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令人失望的「父親」

2021/07/2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於電郵堆中發現了一位號稱猶思定的朋友寫下了一個感人及唏噓的故事,是一個甫自越戰歸來的士兵的動人故事。
這個士兵從舊金山打電話給他的父母,告訴他們:「爸媽,我回來了,可是我有個不情之請。我想帶一個朋友同我一起回家。」「當然好啊!」他們回答:「我們會很高興見到他的。」不過兒子又繼續說:「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訴你們,他在越戰裡受了重傷失去一條胳臂和一隻腳。他現在走投無路,我想請他回來和我們一起生活。」
「兒子,我很遺憾,不過或許我們可以幫他找個安身之處。」「不要,爸媽,我要他和我們住在一起!」父親又接著說:「兒子,你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嗎?像他這樣殘障的人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負擔!我們還有自己的生活,不能就讓他這樣破壞了。我建議你先回家,然後忘了他,他自會找到屬於他的天空。」
就在此時,兒子掛上了電話,他的父母再沒有他的消息了。
幾天後,這對父母接到了來自舊金山警局的電話,告訴他們親愛的兒子已經墮樓身亡,警方相信這純屬自殺案件。於是他們傷心欲絕地飛往舊金山,並在警方帶領下到停屍間去辨認兒子的遺體。
那的確是他們的兒子,但驚訝的是兒子居然只有一條胳臂和一條腿……
「自力更生」、「自強不息」、「持續發展」……等都是一些原來正面及積極的詞彙。可惜的是,我們的「父親」:政府,將這些詞彙「片面化」,甚至是「私有化」地解釋及不斷地灌輸給市民。在我們的城市,房屋事務署私營化、社會福利署一筆過撥款、中學概覽……等背後的理念就是政府利用了老百姓的「自我照顧」的理念,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資源增值。我們很難想像房署、社署及學校的工作可以完全量化。它們的服務對象都是人,服務的過程及所提供的服務有很多是不能量度的,例如,屋邨的公公婆婆對屋邨職員的信任,社工晚間向邊緣青年所提供的輔導,學生對老師哪份敬畏及愛戴……這些都是不能量度的。
政府現時很明顯地意識到要將殖民地時代所背上的「包袱」一一放下,將責任交給「被私營化」的團體,而這些團體也有意無意間將責任交回被服務者,當中所用的理據就是:你們要自力更生、自強不息、持續發展……
先撇開現時香港的政治黑暗氛圍,身為市民的我們不禁會問,「被愛者」及「弱勢者」是社會的包袱嗎?若是,他們的「父親」便是唯恐天下不亂的混沌製造商。
或許,「父親」的稱謂根本不值得政府所擁有。老百姓已開始對他們的父母官徹底失望了!
往這裡 https://ko-fi.com/lawan 給我一杯🍮 或一個 🍎,所有捐款會投入我的眾籌計劃,讓香港的年青人得到大專教育,將來回饋重塑愛與公義嘅社會。
3會員
79內容數
故仔嘅專題包括世界國地旅遊熱點同埋秘境,有小鎮同埋城市,重要係包括當中嘅小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