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藺相如的外交力 (澠池之會)

水無月-avatar-img
發佈於歷史麻辣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戰國時期的歷史,也是外交斡旋史。如何維持國際間的巧妙平衡?是結盟還是結仇?真心誠意與假心假意的拿捏、大小強弱的實力拉鋸。從春秋到戰國,許多國家被併吞了、或者自我分裂(例如晉國分裂成韓趙魏),而國力愈發強大的當數秦國,秦國虎視眈眈向外擴張、不時派兵威脅趙國和鄰近的其他國家。多虧了藺相如,趙國得以力抗強權,屢次讓秦國嘗到外交悶虧。
有一次,秦王邀請趙惠文王到秦國邊境的一座小城澠(音同敏)池相見。收到這封邀請函,趙王可煩惱了。秦王上次索取和氏璧不成,這回又在打什麼算盤? 會不會是要趁機綁架要脅趙王呢? 看來去赴會很有危險,但不去又擔心秦國以此為藉口又出兵攻打趙國。
趙王根本就不想去澠池見秦王,大將軍廉頗和上卿大夫藺相如就對趙王說:「大王如果不去,秦王就會以為您怕他,到時國際上就會認為趙國怕秦國。」趙王知道他硬著頭皮非去不可,於是決定帶著上次跟秦王交手取得勝利、使完璧歸趙的藺相如赴會。
將軍廉頗護送趙王一行人到了邊境地帶,廉頗對趙王說:「從這裡到澠池,來回要三十天的時間。如果三十天後您沒回來,請讓我立太子為王。以防秦王挾持您當人質以此威脅趙國。」
廉頗將軍這番大膽的話說明他認為趙王此去凶多吉少,需做最壞打算。
但也透露出廉頗認為藺相如是不會發揮什麼作用的。
而趙王聽到此話,想必心中一驚,就算想罵廉頗烏鴉嘴也說不出口,因為連他自己都明白此去禍福難料,為了保全趙國,廉頗將軍雖然烏鴉嘴但他的顧慮是有原因的。因此當眾同意了廉頗的提議,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出發了。
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兩國國君把酒言歡,酒酣耳熱之時,秦王說:「我聽說趙王很懂音樂,可否請您演奏瑟,讓我聽聽看呢?」話才說完,秦國的使者就捧著瑟給趙王,趙王不便推辭,就當場演奏起來。
瑟是一種乍看外型很像古箏古琴的彈撥樂器,但是有25條絃,是當時趙國很流行的樂器。趙王一演奏完,秦國的史官突然走出來宣讀,某年某日某月,秦王和趙王相會一起喝酒,命令趙王為秦王以瑟演奏一曲。」
趙王聽到秦國史官的宣讀,冒出一身冷汗,這不是明擺著要把這件事寫入歷史,讓後人誤以為趙國臣服於秦國嗎? 秦王這招羞辱趙惠文王真是殺人不留痕跡,太過分了。一旁的藺相如看到趙王被秦王羞辱,知道不能坐以待斃,於是站了出來,拿起放在一旁地上的陶缶。缶是陶土製成的敲擊樂器,口小身體大,本來是裝水用的,後來被當作樂器使用,是當時秦國流行的樂器。藺相如拿著陶缶給秦王說:「我們趙王知道秦王也擅長音樂,請求秦王為趙王擊缶。」秦王當場變臉,怎麼可能同意呢? 於是藺相如捧著陶缶跪下來請求秦王敲奏,秦王相應不理。藺相如說:「大王如果今天不擊缶,我脖子上的血會噴濺到大王您的身上。」
