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滑豆瓣時,看到有條「伴侶教會你的事」的話題,讓我特別有感。趁著中秋我跟他離開同居處,各自回家團圓的空閑,寫了這篇當作愛情系列的開端,想說之後可以繼續分享身為內向、高敏感的INFJ在戀愛中的體悟。
如果這篇文讓你也心有戚戚焉,或有任何想法,歡迎留言或點❤️讓我知道,我會更有動力擠出時間繼續寫下去。
其實我跟戀人在一起的時間不過一年多,但自然而然(被設計)同居的日子也快一年。從認識、約會、交往到同居,這一切的進展是我從不曾想過的模式。
但當你遇到了自己不曾想過的對象,或許就是這樣。一切都超出你的預期,包括你對自己在感情上原本的自我認知。
單身是有意的選擇
這是我第一次談戀愛,年紀三十出頭。從大學以來,保持單身的我不停被旁人詢問為何沒有男朋友,大家更多的是訝異,尤其是聽到我根本沒談過戀愛後,甚至有人還自顧自地認為我應該是同性戀,否則怎麼可能?後來出工作久了,為了避開這種不停被追問、扒原因和被探詢、送作堆的尷尬,偶而就假裝自己交過男友,或有對象。而對於自己因為單身,就彷彿變成戀愛或婚配市場上的一塊鮮肉,始終很反感。
我為何單身這麼久?說白了,就是沒有遇到很喜歡的人,加上自己喜歡獨處,不愛社交,根本是刻意地將自己藏匿起來。戀愛對我來說,必須花費很多時間跟某人相處,而跟人長時間相處,對高敏感的我,其實是很累,尤其雙方相處如果只是為了陪伴而存在於彼此身邊,這對我而言根本是不必要的。
除此之外,我對因外貌而被吸引來的異性,也同樣反感。覺得對方膚淺,也不是真的認識了解我,想要我的什麼,我也清楚。我也清楚,自己喜歡的不是外貌,因為我對其他同性間討論的帥哥都沒有興趣,甚至還有點不喜歡,因為我也清楚他們肯定有外貌優勢的自覺,以致於舉止常散發一種令我不喜歡的自滿。
在學期間我一方面想躲避、抗拒這種蓬發的戀愛氛圍,想用拒絕的方式,來向外人“展示”自己不是膚淺、好騙的女生。然而大學時,我曾一度陷入同儕間的期待壓力,以及大學那種「應該談場戀愛」的盲目宣言,開始比較願意跟異性約會,但內心有時很迷茫自己在幹嘛?約會時,總有種很公式化、很無意義的感受。久而久之,我也不願再進行下去。
理想的愛情/理想的人是種幻想
那我理想的戀愛又是怎樣?我想就是排除很公式感的約會,雙方在自然的情況下認識相處,在經過深度的交流與瞭解對方的內心與性格後,仍然彼此喜歡,且溫柔對待、包容彼此,不強迫對方改變,也能舒服的做自己。
我曾遇過這樣的一個人,很類似。
但在多年相識之後,我們依舊沒法談成戀愛,即便對方明顯有意與我步入愛情,當時我才意識到,我原本很崇尚心靈契合的戀愛觀似乎仍有不足......因為我對他沒有性慾。
一想到彼此可能發生親密行為,我(非無性戀者)就無法接受。
當我們劃下那還沒開始的結束之後,我經歷了一段重整,就因為倆人曾經有過某程度的心靈連結,當關係結束時,我仍有失去一位難得對象的不捨,也不確定自已對戀愛或伴侶的需求是什麼?不確定自己是不是有逃避承諾,或關係的傾向(不停想起《無愛繁殖》那本書的情節)?還是單純的對他缺少情慾。
一直以來,我都難以定義或述說自己喜歡的對象或期望的愛情,我只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不喜歡怎樣的人,我總可以輕易say no。但當一個人都沒有那些我討厭的特質,要怎樣才能”達到”我喜歡的臨界點,我一無所知,只能猜(幻)想。
擁抱愛情也是有意的選擇
帶著對自己愛情的迷惘與美好的幻想—選擇繼續孤獨著,我想是很多INFJ的處境,連
維基也說到INFJ對伴侶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成功談戀愛的次數往往比其他人格更為少......。
對我來說,我認為INFJ談戀愛次數少的原因,不在於對另一半的要求高,而是我們期望某人能看到真正的自己,事實上,我們也不停在努力認識自己,自己也說不清何謂真實的自己,因此想要那個人幫助我們一起做到這件事,而不僅是單純的度日陪伴。偏偏INFJ卻又是非常隱私的人,即使對人很友善,我們極少揭露內心私密的想法跟經歷,除非我們對對方有一定的信任,並認同他有點接近“同類”。
