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Mu變異株來襲?三分鐘看懂目前受關注的變異株有哪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本篇重點】

  • 8/13台灣偵測到哥倫比亞變異株;八月底世界衛生組織將該變異株列為「需留意變異株」
  • 變異株有哪些?科學家監測情形?什麼叫做「需留意變異株」?
  • D614G變異?B.1.621變異株?代碼什麼意思?

台灣八月初偵測到新變種變異株!

2021年8月13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境外移入確診病毒定序結果,監測到新的B.1.621哥倫比亞病毒變異株。2021年8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將B.1.621哥倫比亞變異株納入列為「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s of Interest, VOI)」,代碼稱為「Mu(Mu variant)」。各國媒體於八月下旬、九月初亦漸重視、報導此變異株,目前該變異株至少在39個國家現蹤。

而此變異株重點,有專家表示有一系列位點變異,以及監測早期感染數據,Mu變異株可能有免疫逃脫(英文有人稱為Immune evasion)可能性產生,很可能目前的疫苗皆失去效力。然而這樣的情形僅是依照目前基因序列突變情形推測,仍需嚴謹研究證實此事,相信大家也無須過度恐慌,目前在台灣首當要務仍是增加疫苗覆蓋率,減少重症及感染風險。

目前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皆會監測各國回台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進行病毒定序,並於每週五統一公布。而各國也有多個組織與科學家定期監測變異株。

Mu變異株目前現蹤於哥倫比亞、厄瓜多、哥斯大黎加等國,多個變異位點目前讓許多專家關注此變異株發展情形。然而,根據紐約時報報導,華府專家佛西表示,目前需面對且最嚴重的仍是Delta變異株,仍須正視當前情形。Delta變異株仍是目前傳染力極高的變異株之一,有專家稱甚至與水痘傳染力相當,Delta確診佔美國病例99%。然而目前美國也依然積極關注、研究其他變異株演化、傳播情形。

raw-image
raw-image

變異株有哪些?什麼叫做「需留意變異株」?

世界衛生組織正在持續監測病毒的變化,並希望各國持續依照國內狀況持續加強監測與測序能力,並通報異常的流病事件。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之變異株類型,初步分類為「高關注變異株(Variants of Concern, VOC)」及「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s of Interest, VOI)」。

高關注變異株(Variants of Concern, VOC)需要極高警覺,多數變異株皆造成相當的大流行,且具相當致病性,且可能降低公共衛生政策與診斷方法、疫苗、治療方法之有效性,即會被歸類成高關注變異株。新冠疫情中,Alpha、Beta、Gamma、Delta為目前四個高關注變異株。

目前全球流行變異株為Delta,也是目前科學家公認最具傳染力的變異株;而台灣五月疫情以來盛行的是Alpha,最早於2021年初為主要流行變異株。

raw-image

若被歸類在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s of Interest, VOI)亦需警覺,可能代表該已知或預測的變異狀況對於傳染性、疾病嚴重程度、免疫逃脫性等有所影響,或該變異株可能正在開始於多個國家蔓延,流行率漸漸提高,使全球公共衛生面臨新的風險,並可能導致大傳播,需更加留意。目前新冠疫情中,被WHO歸類在需留意變異株的有五個變異株:Eta、Iota、Kappa、Lambda、Mu,其中Mu為今年八月底才加入需留意變異株。

raw-image

然而,並不僅僅只有這些變異株,仍然有許多病毒變異株蠢蠢欲動。

舉例而言,外媒報導,本週又有新研究指出,C.1.2在南非偵測到時,發現其每月成長趨勢與過去在南非盛行的Beta、Delta早期趨勢類似,5月測得該變異佔所有定序序列比例為0.2%、7月測得該變異佔所有定序序列比例已升至2%,且亦累積額外突變,也可能產生免疫逃脫的狀況。

好多變異株!D614G?B.1.621?那是什麼意思?

當病毒在傳播過程中,始終在「變異」。

然而病毒在複製的過程中,突變其實是在病毒演化過程中相當常見的狀況。不利的突變可能導致該病毒不會再存活,但如果是有利的突變,有機率導致增加傳播、致病力,此時才會較為嚴重,且需特別被偵測、研究。

冠狀病毒的表面皆有凸起的蛋白質,稱為「棘蛋白(Spike Protein)」,該蛋白功用就是使病毒進出人體細胞,因此,這個蛋白的突變情形,便是世界科學家高度關注的位置。

raw-image

在新聞中常常看到許多方式去描述蛋白質。其中像「D614G」這種兩側是英文、中間是數字的表示方式,通常代表「突變位點」,以D614G為例,D、G都是一種胺基酸,蛋白質又由胺基酸組成。所以D614G即代表在序列中第614位置上,D胺基酸(Aspartic acid)被突變成G胺基酸(Glycine)。

