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冰島之旅

我的冰島之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回來幾週了,心還在冰島

冰島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裡,不僅僅只是那裡美麗的風景,而是文化,那堅定卻又柔軟的島國的精神。

raw-image

十天的旅程,我們開著小吉普環著島,氣候的變化就變了心的情人一樣,說變就變、說走就走,可能這一秒大晴天,下一秒傾盆大雨。出門前看了氣象預告,看來十天都是下雨天,心裡還有點小沮喪,殊不知十天下來除了下雪天,所有的氣候都讓我們經歷了一輪,這也算是完美體驗了冰島特色之一無法揣測的氣候。有一天狂風暴雨彷彿台灣的大颱風來襲,小吉普頓時間像是哈利波特中施了魔法的飛車在路上飄移,有幾秒甚至覺得自己是不是要上到樹上了?!為了壓壓驚,找了個當地的泡湯景點暖暖身子,話加長了一下,當地小妹以驚呆的眼神看著我們說:you think this weather is bad? 所以我們也以驚呆的眼神回回去:this is not bad? 小妹笑笑的說那你們記得冬天再來,就可以體驗看看什麼叫糟糕的天氣了。當晚抱著實驗家的精神再和餐廳的小哥攀談,小哥聳聳肩說大家都習慣了這個沒什麼。那晚的晚餐特別好吃,餐廳溫和的音樂與用餐人優雅的攀談聲和外頭的狂風暴雨簡直是強烈的對比,開回到飯店的那晚很慶幸自己還活著。

沿著一圈玩,也吃遍了餐廳,由於COVID期間在家煮飯煮到怕了的我,這次旅行只求別煮飯,吃什麼都好,貴的便宜的通通接受。然而讓我驚訝的是冰島的美食比想像中好太多了!旅途中,越遠離觀光景點,食物的純粹越是明顯,香料鹽巴都是恰到好處,每道菜都吃得出食材的原始味道與廚師恰到好處的調味,與美國過度精緻化或加工化食物有如天朗之別。在美國住就久了,味蕾也慢慢的被美同化,冰島的美食讓我撿回過去對食物的記憶,真的讓我意猶未盡。

raw-image


冰島的生活態度就和食物一樣,簡單純粹卻不隨便,大多停留的飯店都有個共同的特點簡單大方不做作,中價位的房型部高級也不低俗,中規中矩卻很乾淨,十天下來覺得冰島人不是特別熱情但很和善,感覺就是慢熱的悶燒性格,和美國完全是個反差,習慣被捧上天的美國人應該會覺得稍小不習慣。



整體下來我覺得冰島是個矯揉不做作的國家,很有自己的特色,腳踏實地不虛華,在艱困的氣候與地質環境下學會生存造就出來的民族性,非常值得借鏡。住在美國久了,有些時候發現我們已經把很多事情當作理所當然,我們不用關心拿不到疫苗的外界,全球暖化的世界,只需顧好眼前的自己,美國真的是個很有資源的國家,不論是先天的地理環境,還是後天的人才汲汲,但拿了一手好牌的我們是不是就仗著自己是人生勝利組而忽略了整個世界。世界好大,很多人都努力的活著,越小的國家越能理解自己的渺小,越能謙卑地面對世界,反觀國內翻炒的議題,突然覺得有點吵雜。
是否我們偶而都該學學關掉自己內心那巨大的自我,虛心的接受世界。


