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口說英語:難的不是你不會,而是「你不願意」面對不夠好的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學英語在台灣一向是一個全民運動,孩子從小就要學英語才不會輸在起跑點,成人也要學英語,因為沒有好聽的口音或是英語沒講好會被別人看不起。

raw-image

用一個生活中的故事分享我對於學英語的想法。

最近我帶先生去診所回診,看他上週的抽血報告。

說到他的醫生,我非常的佩服,因為上週他看到進門診的是一個外國人,雖然看得出來有點慌張,但還是故作鎮定的用英文問診(重點他完全沒有想我求助,或是期望我用中文回應他)

這次更是厲害,他用全英文解釋抽血報告還有病因症狀什麼的內容。雖然看完出來波爾說:「有些醫生表達的意思我不太懂,但但看得出來他很努力想表達,我也大概理解。」

我想說的是,並不是醫生的英文說的多好或多不好,好或壞這都是主觀的評價。而是在學一個語言時,最重要的是有機會或有勇氣開口說。

英語系不代表英語就很厲害

雖然我大學是英語系的,但我自認在大學四年期間的口說能力一點都沒有進步(或許有只有一點),因為還是著重在筆試或背誦。

我記得大一我還在背空中英語Advanced的文章段落,只因為老師要考填空。也一直記得班上有文藻進來的轉學生,他們的口說能力嚇壞我,因為太厲害了,瞬間打碎我的自尊心。

語言的應用與否實際決定的因素是環境

真正有機會用到英語口說時,真的反而是在英國的這五年。⁡

因為必須要開口說,所以比大學時期進步非常多,但不代表我一定要追求怎樣的口音。

台灣這幾年大愛英式口音我知道,也很多人以為我在英國會有英國腔,我沒有刻意學口音,但會學英式用字。

當倫敦這個大熔爐充斥著不同的人種,英國腔只代表你是英國人。重點是反而是,你在說的或別人表達的到底有沒有互相理解?還有,你的語言能力能不能幫助你解決問題?

口音真的那麼重要嗎?還是你該學習的是表達與傾聽

我在英國的一位好朋友,因為定居在英國多年了,英語非常流利,但即使是那麼久了,也不代表他就有英國的口音(或是他想追求英式口音)。

我看到的是,英語能力對他來說是一個生活工具,除了工作生活需要,還能夠在自己權益受損時,和歐洲或英國人據理力爭,我當下心裡真的覺得他好帥是我的偶像!⁡

#口音代表的只是你從什麼地方來,而不是誰比較高級?所以沒有必要看不起自己,我也認為沒有一定得要學什麼標準英式或美式的口音,因為你不可能只有遇到英語系國家的人。


如果語言只是一個溝通的工具,而不是自我炫耀或貶低別人的方式,為什麼要那麼在意口音呢?能好好表達想法,或至少不要說錯字讓對方誤會才更重要。

回到我先生的醫生,他的英語也有台灣腔,但那也不妨礙他工作或是與人溝通,因為他有「願意說」的勇氣,而不是要求自己要有一口標準的英語才願意開口。

你呢?學英語是要證明能力還是和別人溝通?


----------------------------------------------------------------------------------

我是不務正業邱總監Erica,也是一位諮商心理師。

如果你對於心理諮商有興趣,歡迎透過我的社群平台交流或討論(臉書、IG、Podcast都有)。

如果你想預約實體的個別諮商或線上諮詢,歡迎點選這裡連結預約或問問題:

