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雨過天晴後》

《愛在雨過天晴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全力付出之後的愛 像什麼?

一枝筆如果用完了墨水,剩下什麼?
什麼都不會剩下,只餘一片空白,如同雨過天晴後。

https://pixabay.com/photos/paintings-stand-artist-isolated-316440/

就好像別人看到的一樣,一個人全力付出後,別人什麼都沒看到,
如果一個人在全力付出之後,看著自己的付出,也和別人一樣,什麼都沒看到,
這是什麼感受呢?

他就能夠理解他人的嘲笑,可以像他人一般地嘲笑自己,這時候,他可以做到前所未見的同理,因為這個人,什麼都沒有剩下,如同忘記了自己是誰,如同忘記了自己做過什麼,自然地可以做到像他人一般的看待自己,因為在自己看來,就是一片空白而已,如同鏡子,單純地反射光芒。

https://pixabay.com/photos/smartphone-face-woman-girl-eyes-1618909/

原本在這個空白上作畫的是自己,而這個自己也不允許他人染指畫作,原本,他抱有著極高的期待與要求在作畫,但在發現他傾盡心力後,畫作剩下一片空白,原來,他一直在空氣上作畫,而直到極其專注地畫完之後,他才發現這一點,這時候,無論世俗的什麼評價,他都得以接受,因為他確實什麼都沒有了,作畫的畫布是空氣,顏料也不再剩下,這時候抬頭一看,確實是雨過天晴後。

https://pixabay.com/photos/sky-clouds-forms-air-atmosphere-5534319/

當愛一個人的經歷,如同在空氣上作畫一樣,那會是什麼經歷?

付出所有一切,什麼也沒剩下,
曾經,他決心要付出所有一切,因為她說愛他
曾經,他承諾要給她整個世界,因為她說她不會離開他
曾經,他以為找到了生命的意義,無視所有現實阻礙
曾經,他感到他的世界被填滿,全然盲目地相信未來
而到現實的阻礙來臨,他感受不到了生命的意義,
當兩者間的阻隔隔斷了未來,他茫然地什麼相信也做不到,
世界,只剩下他一個人,

https://pixabay.com/photos/parking-space-man-city-person-1487891/

她還開心嗎?
她還快樂嗎?
她的世界還有她重要的人陪著嗎?
我想是的吧,
否則她沒有理由堅強地撐下去,
獨自一人怎麼撐得下去?

他獨自一人過著,
好痛,好苦,好累,
但這不是他想要的結局,
所以才支撐到現在,

https://pixabay.com/photos/hand-finger-people-ring-marriage-83079/

end


這樣是不是很可笑?
是不是認為這個人足夠幼稚,不懂得愛?
是不是認為這個人沒經歷過困苦,才想著愛?
是不是認為這個人家庭幸福美滿,才有時間愛?
是不是這個人生活毫無壓力,才全力去愛?

如果是這樣認為,那說明他還過得不錯,他的生命沒有只剩下一個人去愛,所以從未需要全心全意的愛一個人,也不需要交出自己的全部來把握,那大概,他也不懂失戀是什麼滋味。

失戀不是痛,不是苦,不是麻木,
而是虛無,
我想心死,是最合適的形容詞。

空心


文章是在複製生命的經驗,
之所以打這篇文章,
是在描述活過的證明,
對於感情的掙扎與失望,
對於失去的不甘與恐懼,
對於挽回的渴望,
對於付出的挽留,
是在描述生命中留下的空白。

