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就算在一個人死後,我們還是能不斷地認識他-《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我曾經參與系上的編劇課,還記得業師鄭重叮嚀過-- 「不能隨意安排死亡」每一個生命的消逝在故事裡都是盛重的,然而《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台灣譯: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直接在片名點出「垂死」這樣的大事,令我好奇它會不會又是一部落入俗套的勵志電影?是一個感人的成長故事嗎?還是一個典型的愛情校園三幕劇呢?往往沒想到這部電影出乎我的意料,帶給我的感動遠比這些刻板印象還要更多更多......


raw-image

《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原著作者是Jesse Andrews,竟然也是《Luca》的編劇,這讓我明白了為什麼這部電影蘊藏著一種柔和的色調,儘管它使用著豐富的顏料,但每一筆畫都細緻地充滿餘韻。導演Alfonso Gomez-Rejon,執導過最有名的作品莫過於《Glee》更是將這部電影提升到了另一種層次,很難想像它可以同時活潑地呈現出男主角Greg那天馬行空的藝術大腦,又能帶領著觀眾體會真實世界的失去。





---------------------防雷線----------------------

GregRachel的認識就是從死亡開始的,但是劇情一點都不沈重,甚至帶有類似Pixar的幽默感。可以看見多嘴又情感豐沛的Greg媽媽、特別愛貓又領著退休金耍廢的Greg爸爸、古怪又自有學術底線的歷史學教授Mr. McKinsey、愛吃嫩豆腐又酗酒的Rachel媽媽等等......每個角色都如此地鮮明有趣,更令人驚訝的是在這些配角的強烈對比之下,Greg、Rachel、Earl的人物魅力反而更有層次,深刻地描繪出這段「注定失敗的友情」

raw-image

Greg是一個擅長將經典作品、社會學理論覆蓋真實情感的青少年,他的聒噪經常掀起一種迎合、自我吹捧的混亂;相比之下沈默的Earl內心潛藏更敏銳的關係洞察力。這兩個個性毫不相干的鄰居為什麼會變成從小到大的好朋友?原因是他們都很喜歡歐洲經典電影,包含Werner Herzog《Aguirre, der Zorn Gottes》François Truffaut的《The 400 Blows》還有舞台劇《Les Contes d`Hoffmann》等等……他們甚至還一起翻拍了這些著作,惡搞成好笑的喜劇,不知不覺也累積了42部翻拍作品。Greg自認為這些都是「爛片」因為內容看起來空泛毫無意義,但他們仍然選擇繼續翻拍,不禁讓我回想起自己創作的時候,那種時常對未來投以冀望以及執著於自身藝術價值觀的魔幻時刻。


raw-image

原本GregRachel只是曾經認識的朋友,卻因為Rachel的疾病而迫使Greg被他的媽媽逼著重拾這段關係,為了避開死氣沈沈的「癌症」話題,Greg開始將電影帶入Rachel的生活,彷彿他們的話筒纏繞在這些電影上似的,每一次見面都會是Greg的爛片發表會。驚訝的是,到了最後Greg將會把他的才華發揮在「為Rachel拍一部電影」上,儘管這不是他自願的,但由於他從來沒有答應過為別人做任何事情,也顯得這部道別作品對這三個朋友的意義是多麼重大。


我覺得Greg後來做到了,當他將電影投影到安寧病房的牆壁上時,那短短的一分鐘是我看過最美麗的東西,很明顯地感受到Greg的電影精準的致敬Andy Warho的普普藝術,似乎也在描述著這段友誼--大膽、前衛又單純,我也可以感受到其實這也是《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整部片的風格,看似商業化或跳痛,但它帶給觀眾的每一個思想的衝擊是巨大到不可忽略的。當畫面與Brian Eno的實驗音樂拼湊在一起的時候,情感的堆疊更是密集到快沉船了,令人不得不找個安全的港口好好宣洩,我想這就是為何許多觀眾看到此刻無法控制而大哭一場的原因。

raw-image

有些人嘲諷這部電影只不過是充斥著陳腔濫調的致敬和青少年情感的宣洩,但我不以為然。當我一層一層拆開所有的模仿和致敬的片段時,每個內裏的深層都十分令我驚喜,也更加理解Greg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我彷彿成為了Greg、Rachel、Earl的其中一員,心中有股強烈的慾望想加入他們的對話;我的情感變得更加立體了,快樂的時候帶著一些害怕,尷尬的時候混雜著一點期待,翻著白眼的時候同時捧腹大笑,失去的當下卻因為細微的發現而觸動著。我想當一部電影每個座標都巧妙地疊合在一起時,它就不只是電影了,它是我們生命中的縮影。

raw-image

所以結局是什麼?

