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還是要談的-美選(下) 關於政治正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十幾年前唸書時政治正確這字眼好像沒有特別的流行,關注度也不是非常高,但這幾年我們開始以政治正確來簡單帶過很多事情。最近在台灣常常聽到,很多時候也有點貶義的感覺。今天不談太多的定義,存粹談談個人的想法:

政治正確一開始的本質是好意的,主要面對的也是左派上議題,像是種族、性別、文化等...希望以一些實質上的行動去改善現有的狀況,以美國的社會現象來比喻,好比面對黑人我們不能再用N word,女性最終允許的投票權,跨種族的婚姻,當時軍中的不問不說(don’t ask, don’t tell),這些我們現在覺得很過時的看法,在那個年代可是跨時代的進步,以現在政治正確的定義,這些都是政治正確的體現,但把時間軸拉長,我們也發現這些改變也慢慢改變美國人對事情的看法。雖然美國離種族平等性別平等還一段漫漫長路,但與當時的環境相比已經進步不少了,而軍中最終也推翻了不問不說,取而代之的是不應以性向取決是否合法從軍。

這讓我不得不認真思考,政治正確真的錯了嗎?當我們對現況不滿,想改變體制時所提出一系列方法其實對當下的人民來說是個很大的衝擊,我們習慣現有體制帶來的安全感,但被不平等對待的一方卻只能一直默默的忍受。好比當年台灣無法說台語、不重視原住民文化的生活型態下,隨著時代的改變,“政治正確”的推廣下,抗議方與支持方不斷拉扯與推動,這些年下來台灣對台語與原住民的看法不再與20年前相同。而這些年台灣想推動的同性婚姻法,正反兩方也是吵得沸沸揚揚的,但可以想像十多年後大家對這個議題的看法也不會再和現在一樣了,這是時代的轉換,我們都跟著時代在變,但這樣的改變是由一群人“政治正確”的人不段努力推動炒作議題,最終換來的平衡點。

說到這,讀者可能覺得我對政治正確的看法是必要存在,我不否認,在我認真思考後覺得,與其不衝撞的體制,不如一個過渡衝撞的體制,因為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過度的衝撞最終社會的價值會找到一個平衡點,但不衝撞不挑戰的情況下,我們習慣漠視與接受現況。

好比在川普的執政下全球化影響深遠的鄉村與勞工階級的反撲,反中與消減移民都是政治正確的手段,手段與言論雖然偏激,但如今也讓美國社會也掀起了一個反省的思潮,雖然說政治正確多半是用在左派議題上,但我覺得這觀點也在改變,因為不論左右,每個被多數忽視的聲音都是值得被聆聽的,現今拜登執政也不能再忽視全球化帶來的問題及中國的崛起。當然拜登與民主黨也可以選擇驕傲的不調整不改變,但民主國家會用選票來發出自己的聲音,四年之後我們也會知道新政府的決定是否符合民意。