藺相如這樣要脅秦王,秦王左右的人當然衝上來要把藺相如給殺了,但藺相如張大眼睛喝斥他們,左右隨從都被他的氣勢嚇到。秦王眼看情勢僵持不下,心想這種外交場面,讓藺相如死在當場也太難看。況且這兒是秦國的地盤,就算我敲一下缶,藺相如也不能對我怎麼樣。」
秦王勉為其難敲了一下缶。藺相如立刻叫趙國史官寫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於是雙方扯平。
但秦國大臣又 突然大聲說:「請趙國拿15座城池為秦王祝壽。」這根本就明擺著勒索嘛~ 藺相如不甘示弱,立刻回擊:「請秦國以首都咸陽作為趙王的生日禮物。」兩國大臣你來我往 針鋒相對,正氣凜然的藺相如一個人舌戰群雄,直到酒宴結束,竟然沒讓秦國討到半點好處。
秦王又得到消息,廉頗將軍已將大軍佈署在秦國邊境,秦王再怎麼恨的牙癢癢的,也知道不能輕舉妄動,還是安分點,讓趙王一行人回去了。
趙王在澠池大會上親眼目睹藺相如面對敵國態度從容、毫不畏懼、面不改色,凜然的正氣讓秦國上下不敢動他一根寒毛,藺相如靠一個人的力量維持住趙國的尊嚴。回去之後,當然馬上為藺相如升官,自此大大倚重藺相如的智慧與才能。
藺相如聲名鵲起,成為朝野的大紅人,他的同事卻不開心了。
藺相如的出身卑微,雖然他曾經到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大學—齊國辦的稷下學宮留學,但回到趙國後是在宦官總管繆下家裡當門客,也不是特別的光彩。因此藺相如在短時間內像搭電梯一樣直接飆升到最高樓層,當然引起同事眼紅。如果你被你的同學同事找麻煩,你會怎麼辦?
去報告老師或老闆?
還是直接跟他對嗆?
要不要拉幫結派跟他搞對立呢?
你們猜猜口才很好,面對問題不逃避,連對秦王都敢嗆聲的藺相如會怎麼做?
答案我們下次揭曉
avatar-img
11會員
79內容數
裏千家茶道,茶道不只為飲一杯茶或看茶人點茶,要賞書畫、讀禪語、看花、品茶具、吃和菓子、還要觀心.要學會做茶主人也要懂作客之道.在寂靜緩慢的步調中,體會清 靜 和 寂之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水無月 的其他內容
藺相如從宦官家的食客一躍成為趙國上卿大夫,是一群不敢承擔的大臣給他的機會。機會不是不在,而是你有沒有能力把握。人生並非不能翻身,而是敢不敢冒險翻身!
區區一塊和氏璧,竟然導致張儀離開楚國,投靠秦惠王,他以連橫的策略瓦解各國的結盟,為之後秦國稱霸中原墊定重要的基礎,扭轉當時的國際局勢,改變歷史曲線。但話說回來,和氏璧到底去哪裡了?
和氏璧跟張儀也有關係? 戰國謀士縱橫七國靠的不只是口才,言語,不過是輸出的管道,重點是輸入了什麼?
藺相如從宦官家的食客一躍成為趙國上卿大夫,是一群不敢承擔的大臣給他的機會。機會不是不在,而是你有沒有能力把握。人生並非不能翻身,而是敢不敢冒險翻身!
區區一塊和氏璧,竟然導致張儀離開楚國,投靠秦惠王,他以連橫的策略瓦解各國的結盟,為之後秦國稱霸中原墊定重要的基礎,扭轉當時的國際局勢,改變歷史曲線。但話說回來,和氏璧到底去哪裡了?
