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怎麼做被動投資 ②:阿甘投資法理論篇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照片中的風景,是美國亞利桑那州和猶他州交界處的紀念碑谷(Monument Valley)。紀念碑谷位於原住民納瓦霍族保留地,也是科羅拉多高原峽谷圓環中的九大國家公園之一,其他知名國家公園如風景壯麗的大峽谷,以及色彩繽紛的化石森林,也都位處峽谷圓環中,每年都吸引了許多遊客造訪。
在1994年的電影《阿甘正傳》中,由湯姆漢克飾演的主角阿甘,從美國東部跑到西部,再由西部跑到東部,跑了3年,2個月,14天又16個小時,最後停下腳步的地方,就是在這條橫越沙漠、通往紀念碑谷的163號公路上。
你還記得電影中的阿甘,為了什麼踏上他的跑步旅程嗎?或許,他是因為母親過世感到難過;或許,他是因為心愛的珍妮離開自己覺得悲傷。不過,我覺得最有可能的原因,其實是阿甘自己說的:「我就是想要跑而已!」(I just feel like running!)。
電影上映至今將近二十年,阿甘正傳仍然是我每次重溫,都深受感動的電影。看似愚鈍的阿甘,在故事中展現了真誠、善良、執著、勇敢這些可貴的人性光明面,最後不但讓自己得到了幸福、也讓許多人得到救贖。
我在想,這部電影之所以受到那麼多人的喜愛,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現代人的生活往往太過複雜、講求算計。這樣的生活一方面常常讓人覺得「活得好累」,另一方面也常常會讓人因小失大,「聰明反被聰明誤」。而大智若愚的阿甘,為我們這些「聰明人」所帶來的,是一個反思的機會,讓我們能夠拋開算計,重新認識真誠、正直、簡單的美好。
就像阿甘對於跑步的堅持,對他自己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想跑,就去跑,跑累了,就回家。旁人卻不斷猜測他為何而跑、不斷的把事情想得太複雜。最後,阿甘跑過癮了,停下腳步,準備回家,但跟著他一起跑的人們卻都懵了:「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你是否覺得這個場景有些熟悉呢?這好比在投資的路上,許多人費盡千辛萬苦跟隨名師、求取明牌、注意小道消息,但是卻從來沒有認真去體會投資的本質是什麼。於是,當有天市場狀況不如預期,卻發現自己突然失去了依靠,只能慌慌張張的問:「我該怎麼辦」?
「我該怎麼辦」這個問題,其實只有自己回答得了。
不久前,阿蒙看過一則網路笑話,疫情期間,大樓警衛都變成了哲學家,因為他們見到人就會問「你是誰」、「你從哪裡來」和「你要到哪裡去」。看似打趣,但這幾個問題,確實都是人生的大哉問呢。投資其實和人生一樣,只要我們先認清自己(你是誰),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投資(你從哪裡來),並確立自己投資的目標(你要到哪裡去),就能像阿甘一樣,真誠、自然地享受簡單,不被這個太過複雜的世界所迷惑。
