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人耳對音量的感知力~如何解讀等響曲線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人耳的聽力約是從20Hz~20kHz,不過多數人聽力可能都沒那麼好,而且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變差,相信這很多人都知道,但我們對自己聽力的認識又有多少?是否曾實際去測試過自己的聽力呢?對一個從事聲音工作的人來說,從音樂家聲音表現、錄音、後製混音、母帶後期、聲音產品生產、到聽眾家裡播放出來,層層關卡都跟”聽”這件事有關,因此了解人耳對聲音的感知能力就成了很多科學家的研究標的。
1933年時,美國兩位在貝爾實驗從事研究的科學家Harvey Fletcher 與Wilden Munson在Journal of the Acoustic Society of America對人耳聽覺發表一篇文章 ”Loudness, its definition, measurement and calculation”,他們研究發現人耳對所有頻率的響度認知並不是相同的,人耳對不同頻率的反應會隨著音量而改變。當時的聲音工程對於大小聲的認識,都只以為是物理上聲能的強度而己,但他們的研究指出,人耳對聲音大小聲的感知不僅只是對能量大小聲反應而已,還涉及到其他因素,人耳本身對不同頻率在不同音量下,敏感度就不是相同的。這份報告出來改變了大家對聲音大小的認識,也對當時的錄音界、耳機、喇叭設計產生影響。
Fletcher-Munson提出這個測量結果時,測量的方式是找了一群耳力正常的受測者,將1kHz Sine wave用喇叭放出作為測試音,然後請受測者比對其他頻率哪個音量跟測試音的音量是相同的。自他們發表這項研究後,陸續又有許多人做進一步研究,2003年制定的ISO226標準,也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等響曲線圖,是根據1956年D.W. Robinson與R. S. Dadson改良前面測試的缺失,在British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上發表的文章”A re-determination of the equal-loudness relations for pure tones” 所做出的研究發表為雛型,經不斷修正,在2003年經ISO認證制定的,跟原來Fletcher-Munson研究最大不同點是改用耳機來對受試者做測試,減低喇叭播放時因空間反射與距離所造成的差異。
圖:等響曲線
我們要怎解讀Equal Loudness Contours呢?上面這張圖藍色的曲線是 Fletcher與Munson當時所研究的結果,Y軸代表實際音壓強度(dB-SPL),X軸代表不同受測頻率,圖上面的各條曲線是以每20個phon為測量單位去進行測試的結果。(註:phon是以 pure tone測出的聲音響度單位 ,0 phon代表人耳最小能聽到的聲音響度):紅色曲線是根據後來的研究人員Robinson and Dadson所測量出的曲線為基礎,再行修正,在2003年認證為ISO226標準,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Equal Loudness Contour (等響曲線)。以20 phon這條響度曲線來看,測試音1kHz為20dB-SPL時,60Hz的聲音要跟它聽起來一樣大聲,實際音量要達到58dB-SPL,3kHz只要15 dB-SPL就一樣大聲了。而在80 phon這條曲線上,測試音1kHz 80dB-SPL的音量,60Hz的聲音需要102dB-SPL才能聽起來一樣,與1kHz相差22dB之多,但20 phon時,60Hz與1kHz間相差的音量為38dB,表示在較低的音量下,低頻要給更多音量才能與1kHz有同等的響度。