我一直都深愛著旅行,因為看這世界更能一直提醒我們有多麼渺小。

raw-image


avatar-img
SS Talk的沙龍
4會員
6內容數
十幾年前離開台灣到美國流浪, 一個以為三年的旅程不知不覺演變成人生。 這之中的愛恨情仇, 就讓我這位流浪的社會觀察家跟你分享我所看的的美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S Tal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十幾年前唸書時政治正確這字眼好像沒有特別的流行,關注度也不是非常高,但這幾年我們開始以政治正確來簡單帶過很多事情。最近在台灣常常聽到,很多時候也有點貶義的感覺。今天不談太多的定義,存粹談談個人的想法: 政治正確一開始的本質是好意的,主要面對的也是左派上議題,像是種族、性別、文化等...希望以一些實質
      沈浸一陣子,其實一直都很想談美選,但卻又很卻步,畢竟美國選舉的那段時間台灣的新聞、媒體、甚至所有網紅們都大力地推動各自的想法,覺得自己多說好像也是多餘的。然而在網路上看見各式的謾罵及不理性的爭吵,還是讓我感到一陣憂心。        一直以來我們習慣以二元論的思維為生活依歸,而套入了美選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從小在台灣總是聽到大家說美國教育比較好有機會一定要到美國念書之類的說法,當時覺得美國那麼強大、人才濟濟,大人說的話應該是對的吧?!就沒再懷疑過著件事了。抱持著這樣不疑的心態,終於有一天來到美國求學。小魯蛇的我研究所生涯並非突出,再加上在美國外國留學生是無法打工,日子就和一般留學
坦白說,每一年的911對於一個新紐約客來說就是繁忙的工作天然後回家躺平的一般日子,每年都想去看看兩束光,但工作時間不定的我從沒記得過。今年因為疫情遇到紐約暫停(NY PAUSE),工作還在停工階段,並抱著好奇的心情前往金融中心。 踏上地鐵緩緩憶起過去:金融中心對我並非陌生,2008年第一次踏上美國的
五年前我和老柯因為經濟因素搬離了大家所謂的好區,當時想法很簡當只覺得離紐約地鐵一站之差卻可以每個月讓我們省下300-400美金。趁著年輕多存點錢,租屋又是紐約的最大開銷,那就從這開始吧! 那年我們有台小破車,週末常常開往華人區或品質較好的超市買菜,一方面是因為附近超市相較以前遠又不好逛。但三年前車子
十幾年前唸書時政治正確這字眼好像沒有特別的流行,關注度也不是非常高,但這幾年我們開始以政治正確來簡單帶過很多事情。最近在台灣常常聽到,很多時候也有點貶義的感覺。今天不談太多的定義,存粹談談個人的想法: 政治正確一開始的本質是好意的,主要面對的也是左派上議題,像是種族、性別、文化等...希望以一些實質
      沈浸一陣子,其實一直都很想談美選,但卻又很卻步,畢竟美國選舉的那段時間台灣的新聞、媒體、甚至所有網紅們都大力地推動各自的想法,覺得自己多說好像也是多餘的。然而在網路上看見各式的謾罵及不理性的爭吵,還是讓我感到一陣憂心。        一直以來我們習慣以二元論的思維為生活依歸,而套入了美選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從小在台灣總是聽到大家說美國教育比較好有機會一定要到美國念書之類的說法,當時覺得美國那麼強大、人才濟濟,大人說的話應該是對的吧?!就沒再懷疑過著件事了。抱持著這樣不疑的心態,終於有一天來到美國求學。小魯蛇的我研究所生涯並非突出,再加上在美國外國留學生是無法打工,日子就和一般留學
坦白說,每一年的911對於一個新紐約客來說就是繁忙的工作天然後回家躺平的一般日子,每年都想去看看兩束光,但工作時間不定的我從沒記得過。今年因為疫情遇到紐約暫停(NY PAUSE),工作還在停工階段,並抱著好奇的心情前往金融中心。 踏上地鐵緩緩憶起過去:金融中心對我並非陌生,2008年第一次踏上美國的
五年前我和老柯因為經濟因素搬離了大家所謂的好區,當時想法很簡當只覺得離紐約地鐵一站之差卻可以每個月讓我們省下300-400美金。趁著年輕多存點錢,租屋又是紐約的最大開銷,那就從這開始吧! 那年我們有台小破車,週末常常開往華人區或品質較好的超市買菜,一方面是因為附近超市相較以前遠又不好逛。但三年前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