或許就像Greg說的一樣:「放心,Rachel還活著。」或許也像Mr. McKinsey說的一樣:

「就算在一個人死後,我們還是能不斷地認識他。」




================================

這裡將會定期於更新電影資訊和心得

未來還會分享podcast內容探討影評本質

歡迎追蹤——

FB|地瓜嗓さん

IG |@digua_sa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地瓜嗓(さん)的沙龍
23會員
81內容數
富含電影纖維,能增加觀察生活的飽足感。文字熱量每100克約87大卡,心情好的話,會從臉上的洞發出自以為音樂的嗓音。
2025/01/03
《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宛如有人在耳邊輕聲低語,與我一同坐在黑暗深處,靜靜欣賞城市喧囂中的點點燈火。這是一種獨特的體驗,與我自小的印象截然不同——三個女人聚在一起往往會充滿活力與瘋狂,但在孟買這樣繁忙的大城市裡,資深護士廚房廚師帕瓦蒂、普拉巴、年輕同事阿努這三位分別代表老中青的女性,卻穿越了職場關係的
Thumbnail
2025/01/03
《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宛如有人在耳邊輕聲低語,與我一同坐在黑暗深處,靜靜欣賞城市喧囂中的點點燈火。這是一種獨特的體驗,與我自小的印象截然不同——三個女人聚在一起往往會充滿活力與瘋狂,但在孟買這樣繁忙的大城市裡,資深護士廚房廚師帕瓦蒂、普拉巴、年輕同事阿努這三位分別代表老中青的女性,卻穿越了職場關係的
Thumbnail
2025/01/03
《爸爸》讓我有種揮之不去的壓抑感,仿佛它不僅是故事中的情感,也是對這幾年香港電影氛圍的注解。濃霧之中,過去的「美好香港」消失了,只剩下壓抑與病弱的呼吸聲。 雖然現在的香港電影因審查而局限於家庭與小人物的題材,但像《爸爸》、《年少日記》、《窄路微塵》這樣的作品,卻在細膩之中抓住了大時代的切面。這
Thumbnail
2025/01/03
《爸爸》讓我有種揮之不去的壓抑感,仿佛它不僅是故事中的情感,也是對這幾年香港電影氛圍的注解。濃霧之中,過去的「美好香港」消失了,只剩下壓抑與病弱的呼吸聲。 雖然現在的香港電影因審查而局限於家庭與小人物的題材,但像《爸爸》、《年少日記》、《窄路微塵》這樣的作品,卻在細膩之中抓住了大時代的切面。這
Thumbnail
2025/01/03
那天,因婦科疾病緊急送往急診室的我,出院後馬上觀看了《黑箱日記》,心中湧現無法言喻的複雜情緒。我將自身的脆弱投射到電影之中,驀然發現自己的感受竟與伊藤詩織產生了某種深層的共鳴。亞洲女性對於自己的身體,似乎習慣將聲音壓縮到微不可聞,任憑他人的評價輕易蓋過我們的想法。而我們的身體,無論外在或內在,都如此
Thumbnail
2025/01/03
那天,因婦科疾病緊急送往急診室的我,出院後馬上觀看了《黑箱日記》,心中湧現無法言喻的複雜情緒。我將自身的脆弱投射到電影之中,驀然發現自己的感受竟與伊藤詩織產生了某種深層的共鳴。亞洲女性對於自己的身體,似乎習慣將聲音壓縮到微不可聞,任憑他人的評價輕易蓋過我們的想法。而我們的身體,無論外在或內在,都如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这部电影,大概就是一段不是黄昏恋胜似黄昏恋的故事。 一个古灵精怪的少女,一个垂垂老矣的老头。 电影开篇,莫里斯和好友伊恩一起,互相调侃着老年生活,直到家里闯入了一个女孩子,她是伊恩的侄女。 初次见面,莫里斯慢悠悠的说着他的调酒,风度翩翩的看着这个桀骜不驯的少女。 他们去看
Thumbnail
这部电影,大概就是一段不是黄昏恋胜似黄昏恋的故事。 一个古灵精怪的少女,一个垂垂老矣的老头。 电影开篇,莫里斯和好友伊恩一起,互相调侃着老年生活,直到家里闯入了一个女孩子,她是伊恩的侄女。 初次见面,莫里斯慢悠悠的说着他的调酒,风度翩翩的看着这个桀骜不驯的少女。 他们去看
