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的小紙條|07首-廉將軍思用趙人

2021/08/15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第7首籤詩雖然是一個戰國時期,離我們好遙遠的典故,但是就算是直到今日,換了時空場景歷史還是再重演,怎麼演呢?來聽聽這一集的籤詩故事,聽聽神明的小紙條跨越時空要跟我們說些什麼。
【線上Podcast收聽】🎧
【自選Podcast收聽】🎧

【籤詩故事:廉將軍思用趙人】

艋舺龍山寺觀世音靈籤的第7首籤詩,這首籤詩沒有吉凶的標示,籤題是「廉將軍思用趙人」
這個籤題裡提到的廉將軍,說的是大家都聽過的那一位負荊請罪的「廉頗」。這位大將軍,姓嬴,氏廉,名頗。有人說他是山西太原人,也有說是山西運城、德州人。是戰國末期趙國很知名的將軍,跟白起、王翦、李牧三人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廉頗在歷史紀錄上,曾經戰勝過齊國、魏國、燕國。不過籤詩裡的籤題「廉將軍思用趙人」是什麼意思?是暗示什麼呢?
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裡,為廉頗、藺相如做了傳記,在列傳中,他這樣誇讚廉頗: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
這是在說廉頗在趙惠文王16年的時候,他帶趙國軍隊去討伐齊國,攻下了陽晉,讓諸侯們為之震驚,班師回朝後,就被拜為上卿了。「上卿」在戰國的時候,是一個很高的爵位。
藺相如成功完璧歸趙後,同樣的也在趙國聲名大噪、無限風光。隔年的時候,秦王就來邀請趙王到澠池見面,趙王接到這個邀請,其實是非常害怕,並不想去赴約。不過,這個澠池之會,也由不得趙王去或是不去,所以趙王找來了廉頗商量該怎麼辦才好。最後的安排是由藺相如陪同趙王一起赴約,廉頗則是駐軍在邊境以防不時之需。
在趙王出發前,廉頗來問趙王說:
大王這趟澠池之行,依據路程和國君之間會面的禮節,應該前後差不多要30天的時間,如果超過了30天您還沒有回來,請大王讓我們立太子為王,斷絕秦國把您扣留當作人質威脅趙國。
趙王聽到廉頗這樣對他臨行前的建議,在考量局勢與形勢下,答應了廉頗要是發生萬一時候的Plan B。我們從這裡可以推敲,趙王和廉頗這君臣之間的關係,一定非常緊密和信任,否則廉頗怎麼敢、也怎麼能說出,趙王萬一回不來了,他們就擁護太子;而趙王也是一位深明大義的國君,等於交代了自己發生萬一時候的後事了。
不過,因為藺相如的膽識過人,再加上聰明機智,秦王幾次的刁難,都讓他給不卑不亢的化解了。秦王對藺相如無計可施、無可奈何,最後還真的只能送客,趙王和藺相如毫髮無傷的回到了趙國。
回國後,趙王論功行賞,封藺相如為上卿,而且位階還高於廉頗,這讓廉頗非常的不以為然,覺得藺相如不過就是個耍嘴皮子的讀書人,何德何能可以爵位比他還高?所以到處放話說:別讓我遇到,一定給他好看!這話當然是一定會傳到藺相如的耳朵裡,藺相如為了避免正面衝突,進而傳出趙國的將軍和相國不能和睦共事,這樣不利國家安全的傳言,所以總是盡量的迴避著廉頗。
後來,廉頗知道了藺相如並不是怕他,而是為了趙國大局著想,覺得自己之前的行為很小家子氣、有失君子之風,所以就去向藺相如認錯賠罪,這就是我們知道的「負荊請罪」,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將相和,趙國興」的佳話。
但是在這個「負荊請罪」的事件上,我們可以看出廉頗個性上的一個缺失,就是他對自己的能力過於自信,同時非常自負,覺得自己的出身貴族,同時是有能力、有戰績的人,因此瞧不起出身低微,不過是宦官寵臣繆賢門客的藺相如,對於藺相如出生入死秦國建立的功勞,更是貶低到不過是耍嘴皮子這樣不足掛齒的事。所以雖然「負荊請罪」是一段知錯認錯的佳話,讓我們看到了廉頗對於趙國的忠心耿耿,同時也是一位勇於認錯的人,只是廉頗這樣的性格,這樣有問題的情商,卻成了接下來一系列事件的原因。
趙國在趙惠文王33年逝世之前,其實戰火不停,廉頗在這段時間裡,先後和魏國、秦國開戰,都獲得勝利的成果,讓趙國的國威和聲望,非常大幅度的提升。趙惠文王去世之後,趙孝成王繼位,仍然繼續任用廉頗擔任大將軍。
趙孝成王六年,秦國和趙國在長平展開大戰。擔任主將的廉頗利用當地的地形建造堡壘,採用堅守不主動攻擊的策略,對於秦軍多次的挑釁,始終堅守城池絕不應戰。這個策略與主張主動進攻的趙孝成王是背道而馳的。以兩國的財力、國力,趙國打拖延戰是沒有優勢的。
長平之戰兩國都投入數十萬的兵力,農曆7月後就這樣進入兩軍對峙,眼看這樣再拖下去就要到秋收的9月了,如果大家也收聽我們另外一個「節氣物語」的單元,就知道古代農業的收成,也是關係到人民和國家的生存,壯丁都去打戰,放著農地裡的莊稼不收,蹲在城池裡吃糧不幹活的消耗下去,到了冬天大家吃什麼?到了春天怎麼重新再耕作?這些問題擔任將軍的廉頗可以不考慮,或是沒想到,但是身為一國之君的趙孝成王卻不能不思前想後。
趙孝成王曾經試著想和秦國談和,但是對方不想談;也試著走外交手段,去跟魏國請求武力支援,但是人家沒答應;再厚著臉皮去跟齊國借糧食,人家不想借。你說,要是你是趙孝成王,怎麼辦?
但是廉頗並沒有顧及君主的想法意見,仍然堅持自己的堅壁策略戰術,君主之間的矛盾,甚至是反感開始滋生。這時候總是顧全大局,同時後來成為廉頗好朋友的藺相如已經過世,所以也沒人可以為這二位權高位重的君主、將軍折衷分析說明,或是替廉頗說話、調節。
大家也許覺得奇怪,為什麼廉頗不聽趙孝成王速戰速決的指示,那是因為他從軍事的角度上來看,速戰速決是一條死路。只是趙王也不是個傻子,而是就算是死路,也比沒有路來得強,拉出架勢,狠狠的打!不管輸贏都可以把秦王拉回談判桌上,然後趕緊議和回去收成農作,準備好糧草也是儲備國力,不然拖下去沒被打死,早晚也是要餓死。
