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還是要談的-美選(下) 關於政治正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十幾年前唸書時政治正確這字眼好像沒有特別的流行,關注度也不是非常高,但這幾年我們開始以政治正確來簡單帶過很多事情。最近在台灣常常聽到,很多時候也有點貶義的感覺。今天不談太多的定義,存粹談談個人的想法:
政治正確一開始的本質是好意的,主要面對的也是左派上議題,像是種族、性別、文化等...希望以一些實質上的行動去改善現有的狀況,以美國的社會現象來比喻,好比面對黑人我們不能再用N word,女性最終允許的投票權,跨種族的婚姻,當時軍中的不問不說(don’t ask, don’t tell),這些我們現在覺得很過時的看法,在那個年代可是跨時代的進步,以現在政治正確的定義,這些都是政治正確的體現,但把時間軸拉長,我們也發現這些改變也慢慢改變美國人對事情的看法。雖然美國離種族平等性別平等還一段漫漫長路,但與當時的環境相比已經進步不少了,而軍中最終也推翻了不問不說,取而代之的是不應以性向取決是否合法從軍。
這讓我不得不認真思考,政治正確真的錯了嗎?當我們對現況不滿,想改變體制時所提出一系列方法其實對當下的人民來說是個很大的衝擊,我們習慣現有體制帶來的安全感,但被不平等對待的一方卻只能一直默默的忍受。好比當年台灣無法說台語、不重視原住民文化的生活型態下,隨著時代的改變,“政治正確”的推廣下,抗議方與支持方不斷拉扯與推動,這些年下來台灣對台語與原住民的看法不再與20年前相同。而這些年台灣想推動的同性婚姻法,正反兩方也是吵得沸沸揚揚的,但可以想像十多年後大家對這個議題的看法也不會再和現在一樣了,這是時代的轉換,我們都跟著時代在變,但這樣的改變是由一群人“政治正確”的人不段努力推動炒作議題,最終換來的平衡點。
說到這,讀者可能覺得我對政治正確的看法是必要存在,我不否認,在我認真思考後覺得,與其不衝撞的體制,不如一個過渡衝撞的體制,因為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過度的衝撞最終社會的價值會找到一個平衡點,但不衝撞不挑戰的情況下,我們習慣漠視與接受現況。
好比在川普的執政下全球化影響深遠的鄉村與勞工階級的反撲,反中與消減移民都是政治正確的手段,手段與言論雖然偏激,但如今也讓美國社會也掀起了一個反省的思潮,雖然說政治正確多半是用在左派議題上,但我覺得這觀點也在改變,因為不論左右,每個被多數忽視的聲音都是值得被聆聽的,現今拜登執政也不能再忽視全球化帶來的問題及中國的崛起。當然拜登與民主黨也可以選擇驕傲的不調整不改變,但民主國家會用選票來發出自己的聲音,四年之後我們也會知道新政府的決定是否符合民意。
那為何這幾年政治正確被許多人感到反感呢?這之中的問題到底出在哪?最終還是人的問題。民主黨這麼多年來為弱勢發聲,但到底多少人是真真確確的受到改善,當我們選出了一個黑人總統時,我們以為社會將更趨於平等事情將得到改善,但十多年來卻沒看見改善,工人階級也法翻生。很多人開始覺得這些行為好像變成一個政治行為,而非市場自由選擇下的決定。好比現今的女性副總統,很多人覺得可以站上這個位置的她只因為她是非裔女,而非能力非凡,此舉就是個政治正確的行為。但話說回來誰又可以證明她真的是能力不足呢?還是只是因為我們也只想選擇我們相信的。這些問題似乎只有時間才能判定,一個行為到底是為了真正的社會正義還是過度政治化的政治正確行為。我的觀點偏向,雖然不完全認同政治正確的手段,但最終的方向一致,還是可以觀察監督的。我相信是過度的偏激,最終還是會被多數人拉回一個平均值。保持觀察力,不過度傾向一方,才能理性看待事情不被媒體帶風向牽著走。
avatar-img
4會員
6內容數
十幾年前離開台灣到美國流浪, 一個以為三年的旅程不知不覺演變成人生。 這之中的愛恨情仇, 就讓我這位流浪的社會觀察家跟你分享我所看的的美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S Tal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沈浸一陣子,其實一直都很想談美選,但卻又很卻步,畢竟美國選舉的那段時間台灣的新聞、媒體、甚至所有網紅們都大力地推動各自的想法,覺得自己多說好像也是多餘的。然而在網路上看見各式的謾罵及不理性的爭吵,還是讓我感到一陣憂心。        一直以來我們習慣以二元論的思維為生活依歸,而套入了美選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從小在台灣總是聽到大家說美國教育比較好有機會一定要到美國念書之類的說法,當時覺得美國那麼強大、人才濟濟,大人說的話應該是對的吧?!就沒再懷疑過著件事了。抱持著這樣不疑的心態,終於有一天來到美國求學。小魯蛇的我研究所生涯並非突出,再加上在美國外國留學生是無法打工,日子就和一般留學
