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職場】讓英文能力變好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分享自己做的免費英語學習APP]

高中畢業後進清大材料念書,一念就是大學加研究所的六年,退伍兩天後就飛到德國,開始上德文語言課,順便尋找博士班的機會。經過三次面試後,找到了一個半導體元件物理的博士生位子,實驗室裡的同事雖然都是德國人,除了一些閒話家常和偶爾開會時會講德文,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用英文溝通,指導老師也同意讓我用英文寫論文,這樣的環境下過關斬將了三年,還真的會誤以為從小在台灣接受的英文教育可以讓我在外國溝通順暢、無往不利,自我感覺很良好。

博士畢業後,就回台灣找到一份在中研院的研究職,除了很稀有的機會跟隔壁辦公室的外籍同事寒暄時講到英文,似乎不會再跟大家說英語了。就這樣過了一陣子,又再萌生了出國做做研究的念頭,開始上網到各大名校搜尋徵人啟事,看了一個網站又超連結到下一個網站,找得昏天暗地,終於找到了一個某知名公司在劍橋大學校園裡設立的研究部門有從事跟我專業相關的研究,雙眼發出火光,二話不說開始寫了一封求職信。幾天之後收到回信,業主詢問是否可以安排視訊面試,這時已經生鏽的英文又得拿出來拋光了,看看美劇、聽聽英文電台。終於到面試當天,對方派出三個面試官,一個英國人,一個日本人,一個德國人,德國人和日本人的英文,雖不差亦不遠,加上在德國修練過的英文,都還可以應付,倒是面對英國人,說話速度及使用的詞彙就是跟非母語人士不同層次,頭皮微微冒出冷汗了。所幸這個面試過關了,也開始了接下來的英國人生。

raw-image

上班第一天,認識環境、認識新同事。同事的組成以英國人為最多,其他還有來自德國、日本、義大利、西班牙、瑞典、法國…,明明大家都是在說英文,卻時不時有聽卻沒有完全懂,常常整段話的那個關鍵字是個生字,只好用尷尬的微笑加點頭串場。內心的旁白是:那些年看的美劇(從六人行到無照律師)、好萊塢電影(從駭客任務123到玩命關頭1234567)怎麼都沒有在這時候拉我一把?很多人說台灣的英語教育最大的病灶就是教學方式太過填鴨、為了考試而學英文,背了一堆文法和動詞三態,很會破解閱讀測驗和克漏字,但卻在口說和聽力方面薄弱。本來以為這是社會大眾的誤解,沒想到,大家說的是真的。口說當然可以用畢生所學過的單字和文法組合成一句又一句的對話,但也常常遇到一種情況是,想要使用某個單字,卻又不確定使用的場合到底正不正確。例如:我穿了最新的喬丹鞋,應該是「I wore the latest Jordan」還是「I put on the latest Jordan」?你有噴香水嗎,不會是「Did you spray perfume?」而是「Are you wearing perfume?」。別忘了關燈,應該是「Don't forget to turn off the light」而不是「Don't forget to close the light」。

聽力方面,也是吃足了苦頭,以我的經驗,大致把聽力障礙分成以下幾類:

一、字彙量不足:因為英文不是我們的母語,想當然爾認識的英文字彙量絕對遠遠少於英文母語者。我們從小到大學英文,學會「國中單字」、「高中單字」,會有一種哪些是簡單的單字和那些是艱澀的單字的概念。但是英文母語者在跟你對話時,電光石火間幾乎不會考慮到那些字彙對你來說是太難的單字,反正就是脫口而出。忽然聽到一個或連續聽到數個從沒聽過的單字,很容易亂了陣腳,然後在腦內不停糾結,結果就是距離對方接下來講的內容越來越遠,整個脫鉤了。

二、太工整的文法:為了考試,正確又漂亮文法絕不可少。該不可數名詞就絕對不能加上「a」:a beer =>零分,I would like a latte. =>零分,而且還要訂正寫三次。但是在這裡,怎麼大家說的是:Can I get a beer, please? Beer不是不可數名詞嗎!?怎麼可以加上「a」?如果要敘述「我和湯姆」,想必是要用「Tom and I」,但常常聽到的是「Me and Tom」。「There are three of us」也可以用「There's three of us」。還有學了很多很久的「關係代名詞」,甚麼時候只能用「that」而不能用「which」,等規則背完人都走了。

三、聽力速度跟不上:國中的時候聽「大家說英語」,高中進化到「空中英語教室」,聽力的速度向上攀升。但怎麼到了這裡都不一樣了,對方認為他只是在用正常的語速在跟你講話,但你卻認為對方在繞舌,整段對話就只聽清楚了最前面和最後面,中間的副歌都落拍了。

