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令人失望的「父親」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最近於電郵堆中發現了一位號稱猶思定的朋友寫下了一個感人及唏噓的故事,是一個甫自越戰歸來的士兵的動人故事。

這個士兵從舊金山打電話給他的父母,告訴他們:「爸媽,我回來了,可是我有個不情之請。我想帶一個朋友同我一起回家。」「當然好啊!」他們回答:「我們會很高興見到他的。」不過兒子又繼續說:「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訴你們,他在越戰裡受了重傷失去一條胳臂和一隻腳。他現在走投無路,我想請他回來和我們一起生活。」

「兒子,我很遺憾,不過或許我們可以幫他找個安身之處。」「不要,爸媽,我要他和我們住在一起!」父親又接著說:「兒子,你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嗎?像他這樣殘障的人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負擔!我們還有自己的生活,不能就讓他這樣破壞了。我建議你先回家,然後忘了他,他自會找到屬於他的天空。」

就在此時,兒子掛上了電話,他的父母再沒有他的消息了。

幾天後,這對父母接到了來自舊金山警局的電話,告訴他們親愛的兒子已經墮樓身亡,警方相信這純屬自殺案件。於是他們傷心欲絕地飛往舊金山,並在警方帶領下到停屍間去辨認兒子的遺體。

那的確是他們的兒子,但驚訝的是兒子居然只有一條胳臂和一條腿……


「自力更生」、「自強不息」、「持續發展」……等都是一些原來正面及積極的詞彙。可惜的是,我們的「父親」:政府,將這些詞彙「片面化」,甚至是「私有化」地解釋及不斷地灌輸給市民。在我們的城市,房屋事務署私營化、社會福利署一筆過撥款、中學概覽……等背後的理念就是政府利用了老百姓的「自我照顧」的理念,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資源增值。我們很難想像房署、社署及學校的工作可以完全量化。它們的服務對象都是人,服務的過程及所提供的服務有很多是不能量度的,例如,屋邨的公公婆婆對屋邨職員的信任,社工晚間向邊緣青年所提供的輔導,學生對老師哪份敬畏及愛戴……這些都是不能量度的。

政府現時很明顯地意識到要將殖民地時代所背上的「包袱」一一放下,將責任交給「被私營化」的團體,而這些團體也有意無意間將責任交回被服務者,當中所用的理據就是:你們要自力更生、自強不息、持續發展……

