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經驗分享--課本外的學習】感官、身體與世界的互動探索

【人生經驗分享--課本外的學習】感官、身體與世界的互動探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一堂名為「旅行與書寫」課程中的學習紀錄,老師邀請了一位專業舞蹈者,要我們學習去探索與覺察自己的身體、與環境的互動歷程,以及在其中的感受)


raw-image


拍打、撫摸、揉捏

以任何形式的樣子和身體互動

以任何形式的管道喚醒身體

身體會再以刺刺的、麻麻的感受

來回應主人的呼喊

---

然後我們呼吸

把自己的身體變成一顆氣球

膨脹再洩氣

倒下 再站起

一遍又一遍

一次又一次

直到加速至不能再更快

直到我一個不小心忘記善待身體

碰的一聲

頭開始暈眩

才又被自己的身體溫柔提醒

要好好的愛自己、呵護自己

要以柔軟的模樣去和世界應對

---

於是我們和環境接觸

我們和他人互助合作

以及開始學習信任他人

還有自己

---

raw-image

把眼睛閉上 關掉早已習慣的視覺

在這個世界遊走

這個遊戲我玩過好幾次

每一次的形式都有點不太一樣

但一次一次的告訴不太信任的自己

你要學習信任

你要學習相信

承接你的人 以及自己

即使不知道對象 不知道方向

更不知道目標

但你要相信 你是安全的

我是幫助人的 也是被幫助的

我是安全的 也是負責保護別人安全的

我在黑暗中探索也帶領他人探索

我們一輪又一輪的玩著

摸著 手觸及的物品

還有 給你安心的雙手

---

我們又玩一遍

但是這一次

隨時會有人離開你

也隨時會有人來接住你

在空檔的行走其間

還是無法盡情邁開步伐的往前

只能嘴上不停發出低鳴

像一個無助的小孩隨意走著

---

被找到的感覺真好

被承接的時候有一種溫度

是透過手掌心

傳遞出來的 溫暖

有一回正在被承接的時刻

就撞上了另一對在承接的靈魂

嚇了一跳的我們

卻又馬上被我們的安全堡壘安撫著

他輕拍我的肩膀

好像想告訴我

:「沒事的,沒事的,你現在安全了。」

---

沒有任何語言

卻從肢體動作之間

感受到最真實的支持

難怪這個活動常被取名為

信任遊戲

---

raw-image

最後我們成為探險家

又成為一個會呼吸的岩洞

我們或坐或站

有時牽手有時踩踏

只為了製造一些小小的空間

來讓探險家

變形他們的身體

---

我們一群人

縮在教室的中央

好像也把彼此的距離拉近

用各自不同的角度、姿勢

和這個世界互動著

太常自以為是的以為

身體只能那樣子

卻在每一次的變形和穿越

發現原來我們可以做到這樣子

---

玩到忘記時間、忘記煩惱

忘記這是一門課

卻用身體記憶了這些過程

記得這份美好的體驗


raw-image
我是溫曉風,持續在撰寫「心理學與人生經驗」的專題中!
努力將U質好文分享給大家,請大家也不吝嗇地給予我一些回饋,讓我有更多的動力維持寫作!
如果你還心有餘力的話,也歡迎各位乾爹乾媽給我一杯咖啡的打賞,讓我在困難的疫情時代,可以靠著寫作多些生活費!
avatar-img
溫柚榕聊聊天
94會員
160內容數
覺得這個社會上有好多值得討論的議題,卻礙於文章發文無法即時討論的受限,而讓這個平台一直比較像是「我說你聽」的狀態。但是,其實比起單方面輸出,一直以來我更喜歡和別人討論想法,把自己當成一塊海綿,不斷吸收不同觀點以後,最後淬鍊成自身獨有的價值觀,我想這是創辦此處最大的意義,所以各位親愛的朋友們,請友善地留下寶貴的想法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溫柚榕聊聊天 的其他內容
打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也許我的人生就注定是個錯誤。 從小被嫌醜、國中被霸凌、高中當一位夾在班導與同學之間的魁儡班長、大學經歷兩次友情破裂而且練球四年從沒上場比賽、出社會被主管各種刁難和霸凌,剛出社會的前三年渾渾噩噩的在半年換一次工作的循環中,做過最短的工作是七天。 思想叛逆的我,應該可以是活受罪
0/5也許我們需要好好哭一場
在臺北一個月生活費兩萬塊,真的可以嗎?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如何在低薪情況下維持生活,並鼓勵讀者勇敢追尋夢想,克服內心的焦慮與社會壓力。
為什麼不拿一個更好的名次? 「老師,為什麼你堅持要讓那些人上台比賽呢?」那一年我才國小五年級,滿臉困惑地問著歐老師(國小直笛團的指揮老師)。 「你不是說,最好的比賽人數是16-18人,聽起來演奏的聲音才不會太吵雜,那為什麼還是要讓那些會影響我們團體成績的人上台呢?」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
打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也許我的人生就注定是個錯誤。 從小被嫌醜、國中被霸凌、高中當一位夾在班導與同學之間的魁儡班長、大學經歷兩次友情破裂而且練球四年從沒上場比賽、出社會被主管各種刁難和霸凌,剛出社會的前三年渾渾噩噩的在半年換一次工作的循環中,做過最短的工作是七天。 思想叛逆的我,應該可以是活受罪
0/5也許我們需要好好哭一場
在臺北一個月生活費兩萬塊,真的可以嗎?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如何在低薪情況下維持生活,並鼓勵讀者勇敢追尋夢想,克服內心的焦慮與社會壓力。
為什麼不拿一個更好的名次? 「老師,為什麼你堅持要讓那些人上台比賽呢?」那一年我才國小五年級,滿臉困惑地問著歐老師(國小直笛團的指揮老師)。 「你不是說,最好的比賽人數是16-18人,聽起來演奏的聲音才不會太吵雜,那為什麼還是要讓那些會影響我們團體成績的人上台呢?」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