心想這樣下去絕對不是辦法,總不能每次開會討論及老闆交待事項的時候都只回敬一個微笑,需要想個辦法來提升久久停滯不前的英文能力了。當時的室友正好是通曉數種語言(人類語言及程式語言)的語言學習愛好者,一個箭步向前尋求支援:「要怎樣才能記住英文單字又能靈活運用?我需要升級我的英文,不然很難逃離英文苦海。」室友不急不徐地回應:「不少人買字典或單字7000從A開始背,就算有耐心背到Z,也只是背了一堆字卻不知道什麼字該在什麼情境下拿出來用。你想想,你學中文是用背字典的嗎?」於是,我和室友一起做一款手機APP來拉自己一把,安裝在自己的手機裡,隨時隨地想到就拿出來使用,學學母語人士如何在職場和日常生活中使用字彙,還能聽聽說話的語感,每天花少少時間學英文,一天多一點,1.01的100次方=2.7。過一陣子後,英文能力獲得大幅提升,同事朋友間的交談同步率更高,也越來越能精準地使用字彙和句子,能順暢和別人雙向地侃侃而談。因為想分享給朋友,於是將APP上傳到App Store和Google Play讓在台灣的朋友也能使用這個APP來提升英文能力。出乎意料地,居然被知名網站重灌狂人推薦。覺得對自己的幫助真的很大,想藉這個機會分享,現在可以在App StoreGoogle Play免費下載,學會更多英文單字和句子,更重要的是裡面的單字和句子都有收錄真人英文母語發音,可以把最薄弱的聽力也補強起來。APP完全免費不含廣告。

提升後的英文程度更是受到上司的肯定,被委任前往英日兩地多所大學(包括劍橋大學、布里斯托大學、東京大學、北海道大學等等)演講,也因為某一次演講受到英國物理學會科學雜誌Physics World的注意,而被邀稿撰寫一篇有關量子電腦架構的科普文章,及錄製一集有關產學合作發展量子電腦的Podcast。頗為密集的出差行程,還包含了在拉斯維加斯的年度大商演中,代表公司的研發部門向上千名現場觀眾發表量子電腦的展望。

