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韓戰及抗美援朝之中國相關影視作品之符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影視作品常有涵蓋現當代中國史上歷次重要的戰爭,重啟治癒重大精神創傷的隱喻痕跡,對於電影來說,修復完整的軍裝照是象徵層面上的意義實現,在想像界裡,照片指向照片中主人公的主客體終於複合並平合痊癒,而在更遙遠遼闊的實在界才是作者想要達成的社會矛盾呈現。
在「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前3個多月,朝鮮戰爭已經於1950年6月25日全面爆發。金日成領導的朝鮮共產黨軍隊突襲南方,在戰爭最初勢如破竹,當年9月初幾乎攻佔朝鮮半島全境。但7月7日,聯合國通過決議組成由美軍指揮派遣的聯合國軍幫助韓國軍隊予以抵抗,9月15日成功實施仁川登陸,一舉反攻,改變戰略態勢,金日成的軍隊很快陷入絕境。到10月份,聯合國軍的北部戰線最北端已經推進到了朝鮮半島北部鴨綠江邊。
在戰爭雙方死傷都超過百萬人(中方死傷數字仍有待官方詳證)的朝鮮戰爭爆發64年後,雖有1953年7月的停戰協定,但朝鮮戰爭從理論上並未正式終止,38線地區仍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軍事對峙區域,不時發生小規模朝韓軍事衝突。就在本文撰寫之際,韓聯社10月7日援引韓國軍方的消息報道說,一艘朝鮮巡邏艇當天上午越過半島西部海域北方界線後撤離,在此過程中雙方開炮對射。
在「抗美援朝」64年後,朝鮮和朝鮮半島仍常出現在國際新聞上。如同當年參戰的其它國家的民眾對朝鮮戰爭的意義、由此帶來的巨大規模的人道災難提出質疑一樣,中國不少民眾對「抗美援朝」的意義產生了懷疑,其中很多人質疑的是當年中國該不該出兵「抗美援朝」?值不值得?尤其是在中美恢復正常外交關係後出生的不少年青一代更有此疑問。
曾著有《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等書籍的朝鮮戰爭研究專家、華東師範大學國際冷戰史中心的沈志華教授接受BBC中文網的電話採訪表示:朝鮮戰爭的爆發,毛澤東事先不知。「毛澤東被迫「抗美援朝」出兵的決策主要考慮不是東北地區的安全問題,而是整個國家安全和新中國政權穩定的問題。」

「內憂外患」

沈志華說:「在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國國內也出現了社會動亂的因素:經歷多年內戰後經濟上百廢待興尚無恢復,社會出現動亂,地方上的國民黨殘餘和土匪等勢力紛紛起來搞破壞和暗殺活動,台灣蔣介石也宣佈要反攻大陸,整個政權處於危機之中。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幫助新中國穩定的唯一因素就是蘇聯。而中蘇雖然簽訂了同盟條約,但相互缺乏信任」。他認為:「毛澤東在國內力排眾議堅持出兵的一個原因是要以此爭取斯大林的信任:說明中國是社會主義陣營裏能夠擔當責任的一員。這樣才能讓中蘇同盟起到穩定新中國的作用。中國在出兵後,蘇聯對中國的援助源源不斷地送來,這一事實證明毛的判斷是正確的」。
上海社科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劉鳴對BBC中文網也表示,雖然代價巨大,中國通過抗美援朝獲得的國際戰略利益是巨大的:這場戰爭提高了中國對朝鮮半島獨一無二的影響力,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負面影響是讓剛結束內戰的中國消耗大量資源,戰略上讓美國重新返回東亞,對中國實施了20年的遏制。
歷史證實,當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武器裝備,特別是空軍飛機和大批飛行員均來自於前蘇聯。朝鮮戰爭爆發時,中國空軍剛剛成立,飛行員平均飛行時間不足20分鐘。志願軍卻和美國空軍在接近中朝邊境地區開創了噴氣式飛機大規模空戰的歷史。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波特雅科夫接受BBC中文網的電話採訪時說,在俄羅斯,也有很多學者都批評斯大林當年在朝鮮戰爭問題上做出了支持金日成發動戰爭、投入大量資源和美國交戰的錯誤決策。不過,歷史畢竟是歷史,需要在當時的環境下解讀。

軍事和外交契機?