Thumbnail
青春男女的愛情故事,以及走完整段感情的兩部電影。兩部電影分別是《真愛每一天》和《樂來越愛你》。這是一個關於愛情、夢想和分手的故事。
Thumbnail
青春男女的愛情故事,以及走完整段感情的兩部電影。兩部電影分別是《真愛每一天》和《樂來越愛你》。這是一個關於愛情、夢想和分手的故事。
Thumbnail
如果,真有一個人,是自己命中注定的存在,今生今世,你們是用什麼樣的話語當作憑依,去和那個命中註定的人相會? 大夥兒的反應興許是搖頭晃腦一問三不知,但是至少這部作品的男女主角知道,這就夠了。 “你的茶涼了,我再去給你續上。”——這一句話,貫穿了整部電影,也貫穿了前世今生。 我不曉得三
Thumbnail
如果,真有一個人,是自己命中注定的存在,今生今世,你們是用什麼樣的話語當作憑依,去和那個命中註定的人相會? 大夥兒的反應興許是搖頭晃腦一問三不知,但是至少這部作品的男女主角知道,這就夠了。 “你的茶涼了,我再去給你續上。”——這一句話,貫穿了整部電影,也貫穿了前世今生。 我不曉得三
Thumbnail
車庫娛樂邀約搶先看首映場 #他的最後一個朋友 劇情:描述轉學生佩伊為了不想繼承家業,決定拍攝影片以獲得大學的錄取資格,而為了增加錄取機率,佩伊決定拍攝已故好友喬的紀念影片;然而,隨著計畫進行,大家發現佩伊拍攝影片的動機並不如表面單純,而以喬為主的小說影片,竟有令人意外的秘密……。 泰國電影向來以
Thumbnail
車庫娛樂邀約搶先看首映場 #他的最後一個朋友 劇情:描述轉學生佩伊為了不想繼承家業,決定拍攝影片以獲得大學的錄取資格,而為了增加錄取機率,佩伊決定拍攝已故好友喬的紀念影片;然而,隨著計畫進行,大家發現佩伊拍攝影片的動機並不如表面單純,而以喬為主的小說影片,竟有令人意外的秘密……。 泰國電影向來以
Thumbnail
《之前的我們》是一部在你觀看過後就會烙下印記的電影,不管相隔多久想起都會感受到歷歷在目的心痛。
Thumbnail
《之前的我們》是一部在你觀看過後就會烙下印記的電影,不管相隔多久想起都會感受到歷歷在目的心痛。
Thumbnail
每當我看了一部電影,很容易被電影中的情節給吸引或感動,當然也有看完很想大喊「我到底看了些什麼啊?!」那種時刻,但每次我看了一部超級觸動我的電影時,我就很想淘淘不絕、長篇大論的和一樣看了電影的人開始闡述自己的心得,不管對方聽進了多少,這也算是個壞毛病吧?!所以能寫在平台上和想看的人分享。
Thumbnail
每當我看了一部電影,很容易被電影中的情節給吸引或感動,當然也有看完很想大喊「我到底看了些什麼啊?!」那種時刻,但每次我看了一部超級觸動我的電影時,我就很想淘淘不絕、長篇大論的和一樣看了電影的人開始闡述自己的心得,不管對方聽進了多少,這也算是個壞毛病吧?!所以能寫在平台上和想看的人分享。
Thumbnail
如果要說今年到目前為止我最喜歡的劇情片,那就是近期上映的《之前的我們》,從預告片就可以看出這部電影不只是單純的愛情片,前陣子我去看《怪物》的時候就被他溫暖又舒服的調性深深著迷,想說等上映的時候一定要去看這一部,上映之後更是好評不斷,在IMDB甚至有8.4分的超高分,於是我今天終於在下檔前趕去看了這部
Thumbnail
如果要說今年到目前為止我最喜歡的劇情片,那就是近期上映的《之前的我們》,從預告片就可以看出這部電影不只是單純的愛情片,前陣子我去看《怪物》的時候就被他溫暖又舒服的調性深深著迷,想說等上映的時候一定要去看這一部,上映之後更是好評不斷,在IMDB甚至有8.4分的超高分,於是我今天終於在下檔前趕去看了這部
Thumbnail
(以下為觀影次序並非排名) (有個人獨斷感受還請慎入)
Thumbnail
(以下為觀影次序並非排名) (有個人獨斷感受還請慎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