「阿甘投資法」這個名稱,出自闕又上老師所撰寫的同名書籍,命名的由來便是借用了阿甘正傳電影裡這種「大智若愚」的概念。書中提倡的投資作法是「不看盤、不選股、不挑買點」,只要選定一個能夠反映人類經濟成長的指數型基金(例如SPY),投入資金並長期持有,看似「佛系」的方法卻也能夠讓你穩穩賺錢。這乍聽之下不免讓人覺得過於簡單,但簡單的方法中卻蘊藏著許多不簡單的大道理。
以阿蒙自身經驗來說,我年輕的時候非常辛苦的經營自身的本業,在外商銀行法金部門擔任業務、專案經理的工作,雖然薪酬比許多行業都來的豐厚,但是超長的工時、頻繁的出差以及結案的壓力也是許多人都無法忍受的。你可能會以為,既然是身處金融業,又是在法金部門,阿蒙一定有很好的投資眼光,也應該靠投資幫自己賺了很多錢。然而,我在這裡可以很誠實地告訴大家,在銀行工作的這段時間,我「幾乎」都沒有好好進行投資。為什麼呢?雖然說工作忙碌的程度,讓我無暇去進行太多投資操作,然而最根本的原因,其實是犯了兩個大多數人都會有的毛病:
1. 看不清資金的「短期風險」和「長期風險」
所謂「短期風險」,是指把資金投入市場之後,可能會因為市場短期波動造成帳面上的虧損,這是一般投資人最容易看見,也最在意的部分。因為一般人孰悉的本業收入通常都是「有做就有賺」,其中並沒有太多隨機的成分;把本業收入存到銀行,也不可能有天存款數字就會突然短少。但是,把資金投入股市,投資的帳面價值隨市場修正,突然出現10~20%無法預料的波動,其實三不五時都會發生,而30~50%的股災,也是幾乎是每個人投資生涯中都都會遇到的事。這讓辛辛苦苦賺取本業收入,並習慣「確定性」的我們,每每想到投資,都有種「會不會就這樣把辛苦錢丟到水裡去」的恐懼。
然而,阿蒙想請你看看下面這幾張美國S&P500指數的走勢圖。
第一張是2020年3月,COVID-19疫情升溫,S&P500指數一個月間從2月最高3386點下跌到3月最低2237,跌幅達到了34%,宛如世界末日一般。
第二張是2009年3月,雷曼兄弟破產導致全球金融海嘯,半年之間,S&P500指數下跌了將近六成,比新冠疫情更加恐怖。
第三張是2003年3月,科技股泡沫加上911事件,讓S&P500指數連續下跌三年,最深跌幅達到50%,可能讓最樂觀的人都要放棄希望。
讀到這裡,如果你的感想是「投資的風險真的太高了,我還是乖乖存錢就好」。那麼阿蒙真的要跟你說聲「可惜了」,因為如果你看到下面這張圖,可能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
這是S&P500指數自成立以來到今天為止的走勢圖,指數目前落在4486點,和去年股災的低點相比上漲了超過一倍,和2003年科技股泡沫和2009年金融海嘯低點相比,更上漲了超過六倍!
你注意到了嗎?這張圖中標註1、2、3的地方,就是前三次股災的低點。每次股災來臨時,大家都以為是世界末日,但是只要拉長時間來看,其實它們根本都不是「海嘯」,不過只是個「小波浪」罷了。如果你還知道美國1929年曾經發生過經濟大恐慌,股市蒸發了將近90%,請不妨試著在圖中找找,因為指數在過去百年歷經了數十倍的漲幅,當初的「大恐慌」,現在你恐怕連個「漣漪」都很難看得到了!

