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奧圖瑪塔》「生命」終究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侏儸紀公園》中,因為要限制恐龍的繁衍問題,所以將所有的培育恐龍性別都設定為「雌性」,但沒想到在生物本能的驅使下,這些「母胎單身」的恐龍居然也有可以自體繁殖的能力。而留下的金句「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其實背後就是基因在作祟罷了,因為移植了某種青蛙的基因,使得生命想要延續的潛能,得以實現(附註1)。
就跟竹子飯一樣,把蛋蒸熟就有恐龍飯可以吃囉!
《奧圖瑪塔》某個意義上也是在傳遞類似的觀念,只是在外層披上了「機器人(人工智慧)」的包裝,使得整部片有了更深一層的意義,那就是:「對於機器來說,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點非常有趣,因為生命的意義不就在於「活著(Live)」嗎?只是怎麼樣的活法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有各式各樣的意義。難道「機器生命」就有不一樣的思維嗎?導演給出的想法就是「生命的意義的確是要活著(生存)」,但是對於「活著」的想法卻與人類大不相同。
在說明這點之前,我必須先對整體故事架構有一個簡單的描述,如果對於劇情在意的朋友那只能先說聲抱歉,畢竟稍微深入一點討論電影當中有趣的議題,很難不涉及到劇情解析的部分。首先,《奧圖瑪塔》其實本身這個片名就非常有意思,英文是Automata(翻譯僅是單純音譯),是Automaton的複數,是自動機、自動人偶的意思,而自動人偶的製造基本上可以追溯到18~19世紀那些鐘錶巧匠對於機械發條深入研究,創造出的精巧仿人動作的機關人偶;而Automaton本身詞源又從希臘語Automatos而來,這原本是指「以自我意志動作」的意思,而這兩點就帶出電影中許多的細節。
奧創,別以為你換了身體我就看不出來
因為機器人是由「工匠」所製作,而在電影中機器人生產都必須經過「兩大法則」的烙印,以免對人類社會產生影響,類似於艾西莫夫所描述的機器人三大定律(附註2)。這兩大法則分別是:
1. 不能傷及任何生命 (Prevents the robot from harming any from of life)。
2. 不能改造自己或其他機器人 (Prevents the robot from altering itself or other robots)
所以一但機器人有超出自己程序範圍外的行為或是身上多了不屬於自己的零件時,就認定一定是「有人」去修改、改造該機器,這也是主角致力於尋找背後那個「精修匠」的原因;而利用Automata複數的片名,也暗示這將會是「多數」機器人覺醒的故事。
本片故事背景類似於末日設定,人類依靠「機器人」得以存活在險惡的環境當中,而片中主角作為一個機器保險調查員,再一次調查意外中,發現了有被特殊改裝的機器人(違反法則二)。於是他善盡自己的職責,透過一連串的追查,並試圖尋找背後黑手(人)的過程中,終於意識到原來沒有所謂的黑手,一切都是「機器人」自然演化的結果,是機器人突破法則二,得以維修改造自己與其他的機器人,進而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機器族群。
末日的未來到處都是沙漠,這時候就需要綠洲(一級玩家)
電影本身並不複雜,本片預算也不怎麼多(大約1500萬美金左右),而且說穿了是機器人「自我覺醒」的內涵,其實只是最初的那個人工智能是沒有「兩大法則」的束縛,這兩大法則根本就不是人類所發明,只是與最初的機器妥協後的產物,這也讓觀眾了解到,機器人法則之所以無法撼動,就是因為「人類」無法修改(機器人創造的機器語言,人類無法理解),所以影片其實到處都在提示「機器人覺醒」這件事。
但這之中卻很巧妙的避開如何覺醒這個部分,作為最初的人工智能,是如何擁有「自我意識」這點,其實是非常有趣的議題。但我說巧妙的地方也在於此,或許是受限本片的預算或時間等因素,電影其實放在這些機器人有自我意識後,怎麼從模仿人類到重新找到屬於「機器的自我」上面。在主角意識到機器人本身就是背後的「精修匠」時,他埋怨自己即將死亡,而機器人卻不明白為何人類意識到自己「即將死亡」為何會害怕。他認為生命只是一段「時間」,沒有任何一個物種可以永遠存活在地球上(沒有永恆的生命),但作為人類創造的機器人來說,就算人類物種滅亡(時間到了),機器人也會是某種意義上「人類時間」的延續,人類透過機器的存活,在某個意義上被保留(不管是概念上、或是歷史上),所以機器人並非追求長遠的生命(時間上),而是他們想要「活著」,作為機器人這個族群活下去(附註3)。
你愛我還是她?