80 phon時,3kHz約只要給78dB-SPL就與測試音有相同響度,差距只有2dB; 而在20 phon時,3kHz只要給15dB-SPL就夠了,比測試音少了5dB,這代表音量小時,人耳對3kHz較敏感,當音量變大時,反而沒低音量時敏感。
從這張等響曲線我們可以解讀出幾件事:
  1. 1kHz以下,越低的頻率要越大聲才能聽起來有同等響度。
  2. 2kHz~5kHz之間為人耳最敏感的區域,而且人耳在低音量時比起高音量時對此區域敏感。
  3. 1kHz~2 KHz間人耳對音量的敏感度會稍差些。
  4. 6kHz以上,人耳的敏感度會逐步下降,但比起低頻率來說,音量大小對人耳低頻的敏感度影響高於5kHz以上頻率。
整體來說,人耳對於中頻的敏感度較佳,高低頻在音量小時,人耳較不靈敏,但隨著音量變大,人耳對各頻率的反應差異性就慢慢變小了。
因為這個研究的發現,我們知道人耳聽力上並不是所有頻率都是平均的,在錄混音或母帶後期處理時,監聽系統與耳機對一位聲音工作者來說很重要,專業級的監聽耳機及喇叭除了本身頻率響應曲線要平坦,能正確反應出該有的頻率外,我們監聽時的音量也必須在適當的音量,因為不只是器材頻率響應會影響對聲音的判斷,我們耳朵對音量的反應也得考慮進去,這樣在處理聲音時才會是正確的。混音時,若是監聽太小聲,容易以為高低頻不夠,會加過多的高低頻進去,等到音樂放大䡰時,又發現高低頻太多要修正,監聽音量時而調大或調小易造成頻率上錯誤的判斷,所以錄音室的監聽音量要維持在0VU=80~85dB-SPL左右,不過80dB的音量也不算小,長時間聽這樣的音量易有聽覺疲勞產生,所以錄混音時,每隔一段時間最好讓耳朵休息一下,保持耳朵良好的聽力才能做出最好聽的聲音來,

謝謝您來到我的聲音研究室,希望您喜歡我的文章,請多多支持幫我按讚、分享、訂閱及追蹤。如果有聲音後製、唱片製作上的需求,也歡迎連絡我的工作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4bit的錄音要留多少餘裕空間呢? 我習慣用”老”方式錄音,也就是錄音音量在不失真下儘可能錄大聲,總是像老鷹般盯著表頭看,但到底在24位元的數位錄音規格下, 我的平均音量該在什麼位置呢?
    進入數位錄音時代後,錄音混音很多都是在數位的環境下進行,上回我們有分享過如何看音量表的文章,為什麼會特別分享音量表的知識?反正數位只要聲音不錄破就好了,但是否就真的沒問題了呢?到底要錄到表頭上什麼位置才正確呢?
    音量表依其測量的方式大致可分成VU、PPM、Loudness (響度)三大類型,撇開運作比較複雜的Loudness響度表外,其他表頭運作方式很類似,差異點在於....
    在混音器、DAW(數位聲音工作站)、錄音機上,我們常常會看到音量表,音量表是聲音工程裡很重要的大小聲參考依據,但我們真的看懂音量表上代表的意義嗎? 很多錄音工程的名詞都有其意義在,當然也許實務上會使用是很重要的事,但有時一些細節卻藏在這些名詞用語或記號上....
    很多人玩音樂玩一玩就很想有自己表演或宅錄時可收音的基本設備,買麥克風大概是最先會做的一件事。麥克風那麼多,到底要怎樣挑?它的規格表(Specifications)到底要怎麼看?這些數值又代表什麼意義呢?我們整理一下常見的麥克風規格來跟大家說明一下。 (cr: www.neumann.com)
    24bit的錄音要留多少餘裕空間呢? 我習慣用”老”方式錄音,也就是錄音音量在不失真下儘可能錄大聲,總是像老鷹般盯著表頭看,但到底在24位元的數位錄音規格下, 我的平均音量該在什麼位置呢?
    進入數位錄音時代後,錄音混音很多都是在數位的環境下進行,上回我們有分享過如何看音量表的文章,為什麼會特別分享音量表的知識?反正數位只要聲音不錄破就好了,但是否就真的沒問題了呢?到底要錄到表頭上什麼位置才正確呢?
    音量表依其測量的方式大致可分成VU、PPM、Loudness (響度)三大類型,撇開運作比較複雜的Loudness響度表外,其他表頭運作方式很類似,差異點在於....
    在混音器、DAW(數位聲音工作站)、錄音機上,我們常常會看到音量表,音量表是聲音工程裡很重要的大小聲參考依據,但我們真的看懂音量表上代表的意義嗎? 很多錄音工程的名詞都有其意義在,當然也許實務上會使用是很重要的事,但有時一些細節卻藏在這些名詞用語或記號上....