只要我們投入市場的錢,都不是馬上必須用到的錢,帳面的虧損,就不算是真正的虧損,只要拉長時間,市場都會彈得更高、更遠。當你因為懼怕短期損失,遲遲不願進場,可能避掉了用「趴數」計算的短期虧損,卻也同時喪失了用「倍數」計算的長期獲利。這樣是否真的「聰明」,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那麼,所謂資金的「長期風險」,又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物價上漲造成金錢購買力長期、緩慢的下跌。由於物價指數通常每年都以1~2%的速度緩慢成長,一般人很少會察覺到其中的變化,於是就變成「溫水煮青蛙」。仔細想想,如果金錢的購買力每年下降1~2%,經過了20年,就是20~40%,如果你把辛辛苦苦賺來錢放在銀行裡什麼都不做,就相當於讓自己遭遇了20~40%的損失

「短期風險」容易看見,但長期來說市場會自動修復,根本無須擔憂;「長期風險」不易察覺,讓許多人遭逢了重大損失卻仍不自覺,難道不是更加可怕?

2. 看不清「投資」和「交易」本質上的不同

「投資」和交易是兩個看似相近,但完全不同的概念。許多人對投資產生誤解,都是因為對「投資」和「交易」的概念產生混淆。交易的本質是透過「買低賣高」從中獲利,因此對於「什麼是低」、「什麼是高」,必須有一個判斷的依據,如果市場狀況不如預期,也必須有一個風險控管的機制去應對,這些都是身為一個「交易者」必須建立自己的專業能力、各顯神通的部分,如果沒有投注相當心力、做好準備,並擁有強健的心理素質,成功並不容易。相對的,投資的本質是「用資金參與企業的經營,分享企業經營的成果」,重點並不在於「買賣」,而是以提供「財力」的方式、和企業本身擁有的人力、物力、以及企業家精神相結合,去創造營業利益和企業成長。因此,只要我們資金所投入的,是世界上一流的企業,並能夠分散押注於個股的風險,「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簍子裡」,那麼我們真的就只要「出錢就好」,輕輕鬆鬆便能夠做到成功的投資。很多人機關算盡,都以為自己比企業裡的專業人才、管理階層來的聰明,但卻又不具備短期交易的專業能力(或是自以為具備了),於是只能在市場波動中不斷浮浮沉沉,最後往往都是白忙一場。
你猜到了嗎?阿蒙雖然身為金融專業,在投資這門課,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也是個不及格的學生,那就是因為阿蒙太過相信自己的專業,總是想盡辦法要當個厲害的「交易者」、當個「股神」,但一方面本業工作太忙,根本無法應付短期交易對時間、精力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因為害怕短期風險,只好小額操作,讓絕大部分的資金留在銀行裡睡覺,也暴露在「購買力下跌」的長期風險中,如此一來,就算操作績效再好,也只不過是「賺便當錢」,可能便當可以吃得好一點,對於財富增長的目標來說卻只是杯水車薪。

雖然我的本業收入不錯,並不一定需要投資才能過上我想要的生活。然而,有時也不免會覺得可惜,自己在年輕的時候,如果知道用正確的方法,輕輕鬆鬆的做被動投資,賺到「倍數」而不是「趴數」,現在的人生必然會大不相同。

然而,損失了一個十年,人生還有很多個十年,20多歲不知道該做的事,30歲開始做也不晚;30歲沒有做的事,40歲做也還來得及。「正確投資,越早開始越好,但永遠都不嫌太遲」,這是一個阿蒙希望和大家共同勉勵的想法。
闕又上老師著作的《阿甘投資法》,是啟蒙我「正確投資」的第一本書,非常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書沒有太過艱深的內容,十分平易近人,但卻又清楚詳盡的介紹了被動投資的觀念和方法;作者指出了一般人容易遇到的問題和錯誤,也有提出應對之道。如果可以把它讀熟,並用心落實在自己投資的作法上,簡簡單單,你的投資就已經做到了80分,甚至還贏過許多你以為是專家的人!
為什麼「不看盤」?因為我們要記住自己是在做投資,並不是在做交易,看盤心情就容易受到波動,想要猜頭摸底、進進出出,賠上了時間、精力,方法不對甚至還會造成無謂的虧損。

為什麼「不選股」?因為我們知道,指數型基金就能夠自動做到風險分散、汰弱留強,費用低廉,報酬率甚至打敗多數主動操作的知名基金。就算你不是金融專業,也能夠輕鬆享受有毫不遜色的投資績效!

為什麼「不挑買點」?因為我們只要選擇一支能夠反映人類經濟成長的指數型基金,他的長期走勢必然是一路向上,害怕市場短期波動造成的帳面虧損,長期可能讓我們喪失更多原本應該屬於我們的市場報酬,得不償失!