這也因此可以了解到為什麼所有的機器人會在遇到族群有可能面臨存亡之際,能毫不猶豫的犧牲自我已完成目標,只要有一絲危害機器人族群生存的時刻,這些機器人都會做出最合理的判斷。但人類可能就會因為利益、友誼、親情等情緒因素無法抉擇。導演在「生命的意義」為何,給出了一樣的答案(為了活著),但對於活著的概念,卻有著不同意義的區別(生命長短、時間延續等機器人與人的不同點)。
但可惜這也是本片唯一的論述。雖然一部小成本的電影能呈現如此完整的故事,我個人已經覺得很不錯了,但是探討的議題呈現卻讓人有種搔不到癢處的彆扭存在,實在叫人心煩。機器人發展這麼多年,為什麼這時候才選擇要建立自己的族群、又為何一開始會答應人類創造出束縛機器人的兩大法則,片中有說明最初機器人的理解能力與邏輯在幾天後人類就完全無法對談,所以在這極端不平等的智商差下,為何機器人會願意幫助人類。片中有說明,因為惡劣環境的影響,機器人最先創造是為了要幫助人類生存,那麼如果幫助人類生存是機器人的首要程序,那為什麼第一個原初不受限的程式,是如何擺脫這個初始設定,他最初最創造出來只能說不受限於法則束縛,但卻沒有說明他如何違背「幫助人類生存」的初心,要如何繞過這個「核心架構」呢?
這點就不得不提及另一個小成本製作的電影「《機械姬(Ex Machina)》」,同樣一千五百萬美金的預算,但場景與設定上都完整許多,議題的深入程度也非《奧圖瑪塔》所能比的。只能說在披著「機器人」外殼下談生命的出路這點是有趣的,但受限於成本等限制(或是導演也沒想清楚議題的延伸),讓該部作品停留在表面,初次看會覺得有趣,但再看第二次就覺得可惜的設定。
附註1. 《侏儸紀公園》第一集利用西非青蛙的特性,在族群中若只存在單一性別的群體,那麼該種青蛙就會轉變性別,以達到繁衍交配、生命延續的意義。但並非是指這些基因恐龍突破限制,找到演化的捷徑而繁衍產卵(要談演化的話可能要過幾千萬年)。
附註2. 艾西莫夫機器人三大定律是蠻多科幻題材會借鏡的定律,其小說也有翻拍成電影,為威爾史密斯主演的《機械公敵(I, Robots)》。
附註3. 在電影中有自焚保密的機器人、有為了運輸裝置不被破壞而直接選擇高空墬毀的機器人。對比於人類為了保密、仇恨、利益自相殘殺等行為,有著強烈的對比。同樣為了「活著」但卻是有截然不同的選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9會員
63內容數
解析電影的世界與個人對於電影語言的看法 比起電影心得分享,更貼近於影評的言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apsuleFilm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男人戀愛時》是改編自2014年的韓國電影《不標準情人》,但其實韓版的《不標準情人》基本上是改編前年(2013)的韓劇《當男人戀愛時》(附註1),這部韓劇在導演韓東旭與編劇的努力下,直接將韓劇內容大改,直接變成「流氓與小姐」的設定,使當時
一整個八月沒想到就這麼過去了,沒想到會這麼久沒有時間上來寫文章,更沒想到在八月初施打疫苗的時候,居然會被疫苗認證為「年輕人」。那些發燒不退、手臂疼痛被車撞等經驗,真的是一次補足,沒想到年近40的我還有這一天。疫苗的作用還沒退,就迫不急待去上了一個停頓半年的八釐米攝影課程,又抱著攝影機忙碌了兩個禮拜,
有的人認為,電影的喜好評斷基本上是主觀的成分居多,就像是喜歡吃甜食的人認為要吃到多甜才是好的甜食一樣,沒有一定的標準。但如果一點糖都沒有加的「甜食」呢?會不會所有喜歡吃甜食的人都會一致的撻伐,這種沒有一點「糖分」的東西,連「甜食」都稱不上呢? 在影評方面,我也希望如此,每部電影的確有個人的喜好成分所
