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拿銅牌可能比奪銀牌更快樂?從心理學看東奧,反思「期望」與「成就」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主要段落分成:
1. 為什麼選這篇文章分享?
2. 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
3. 內容重點
4. 心得

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 了解情緒背後的心理學,思考如何應用於平時的工作與生活情境中

作者想表達甚麼?

  • 得到金、銀、銅三種獎牌的選手中,誰會是最快樂的那一個?背後原因為何?
  • 一個人如何主觀看待他的成就,比成就本身更能影響情緒

重點內容

反事實思考(Counterfactual thinking)
  • 《心理學原理》
  1. 「美國心理學之父」的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
  2. 1892 年寫進的悖論
  • 一個人會因為他是全世界第二名的拳擊手或划船手,對自己感到羞愧而死
主要是因為,只差那麼一個他就能打敗了所有人
  • 他一心只想打敗第一名,若沒做到,其他的勝利對他來說根本什麼都不是
  • 心理學概念「反事實思考」(Counterfactual thinking)
  1. 人們會把客觀成就和「應該得到的成就」進行比較
  2. 不停提出「假如...」或是「如果可以...就好了」這類的想法
「差一步就能打敗第一名」
  • 對銀牌選手來說
  1. 比賽前的選項是銀牌跟金牌
  2. 獲得第二名的銀牌後,會一直想自己與金牌的差距,想著「我應該可以拿金牌的」
  • 對銅牌選手來說
  1. 比賽前的選項是奪牌或是完全沒有獎牌
  2. 因此當拿下銅牌後,會更聚焦在「哇我得到獎牌了」這件事情上。
  • 從結果來看
  1. 雖然得到第三名,銅牌選手會更聚焦在「自己達成的成就」上
  2. 開心程度勝過聚焦在「與冠軍差距」的銀牌選手。
表情騙不了人,銀牌選手通常難掩失落
將理論用更科學化的方式呈現
  • 將 1992 年巴賽隆納奧運頒發獎牌儀式,以及宣佈冠軍當下的影片播給大學生看
  • 請學生們依據得牌選手們的表情和動作評分其情緒
1 分為「痛苦」,10 則為「狂喜」。
  • 在學生們的評分中,宣布名次的當下
  1. 銀牌選手的平均分數為 4.8 分
  2. 銅牌選手則高達 7.1 分
  • 在授牌儀式時
  1. 銀牌選手分數為 4.3 分
  2. 銅牌選手則是 5.7 分
  • 奪下第三名的選手看起來都比第二名還要開心。
2006 年,舊金山州立大學也做了類似的研究
  • 搜集了來自 35 個國家、84 名運動員三個時刻的影片素材
  • 分別為比賽後、獲獎時,以及站在頒獎台上拍照時
  1. 沒有一位銀牌選手在比賽後的當下露出笑容
  2. 更有 43% 露出傷心情緒、29% 則是面無表情。
  • 進一步分析了選手分站在頒獎台上的表情和臉部細節
  1. 金牌和銅牌的笑容都是很真誠的
  2. 證據包含嘴角向上拉伸的微笑肌肉,以及抬高臉頰、縮小眼瞼和產生魚尾紋等
  3. 明顯可以看出銀牌選手多是露出「禮貌微笑」,顯示他們心中「不是真正的快樂」
一個人如何主觀看待他的成就,比成就本身更能影響情緒
  • 假設 A 被加薪 5%,B 被加薪 10%
  1. 客觀上,B 會感到更開心
  2. A 本來只預期加薪 3%,最後竟得到了 5%
  3. B 原先預期要加薪 15%,卻只得到 10%
  • 兩人的快樂程度就會出現反轉,A 勢必會顯得更高興。
  •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降低期望來減少自己的失落感
  • 對運動選手來說
  1. 他們需要更多的「期望」來激勵自己
  2. 撐過日複一日的高難度訓練、產生強勁動力
  3. 得知和期望只有一步之遙時,失望和難過的情緒就會更凸顯。