然而,這僅代表著該位置產生變異,並不代表「變異株」。

換句話說,大部分的變異株都發生多個變異,其中D614G之變異,其實被廣泛觀察到在許多變異株皆有發現,Alpha、Beta、Gamma、Delta變異株皆存在D614G變異。

而還有一種使用開頭為英文、後為數字的方式(如「B.1.621」)也是一種表示變異株的方式。而每個代碼代表著變異情形之間的演化關係(lineage),通常對於演化生物學及流病學家分類與指稱較為方便,或許對於一般民眾分辨會較為難懂。

想了解這樣代碼怎麼被指稱,可至下方網站:

最後仍然要說,變異株很多,也確實值得注意,然而千萬不要過度恐慌。且我們甚至可以預期,未來會有更多更多的變異株出現,這些病毒就是透過變異才得以更順利生存。

變異株的出現雖可能降低現有的疫苗的有效性,但並不代表不需施打疫苗,在疫情當下,我們仍需極盡所有疫情阻絕方式,才能及早將疫情撲滅。

而面對疫情,唯有「認識了解」、「正視風險」,並做好防疫工作,才是首要之務。

資料來源

備註:觀看各國變異株盛行情形之視覺化網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T
81會員
89內容數
加入沙龍追蹤 CT 更多文章!
CT的其他內容
2023/03/05
為什麼「解除分期付款詐欺」的數字始終不減,且長年是165詐騙專線關注的詐騙手法之一,為何無法杜絕?而這些電商發生個資外洩時,難道都不用付出一點代價?
Thumbnail
2023/03/05
為什麼「解除分期付款詐欺」的數字始終不減,且長年是165詐騙專線關注的詐騙手法之一,為何無法杜絕?而這些電商發生個資外洩時,難道都不用付出一點代價?
Thumbnail
2022/03/03
新冠肺炎造成全球大流行,而接種疫苗也幾乎成為人類歷史上首度「大規模」施打疫苗的行動。各家疫苗陸陸續續通過各國訂定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s, EUA)標準,多數疫苗皆需施打兩劑。
Thumbnail
2022/03/03
新冠肺炎造成全球大流行,而接種疫苗也幾乎成為人類歷史上首度「大規模」施打疫苗的行動。各家疫苗陸陸續續通過各國訂定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s, EUA)標準,多數疫苗皆需施打兩劑。
Thumbnail
2021/12/23
初步資料顯示Omicron感染產生的症狀較為輕微(mild),重症、住院比例並未明顯增加,可能有「流感化」趨勢。Omicron相對於其他變異株擁有最多變異位點,且許多存在免疫逃脫與降低抗體中和的狀況,這也是目前各國科學家最為擔心之處。
Thumbnail
2021/12/23
初步資料顯示Omicron感染產生的症狀較為輕微(mild),重症、住院比例並未明顯增加,可能有「流感化」趨勢。Omicron相對於其他變異株擁有最多變異位點,且許多存在免疫逃脫與降低抗體中和的狀況,這也是目前各國科學家最為擔心之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2024年4月29日 美東時間下午1:41, 美國《時代》報導了關於 COVID-19 的“FLiRT”變種的知識,目前看起來科學不確定性仍高。不過,這個變種的名字還真希望能如其所名,來調個情就走,不要和人類糾纏。目前已知的大概是: 屬於JN.1家族,是omicron的遠親。根據美國CDC。。。
Thumbnail
2024年4月29日 美東時間下午1:41, 美國《時代》報導了關於 COVID-19 的“FLiRT”變種的知識,目前看起來科學不確定性仍高。不過,這個變種的名字還真希望能如其所名,來調個情就走,不要和人類糾纏。目前已知的大概是: 屬於JN.1家族,是omicron的遠親。根據美國CDC。。。
Thumbnail
就在去年11月底,Omicron變種橫空出世,並且在南非,確診開始急劇上升。確診病例一度從200多例在幾天之內飆升到2000多例。 英國衛生局官員將這一變種稱為“迄今為止最糟糕的變種”,其突變數量是目前占主導地位的德爾塔變種的兩倍。 WHO隨後正式將其按希臘字母排序,命名為“Omicron”。
Thumbnail
就在去年11月底,Omicron變種橫空出世,並且在南非,確診開始急劇上升。確診病例一度從200多例在幾天之內飆升到2000多例。 英國衛生局官員將這一變種稱為“迄今為止最糟糕的變種”,其突變數量是目前占主導地位的德爾塔變種的兩倍。 WHO隨後正式將其按希臘字母排序,命名為“Omicron”。
Thumbnail
