不滅,而是集中討論靈魂的不死不滅。 我們先弄清靈魂不滅......
不老不死 死亡,從前的定義是心臟停頓,今日的定義是腦幹死亡,定義清楚不過。衰老,是由生到死的必經階段。為一般進化生物學家來說,衰老的定義很清晰,是「隨著時間流逝,親屬選擇理論的衰落,導致生物失去適應能力。」時間流逝,當然明白;失去適應能力亦相當理解。那麼,什麼是親屬選擇理論呢?要說清這理論.....
最近於電郵堆中發現了一位號稱猶思定的朋友寫下了一個感人及唏噓的故事,是一個甫自越戰歸來的士兵的動人故事。 這個士兵從舊金山打電話給他的父母,告訴他們:「爸媽,我回來了,可是我有個不情之請。我想帶一個朋友同我一起回家。」「當然好啊!」他們回答:「我們會很高興見到他的。」不過兒子又繼續說......
牛頓以稜鏡將光分解為彩虹般的光譜後,我們也知道彩虹的原理,所以在實驗室製造彩虹其實也沒啥大不了,但困住彩虹是另一回事。  因為不同顏色的光的折射率不同,速度也不同,人工小彩虹並不穩定,要保留不容易。  多年前,幾位科學家想出辦法來。用到一塊透鏡,其中一面鍍上了一層僅有三十納米的「金薄膜」......
 兒時一直同意佛里曼所說,世界是平的。某年初夏,有不一樣的經歷,儲滿一個月年假的我,再度隻身上路,從成都入藏。入藏路徑不外有四,即川藏、滇藏、青藏及新藏。我選擇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公路──川藏北路,亦是進藏路線中風景最秀美的路。川藏北路全長2412公里,我從成都,經雅安、康定、甘孜、德格.....
Theorizing and Inpouring “The less theorizing you do about God, the more receptive you are to His inpouring.”
不死不滅 靈魂的「不死不滅」是我一直想探討的主題。探討這個主題的原因,是我自小就經常想起自己死後可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亦可能會陰魂不散,總之世界上再沒有了我,想起那種無知感,非常可怕!這裡所指的不死不滅,不是指肉體的不死不滅,而是集中討論靈魂的不死不滅。 我們先弄清靈魂不滅......
不老不死 死亡,從前的定義是心臟停頓,今日的定義是腦幹死亡,定義清楚不過。衰老,是由生到死的必經階段。為一般進化生物學家來說,衰老的定義很清晰,是「隨著時間流逝,親屬選擇理論的衰落,導致生物失去適應能力。」時間流逝,當然明白;失去適應能力亦相當理解。那麼,什麼是親屬選擇理論呢?要說清這理論.....
最近於電郵堆中發現了一位號稱猶思定的朋友寫下了一個感人及唏噓的故事,是一個甫自越戰歸來的士兵的動人故事。 這個士兵從舊金山打電話給他的父母,告訴他們:「爸媽,我回來了,可是我有個不情之請。我想帶一個朋友同我一起回家。」「當然好啊!」他們回答:「我們會很高興見到他的。」不過兒子又繼續說......
牛頓以稜鏡將光分解為彩虹般的光譜後,我們也知道彩虹的原理,所以在實驗室製造彩虹其實也沒啥大不了,但困住彩虹是另一回事。  因為不同顏色的光的折射率不同,速度也不同,人工小彩虹並不穩定,要保留不容易。  多年前,幾位科學家想出辦法來。用到一塊透鏡,其中一面鍍上了一層僅有三十納米的「金薄膜」......