動漫遊戲改編的電影基本上我個人都是非常喜愛且會在能力範圍內盡量去吸收的作品。雖然這類型的電影大多慣以雷作居多,偶爾有幾部改編不錯的作品(一般電影水準即可),就會吸引到多數粉絲推坑。基本上只要導演不作死,該電影都是有其基本盤,因此這類型的改編幾乎每年都會持續產出。但很難想像現在
《迴路追殺令(Boss Level)》真的是亂取的一部片名,但這部片名卻恰恰的反應該片應該有的B級片味道。可惜的是,本片不夠B級,要B不B的,套一句難聽一的話,就是「裝B失敗」。其實英文片名對應到開場遊戲「快打旋風」的選單,還有其像素化的重啟次數(遊戲接關隱喻),我們不難猜出該片
「未知生,焉知死」。如果將漫畫、OVA、影集等皆納入討論的範圍,就可以了解到其實所有人都只是透過「即將到來的死亡」,去理解「生命存活」的意義,但這個重新理解「生命」意義的過程,人人卻大不相同(附註1)。 在這類型相關的影視作品中,最一般的理解就是「本能者」(類似及時行樂)。末日將近,反正要活也活不了
《當男人戀愛時》是改編自2014年的韓國電影《不標準情人》,但其實韓版的《不標準情人》基本上是改編前年(2013)的韓劇《當男人戀愛時》(附註1),這部韓劇在導演韓東旭與編劇的努力下,直接將韓劇內容大改,直接變成「流氓與小姐」的設定,使當時
一整個八月沒想到就這麼過去了,沒想到會這麼久沒有時間上來寫文章,更沒想到在八月初施打疫苗的時候,居然會被疫苗認證為「年輕人」。那些發燒不退、手臂疼痛被車撞等經驗,真的是一次補足,沒想到年近40的我還有這一天。疫苗的作用還沒退,就迫不急待去上了一個停頓半年的八釐米攝影課程,又抱著攝影機忙碌了兩個禮拜,
有的人認為,電影的喜好評斷基本上是主觀的成分居多,就像是喜歡吃甜食的人認為要吃到多甜才是好的甜食一樣,沒有一定的標準。但如果一點糖都沒有加的「甜食」呢?會不會所有喜歡吃甜食的人都會一致的撻伐,這種沒有一點「糖分」的東西,連「甜食」都稱不上呢? 在影評方面,我也希望如此,每部電影的確有個人的喜好成分所
動漫遊戲改編的電影基本上我個人都是非常喜愛且會在能力範圍內盡量去吸收的作品。雖然這類型的電影大多慣以雷作居多,偶爾有幾部改編不錯的作品(一般電影水準即可),就會吸引到多數粉絲推坑。基本上只要導演不作死,該電影都是有其基本盤,因此這類型的改編幾乎每年都會持續產出。但很難想像現在
《迴路追殺令(Boss Level)》真的是亂取的一部片名,但這部片名卻恰恰的反應該片應該有的B級片味道。可惜的是,本片不夠B級,要B不B的,套一句難聽一的話,就是「裝B失敗」。其實英文片名對應到開場遊戲「快打旋風」的選單,還有其像素化的重啟次數(遊戲接關隱喻),我們不難猜出該片
「未知生,焉知死」。如果將漫畫、OVA、影集等皆納入討論的範圍,就可以了解到其實所有人都只是透過「即將到來的死亡」,去理解「生命存活」的意義,但這個重新理解「生命」意義的過程,人人卻大不相同(附註1)。 在這類型相關的影視作品中,最一般的理解就是「本能者」(類似及時行樂)。末日將近,反正要活也活不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由傑夫奧洛夫斯基執導的2020年美國紀錄片,由奧洛夫斯基,戴維斯庫姆貝和維基柯蒂斯撰寫。它探討了社交媒體的興起及其對社會造成的破壞,重點是通過監視資本主義和數據挖掘對社交媒體的利用和操縱其用戶以獲取經濟利益。
Thumbnail