1951年1月13日,志願軍在連續發動三大戰役取得節節勝利後,聯合國提出停戰建議,但毛澤東要求趁熱打鐵,指示「已經是強弩之末」的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統一朝鮮半島。之後出現了雙方均有重大慘烈傷亡、戰爭陷入僵局的第四和第五次戰役。
沈志華則根據包括前蘇聯解體之際從俄國方面得到的歷史資料表示,應該說戰爭最後的結局和最初「抗美援朝」出兵的決策是沒有直接關係的。中國沒有把握好51年初停戰談判的機會,戰爭又延長了兩年多,這是導致後來所謂「得不償失」「代價太大」批評的根本原因。他認為,對於1951年初聯合國的停火議案,中國拒絕的原因是有兩個判斷失誤。第一,認為這個議案是美國人的陰謀,試圖利用和談喘一口氣。其實美國是被迫接受議和的,其目的就是希望中國拒絕,而把一切責任都推到中國身上。第二,對敵我力量判斷失誤。
沈志華說:「1951年初,中國人民志願軍和美軍傷亡比例是0.6比1,低於美軍傷亡。但到了53年停戰協定簽署時,這個比例變成了2.6比1。這個主要損失是第四次戰役以後出現的。51年的時候如果接受停戰談判,至少在軍事、政治和外交上可能取得有利地位。所以,毛澤東在朝鮮戰爭問題上的決策錯誤不在於是否出兵,而在於是否和談。」

戰略影響

但沈也強調指出:「經過朝鮮戰爭,中國在社會主義陣營和第三世界國家中的地位和影響大不一樣,因為當時沒有國家敢和美國對抗,讓人對中國刮目相看。但因此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它把中國推到了冷戰的最前沿,並引起周邊一些國家的恐懼,讓美國利用它們的恐懼來包圍圍堵共產黨中國」。他說:「但在國內,通過戰爭的環境下毛澤東展開了一系列暴力的運動,有效率地達到了社會改造和整合的目的。」
不過,中國學者認為的社會效率,包括「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也在穩定社會的同時導致人道災難,引起了國際上對新中國政策的眾多爭議和批判。
與中國相比,在聯合國軍旗幟下的國家裏,特別是美國的民眾,對朝鮮戰爭的爭議和反思也一直不少。對這場戰爭的反思60多年來也沒有停止。評論前方浴血奮戰的將士和後方和平生活中民眾的巨大反差的著作、影視材料很多,西方經典的說法之一是:通過這場戰爭捍衛了和平和自由的生活與價值觀。
令人注意的是一本西方著作是由美國新聞記者兼歷史學家大衛·哈爾伯斯坦所著近年出版的《最寒冷的冬天:美國和朝鮮戰爭》。這本書不同於西方過去很多有關朝鮮戰爭的書籍的是:它沒有把焦點放在具體的戰役、軍事戰略、具體的戰士或英勇事蹟上,而是花了很多篇幅去分析1950年至51年冬季主要戰役背後的美、俄、中、朝、韓的政治交鋒和摩擦。
哈爾伯斯坦指出,朝鮮戰爭改變了美國的亞洲戰略視野和國內的政治平衡。
回到中國來說,對中國的國際視野和國內政治來說,志願軍「抗美援朝」的結果是否也導致同樣的結果?我們清楚看到,從十九世紀末年之後,中國的「身體」就因國勢的急遽衰落,而被陸續賦予各種新的使命和任務。這個由鴉片政爭啟動,隨著自強運動、百日維新、以及義和團事變的陸續登場與失敗而形成的歷史格局,讓中國積藏已久的弱點就此顯露無遺。各種源自民間的救國呼籲、智識界的改革或革命舉動,以及清政府自身所推動的新政措施,都和這個局勢所造就的不堪有著直接關聯。這些散落在各層面或領域上的努力雖然有著共同的目標和理想,但由於主客觀條件的不能配合,它們之間並沒有形成一個強而有力的機制。(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2006))
因無法讓國富民強變成一個立即可見的現實,這步調不一的情況及潛在的分歧並沒有因為共和主義體制的建立而全消散,1919年出現的「問題與主義」論戰,和1930年代中葉出現的「民主與獨裁」論戰,也都顯現這種分歧的持續存在。這種綿延不絕但卻缺少統一步驟的發展態勢,自然也讓牽涉於其中。甚至成為改革與革命對象的身體,雖然有個一了百了(Once and for all)之清楚發展。各種與政治攸關的集會、結社、遊行、出版、和言論自由在當時所受到強力限制。阻滯的思維並沒有因此而中輟,這些法權及改革思維依舊在中國公眾影視界中醞釀發酵。