    很多人玩音樂玩一玩就很想有自己表演或宅錄時可收音的基本設備,買麥克風大概是最先會做的一件事。麥克風那麼多,到底要怎樣挑?它的規格表(Specifications)到底要怎麼看?這些數值又代表什麼意義呢?我們整理一下常見的麥克風規格來跟大家說明一下。 (cr: www.neumann.com)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能不能將整本書只做成一張全息圖呢?當然可以。我們可以從「作者觀點」以書中的綱要分類來梳理知識脈絡,或是「讀者觀點」重新理解與組織書中的知識脈絡。怎麼做?讓我來告訴你。
    Thumbnail
    現代3C生活型態,衍生「數位疲勞(Digital fatigue)」讓人身心俱疲,也讓皮膚角質細胞不健康,加速衰老──而資生堂研究發現「香檬萃取(Shikuwasa extract)」可補救之...
    Thumbnail
    對於性侵者而言,這個世界實在是太過方便,因為即使罪行發生了,每個人都會幫助他檢討被害者。遭受到侵害的女人,若是想要他人採信於她,就必須當個完美的受害人。她必須沒有酒醉的歷史,不參加派對,同時還要衣著保守,不能引起他人的遐想⋯⋯
    Thumbnail
    公共衛生強調群體的觀點,然而健康促進的眼光卻只想改善每個個人的生活習慣,用充滿個人歸因的健康評量,忽略了身為一個「人」被鑲嵌在社會中難以撼動的處境。 疾病的預防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民眾可以在疾病發生後,能獲得一個完善的治療及照護。
    Thumbnail
    來自皮膚科醫生[研究文獻整理+35年臨床經驗]報告──口服[異維A酸(Isotretinoin)]治療痘痘(痤瘡)→對皮膚生理的4大影響...&如何應對這些副作用(建議)...
    Thumbnail
    這個議題是有一點爭議的,但過去我造訪大陸多次,不僅是去旅遊,有參與兩岸新聞比賽,到復旦大學發表論文,加上有親人在大陸長住的關係,以及曾在韓國交換半年,和20幾名大陸同學實際上課、相處,在最初期則是在輔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能不能將整本書只做成一張全息圖呢?當然可以。我們可以從「作者觀點」以書中的綱要分類來梳理知識脈絡,或是「讀者觀點」重新理解與組織書中的知識脈絡。怎麼做?讓我來告訴你。
    Thumbnail
    現代3C生活型態,衍生「數位疲勞(Digital fatigue)」讓人身心俱疲,也讓皮膚角質細胞不健康,加速衰老──而資生堂研究發現「香檬萃取(Shikuwasa extract)」可補救之...
    Thumbnail
    對於性侵者而言,這個世界實在是太過方便,因為即使罪行發生了,每個人都會幫助他檢討被害者。遭受到侵害的女人,若是想要他人採信於她,就必須當個完美的受害人。她必須沒有酒醉的歷史,不參加派對,同時還要衣著保守,不能引起他人的遐想⋯⋯
    Thumbnail
    公共衛生強調群體的觀點,然而健康促進的眼光卻只想改善每個個人的生活習慣,用充滿個人歸因的健康評量,忽略了身為一個「人」被鑲嵌在社會中難以撼動的處境。 疾病的預防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民眾可以在疾病發生後,能獲得一個完善的治療及照護。
    Thumbnail
    來自皮膚科醫生[研究文獻整理+35年臨床經驗]報告──口服[異維A酸(Isotretinoin)]治療痘痘(痤瘡)→對皮膚生理的4大影響...&如何應對這些副作用(建議)...
    Thumbnail
    這個議題是有一點爭議的,但過去我造訪大陸多次,不僅是去旅遊,有參與兩岸新聞比賽,到復旦大學發表論文,加上有親人在大陸長住的關係,以及曾在韓國交換半年,和20幾名大陸同學實際上課、相處,在最初期則是在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