avatar-img
每日一思的沙龍
0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每日一思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因為在要求獨立關係的運作之下,數字們顯然也得到了共識,+號是朋友,*號是情人,那麼關係就一目了然,關係緊密的先算,所以當然,*號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而如果關係是朋友,那就更簡單了,原則就是+號左右是朋友,但不能因為交朋友而改變情侶關係阿,大家都不希望這樣,對吧?
我們人生有第6感。 如果以邏輯來解釋,其實就是”不知者無畏” 的無畏邏輯, "我既然不知道,為什麼要害怕? ” 只有當我們真正不知道時,才真正具有無畏,這可以很簡單,但如果要刻意去做,那就非常之困難。 第六感,以邏輯來解釋就是對於檢測的模糊認知,而以下將用邏輯的形式應對檢測,拆解第六感的內容。
我一直在想,是什麼把我教成了窮人,是什麼告訴我凡事只要複製就好,是什麼逼迫我成為他人的螺絲釘,思來想去,就是教育了。 台灣的教育,是以考試分數高不高為取向,豬圈裡的豬,是以肉多不多為取向,頗有異曲同工之妙,批量餵食一樣的飼料,比誰吃得多,轉肉率高不高,不在乎消化狀況,不在乎身體是否健康,反正是
《心得分享-隨機漫步的傻瓜》 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似乎這本書的內容是在描述我的行為,這感覺就像自己之前做過的作品,看到別人用另一種方式呈現,有一種似曾相似,卻又帶點不同,那不同之處,就是我帶有質疑。 事實上,身為一個相關專業者,我對機率與隨機性的認知超越多數人,只因為多數人並沒有深
在本書中,強調群體這個概念,群體怎麼表現呢? 在群體當中,個體容易喪失自主性與獨立,這是容易理解的事情。 舉個例子: 我們與朋友相聚,是不是很容易把最近的想法與自己的需求表達出來? 比如幫我拿杯水等等之類的要求,這些要求,自己一個人時就很好完成,這就是獨立性。 在我的觀點裡,群體無分好壞,需要注意
我們每天醒來,是什麼東西在減少? 是生命在減少,是時間在流逝, 所以我們都會怎麼做? 把時間留給重要的人。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無論白天晚上,哪一個深刻,我們的生命都在減少,我們的時間都在流逝,無論察覺如否,依然如此。 在今天的凌晨醒來,我深深感受到減法作用在我身上,因為我沒有去把握時間
因為在要求獨立關係的運作之下,數字們顯然也得到了共識,+號是朋友,*號是情人,那麼關係就一目了然,關係緊密的先算,所以當然,*號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而如果關係是朋友,那就更簡單了,原則就是+號左右是朋友,但不能因為交朋友而改變情侶關係阿,大家都不希望這樣,對吧?
我們人生有第6感。 如果以邏輯來解釋,其實就是”不知者無畏” 的無畏邏輯, "我既然不知道,為什麼要害怕? ” 只有當我們真正不知道時,才真正具有無畏,這可以很簡單,但如果要刻意去做,那就非常之困難。 第六感,以邏輯來解釋就是對於檢測的模糊認知,而以下將用邏輯的形式應對檢測,拆解第六感的內容。
我一直在想,是什麼把我教成了窮人,是什麼告訴我凡事只要複製就好,是什麼逼迫我成為他人的螺絲釘,思來想去,就是教育了。 台灣的教育,是以考試分數高不高為取向,豬圈裡的豬,是以肉多不多為取向,頗有異曲同工之妙,批量餵食一樣的飼料,比誰吃得多,轉肉率高不高,不在乎消化狀況,不在乎身體是否健康,反正是
《心得分享-隨機漫步的傻瓜》 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似乎這本書的內容是在描述我的行為,這感覺就像自己之前做過的作品,看到別人用另一種方式呈現,有一種似曾相似,卻又帶點不同,那不同之處,就是我帶有質疑。 事實上,身為一個相關專業者,我對機率與隨機性的認知超越多數人,只因為多數人並沒有深
在本書中,強調群體這個概念,群體怎麼表現呢? 在群體當中,個體容易喪失自主性與獨立,這是容易理解的事情。 舉個例子: 我們與朋友相聚,是不是很容易把最近的想法與自己的需求表達出來? 比如幫我拿杯水等等之類的要求,這些要求,自己一個人時就很好完成,這就是獨立性。 在我的觀點裡,群體無分好壞,需要注意
我們每天醒來,是什麼東西在減少? 是生命在減少,是時間在流逝, 所以我們都會怎麼做? 把時間留給重要的人。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無論白天晚上,哪一個深刻,我們的生命都在減少,我們的時間都在流逝,無論察覺如否,依然如此。 在今天的凌晨醒來,我深深感受到減法作用在我身上,因為我沒有去把握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