這種想要他人深刻的認識自己,卻又異常小心翼翼,怕外人入侵內在世界的我們,無異讓親密關係的發生變得更困難。
害怕自己揭露太深、相信過早、付出太多、奢想長遠、結果對方卻不是相同的頻率,一切終歸於曾經。同時,我們又是如此喜歡獨處安靜的人,以至於我們根本不願意隨意脫離單身,讓自己失去平衡。
當我漸漸理解到自己對愛情的矛盾,思考過什麼對我來說才是重要的?是獨身的寧靜自處,還是與愛人的相知相惜?我依然沒有答案。但晚來的戀愛渴望,讓我決定放寬原本的戒備,讓自己輕鬆去看待戀愛的可能,這種有意的選擇,對我來說是很大的一步。
只有當你勇敢一點去嘗試,才可能開啟一段美好的體驗。
幾乎沒有一件事不是我們自己有意的選擇,只是當我們越害怕失去既有的,越去考量成本與效益時,就越容易故步自封。然沒有什麼事是百分之百,戀愛也需要承擔風險,要明白一切恐懼都是虛妄,即便最終受傷了,其實你也沒有失去什麼,反而是得到。
以自己的步調祝福自己
直到我開始在心中默禱「我準備好要談戀愛了」已經過了三十歲,你說晚嗎?我不認為。我按照自己的步伐,走到現在,曾經有的徬徨、不確定都是自我探索的過程,我只知道自己沒有被逼迫著去做什麼事,一切都是以我想要的步調與方式發生。
當你準備好了,也才能用最自信、最大的願與望,讓美好的事情發生並持續下去(交往期犯恐懼病時,我會想起自己曾經的禱告)。
不必在意他人的愛情觀,或兩性市場價值的論點(每次我聽到都會在心中翻白眼),畢竟我們都看過身邊中高齡的親友,能繼續交男女朋友的例子。談情說愛,跟人的意願比較有關,而不是你的年齡、外貌。除非你的戀愛願望本來就自設時限,不然根本無需像完成清單項目似的,硬是要談場戀愛。
作為INFJ,我們也不會因長年的單身,而引發自身價值的恐懼(找不到工作方向還比較可能),如果你有這種恐懼,可以重新檢視,是否是身邊的人或你所處的環境刻意灌輸,而影響到你?假如你能離開那樣的環境跟人群時,你還會帶著一樣的恐懼嗎?我猜當你獨處思考過後,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我們的愛情模樣是種進行式
回到中間聊「理想的愛情/理想的人是種幻想」的部分,INFJ花大量的時間在想像,自己與理想伴侶間的相處模式(不是對方的長相或身材),有意無意地,我們總覺得要以最自然的際遇,與這位理想的人相遇相識,並在舒服的相處中,與對方從朋友走向戀人,且因為身心靈契合,雙方能長遠下去。
這種期待,就是The One的論調,是一種命中注定,彼此都是完整無暇、無需掩飾也無需改變的結合。但命中注定、The One的美好指稱,其實是我們的事後歸結。只有在盡頭時,那個人還在你身邊、心中,被你所深愛著,才稱的上是The One,而不是在開頭時,誤以為未來可以提前發生。
戀愛確實是一場冒險,是雙方用每個日子,共同創造這個冒險故事,我們能各自幻想數種可能的結局,但故事最終就只有一個結局。
在我戀愛之後,我強烈感受自己宛如嬰孩般的無知、脆弱。原來自己不是自己以為的那樣,原來我理性的信念無法指示我的情感遵循一樣的方向,原來我是這樣感知、這樣恐懼、這樣錯認。
我很幸運的遇到對感情很堅定的他,有如華碩電腦的口號一樣「堅若磐石」,很能治癒(對付)我不時鑽牛角尖,想下車的衝動,以及我不時跑回城牆內,無法輕易溝通的退縮症頭。這些事情都是在戀愛時,我才認識到的自己,也才知道自己談戀愛,用「非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來形容,會恰當的多。
我也在這期間,讀了有關內向、高敏感人的愛情,及INFJ愛情面的書籍文章,慢慢學習在愛情中成長,但最最重要、有幫助的角色,絕對是他!
看著豆瓣裡「伴侶教會你的事」一篇又一篇,我想到無數次他與我溝通時,帶給我的感情反思,顛覆我以前自以為的愛情認知,讓我越來越能享受戀愛的快樂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