和氏璧跟張儀也有關係? 戰國謀士縱橫七國靠的不只是口才,言語,不過是輸出的管道,重點是輸入了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慶餘年/#庆余年 大慶軍方第一人、樞密正使秦業秦老將軍(#馮恩鶴),不識字的大老粗,但他相信范闲! ⚠️以下含第10集劇透⚠️ ⚠️ ⚠️ 「不過、臣覺得他不像! 范闲出使北齊、在北齊王城升我大慶戰旗, 過癮👍! 這種人是不會貪贓枉法的。」 「多謝秦將軍。」 「我是實話實說。
Thumbnail
作者有話說 在正文開始前,我想說一下我決定寫這奇怪東西的原因。 就是最近我在學《廉頗藺相如列傳》那三個大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以及《負荊請罪》。 因為在我以前學給小孩看的白話文版時,我覺得藺相如是個什麼的好,有勇有謀的厲害人物。但我學文言文版後,我覺得……他沒有我印象中的好,而且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前情摘要: 公元前288年,秦向齊致帝之前,秦,趙,宋三國聯合,秦扶持趙攻齊,而齊為了緩解壓力,又用封地收買趙國,許給奉陽君蒙邑作為封地。趙國因此刻意放緩了對齊國的進攻,秦國看到趙國進攻緩慢不力,誤判局勢以為齊國力強盛,便改為致帝於齊,並重新與齊湣王結盟共稱東西兩帝,改變策略與齊國共同攻伐趙國。
Thumbnail
鄭國的太子忽幫助齊國擊退山戎,立下彪炳戰功,齊僖公打算把女兒許配給太子忽,太子忽拒絕了⋯⋯
Thumbnail
春秋早期,鄭國在中原地區有著霸主的地位,鄭國君主鄭莊公除了「狹天子以令諸侯」,在天子親征鄭國時,還公然出兵抵抗,發生了著名的「射王中肩」事件。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左 傳 【鄭子家告趙宣子】    晉國會合諸侯,準備攻打宋國,但是不邀請鄭國,因為他認為鄭國和楚國交好。    鄭國大夫子家寫信給晉國大夫趙宣子,歷數鄭國對晉國的勤侍奉、盡禮數,並拉攏原來親楚國的陳、蔡兩國來奉事晉國,足以證明鄭國並未親楚。希望體諒小國的為難,如果還不能獲得諒解,那也只好「鋌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Thumbnail
鄭國非常強盛,以寡擊眾仍能旗開得勝。周桓王下令將蘇忿生封地中的十二個城邑交給鄭國,並且收回鄭國的四個城邑。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慶餘年/#庆余年 大慶軍方第一人、樞密正使秦業秦老將軍(#馮恩鶴),不識字的大老粗,但他相信范闲! ⚠️以下含第10集劇透⚠️ ⚠️ ⚠️ 「不過、臣覺得他不像! 范闲出使北齊、在北齊王城升我大慶戰旗, 過癮👍! 這種人是不會貪贓枉法的。」 「多謝秦將軍。」 「我是實話實說。
Thumbnail
作者有話說 在正文開始前,我想說一下我決定寫這奇怪東西的原因。 就是最近我在學《廉頗藺相如列傳》那三個大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以及《負荊請罪》。 因為在我以前學給小孩看的白話文版時,我覺得藺相如是個什麼的好,有勇有謀的厲害人物。但我學文言文版後,我覺得……他沒有我印象中的好,而且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前情摘要: 公元前288年,秦向齊致帝之前,秦,趙,宋三國聯合,秦扶持趙攻齊,而齊為了緩解壓力,又用封地收買趙國,許給奉陽君蒙邑作為封地。趙國因此刻意放緩了對齊國的進攻,秦國看到趙國進攻緩慢不力,誤判局勢以為齊國力強盛,便改為致帝於齊,並重新與齊湣王結盟共稱東西兩帝,改變策略與齊國共同攻伐趙國。
Thumbnail
鄭國的太子忽幫助齊國擊退山戎,立下彪炳戰功,齊僖公打算把女兒許配給太子忽,太子忽拒絕了⋯⋯
Thumbnail
春秋早期,鄭國在中原地區有著霸主的地位,鄭國君主鄭莊公除了「狹天子以令諸侯」,在天子親征鄭國時,還公然出兵抵抗,發生了著名的「射王中肩」事件。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左 傳 【鄭子家告趙宣子】    晉國會合諸侯,準備攻打宋國,但是不邀請鄭國,因為他認為鄭國和楚國交好。    鄭國大夫子家寫信給晉國大夫趙宣子,歷數鄭國對晉國的勤侍奉、盡禮數,並拉攏原來親楚國的陳、蔡兩國來奉事晉國,足以證明鄭國並未親楚。希望體諒小國的為難,如果還不能獲得諒解,那也只好「鋌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Thumbnail
鄭國非常強盛,以寡擊眾仍能旗開得勝。周桓王下令將蘇忿生封地中的十二個城邑交給鄭國,並且收回鄭國的四個城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