坦白說,每一年的911對於一個新紐約客來說就是繁忙的工作天然後回家躺平的一般日子,每年都想去看看兩束光,但工作時間不定的我從沒記得過。今年因為疫情遇到紐約暫停(NY PAUSE),工作還在停工階段,並抱著好奇的心情前往金融中心。 踏上地鐵緩緩憶起過去:金融中心對我並非陌生,2008年第一次踏上美國的
五年前我和老柯因為經濟因素搬離了大家所謂的好區,當時想法很簡當只覺得離紐約地鐵一站之差卻可以每個月讓我們省下300-400美金。趁著年輕多存點錢,租屋又是紐約的最大開銷,那就從這開始吧! 那年我們有台小破車,週末常常開往華人區或品質較好的超市買菜,一方面是因為附近超市相較以前遠又不好逛。但三年前車子
      沈浸一陣子,其實一直都很想談美選,但卻又很卻步,畢竟美國選舉的那段時間台灣的新聞、媒體、甚至所有網紅們都大力地推動各自的想法,覺得自己多說好像也是多餘的。然而在網路上看見各式的謾罵及不理性的爭吵,還是讓我感到一陣憂心。        一直以來我們習慣以二元論的思維為生活依歸,而套入了美選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從小在台灣總是聽到大家說美國教育比較好有機會一定要到美國念書之類的說法,當時覺得美國那麼強大、人才濟濟,大人說的話應該是對的吧?!就沒再懷疑過著件事了。抱持著這樣不疑的心態,終於有一天來到美國求學。小魯蛇的我研究所生涯並非突出,再加上在美國外國留學生是無法打工,日子就和一般留學
坦白說,每一年的911對於一個新紐約客來說就是繁忙的工作天然後回家躺平的一般日子,每年都想去看看兩束光,但工作時間不定的我從沒記得過。今年因為疫情遇到紐約暫停(NY PAUSE),工作還在停工階段,並抱著好奇的心情前往金融中心。 踏上地鐵緩緩憶起過去:金融中心對我並非陌生,2008年第一次踏上美國的
五年前我和老柯因為經濟因素搬離了大家所謂的好區,當時想法很簡當只覺得離紐約地鐵一站之差卻可以每個月讓我們省下300-400美金。趁著年輕多存點錢,租屋又是紐約的最大開銷,那就從這開始吧! 那年我們有台小破車,週末常常開往華人區或品質較好的超市買菜,一方面是因為附近超市相較以前遠又不好逛。但三年前車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魔法的核心在於意志力(Will),這需要一種內在的穩定性。若一個人情緒起伏過大,或是心思雜亂、容易受外界干擾,那麼即便施法成功,效果也可能不穩定或出錯。如果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不夠穩定,可能容易陷入對力量的渴望、迷失於幻象,甚至被自己召喚的能量影響。 然而魔法的學習常涉及隱私與自我探索,這與現代社
Thumbnail
為什麼不去工作? 這一次,他們真的分手了。多年來積累的壓力與疲憊,終於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坦白說,我始終不明白,為何身為一家之主、兩個孩子的父親,他竟然能多年不工作?自從創業失敗後,他便選擇待在家裡。最初,他確實也認真在求職網站上尋找過,但總是說沒有遇到合適的機會。起初,他的老婆還能包容與理解
H先生曾在K大學任副校長,因婚外情風波黯然離開,但其學術地位未受影響…學術圈的權力與利益鬥爭,揭示學術界內部的黑暗與殘酷,甚至超越商界。
這篇文章意在討論各種「公平」的適當與否,並探討現今所謂的政治正確到底合不合適。作者以女性、原住民、以及身心障礙者等群體為例,詳細討論了各種政策對他們的影響,以及政治正確是否能真正達到公平的效果。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立法院轟轟烈烈兩個多禮拜,「調查權、聽證權、藐視國會罪」還是強勢完成三讀了!這次我們想談的是這兩項權力到底可能對「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造成什麼影響?群眾擔憂的,有無道理?