我們下次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務正業邱總監/邱意婷諮商心理師的沙龍
65會員
76內容數
從我的生涯經歷,以及我曾經訪談過的人物,還有書籍的閱讀,對生涯探索有更多不一樣的思考方式
2023/03/19
「你家裡一定很有錢,才可以出國念書吧!」、「在國外一定過得很爽,沒什麼壓力吧!」、「花了這麼多錢,那你英文應該很厲害吧!」 以上這些言論,或許是身為留學生的你曾經聽過的,但聽到時或許也覺得心裡挺不平衡的話。或許並沒有生活拮据,但在海外生活的辛苦,唯有你真的親身經歷過,才能懂得那種辛苦。 回想自己曾經
Thumbnail
2023/03/19
「你家裡一定很有錢,才可以出國念書吧!」、「在國外一定過得很爽,沒什麼壓力吧!」、「花了這麼多錢,那你英文應該很厲害吧!」 以上這些言論,或許是身為留學生的你曾經聽過的,但聽到時或許也覺得心裡挺不平衡的話。或許並沒有生活拮据,但在海外生活的辛苦,唯有你真的親身經歷過,才能懂得那種辛苦。 回想自己曾經
Thumbnail
2022/03/29
#李李仁是好爸爸陶晶瑩也是好媽媽 ⁡ 李李仁的形象是「好爸爸」、「明星陶晶瑩的老公」,「成功女性背後的男人」,因為想要更多時間陪伴、參與孩子的成長,推卻了不少工作機會,問起他會不會覺得犧牲或委屈? 摘自-親子天下 ⁡ ⁡ 人生的成就是可以自己定義的,而不是讓社會價值觀來定義你。 ⁡ * ⁡ ⁡ ⁡
Thumbnail
2022/03/29
#李李仁是好爸爸陶晶瑩也是好媽媽 ⁡ 李李仁的形象是「好爸爸」、「明星陶晶瑩的老公」,「成功女性背後的男人」,因為想要更多時間陪伴、參與孩子的成長,推卻了不少工作機會,問起他會不會覺得犧牲或委屈? 摘自-親子天下 ⁡ ⁡ 人生的成就是可以自己定義的,而不是讓社會價值觀來定義你。 ⁡ * ⁡ ⁡ ⁡
Thumbnail
2022/03/18
#本篇是吃了誠實豆沙包的嘔心瀝血分享 #海外人生的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 最近談的個案都恰好是在海外留學或工作的人,談了許多在異國生活的辛苦。朋友都給我封號可以當 #跨國行動心理師(是說我也覺得這樣聽起來很酷📷) ⁡ ⁡ 很多的快樂或痛苦都會因為你在異國而加倍感受。 ⁡ * #孤單就會更加寂寞 ⁡
Thumbnail
2022/03/18
#本篇是吃了誠實豆沙包的嘔心瀝血分享 #海外人生的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 最近談的個案都恰好是在海外留學或工作的人,談了許多在異國生活的辛苦。朋友都給我封號可以當 #跨國行動心理師(是說我也覺得這樣聽起來很酷📷) ⁡ ⁡ 很多的快樂或痛苦都會因為你在異國而加倍感受。 ⁡ * #孤單就會更加寂寞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雙語政策的議題,和曾經有2歲的台灣學生上課,外加無數工作職場的「大」學生們問⋯⋯
Thumbnail
雙語政策的議題,和曾經有2歲的台灣學生上課,外加無數工作職場的「大」學生們問⋯⋯
Thumbnail
學英語在台灣一向是一個全民運動,孩子從小就要學英語才不會輸在起跑點,成人也要學英語,因為沒有好聽的口音或是英語沒講好會被別人看不起。 用一個生活中的故事分享我對於學英語的想法。 最近我帶先生去診所回診,看他上週的抽血報告。 ⁡ ⁡ ⁡ 英語系不代表英語就很厲害 ⁡ ⁡ ⁡ ⁡ ⁡ 我們下次見~
Thumbnail
學英語在台灣一向是一個全民運動,孩子從小就要學英語才不會輸在起跑點,成人也要學英語,因為沒有好聽的口音或是英語沒講好會被別人看不起。 用一個生活中的故事分享我對於學英語的想法。 最近我帶先生去診所回診,看他上週的抽血報告。 ⁡ ⁡ ⁡ 英語系不代表英語就很厲害 ⁡ ⁡ ⁡ ⁡ ⁡ 我們下次見~
Thumbnail
學英文可怕的不是英文本身,是那些嘲笑你英文很爛的人。 標題有點主觀,但我是真的這麼覺得。這篇比較沒有實用性,偏個人感想抒發。(但文章最後面還是會稍微紀錄一下有上過課的老師的心得,也當作自己的紀錄)
Thumbnail
學英文可怕的不是英文本身,是那些嘲笑你英文很爛的人。 標題有點主觀,但我是真的這麼覺得。這篇比較沒有實用性,偏個人感想抒發。(但文章最後面還是會稍微紀錄一下有上過課的老師的心得,也當作自己的紀錄)
Thumbnail
很多人都在學英文,但第二外語學習,很容易被母語 (第一語言) 影響,到底說英文有口音,有沒有關係,會不會造成不一樣的觀感呢? 
Thumbnail
很多人都在學英文,但第二外語學習,很容易被母語 (第一語言) 影響,到底說英文有口音,有沒有關係,會不會造成不一樣的觀感呢? 
Thumbnail
分享在英期間如何強化英文能力及參與社交活動。
Thumbnail
分享在英期間如何強化英文能力及參與社交活動。
Thumbnail
學習英文的路從小四因興趣起始,我記得我還特地要求去英文補習班,英文的「聽、讀、寫」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在小的時候,很難克服對於口說的恐懼,青少年時期的我,覺得在全班同學面前開口很難為情(?) 英文口說連一句簡單的話都說不好..
Thumbnail
學習英文的路從小四因興趣起始,我記得我還特地要求去英文補習班,英文的「聽、讀、寫」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在小的時候,很難克服對於口說的恐懼,青少年時期的我,覺得在全班同學面前開口很難為情(?) 英文口說連一句簡單的話都說不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