趙王和廉頗在長平之戰上立場矛盾,再加上剛即位,君臣之間沒有磨合、也沒有默契,同時對於舉國兵力都在一個功高蓋主的外姓臣子手上,趙王想陣前換將,不是沒有原因理由的。
只是如果還是換個資深的將領,又拿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來搪塞,眼下的情況也是沒改變。即位還不是很久的趙孝成王,難以壓制這些老將,趙國雖然不乏年輕世代的將軍,但是要能帶領前方十幾萬大軍,又要能聽從趙王指示,最後勝出的人選,是同為將門之後的趙奢之子 — 趙括。
趙括的父親趙奢,當年在廉頗、樂盛等大將軍都認為沒有辦法破秦救韓的時候,獨自帶著少數兵馬在「閼與」這個地方打敗秦軍。對於在趙國擔任財務官員,卻有這樣卓越的軍事見識及能力,這個當爹的戰績,當然也給兒子加分不少,況且趙括本身也很優秀,跟父親辯論兵法的時候,還常常贏了趙奢。
只是沒有實際帶兵打戰經驗的趙括,還是有點令人擔心。不過趙王的評估,當時秦軍的統帥是王齕應是勢均力敵的,趙括自己也說,如果對上王齕,他行!但要是白起,怕是一場硬仗了。
結果,趙國的軍事情報不夠力,秦國早就悄悄更換主帥,才初出茅廬的趙括果真對上身經百戰的秦國白起將軍,趙軍中計被秦國軍隊斷水斷糧,趙括突圍時被秦軍射殺,四十萬趙軍被白起坑殺。但是趙括也讓秦國的軍隊付出相當的代價,秦國軍隊傷亡過半、元氣大傷,白起在長平之戰後,拒絕繼續出戰,而被秦王賜死。只是長平一戰,趙國自此一蹶不振。
但是這亂世的戰亂還沒完,趙孝成王十五年,燕國看趙國這一戰很多青壯男子死於長平之戰,評估有機可乘,兵分兩路攻打趙國,派了「慄腹」率軍攻打鄗城,「卿秦」率軍進攻代地。
這時趙王指派廉頗前往應戰、反擊,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的廉頗,沒有記仇之前被趙王換下來,而不顧全國家大局的安危,靠著趙軍殘餘的兵力,凝結大家同仇敵愾;利用燕國軍隊疲勞、輕敵的弱點,果真不負眾望以少勝多的打敗了燕國,最後讓燕國割讓五座城池給趙國。戰功彪炳的廉頗,因此獲得趙孝成王封賞為「信平君」。
不過趙孝成王去世後,繼位的趙悼襄王,卻解除了廉頗的軍職,改派「樂乘」代替廉頗的職務,這讓廉頗十分不解,非常的震怒,一氣之下竟然帶著軍隊去打被升官的「樂乘」,樂乘於是離開趙國。
這位樂乘是燕國的將軍,是廉頗大敗燕軍時的手下敗將,最後歸順了趙國,而被封為武襄君。廉頗氣不過,自己的軍職竟然被手下敗將取代,是情理之內,但是一位手握兵力、軍事大權的將軍,因為不滿大老闆的職務調度,就帶兵造反攻打自己人,最後自己也不得不逃亡到魏國,這個氣不過造成自己的國家,趙國一次失去兩位大將,這真的是身為一位大將軍的明智之舉嗎?
當然,我們也會覺得這個剛上任的大老闆趙襄王也是有問題,怎麼會突然這樣罷免功在朝廷的廉頗將軍呢?固然在歷史上,趙襄王並不算是個明君,但是他這個決定卻不是沒有原因理由的一時興起。首先在趙孝成王時期,廉頗已經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名聲名氣之大,讓他在軍中的話語權也很大,這個情況對一位君主來說,可能不是一件樂於見到的事情。
過去二位趙王或許跟廉頗還是有共事上的情份及信任,但是到第三代剛登基的趙襄王,情況完全不是一個樣子,對於趙悼襄王來說,世人皆知廉頗而不知趙王,這是他無法接受的事實,同時也更加深了對廉頗的不信任。所以當他一上任王位,立刻派親信處理這件事情。只是趙悼襄王應該沒有想到,廉頗竟然會私自帶兵攻打樂乘。逃亡到魏國的廉頗,雖然被收留但是並沒有受到重用,畢竟廉頗做出這樣的事情,很難有那一位君主敢重用。
群雄爭霸的戰國時期,趙國多次被秦國攻打,這時候趙王想找回廉頗,於是派人去瞭解瞭解情況。廉頗為了展現自己依然寶刀未老,可以上陣打戰報效國家,還特地在趙王派來的使臣面前,一頓飯吃了一斗米、十斤的肉,吃飽後披上戰甲,拉弓射箭、舞刀弄槍。可惜這位使臣已經被有心人收買,回國後跟趙襄王報告說:廉老將軍雖然老了,但是飯量還很好,不過我們見面才一會工夫,他就跑了三次廁所。
趙襄王一聽,以為廉頗真的上年紀,不行了,就沒再提讓他回國的事情。楚國聽說廉頗不被趙國和魏國重用沒有發揮,就派人前去挖角,只是廉頗到了楚國後,也並沒有建立什麼功勳成績,因為他始終思念著趙國,希望能回國再被任用,這就是這首籤詩的籤題「廉將軍思用趙人」。一直盼不到祖國召喚回去的廉頗,最終抑鬱寡歡客死異鄉,享年84歲。
廉頗出生趙國的貴族家庭中,一生戎馬整個生命歷程都是在戰爭中度過,對於他來說此生的意義可能除了打仗還是打仗,雖然為人正義,但是心裡卻揉不進去一粒沙子,對於人情事理的應對處理,更是情商很低,最終讓自己走上悔恨的不歸路。其實這段籤詩寓意的故事,完全可以當作現代職場上情況的投射,趙悼襄王像不像接棒的少東跟曾經打天下的老臣無法共事,雙方沒有溝通、無法理解,各自立場利害考量,不宏觀的為大局著想;或是看成個人職涯裡,自己有功勞卻沒有升遷,還來了個不如自己的空降部隊,實在讓人氣憤,難以嚥下這口鳥氣!不過,遇到這個情況,難道我們真的帶著人馬去幹掉對方嗎?像廉頗這樣衝動不計後果的意氣用事嗎?
職場上,其實也有像廉頗這樣的人,身世、背景、能力好,工作成績表現也很卓越,但是當有其他人的工作成績超越自己;或是他認為有人收到老闆、主管的賞賜,憑什麼比自己多的時候,就出手刁難、打壓等種種手段。
這第7首籤詩的卦頭故事,真的活脫脫是一個職場故事。神明的小紙條藉由這個歷史故事,希望提醒大家的是「一念之差」,雖然廉頗有負荊請罪的認錯勇氣,但是同樣的情況錯誤,他卻一犯再犯,第二次的簍子捅得還比第一次大!最後只能抱憾終生!