raw-image

分享這個APP主要想幫助不僅是單純想加強日常生活英文能力的人,尤其是幫助在職場上需要英文的人,能夠藉由英文能力的提升而獲得更多的機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yYang的沙龍
6會員
8內容數
tyY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1/06
台灣的半導體業興盛,其中晶圓代工及晶片封測全球市佔率已高達70%與50%,晶片設計達18%。是誰讓台灣半導體業如此茁壯?
Thumbnail
2022/01/06
台灣的半導體業興盛,其中晶圓代工及晶片封測全球市佔率已高達70%與50%,晶片設計達18%。是誰讓台灣半導體業如此茁壯?
Thumbnail
2021/09/27
簡報的本質就是一場表演,來聽簡報的人雖然不一定有付錢,但都一定有付出時間,沒有人會有錢有閒到上班時間來看一場極度無趣的表演吧?這些年在英國工作自己做了上百場英文簡報,以及吸取別人好的簡報的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同樣需要做英文簡報的人。
Thumbnail
2021/09/27
簡報的本質就是一場表演,來聽簡報的人雖然不一定有付錢,但都一定有付出時間,沒有人會有錢有閒到上班時間來看一場極度無趣的表演吧?這些年在英國工作自己做了上百場英文簡報,以及吸取別人好的簡報的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同樣需要做英文簡報的人。
Thumbnail
2021/04/01
台灣兩大晶圓代工公司股價紛紛站上五年以來的高峰,「護國山脈」逐漸成形。但英特爾也站出來搶晶圓代工的餅,「護國山脈」是否能一直處於不可撼動的地位?
Thumbnail
2021/04/01
台灣兩大晶圓代工公司股價紛紛站上五年以來的高峰,「護國山脈」逐漸成形。但英特爾也站出來搶晶圓代工的餅,「護國山脈」是否能一直處於不可撼動的地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雙語政策的議題,和曾經有2歲的台灣學生上課,外加無數工作職場的「大」學生們問⋯⋯
Thumbnail
雙語政策的議題,和曾經有2歲的台灣學生上課,外加無數工作職場的「大」學生們問⋯⋯
Thumbnail
(不是很專業但是心路歷程的英文學習分享) 今天想分享一些自己學習英文的心得 我知道對於有些人來說,英文已經是最簡單能學的第二語言 可是我本人可能沒這方面的天賦,即使到了現在還是會有出錯的時候 [英文相關背景] 我說英文不好可能大家不會信,但我可以證明我的英文起點是,大學學測四級分(底標),多益網測
Thumbnail
(不是很專業但是心路歷程的英文學習分享) 今天想分享一些自己學習英文的心得 我知道對於有些人來說,英文已經是最簡單能學的第二語言 可是我本人可能沒這方面的天賦,即使到了現在還是會有出錯的時候 [英文相關背景] 我說英文不好可能大家不會信,但我可以證明我的英文起點是,大學學測四級分(底標),多益網測
Thumbnail
在台灣學語言,聽說讀寫,聽和說一直是不被重視的,特別是說的部份 以英文為例,學了很久的英文,到了大學甚至出社會工作,遇到外國人還是不敢開口講話,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情況呢?做為一個自學語言的人,Wing今天想跟你分享我自學3種語言口說的經驗,希望對你有幫助
Thumbnail
在台灣學語言,聽說讀寫,聽和說一直是不被重視的,特別是說的部份 以英文為例,學了很久的英文,到了大學甚至出社會工作,遇到外國人還是不敢開口講話,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情況呢?做為一個自學語言的人,Wing今天想跟你分享我自學3種語言口說的經驗,希望對你有幫助
Thumbnail
學英語在台灣一向是一個全民運動,孩子從小就要學英語才不會輸在起跑點,成人也要學英語,因為沒有好聽的口音或是英語沒講好會被別人看不起。 用一個生活中的故事分享我對於學英語的想法。 最近我帶先生去診所回診,看他上週的抽血報告。 ⁡ ⁡ ⁡ 英語系不代表英語就很厲害 ⁡ ⁡ ⁡ ⁡ ⁡ 我們下次見~
Thumbnail
學英語在台灣一向是一個全民運動,孩子從小就要學英語才不會輸在起跑點,成人也要學英語,因為沒有好聽的口音或是英語沒講好會被別人看不起。 用一個生活中的故事分享我對於學英語的想法。 最近我帶先生去診所回診,看他上週的抽血報告。 ⁡ ⁡ ⁡ 英語系不代表英語就很厲害 ⁡ ⁡ ⁡ ⁡ ⁡ 我們下次見~
Thumbnail
分享在英期間如何強化英文能力及參與社交活動。
Thumbnail
分享在英期間如何強化英文能力及參與社交活動。
Thumbnail
在德國念書三年,誤以為從小在台灣接受的英文教育可以讓我在外國溝通順暢、無往不利,自我感覺很良好。但到了英國工作,才發現聽力和口說都跟不上...
Thumbnail
在德國念書三年,誤以為從小在台灣接受的英文教育可以讓我在外國溝通順暢、無往不利,自我感覺很良好。但到了英國工作,才發現聽力和口說都跟不上...
Thumbnail
在方格子寫作很快將邁入一周年。我想我是第一個在這裡大規模撰寫英文/日文雙語教學的作者,現在在這個專題累積318篇,29萬字。大家好,我是雙語雜誌編輯。我的教學系列文章有以下其他網誌比較看不到的特色:
Thumbnail
在方格子寫作很快將邁入一周年。我想我是第一個在這裡大規模撰寫英文/日文雙語教學的作者,現在在這個專題累積318篇,29萬字。大家好,我是雙語雜誌編輯。我的教學系列文章有以下其他網誌比較看不到的特色:
Thumbnail
學習英文的路從小四因興趣起始,我記得我還特地要求去英文補習班,英文的「聽、讀、寫」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在小的時候,很難克服對於口說的恐懼,青少年時期的我,覺得在全班同學面前開口很難為情(?) 英文口說連一句簡單的話都說不好..
Thumbnail
學習英文的路從小四因興趣起始,我記得我還特地要求去英文補習班,英文的「聽、讀、寫」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在小的時候,很難克服對於口說的恐懼,青少年時期的我,覺得在全班同學面前開口很難為情(?) 英文口說連一句簡單的話都說不好..
Thumbnail
很多英語學習者很常有這個困擾。英文學了很久,口說卻一直不好;英文看得懂,但是不太會講。諸如此類困擾不只是初學者有,我發現很多程度很進階的學習者常會覺得英文口說的能力,遠遠不及英文閱讀的能力。大部分的情況只是沒有用對方法。想和大家分享我的經驗 。
Thumbnail
很多英語學習者很常有這個困擾。英文學了很久,口說卻一直不好;英文看得懂,但是不太會講。諸如此類困擾不只是初學者有,我發現很多程度很進階的學習者常會覺得英文口說的能力,遠遠不及英文閱讀的能力。大部分的情況只是沒有用對方法。想和大家分享我的經驗 。
Thumbnail
總是接到已經身在澳洲、有興趣到澳洲發展的朋友,還有關心孩子英文能力的媽媽們稍來訊息詢問:妳的英文是怎麼學的呢? 今天就針對「聽力」來破解~
Thumbnail
總是接到已經身在澳洲、有興趣到澳洲發展的朋友,還有關心孩子英文能力的媽媽們稍來訊息詢問:妳的英文是怎麼學的呢? 今天就針對「聽力」來破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