個人心得

一個人如何主觀看待他的成就,比成就本身更能影響情緒
  • 幸福與痛苦都是比較出來的
  • 心態很重要
  1. 樂觀:再接再厲,下次努力
  2. 悲觀:能力就這樣了
  • 預期心理帶來情緒的影響
  1. 高標準與目標,代表背後自律的毅力與努力
  2. 降低標準或目標,以減少未達標時的失落感
  • 成敗歸因:避免用外在因素來掩飾自身能力的不足(成功靠自己,失敗怪別人
  • 盡全力
  1. 知道自己的極限值
  2. 了解與別人的差距
avatar-img
248會員
476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atrick.Wo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型重型的市場趨勢從紅牌轉以黃牌為主流,紅牌幾乎是進口重機的天下。從新掛牌數的數據能得知,大型重型的市場選擇有限,如果能在級距內推出一款TA喜愛的車款,容易在紅牌或黃牌奪得一席之地,市佔就會有非常明顯的上升變化。 為什麼會有黃牌新掛牌數多於紅牌的情形發生?這就與大型重型機車的價格、路權和稅金有關了。
曲軸:主要是由一根會旋轉的長軸構成,在四衝程循環中,會在曲軸上加裝一飛輪,以維持曲軸上固定的角速度。在往復式活塞引擎中,將活塞的直線往復運動動能轉化為旋轉動能的部件。 凸輪:一般是由凸輪、從動件和機架三個構件組成的高副機構。通常作連續等速轉動,從動件根據使用要求設計使它獲得一定規律的運動。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文章為:為何暴君身邊還有忠臣?部屬誓死追隨的理由,可能和你想的不同。 1. 內隱領導理論 implicit leadership theories; 2. 為何暴君能吸引忠誠的追隨者? 3. 追隨者對領袖的期待,決定了領導效能的發揮。
先前文章探討普通重型的數據較多,接著探討與大型重型相關數據,從總掛牌數的車型、燃料別、縣市分佈以及品牌市佔資料,最後得出以下幾點結論:燃油為大型重型唯一選擇,大型重型國外品牌佔八成,紅牌更佔到九成多。整體而言,大型重型的數據與一般的250cc以下的分析結果,僅有在品牌數據上有較明顯不一樣的看法。
活塞環由兩個壓縮環及一個刮油環為一組,其功用分別為密封燃燒室、將活塞的熱傳至汽缸壁、將適量的機油攜帶至活塞與汽缸壁間,並且刮除汽缸壁上過多的機油。 搪線:正常的汽缸壁上會有加工留下的搪線(以螺旋狀分佈)。 連桿:兩端分別連結活塞(小端)與曲軸(大端)。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的文章為:種菜也數位轉型?以「種番茄」的小農為例,談轉型 3 階段。 1. 數位轉型:用科技轉型企業的營運模式 2. 智慧農業; 3. 數位化→數位優化→數位轉型; 6. 數位轉型是「數據、科技、商業模式」三者持續互動。
大型重型的市場趨勢從紅牌轉以黃牌為主流,紅牌幾乎是進口重機的天下。從新掛牌數的數據能得知,大型重型的市場選擇有限,如果能在級距內推出一款TA喜愛的車款,容易在紅牌或黃牌奪得一席之地,市佔就會有非常明顯的上升變化。 為什麼會有黃牌新掛牌數多於紅牌的情形發生?這就與大型重型機車的價格、路權和稅金有關了。
曲軸:主要是由一根會旋轉的長軸構成,在四衝程循環中,會在曲軸上加裝一飛輪,以維持曲軸上固定的角速度。在往復式活塞引擎中,將活塞的直線往復運動動能轉化為旋轉動能的部件。 凸輪:一般是由凸輪、從動件和機架三個構件組成的高副機構。通常作連續等速轉動,從動件根據使用要求設計使它獲得一定規律的運動。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文章為:為何暴君身邊還有忠臣?部屬誓死追隨的理由,可能和你想的不同。 1. 內隱領導理論 implicit leadership theories; 2. 為何暴君能吸引忠誠的追隨者? 3. 追隨者對領袖的期待,決定了領導效能的發揮。