#放空是需要訓練的,我們都不是甫出世的嬰孩,已經被過多的資訊和自我層層覆蓋,可是呀!水杯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往滿載的水杯再倒。 走過八十幾個國家的褚士瑩,展開截至目前的人生履歷洋洋灑灑,精彩的經歷讓人嚮往,他是真正的斜槓大人,提取視角,將本書獻給自認不夠理想、不夠完美的大人。
Thumbnail
余英時撰<紅樓夢的兩個世界>,是想體現《紅樓夢》研究的新典範,此一新典範擺脫索隱紅學、考證紅學而另起爐灶,故云「紅學革命」。 據<近代紅學的發展與紅學革命 - 一個學術史的分析>,索隱紅學始於晚清,以蔡元培《石頭記索隱》為集大成。此一「典範」的中心理論是:以《紅樓夢》為清初政治小說,旨在宣揚民族主義
Thumbnail
人的第一次出生從子宮出來,第二次出生則從社會化的窗口中被拋出來,這部末世電影,有別於好萊塢所習慣的切入視角,跳脫出全然的人性黑暗面,側寫出不同以往卻符合日本民族氣息的壓抑、守序與溫恭謙良。假若,《陰屍路》所想要挑戰的是人性的善良面,《生存家族》所想要挑戰的就是社會價值與框架的必要性。
Thumbnail
片名或許誤導許多進場觀眾,電影比起常見的娛樂大片更像是給影迷們的B級恐怖片,同時冠上近代對於政府、環境及女權的議題。
Thumbnail
《環島浪漫:曾文誠800公里的人生完賽》 第一步跨了出去,就有了完賽的力量! 與台灣的一場最浪漫互動,收錄57歲的曾公、36天徒步環島的文字、照片全記錄,不僅探索台灣景物與風情,也是曾公回顧成長點滴,完成一場自己與台灣的浪漫之旅。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由傑夫奧洛夫斯基執導的2020年美國紀錄片,由奧洛夫斯基,戴維斯庫姆貝和維基柯蒂斯撰寫。它探討了社交媒體的興起及其對社會造成的破壞,重點是通過監視資本主義和數據挖掘對社交媒體的利用和操縱其用戶以獲取經濟利益。
Thumbnail
#放空是需要訓練的,我們都不是甫出世的嬰孩,已經被過多的資訊和自我層層覆蓋,可是呀!水杯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往滿載的水杯再倒。 走過八十幾個國家的褚士瑩,展開截至目前的人生履歷洋洋灑灑,精彩的經歷讓人嚮往,他是真正的斜槓大人,提取視角,將本書獻給自認不夠理想、不夠完美的大人。
Thumbnail
余英時撰<紅樓夢的兩個世界>,是想體現《紅樓夢》研究的新典範,此一新典範擺脫索隱紅學、考證紅學而另起爐灶,故云「紅學革命」。 據<近代紅學的發展與紅學革命 - 一個學術史的分析>,索隱紅學始於晚清,以蔡元培《石頭記索隱》為集大成。此一「典範」的中心理論是:以《紅樓夢》為清初政治小說,旨在宣揚民族主義
Thumbnail
人的第一次出生從子宮出來,第二次出生則從社會化的窗口中被拋出來,這部末世電影,有別於好萊塢所習慣的切入視角,跳脫出全然的人性黑暗面,側寫出不同以往卻符合日本民族氣息的壓抑、守序與溫恭謙良。假若,《陰屍路》所想要挑戰的是人性的善良面,《生存家族》所想要挑戰的就是社會價值與框架的必要性。
Thumbnail
片名或許誤導許多進場觀眾,電影比起常見的娛樂大片更像是給影迷們的B級恐怖片,同時冠上近代對於政府、環境及女權的議題。
Thumbnail
《環島浪漫:曾文誠800公里的人生完賽》 第一步跨了出去,就有了完賽的力量! 與台灣的一場最浪漫互動,收錄57歲的曾公、36天徒步環島的文字、照片全記錄,不僅探索台灣景物與風情,也是曾公回顧成長點滴,完成一場自己與台灣的浪漫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