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味

2021/08/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嗅覺也有記憶,當鼻子吸入空氣中的氣味時,這些分子會附著在鼻腔中的纖毛,溶解於黏膜之中,當聞過一個特殊的氣味,例如屍臭,藉著呼吸作用,遺體所產生的異味分子,與我們身體做了結合,之後數日不管到了哪裡,這些味道都揮之不去,彷彿,「祂」就在你的身邊。
的確,祂的一部分與你相隨。
當屍臭味經由呼吸,深入鼻腔後,就感到一股氣息直衝腦門,瞳孔瞬間放大,胃部好似遭到重擊一般的緊縮,喉嚨受到刺激想要咳嗽,伴隨著咳嗽,嘔吐感上湧,雖然想吐,卻要忍耐,吞也要吞下去,首先,吐了很丟臉,其次,吐完還要自己清,更丟臉。
《孔子家語.六本》:「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習慣,是最好的克服方式,在怎麼樣的惡臭,聞久了,就會習慣了。或許這是個好方法,但每一次聞到那腥腐的味道,卻還是中人欲嘔,是我經驗不足,要習慣這樣的味道,得以從容面對任何狀況,我寧願穿戴防護裝備。
當一個人活著,是自有存在的獨奏曲,還是人與人之間共譜出的生命樂章,一個獨居者的死亡,多日後才被發現,腐敗、惡臭充斥著整棟建築,左鄰右里間所討論的是氣味的難聞,那味道不管在哪裡都聞的到,或許是因為味道的關係,讓他們的心情變得如此不佳,所以不斷指責家屬的疏忽與不關心。
  在謾罵聲下,默默地進行了初步的除臭工作,當味道消散後,緊接而來的,是好奇的群眾,不斷的有芳鄰擅自進入屋內,說想看看現場是甚麼樣子?這個家的裝潢如何?想知道有沒有可以拿回家的東西?各種理由,各種超乎想像的說法,各種在家人面前的恣意妄為,各樣的謾罵、指責、好奇、無禮,一次次,一遍遍無情的擊打在家屬的心上,好一個「遠親不如近鄰」,在他們的眼中,死者生前不是重點,死後才是他們的談資,面對著這些好奇的群眾,看著不知該如何是好的委託人,這時只好做了最原始而簡單的處理方式,趕出去!
趕走這些台灣最美麗的風景後,直接甩上大門,就聽這些被趕出場的觀眾在門外,還不斷的討論著先前的所見所聞,看來,這次的經驗會成為未來數十年的談資,直到臨終的那一天,跟自己的子孫誇耀著,自己曾經進入過意外現場,那時的他,是如此的驕傲與自滿。
  清理中,不斷的聽到鄰舍的指責,看到他們把自家的垃圾混入我們的廢棄物中,當阻止之時,就聽他們說「都是鄰居,不會介意的。」、「小東西,不要太計較。」原來有利可圖是芳鄰,不相往來是鄰里,困擾孳生是惡鄰。從何時開始,這裡的人和小學課本講的不一樣,只剩自私與自利。
  人情味,少了那份情,只是一股腥臭之味。
    洪生
    洪生
    說過往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