先前文章探討普通重型的數據較多,接著探討與大型重型相關數據,從總掛牌數的車型、燃料別、縣市分佈以及品牌市佔資料,最後得出以下幾點結論:燃油為大型重型唯一選擇,大型重型國外品牌佔八成,紅牌更佔到九成多。整體而言,大型重型的數據與一般的250cc以下的分析結果,僅有在品牌數據上有較明顯不一樣的看法。
活塞環由兩個壓縮環及一個刮油環為一組,其功用分別為密封燃燒室、將活塞的熱傳至汽缸壁、將適量的機油攜帶至活塞與汽缸壁間,並且刮除汽缸壁上過多的機油。 搪線:正常的汽缸壁上會有加工留下的搪線(以螺旋狀分佈)。 連桿:兩端分別連結活塞(小端)與曲軸(大端)。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的文章為:種菜也數位轉型?以「種番茄」的小農為例,談轉型 3 階段。 1. 數位轉型:用科技轉型企業的營運模式 2. 智慧農業; 3. 數位化→數位優化→數位轉型; 6. 數位轉型是「數據、科技、商業模式」三者持續互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金牌背後,每位選手都經歷了無數挫折與挑戰。看到麟洋配的奪冠故事,想到他們如何克服失敗和挑戰,勇奪榮耀,再回顧自己對太極拳和人類圖的學習,發現想要達到持續努力和突破自我限制,其實很需要理解自己思維與能量的流動性,讓每個人都能創造一段關於勇氣、堅持和成長的故事,鼓勵每個人勇於面對挑戰!
Thumbnail
那年成為大家口中運氣好的黑馬,完全體會到「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成為黑馬後,總有人會來請益,問問我是用什麼技巧拿下大訂單,但我卻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因為在這之前,我經歷了七個月的零業績考驗,自我懷疑到重建自信,調整腳步嘗試不同方法,但這些都不是大家有興趣的,我相信越努力越好運。
Thumbnail
奧運金牌2連霸的麟洋配,有人說他們是比賽型選手,甚至是奧運型選手。今年奧運,麟洋配一路遇到的對手,論排名、技術,甚至比麟洋配更勝一籌,至少毫不遜色,那麼為什麼總是在關鍵時刻輸給麟洋配?《身心合一的奇蹟力量》是一本探討如何通過身心合一來激發潛能、提升競技水準和生活質量的書籍。
Thumbnail
2024巴黎奧運備受關注,透過世界之巔,看見人性, 只看結果卻不重視"過程",真的會比較快樂? 誰都不喜歡輸的感覺,只要不放棄,仍然有機會。 勇敢走出舒適圈,面對自己,看見生命的"韌性", 不論結果如何,擁有的過程依然值得, 畢竟"獨立的個體",是無法被取代的存在。
Thumbnail
奧運場上,選手們都是頂尖的運動員,除了專業的運動技巧外,心理因素也會很大程度地影響表現,心理專業人員也越來越被帶進國家隊中一同給予運動員們更強韌的支持。
Thumbnail
運動心理學探討了頂尖運動員如何在面對挑戰時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這些策略與方法也可用於日常生活,包含目標設定與達成、情緒調節、保持專注、改變自我對話、建立自信等主題。透過運用這些心理工具,我們可以學習如何面對挑戰,達成目標。
沒有人不想要成功。不管是自我定義的成功、還是世俗眼光中的成功,人人皆趨之若鶩。但到底怎樣才能成功?
Thumbnail
若把人生視為賽局,如何獲得成功會是思考的重心。魏特利博士認為人生的成功不只靠機運或偶然,而是可以自主的,那是一種心性、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生活風格,可以透過學習與實行獲致。而「正向思考」與「自我主導」這兩大思維模式正是魏特利博士所提出「致勝心理學」的核心觀念,以此發展出人生贏家有別於常人的心理特質。
Thumbnail
臺灣追求第一的風氣固然是好事,但過度的追求第一不僅辛苦,也會增加壓力,甚至可能導致心理疾病。因此,轉換思維,追求不輸,並耐心等待適合的領域,也許更能獲得幸福感。文章論述學生時代追求不輸的方法,以及在成年以及職場上的相應策略。
Thumbnail