 兒時一直同意佛里曼所說,世界是平的。某年初夏,有不一樣的經歷,儲滿一個月年假的我,再度隻身上路,從成都入藏。入藏路徑不外有四,即川藏、滇藏、青藏及新藏。我選擇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公路──川藏北路,亦是進藏路線中風景最秀美的路。川藏北路全長2412公里,我從成都,經雅安、康定、甘孜、德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最近一片綠油油,讓我想起有句經典語~ 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 是拉,眼上一堆植物( 韭菜幫 )朋友們,真的都想上天堂了。 先知先覺的人,看到危險,不眷戀後面的波瀾,直接獲利了結,只不過這種了結的程度得看你持有多少股份,要先出全部的幾分之幾。 而我想要把上面的那句改一下~ 好的老師不會送你
Thumbnail
【重返伊甸園:找回生命中的快樂園子】 伊甸園,一個象徵著快樂與純真的地方。 「伊甸園的希伯來語名稱是“Gan Eden”,意思是“快樂的園子”。 」 這篇文章帶你重新審視伊甸園的故事,並從中尋回自我超越的生命成長之路。
Thumbnail
一念天堂情如蜜,心花綻露映晨曦。 與君相伴歡顏展,愛意繾綣夢中期。 奈何一念地獄至,愁緒紛飛亂心池。 相思苦痛難傾訴,淚濕羅巾情不移。 長夜漫漫獨思量,往昔溫柔繞心梁。 天堂地獄皆因愛,生死相隨情未央。 那是一段怎樣的故事啊,關於她,和她,還有他們的年少青春。 A.K. 啊,如果你懂得
Thumbnail
根本沒有所謂「上天堂」這一回事。只有你已經在那兒的一種明白。那是一種接受,一種了解,而不是努力追求或奮鬥。 你無法去你已經在的地方。除非你先離開你在的地方,而那是自己扯自己後腿。 但諷刺的是,大多數人認為他們必須離開他們現在的地方,以便去到他們想在的地方。因此他們離開天堂,只為了去到天堂——中間
天使 在天堂吧 我在書中看過 一身潔白 在雲朵上 天堂 我所嚮往的 一個樂園 天堂 應該有吧 抬起頭 我望著一片片無瑕白雲 從這邊飄到那邊 除了雲和青空 似乎什麼都沒有 天堂 我相信有 看不到 並不代表不存在 只是要再等一等 也許就在 天空的某一隅 我仍不放棄尋找著 屬於我的 新天堂樂園
Thumbnail
想要尋找西方極樂世界,這種現象可能源自身對死亡的恐懼,才會千方百計地想要找出這個地方
Thumbnail
所謂的天堂並不在任何其他的地方,天堂就在你的身邊。 當你開心快樂的像一個孩子一樣在這個地球上嬉戲奔跑的時候,你就是置身天堂。
小天堂,当他真正清醒的时候,他会回到这里。躺在黄花树下的小孩睁开了眼,夕阳难得的把世界染的金黄                                            人死后,会去往哪里?大部分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都认为自己死后只会去往天堂或地狱,会遇到它们信仰的神,但如果它们中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 找回永續生活的能力 ,積極行動改善身邊的環境創造地球花園,讓自己發揮天賦活出生命的本質與生活的美好,並把這樣的生活模式複製及擴散,讓 每個人都有能力使自己的環境變得更完美,並創造自己的家園,讓地球成為Garden--God's Eden(神的花園、人間天堂),還有什麼比這更好呢?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最近一片綠油油,讓我想起有句經典語~ 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 是拉,眼上一堆植物( 韭菜幫 )朋友們,真的都想上天堂了。 先知先覺的人,看到危險,不眷戀後面的波瀾,直接獲利了結,只不過這種了結的程度得看你持有多少股份,要先出全部的幾分之幾。 而我想要把上面的那句改一下~ 好的老師不會送你
Thumbnail
【重返伊甸園:找回生命中的快樂園子】 伊甸園,一個象徵著快樂與純真的地方。 「伊甸園的希伯來語名稱是“Gan Eden”,意思是“快樂的園子”。 」 這篇文章帶你重新審視伊甸園的故事,並從中尋回自我超越的生命成長之路。
Thumbnail
一念天堂情如蜜,心花綻露映晨曦。 與君相伴歡顏展,愛意繾綣夢中期。 奈何一念地獄至,愁緒紛飛亂心池。 相思苦痛難傾訴,淚濕羅巾情不移。 長夜漫漫獨思量,往昔溫柔繞心梁。 天堂地獄皆因愛,生死相隨情未央。 那是一段怎樣的故事啊,關於她,和她,還有他們的年少青春。 A.K. 啊,如果你懂得
Thumbnail
根本沒有所謂「上天堂」這一回事。只有你已經在那兒的一種明白。那是一種接受,一種了解,而不是努力追求或奮鬥。 你無法去你已經在的地方。除非你先離開你在的地方,而那是自己扯自己後腿。 但諷刺的是,大多數人認為他們必須離開他們現在的地方,以便去到他們想在的地方。因此他們離開天堂,只為了去到天堂——中間
天使 在天堂吧 我在書中看過 一身潔白 在雲朵上 天堂 我所嚮往的 一個樂園 天堂 應該有吧 抬起頭 我望著一片片無瑕白雲 從這邊飄到那邊 除了雲和青空 似乎什麼都沒有 天堂 我相信有 看不到 並不代表不存在 只是要再等一等 也許就在 天空的某一隅 我仍不放棄尋找著 屬於我的 新天堂樂園
Thumbnail
想要尋找西方極樂世界,這種現象可能源自身對死亡的恐懼,才會千方百計地想要找出這個地方
Thumbnail
所謂的天堂並不在任何其他的地方,天堂就在你的身邊。 當你開心快樂的像一個孩子一樣在這個地球上嬉戲奔跑的時候,你就是置身天堂。
小天堂,当他真正清醒的时候,他会回到这里。躺在黄花树下的小孩睁开了眼,夕阳难得的把世界染的金黄                                            人死后,会去往哪里?大部分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都认为自己死后只会去往天堂或地狱,会遇到它们信仰的神,但如果它们中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 找回永續生活的能力 ,積極行動改善身邊的環境創造地球花園,讓自己發揮天賦活出生命的本質與生活的美好,並把這樣的生活模式複製及擴散,讓 每個人都有能力使自己的環境變得更完美,並創造自己的家園,讓地球成為Garden--God's Eden(神的花園、人間天堂),還有什麼比這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