初步資料顯示Omicron感染產生的症狀較為輕微(mild),重症、住院比例並未明顯增加,可能有「流感化」趨勢。Omicron相對於其他變異株擁有最多變異位點,且許多存在免疫逃脫與降低抗體中和的狀況,這也是目前各國科學家最為擔心之處。
Thumbnail
初步資料顯示Omicron感染產生的症狀較為輕微(mild),重症、住院比例並未明顯增加,可能有「流感化」趨勢。Omicron相對於其他變異株擁有最多變異位點,且許多存在免疫逃脫與降低抗體中和的狀況,這也是目前各國科學家最為擔心之處。
Thumbnail
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會先選擇ivermectin,是因為全世界對這個藥物都有廣泛的使用經驗(用來治療寄生蟲與皮膚病),而且在之前的治療劑量下有很好的安全性。這國家級的研究可提供「伊維菌素可否用來治療新冠肺炎」的最終答案,為這一年來的爭議畫上休止符。
Thumbnail
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會先選擇ivermectin,是因為全世界對這個藥物都有廣泛的使用經驗(用來治療寄生蟲與皮膚病),而且在之前的治療劑量下有很好的安全性。這國家級的研究可提供「伊維菌素可否用來治療新冠肺炎」的最終答案,為這一年來的爭議畫上休止符。
Thumbnail
新冠病毒極易突變,很可能使疫苗失效。不過病毒突變開始產生「殊途同歸」現象,會不會終結這場災難?
Thumbnail
新冠病毒極易突變,很可能使疫苗失效。不過病毒突變開始產生「殊途同歸」現象,會不會終結這場災難?
Thumbnail
上星期,閱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其姊妹刊物《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期刊薈萃 ,NEJM Journal Watch 》,發現 :  全球在疫苗接種開始大量接種,新的疫情減緩了,但科學家同時也發現 有打疫苗,疫情在下降 沒打
Thumbnail
上星期,閱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其姊妹刊物《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期刊薈萃 ,NEJM Journal Watch 》,發現 :  全球在疫苗接種開始大量接種,新的疫情減緩了,但科學家同時也發現 有打疫苗,疫情在下降 沒打
Thumbnail
什麼🤔?又要開始製作新的第二代的COVID19 疫苗了? 我第一代的疫苗,還未打到呢!🤪😝😜 其實這個也不太驚訝了!因為愈來愈多証據似乎告訴我們,COVID19 病毒🦠,短期不會完全消失在地球🌍表面上,但它們會一直突變,一直改變自己的S蛋白棘突來生存下去的。 上個月 ( 2021 Ja
Thumbnail
什麼🤔?又要開始製作新的第二代的COVID19 疫苗了? 我第一代的疫苗,還未打到呢!🤪😝😜 其實這個也不太驚訝了!因為愈來愈多証據似乎告訴我們,COVID19 病毒🦠,短期不會完全消失在地球🌍表面上,但它們會一直突變,一直改變自己的S蛋白棘突來生存下去的。 上個月 ( 2021 Ja
Thumbnail
什麽叫『疫苗逃脫』(vaccine escape) ?  當病毒變異到能避開疫苗的全部作用,並繼續傳染人時,就是「疫苗逃脫」 有可能嗎?我們先看一下COVID19 病毒🦠的突變歷史 COVID19 病毒🦠的突變歷史 突變,是COVID19 病毒🦠日常生活 。COVID19 病毒🦠有那麽多的
Thumbnail
什麽叫『疫苗逃脫』(vaccine escape) ?  當病毒變異到能避開疫苗的全部作用,並繼續傳染人時,就是「疫苗逃脫」 有可能嗎?我們先看一下COVID19 病毒🦠的突變歷史 COVID19 病毒🦠的突變歷史 突變,是COVID19 病毒🦠日常生活 。COVID19 病毒🦠有那麽多的
Thumbnail
在臺灣,我們最近發現,來自歐洲的covid19 病毒🦠,似乎比較嚴重,有很多位一回來,就已經病危狀況了,什至快速死亡!這個太驚訝了🙀,歐洲病毒🦠,才短短一個月,為何變成那麼毒?或許真的跟歐洲風土人情有關?或是更具體的說,歐洲領袖防疫失敗,提供covid19 病毒🦠,不只是集散地,而根本就是「
Thumbnail
在臺灣,我們最近發現,來自歐洲的covid19 病毒🦠,似乎比較嚴重,有很多位一回來,就已經病危狀況了,什至快速死亡!這個太驚訝了🙀,歐洲病毒🦠,才短短一個月,為何變成那麼毒?或許真的跟歐洲風土人情有關?或是更具體的說,歐洲領袖防疫失敗,提供covid19 病毒🦠,不只是集散地,而根本就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