「輸了就無法生存」是我的信念。然而這個想法是妄念:輸了真的會死嗎?而「贏」又要怎麼定義?把全世界踩在腳下,站在山頂看着他人受苦,真的會比較開心嗎? 📌 還是,可以重新定義「贏」?拉高維度,從「一」出發(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不要我一個人獨贏,而是全部人一起贏:全部人一起成長,一起共好?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金牌背後,每位選手都經歷了無數挫折與挑戰。看到麟洋配的奪冠故事,想到他們如何克服失敗和挑戰,勇奪榮耀,再回顧自己對太極拳和人類圖的學習,發現想要達到持續努力和突破自我限制,其實很需要理解自己思維與能量的流動性,讓每個人都能創造一段關於勇氣、堅持和成長的故事,鼓勵每個人勇於面對挑戰!
Thumbnail
那年成為大家口中運氣好的黑馬,完全體會到「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成為黑馬後,總有人會來請益,問問我是用什麼技巧拿下大訂單,但我卻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因為在這之前,我經歷了七個月的零業績考驗,自我懷疑到重建自信,調整腳步嘗試不同方法,但這些都不是大家有興趣的,我相信越努力越好運。
Thumbnail
奧運金牌2連霸的麟洋配,有人說他們是比賽型選手,甚至是奧運型選手。今年奧運,麟洋配一路遇到的對手,論排名、技術,甚至比麟洋配更勝一籌,至少毫不遜色,那麼為什麼總是在關鍵時刻輸給麟洋配?《身心合一的奇蹟力量》是一本探討如何通過身心合一來激發潛能、提升競技水準和生活質量的書籍。
Thumbnail
2024巴黎奧運備受關注,透過世界之巔,看見人性, 只看結果卻不重視"過程",真的會比較快樂? 誰都不喜歡輸的感覺,只要不放棄,仍然有機會。 勇敢走出舒適圈,面對自己,看見生命的"韌性", 不論結果如何,擁有的過程依然值得, 畢竟"獨立的個體",是無法被取代的存在。
Thumbnail
奧運場上,選手們都是頂尖的運動員,除了專業的運動技巧外,心理因素也會很大程度地影響表現,心理專業人員也越來越被帶進國家隊中一同給予運動員們更強韌的支持。
Thumbnail
運動心理學探討了頂尖運動員如何在面對挑戰時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這些策略與方法也可用於日常生活,包含目標設定與達成、情緒調節、保持專注、改變自我對話、建立自信等主題。透過運用這些心理工具,我們可以學習如何面對挑戰,達成目標。
沒有人不想要成功。不管是自我定義的成功、還是世俗眼光中的成功,人人皆趨之若鶩。但到底怎樣才能成功?
Thumbnail
若把人生視為賽局,如何獲得成功會是思考的重心。魏特利博士認為人生的成功不只靠機運或偶然,而是可以自主的,那是一種心性、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生活風格,可以透過學習與實行獲致。而「正向思考」與「自我主導」這兩大思維模式正是魏特利博士所提出「致勝心理學」的核心觀念,以此發展出人生贏家有別於常人的心理特質。
Thumbnail
臺灣追求第一的風氣固然是好事,但過度的追求第一不僅辛苦,也會增加壓力,甚至可能導致心理疾病。因此,轉換思維,追求不輸,並耐心等待適合的領域,也許更能獲得幸福感。文章論述學生時代追求不輸的方法,以及在成年以及職場上的相應策略。
Thumbnail
「輸了就無法生存」是我的信念。然而這個想法是妄念:輸了真的會死嗎?而「贏」又要怎麼定義?把全世界踩在腳下,站在山頂看着他人受苦,真的會比較開心嗎? 📌 還是,可以重新定義「贏」?拉高維度,從「一」出發(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不要我一個人獨贏,而是全部人一起贏:全部人一起成長,一起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