那為何這幾年政治正確被許多人感到反感呢?這之中的問題到底出在哪?最終還是人的問題。民主黨這麼多年來為弱勢發聲,但到底多少人是真真確確的受到改善,當我們選出了一個黑人總統時,我們以為社會將更趨於平等事情將得到改善,但十多年來卻沒看見改善,工人階級也法翻生。很多人開始覺得這些行為好像變成一個政治行為,而非市場自由選擇下的決定。好比現今的女性副總統,很多人覺得可以站上這個位置的她只因為她是非裔女,而非能力非凡,此舉就是個政治正確的行為。但話說回來誰又可以證明她真的是能力不足呢?還是只是因為我們也只想選擇我們相信的。這些問題似乎只有時間才能判定,一個行為到底是為了真正的社會正義還是過度政治化的政治正確行為。我的觀點偏向,雖然不完全認同政治正確的手段,但最終的方向一致,還是可以觀察監督的。我相信是過度的偏激,最終還是會被多數人拉回一個平均值。保持觀察力,不過度傾向一方,才能理性看待事情不被媒體帶風向牽著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S Talk的沙龍
4會員
6內容數
十幾年前離開台灣到美國流浪, 一個以為三年的旅程不知不覺演變成人生。 這之中的愛恨情仇, 就讓我這位流浪的社會觀察家跟你分享我所看的的美國
SS Talk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9/29
回來幾週了,心還在冰島 冰島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裡,不僅僅只是那裡美麗的風景,而是文化,那堅定卻又柔軟的島國的精神。 十天的旅程,我們開著小吉普環著島,氣候的變化就變了心的情人一樣,說變就變、說走就走,可能這一秒大晴天,下一秒傾盆大雨。出門前看了氣象預告,看來十天都是下雨天,心裡還有點小沮喪,殊不
Thumbnail
2021/09/29
回來幾週了,心還在冰島 冰島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裡,不僅僅只是那裡美麗的風景,而是文化,那堅定卻又柔軟的島國的精神。 十天的旅程,我們開著小吉普環著島,氣候的變化就變了心的情人一樣,說變就變、說走就走,可能這一秒大晴天,下一秒傾盆大雨。出門前看了氣象預告,看來十天都是下雨天,心裡還有點小沮喪,殊不
Thumbnail
2021/02/06
      沈浸一陣子,其實一直都很想談美選,但卻又很卻步,畢竟美國選舉的那段時間台灣的新聞、媒體、甚至所有網紅們都大力地推動各自的想法,覺得自己多說好像也是多餘的。然而在網路上看見各式的謾罵及不理性的爭吵,還是讓我感到一陣憂心。        一直以來我們習慣以二元論的思維為生活依歸,而套入了美選
Thumbnail
2021/02/06
      沈浸一陣子,其實一直都很想談美選,但卻又很卻步,畢竟美國選舉的那段時間台灣的新聞、媒體、甚至所有網紅們都大力地推動各自的想法,覺得自己多說好像也是多餘的。然而在網路上看見各式的謾罵及不理性的爭吵,還是讓我感到一陣憂心。        一直以來我們習慣以二元論的思維為生活依歸,而套入了美選
Thumbnail
2020/09/16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從小在台灣總是聽到大家說美國教育比較好有機會一定要到美國念書之類的說法,當時覺得美國那麼強大、人才濟濟,大人說的話應該是對的吧?!就沒再懷疑過著件事了。抱持著這樣不疑的心態,終於有一天來到美國求學。小魯蛇的我研究所生涯並非突出,再加上在美國外國留學生是無法打工,日子就和一般留學
Thumbnail
2020/09/16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從小在台灣總是聽到大家說美國教育比較好有機會一定要到美國念書之類的說法,當時覺得美國那麼強大、人才濟濟,大人說的話應該是對的吧?!就沒再懷疑過著件事了。抱持著這樣不疑的心態,終於有一天來到美國求學。小魯蛇的我研究所生涯並非突出,再加上在美國外國留學生是無法打工,日子就和一般留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你要歐美的人,你要他們改變思維,要他們接受吃飽穿暖即可,就如同你要台灣人接受反攻大陸,就如同你要50年後的台灣社會接受『抗中保台』一樣。
Thumbnail
你要歐美的人,你要他們改變思維,要他們接受吃飽穿暖即可,就如同你要台灣人接受反攻大陸,就如同你要50年後的台灣社會接受『抗中保台』一樣。
Thumbnail
在2020的美國總統大選中,許多台灣的川普支持者,把歐美所有左傾的政治主張與團體全打成共產主義,或認為左派政治正確文化等於文革,在現在的網路輿論中,對於左與右原先的概念及定義已經造成混淆。因此這篇文希望從政治哲學的基本概念,簡單介紹左派與右派的光譜,與它們在動態歷史過程中演變。
Thumbnail
在2020的美國總統大選中,許多台灣的川普支持者,把歐美所有左傾的政治主張與團體全打成共產主義,或認為左派政治正確文化等於文革,在現在的網路輿論中,對於左與右原先的概念及定義已經造成混淆。因此這篇文希望從政治哲學的基本概念,簡單介紹左派與右派的光譜,與它們在動態歷史過程中演變。