先撇開現時香港的政治黑暗氛圍,身為市民的我們不禁會問,「被愛者」及「弱勢者」是社會的包袱嗎?若是,他們的「父親」便是唯恐天下不亂的混沌製造商。

或許,「父親」的稱謂根本不值得政府所擁有。老百姓已開始對他們的父母官徹底失望了!
往這裡 https://ko-fi.com/lawan 給我一杯🍮 或一個 🍎,所有捐款會投入我的眾籌計劃,讓香港的年青人得到大專教育,將來回饋重塑愛與公義嘅社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aw AN的沙龍
3會員
79內容數
故仔嘅專題包括世界國地旅遊熱點同埋秘境,有小鎮同埋城市,重要係包括當中嘅小故事。
Law A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17
廣東話旅遊資訊 演員宋康昊坐喺樓梯上講對白嘅經典場面而家已經變咗做白淺灘文化村導覽中心,為遊客提供有用嘅信息同埋買飲品。呢度經常舉辦小型展覽,同埋有專業導遊隨時幫助遊客。仲有好多角落係攝影嘅理想場所,背景係美麗嘅大海同可愛嘅木雕......
Thumbnail
2023/10/17
廣東話旅遊資訊 演員宋康昊坐喺樓梯上講對白嘅經典場面而家已經變咗做白淺灘文化村導覽中心,為遊客提供有用嘅信息同埋買飲品。呢度經常舉辦小型展覽,同埋有專業導遊隨時幫助遊客。仲有好多角落係攝影嘅理想場所,背景係美麗嘅大海同可愛嘅木雕......
Thumbnail
2023/10/09
廣東話旅遊資訊 翻查資料,附近嘅中里山,因為大規模埋咗地雷同埋其他地雷,所以要小心。據國防部講,呢度埋咗2718發地雷,但根據參與埋地雷工作嘅金文斗嘅證詞,實際上埋咗25000多發。更可怕嘅係,地圖唔係好明確,而且係由直升機無差別散佈嘅......
Thumbnail
2023/10/09
廣東話旅遊資訊 翻查資料,附近嘅中里山,因為大規模埋咗地雷同埋其他地雷,所以要小心。據國防部講,呢度埋咗2718發地雷,但根據參與埋地雷工作嘅金文斗嘅證詞,實際上埋咗25000多發。更可怕嘅係,地圖唔係好明確,而且係由直升機無差別散佈嘅......
Thumbnail
2023/10/02
廣東話旅遊資訊 係講兩個妓女喺呢度埋葬咗。壬辰倭亂嘅時候,日軍攻佔水營城之後,佢哋舉行慶祝宴會,兩個妓女酒醉之後掉入水中,同一名醉酒嘅日軍將軍一齊英勇殉命......
Thumbnail
2023/10/02
廣東話旅遊資訊 係講兩個妓女喺呢度埋葬咗。壬辰倭亂嘅時候,日軍攻佔水營城之後,佢哋舉行慶祝宴會,兩個妓女酒醉之後掉入水中,同一名醉酒嘅日軍將軍一齊英勇殉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個人的業力不單是個人的業力,更是集體的業力,當這世界只要有一個人的創傷未被解決,這個創傷便會像漣漪般地向外擴散傳遞,波及到自身以外的所有生命,我們會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或者「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但只要我們看得到這可恨與可憐,這可恨與可憐就與我們脫不了關係,就也是我們必須清理的業力課題,
Thumbnail
一個人的業力不單是個人的業力,更是集體的業力,當這世界只要有一個人的創傷未被解決,這個創傷便會像漣漪般地向外擴散傳遞,波及到自身以外的所有生命,我們會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或者「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但只要我們看得到這可恨與可憐,這可恨與可憐就與我們脫不了關係,就也是我們必須清理的業力課題,
Thumbnail
看到這起駭人的新聞,可悲的老父親付出了所有,最後換來的是這樣殘忍的結局,曾經的付出變成應該的,不能繼續支援就變成了最該死的理由,因為這不就是你的責任嗎?
Thumbnail
看到這起駭人的新聞,可悲的老父親付出了所有,最後換來的是這樣殘忍的結局,曾經的付出變成應該的,不能繼續支援就變成了最該死的理由,因為這不就是你的責任嗎?
Thumbnail
今天終於正式面對了,社會局發給我的函,終於打開來,正視他,並解決他。 這一次發函追討之總金額為10萬5000元。除了發函給我,也有發函給我素未謀面、同父異母的一位哥哥跟兩位姐姐。 首先要謝謝社會局願意給我機會,提供一張「老人個案安置減免申請書」,讓我有機會可以免除這筆費用。但還是必須要先提出證據以及
Thumbnail
今天終於正式面對了,社會局發給我的函,終於打開來,正視他,並解決他。 這一次發函追討之總金額為10萬5000元。除了發函給我,也有發函給我素未謀面、同父異母的一位哥哥跟兩位姐姐。 首先要謝謝社會局願意給我機會,提供一張「老人個案安置減免申請書」,讓我有機會可以免除這筆費用。但還是必須要先提出證據以及
Thumbnail
曾經不敢觸碰的底線 不願意多談的人、事 不敢多想的意念 終究,沒有解開的會變成你的課題 即使你一直在逃避 它也會穿過千山萬水找到你 今天社會局社工打來了,她的來電顯示對我來說,一直是很沈重的石頭。 「我們社會局即將發函,收到公函後要在60天內處理,否則後續可能會進行強制執行喔!」 強制執行,我最害怕
Thumbnail
曾經不敢觸碰的底線 不願意多談的人、事 不敢多想的意念 終究,沒有解開的會變成你的課題 即使你一直在逃避 它也會穿過千山萬水找到你 今天社會局社工打來了,她的來電顯示對我來說,一直是很沈重的石頭。 「我們社會局即將發函,收到公函後要在60天內處理,否則後續可能會進行強制執行喔!」 強制執行,我最害怕
Thumbnail
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這並非賭氣交惡,只是不相打擾。
Thumbnail
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這並非賭氣交惡,只是不相打擾。
Thumbnail
我的父親是個獨生子,在內地農村出生。 上個年代,很多農村的男人都會離鄉別井,到大城市打工。 父親的父親,即我阿爺,便長年在香港打工,每年只回家一次。 所以父親算是在單親家庭中長大。 而祖母的愛,是純粹的溺愛。 父親年青時便走入黑道,紋身,做犯法事情。 這與獨生子的父親相反,但結果可能是差不多。
Thumbnail
我的父親是個獨生子,在內地農村出生。 上個年代,很多農村的男人都會離鄉別井,到大城市打工。 父親的父親,即我阿爺,便長年在香港打工,每年只回家一次。 所以父親算是在單親家庭中長大。 而祖母的愛,是純粹的溺愛。 父親年青時便走入黑道,紋身,做犯法事情。 這與獨生子的父親相反,但結果可能是差不多。
Thumbnail
      2016年我當完兵之後,離鄉背井從台灣到新加坡工作,至今也過了五年。在新加坡,我很幸運地遇到了好朋友、好同事、好老闆,生活變得充實與繁忙,也發生了不少新奇或令人難忘的故事;但相比過去,「家人」的這個角色在我的生活中的出場次數大大降低。我只在每年春節與年中時,能有一、兩次返鄉的機會,與
Thumbnail
      2016年我當完兵之後,離鄉背井從台灣到新加坡工作,至今也過了五年。在新加坡,我很幸運地遇到了好朋友、好同事、好老闆,生活變得充實與繁忙,也發生了不少新奇或令人難忘的故事;但相比過去,「家人」的這個角色在我的生活中的出場次數大大降低。我只在每年春節與年中時,能有一、兩次返鄉的機會,與
Thumbnail
最近於電郵堆中發現了一位號稱猶思定的朋友寫下了一個感人及唏噓的故事,是一個甫自越戰歸來的士兵的動人故事。 這個士兵從舊金山打電話給他的父母,告訴他們:「爸媽,我回來了,可是我有個不情之請。我想帶一個朋友同我一起回家。」「當然好啊!」他們回答:「我們會很高興見到他的。」不過兒子又繼續說......
Thumbnail
最近於電郵堆中發現了一位號稱猶思定的朋友寫下了一個感人及唏噓的故事,是一個甫自越戰歸來的士兵的動人故事。 這個士兵從舊金山打電話給他的父母,告訴他們:「爸媽,我回來了,可是我有個不情之請。我想帶一個朋友同我一起回家。」「當然好啊!」他們回答:「我們會很高興見到他的。」不過兒子又繼續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