【怎麼解讀籤詩】

我們再來看這第7首籤詩:

奔波役役重重險,帶水拖泥又渡山

更慮他方求別用,千山萬水未能還

就像籤詩解曰的文字說的,
退身可得,進步難為,只宜守田,切莫高扳。
這籤詩在提醒求籤的人所問的事情,有拖泥帶水的情況,而吉凶則在自己心念之間,只要凡事秉持著正直,事情就會朝吉利方向發展。同時也要克制自己不要一時怒氣沖昏頭的負氣出走,因為結果可能不是自己所預料的那樣,雖然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但是所到之處真的能發揮?又或是真的是心裡所嚮往的呢?如果不是,反而陷入進退兩難、後悔莫及的困境。
正如卦頭故事裡整個歷史事件告訴我們的,不管是進或退、攻或守,捨得和捨不得,都有不得不的情況。就算是嚥不下眼前這一口憋屈的氣,但奔走他方未必是最好的選擇;也許對於身在其中的人要妥協、退一步很難做到,但對於所面對的事情,在思考解決方式的時候,把思路放在正念的角度,而不是自尊、面子等等這些外在、情緒的考量上,這樣至少不會衝動的做出自己悔不當初的行為。千萬不要像前車之鑑的廉頗啊!
神明的小紙條|單元系列
是命理還是歪理,讓我們來好好梳理!塔羅占卜X希臘神話生命數字X DISC識人溝通。外加艋舺龍山寺觀世音靈籤的籤詩故事分享。生命歷程有很多未知和探索,占卜預測是降低風險,提供抉擇是的參考,不是預判自己的人生結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