Thumbnail
雖然從小生長在逐步民主化的台灣,九零年代出生成長的我,也經歷過台灣很多歷史性的時刻,但我在這一兩年逐漸有種新的體悟,或許獨裁不見得一定是一件壞事。 別!先別急著批評,先聽聽我講。 距離我們下一次大選差不多兩個月,這些天某位資深的媒體人已經殺紅了眼各種亂槍掃射,真的叫亂槍掃射,讓人看了直搖頭。 我們進
Thumbnail
雖然從小生長在逐步民主化的台灣,九零年代出生成長的我,也經歷過台灣很多歷史性的時刻,但我在這一兩年逐漸有種新的體悟,或許獨裁不見得一定是一件壞事。 別!先別急著批評,先聽聽我講。 距離我們下一次大選差不多兩個月,這些天某位資深的媒體人已經殺紅了眼各種亂槍掃射,真的叫亂槍掃射,讓人看了直搖頭。 我們進
Thumbnail
要秉持自己的價值觀行事,還是向權力靠攏,對於政治人物來說,事長久以來的考驗,我們可以看到台灣政壇亦是如此,台灣很少出現孫運璿、李國鼎、李光耀等等傑出的政治家,從踏入政壇至末期始終保持著初心,為人民服務,使台灣、新加坡國力迅速成長。但有多少踏入政壇的人士忘記了初心,因為現實的權力而迷惑?
Thumbnail
要秉持自己的價值觀行事,還是向權力靠攏,對於政治人物來說,事長久以來的考驗,我們可以看到台灣政壇亦是如此,台灣很少出現孫運璿、李國鼎、李光耀等等傑出的政治家,從踏入政壇至末期始終保持著初心,為人民服務,使台灣、新加坡國力迅速成長。但有多少踏入政壇的人士忘記了初心,因為現實的權力而迷惑?
Thumbnail
十幾年前唸書時政治正確這字眼好像沒有特別的流行,關注度也不是非常高,但這幾年我們開始以政治正確來簡單帶過很多事情。最近在台灣常常聽到,很多時候也有點貶義的感覺。今天不談太多的定義,存粹談談個人的想法: 政治正確一開始的本質是好意的,主要面對的也是左派上議題,像是種族、性別、文化等...希望以一些實質
Thumbnail
十幾年前唸書時政治正確這字眼好像沒有特別的流行,關注度也不是非常高,但這幾年我們開始以政治正確來簡單帶過很多事情。最近在台灣常常聽到,很多時候也有點貶義的感覺。今天不談太多的定義,存粹談談個人的想法: 政治正確一開始的本質是好意的,主要面對的也是左派上議題,像是種族、性別、文化等...希望以一些實質
Thumbnail
Mick Haupt on Unsplash 選舉過去了!在我寫的這個時候,其實早已經結束了投票時間,來到開票時刻,也然而,你們看到此篇文章時,也已經經過好幾個月的時間。誰勝誰負,誰心裡都有盤算,也然而,那不能代表什麼。在我們思考政治在選舉參與了多少程度,以及現在談到了選舉,我們似乎就有了很鮮明的
Thumbnail
Mick Haupt on Unsplash 選舉過去了!在我寫的這個時候,其實早已經結束了投票時間,來到開票時刻,也然而,你們看到此篇文章時,也已經經過好幾個月的時間。誰勝誰負,誰心裡都有盤算,也然而,那不能代表什麼。在我們思考政治在選舉參與了多少程度,以及現在談到了選舉,我們似乎就有了很鮮明的
Thumbnail
2021年1月6日的今天,當東方日落後,西方的太陽升起來,或許在那時候,會迎來一場史詩級的人類世界裡的正邪大決戰。這場美國總統大選的爭端,不單單是美國人的事,它是全人類的重要事件。當今,無論你身處何方、不論國籍、不論貧富,我們都儼然生活在地球村...
Thumbnail
2021年1月6日的今天,當東方日落後,西方的太陽升起來,或許在那時候,會迎來一場史詩級的人類世界裡的正邪大決戰。這場美國總統大選的爭端,不單單是美國人的事,它是全人類的重要事件。當今,無論你身處何方、不論國籍、不論貧富,我們都儼然生活在地球村...
Thumbnail
美國大選的轟轟烈烈一直以來都是全世界的新聞頭條;德國各州在「封城」後,對疫情規範手法有不同意見,民眾上街針對右派保守做法抗議的轟轟烈烈;同時,台灣各黨派對中天能不能取的換照資格也炒得轟轟烈烈。
Thumbnail
美國大選的轟轟烈烈一直以來都是全世界的新聞頭條;德國各州在「封城」後,對疫情規範手法有不同意見,民眾上街針對右派保守做法抗議的轟轟烈烈;同時,台灣各黨派對中天能不能取的換照資格也炒得轟轟烈烈。
Thumbnail
你有沒有在網路上發文不小心漏了幾個字就被網友罵到玻璃心碎滿地?或是不小心發了「不太適當」、「沒有足夠教育」的推特就被某個國家瘋狂譴責的經驗呢?怎麼感覺只要稍微有點政治不正確,就會在網路上被判死刑,那倒底政治正確是什麼樣的東西呢?
Thumbnail
你有沒有在網路上發文不小心漏了幾個字就被網友罵到玻璃心碎滿地?或是不小心發了「不太適當」、「沒有足夠教育」的推特就被某個國家瘋狂譴責的經驗呢?怎麼感覺只要稍微有點政治不正確,就會在網路上被判死刑,那倒底政治正確是什麼樣的東西呢?
Thumbnail
台灣去年11月24日的地方選舉,固然引發政治上的大變局,但是公投的結果,其實才更耐人尋味。很多人覺得所謂的「政治正確」已經在社會中根深蒂固,公投結果卻顯示,社會保守的觀念和力量不僅依舊存在,而且根深葉茂。
Thumbnail
台灣去年11月24日的地方選舉,固然引發政治上的大變局,但是公投的結果,其實才更耐人尋味。很多人覺得所謂的「政治正確」已經在社會中根深蒂固,公投結果卻顯示,社會保守的觀念和力量不僅依舊存在,而且根深葉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