Thumbnail
2022.11妳說妳確認為胰臟癌,開始一系列的放療、化療。 妳剃了一個大光頭,妳說,開始掉頭髮了,乾脆先剃光。 妳買了好多好漂亮的假髮,很多很特別的顏色、捲度,每天戴不同的假髮出門。 妳開始越來越瘦,肚子越來越痛,止痛藥越吃越重。 最後,疼痛卻是越來越張狂。 2024.03妳說妳需要休
Thumbnail
今日美中關係處於新冷戰,美國仍拒絕"脫鉤",可以1990年代美國大眾文化的"與敵同眠"主題況之。女人與男人發生性關係,早上起來告“強姦”的案件集中在那個年代,卻非宗教保守主義的反性,乃是女權與"父權社會"的鬥爭。美國的偉大制度"異性戀羅曼史"因此淪為殺戮戰場。美國倡議"全球化"亦違反原意,成為戰場。
Thumbnail
1970年代,❙美國❙ 的新左派開始使用「政治正確」一詞。❙美國❙ 黑人作家﹑社會活動家及教授 Toni Cade Bambara 在她出版於1970年的《黑人女性:選集》(The Black Woman: An Anthology) 一書中說﹕...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魔法的核心在於意志力(Will),這需要一種內在的穩定性。若一個人情緒起伏過大,或是心思雜亂、容易受外界干擾,那麼即便施法成功,效果也可能不穩定或出錯。如果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不夠穩定,可能容易陷入對力量的渴望、迷失於幻象,甚至被自己召喚的能量影響。 然而魔法的學習常涉及隱私與自我探索,這與現代社
Thumbnail
為什麼不去工作? 這一次,他們真的分手了。多年來積累的壓力與疲憊,終於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坦白說,我始終不明白,為何身為一家之主、兩個孩子的父親,他竟然能多年不工作?自從創業失敗後,他便選擇待在家裡。最初,他確實也認真在求職網站上尋找過,但總是說沒有遇到合適的機會。起初,他的老婆還能包容與理解
H先生曾在K大學任副校長,因婚外情風波黯然離開,但其學術地位未受影響…學術圈的權力與利益鬥爭,揭示學術界內部的黑暗與殘酷,甚至超越商界。
這篇文章意在討論各種「公平」的適當與否,並探討現今所謂的政治正確到底合不合適。作者以女性、原住民、以及身心障礙者等群體為例,詳細討論了各種政策對他們的影響,以及政治正確是否能真正達到公平的效果。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立法院轟轟烈烈兩個多禮拜,「調查權、聽證權、藐視國會罪」還是強勢完成三讀了!這次我們想談的是這兩項權力到底可能對「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造成什麼影響?群眾擔憂的,有無道理?
Thumbnail
2022.11妳說妳確認為胰臟癌,開始一系列的放療、化療。 妳剃了一個大光頭,妳說,開始掉頭髮了,乾脆先剃光。 妳買了好多好漂亮的假髮,很多很特別的顏色、捲度,每天戴不同的假髮出門。 妳開始越來越瘦,肚子越來越痛,止痛藥越吃越重。 最後,疼痛卻是越來越張狂。 2024.03妳說妳需要休
Thumbnail
今日美中關係處於新冷戰,美國仍拒絕"脫鉤",可以1990年代美國大眾文化的"與敵同眠"主題況之。女人與男人發生性關係,早上起來告“強姦”的案件集中在那個年代,卻非宗教保守主義的反性,乃是女權與"父權社會"的鬥爭。美國的偉大制度"異性戀羅曼史"因此淪為殺戮戰場。美國倡議"全球化"亦違反原意,成為戰場。
Thumbnail
1970年代,❙美國❙ 的新左派開始使用「政治正確」一詞。❙美國❙ 黑人作家﹑社會活動家及教授 Toni Cade Bambara 在她出版於1970年的《黑人女性:選集》(The Black Woman: An Anthology) 一書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