下篇文章,我們來聊聊「阿甘投資法」的實際操作。
122會員
122內容數
像一粒野橄欖一樣從金融業漂流到海邊,興趣是探究接觸到的一切知識。希望陪伴大家一起成為聰明優雅的投資人,悠游世界、享受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海邊阿蒙 的其他內容
楔子:東京奧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被動投資是什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為什麼要做被動投資?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故事的必備觀念:怎麼設定主角今天這篇較為簡短,因為怎麼設定主角,其實在英雄的旅程這類的故事裡,在所有要素中屬於相對簡單的問題。 依造幾個簡易的要素加總起來就等於主角,直接以等式來表示: 職業 ( 身份)a+目標a+行為a+層次需求a=主角a 這裡要注意的是,主角有兩層等式。
avatar
chen omega
2024-04-25
第三章:心智.如何想決定怎麼做-認知與行為 (3-2-上)被動投資的認知第三章至此,你應該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也可能被本身的狀況所影響,包括財富、期望、情緒,以及心理,特別是系統一直覺反射式不可控制的快速思維模式,會讓你心裡所想的大大遠離事實。人不是理智的,我們會誤判,只要認知的過程被錯誤影響,就會得出錯誤的認知,做出錯誤的行為。
Thumbnail
avatar
窮查理投資事務所
2024-03-29
我的創作被濫用了怎麼辦?三步驟維護自身著作權!這篇文章從著作權律師的觀點,介紹了創作被不當使用時,可以如何保護自身著作權的三個步驟,包含蒐證、下架侵權內容、進入訴訟。提供了具體的方法和建議,希望對創作者有所幫助。
Thumbnail
avatar
律師艾瑪|周芳儀律師
2024-03-14
Crypto新手村-空投任務怎麼做?哪裡可以做?需要先準備甚麼嗎?空投事先準備 在過去這段時間,我有做過一些空投的任務,而大部分的空投都必須會有一些共通的條件需要完成,例如追蹤且加入社群、鏈上交互數據、轉發特定文章等等, 因此如果將以下幾項基本社群帳號準備好,對接下來開始空投交互任務將會事半功倍: 錢包: 錢包是空投項目用以判斷在生態項目活躍程度的一項重要工具
Thumbnail
avatar
Thomas Chou
2023-11-26
#所長murmur EP13|做訪談型節目活動,主持怎麼準備和寫訪綱?現場、podcast、youtube都適用。自媒體為現代新顯學,podcast創作者除了自己講, 有時更會想邀請來賓一起來講,訪談看起來似乎是, 主持人問問題,來賓回答,難度看似不高, 但主持人要想的是,你是在跟來賓對談,還是拷問來賓?   要將訪談做好,首先要先做好行前準備功課, 做好提煉關鍵,才能清楚知道到時候要問什麼問題,
Thumbnail
avatar
所長|表達、主持、自媒體
2023-10-11
做一個以語文教學文章為主角的個人網站吧!怎麼做?怎麼準備?在職場付出並燃燒自己的同時,我想著是否有在為自己付出過什麼,有什麼成就是完全屬於自己,靠自己一手打造的,我覺得那就是實現夢想。在這之前要有自己的發聲平台和管道,所以是時候該擁有自己的個人網站。這篇分享素人架網站有什麼挑戰,需要做什麼功課,以及我的寫作規劃。
Thumbnail
avatar
你的英日語自學導師 譯難忘  ོꦿ༄꧁꧂
2022-12-02
被現實挫敗時,我們可以怎麼做?那天,我被一件件現實生活之事挫敗著 發現自己無法稀釋這種情緒 發現自己無法轉換心境去調適 在意志消沉之時,在YT上看到了一部電影的解析 -如果你觉得生活不如意,自己简直倒霉透顶,一定看看这部电影,也许能帮你找到童话的一面!-光影二三事 這部電影名為-海瑟 看完解說後得到了相當程度的舒緩,或許頹廢真的
avatar
ROCOVICHI
2022-11-01
在職場,被逼做違法或涉及人命的事該怎麼辦?一、記取前車之鑑。二、被罵也要堅定立場。雖堅持拒絕,換來嚴詞責備及處分,甚至失去工作;但真的去執行,可能得背負法律責任或一生內疚。
Thumbnail
avatar
知秋
2022-02-18
【怎麼準備考試?】你可以這樣做!2020年11月,我成為研究所筆試的戰士,幸運的在2021年2月中收到凱旋的消息 計策為何?怎麼調動兵力?一起來看看我的旅程吧!希望能幫助到你! [作息] □ 6點起床。起床後的第一件事:跳繩500下。運動幫助我醒腦,我同時撥放CNN student news ,一方面練習英文聽力,另一方面也跟上時
Thumbnail
avatar
Ruby Cheng
2021-11-09
被假律師騙6000多萬?想要迅速離婚可以怎麼做?一次教會你怎麼自己寫離婚協議書! 你敢相信嗎?居然有人透過假扮律師成功騙得6000多萬!一名原本擔任快遞員的楊姓男子,從2017年起透過假扮律師幫24名當事人處理離婚案件、竟成功騙得6,232萬元!除了驚訝於詐騙金額之高以及有這麼多人願意一擲千金來委任離婚律師外,如果我們的婚姻真的走到離婚這一步,真的只有靠支付大筆費用打離婚官司這
avatar
85010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