影視作品中的符碼

觀諸美國九一一襲擊事件後,朝鮮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在中國大陸成為禁忌。2016年中央電視台播出的電視劇《彭德懷元帥》僅因涉及朝鮮戰爭,尚需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批准。 2014年12月20日,劇組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新聞發布會,該電視劇隨即舉行開機儀式,由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習近平、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范長龍、許其亮及總後政委、上將劉源分別批示同意,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上將趙南起和劉源擔任該劇的總顧問。導演為宋業明,編劇為馬繼紅。
在《彭德懷元帥》劇中一如許多其他中方幾十年來書寫抗美援朝戰爭的文本,本劇最常出現的美軍將領是諾曼第登陸時的82空降師師長,在原美八集團軍司令官沃克在撤退時出車禍去世後接任的馬修·李奇威將軍。而且對照過去的影視作品,這應該是中共的戰爭與政治宣傳作品第一次如此詳實地描述李奇威與麥克亞瑟這兩位韓戰中的美軍統帥。也是在中國建國後利用執政優勢掌握的大量資源以塑造其建國神話,由中共所控制武裝曾參加的戰爭構成主要背景的影視作品當時喧騰一時,廣為大外宣的一次。
朝鮮人民軍在1950年6月25日以反擊侵略為由越過三八線大舉進攻南韓,一般以此為韓戰之起點。它是冷戰的第一場大規模「熱戰」。美國隨即介入,並將北韓問題提交聯合國。
《抗美援朝戰史》記載,上甘嶺戰役於10月14日凌晨4時開始,參戰部隊為中國人民志願軍15軍第45師3個團,15軍29師87團,12軍31師91/92/93團,和12軍34師106團,使用67門高射炮掩護2個炮兵師共110門105毫米口徑以上火炮以及2個營共24輛卡秋莎多管火箭炮參戰,43天共發射炮彈40萬發(含小口徑火炮)。聯合國軍出動美第9軍第7師2個團又2個營,哥倫比亞營,韓第2師3個團,韓9師第30團參戰,出動105毫米以上火炮288門,飛機278餘架。戰役期間聯合國軍對只有3.7平方公里的戰區總共射擊200萬發各型砲彈,飛行器投擲航空炸彈5000多噸,意圖消滅陣地上的每一個活人。
面對美軍鋪天蓋地而來的絕對火力優勢,志願軍為了保存自己而在山坡下開掘了大量的地道抗炸,以屯放自己的人員裝備物資。由於美軍使用武器引起的爆炸與燃燒太過猛烈,這些地道最深處甚至必須到達地下30-40公尺。在這樣的原始沒有空調沒有水電的坑道的生活條件極為艱苦,戰史紀錄上甚至有士兵在跑出坑道口出恭時,被美軍的觀察員發現且立即指示砲火襲擊。
在中國建國後利用執政優勢掌握的大量資源以塑造其建國神話,由中共所控制武裝曾參加的戰爭構成主要背景的影視作品當時喧騰一時,廣為大外宣,這部影視作品意圖讓世界重新認識美國,
在對美國形象描述上,大批種種當時中共對美國所做的宣傳,朝鮮人民軍在1950年6月25日以反侵略為由越過三八線進攻南韓,美國隨即介入,並將北韓問題提交聯合國。
在美軍的高層人員形象當中也往往被形容成酷愛作秀狂樣自大的麥克亞瑟,一般來說不太常出現對美軍高級將領的醜化。在《彭德懷元帥》劇中一如許多其他中方幾十年來書寫抗美援朝戰爭的文本,本劇最常出現的美軍將領是諾曼第登陸時的82空降師師長,在原美八集團軍司令官沃克在撤退時出車禍去世後接任的馬修·李奇威將軍。而且對照過去的影視作品,這應該是中共的戰爭與政治宣傳作品第一次如此詳實地描述李奇威與麥克亞瑟這兩位韓戰中的美軍統帥。由於在台灣大多數人對李奇威的認識不如對麥克亞瑟那樣的熟悉,這位美國陸軍上將馬修.邦克.李奇威(Matthew Bunker Ridgway),最標誌性的是胸前掛著兩個手榴彈的作戰裝束,表示他經常親臨前線身先士卒。他在韓戰中挽救了正在敗退的聯合國軍,並阻止中國攻勢而聞名於世。他在回憶錄寫到:「中國軍隊來了,災難也就降臨了。」在彭德懷元帥劇中所描述的李奇威出現的時間,橫跨志願軍入朝參戰的第一年,對照目前中方其他文本看來,本劇的描述算是持平。李奇威接任美八集團軍司令官後,面對前任沃克將軍意外身亡又加上兵敗如山倒的美軍士氣,他竭盡所能地鼓舞部隊的鬥志。他很快就從志願軍的幾次攻勢只能持續八天,推測出這是因為志願軍的後勤能力薄弱(又是後勤!),每個士兵只能依靠自己身上背負的糧食彈藥,無法遂行長時間作戰。史實上李奇威迅速抓住這個時間差,以美軍當時基本上機械化與摩托化程度極高,甚至已經開始裝備直升機的高度機動部隊特性,制定了新的作戰方案。也就是每次戰役在志願軍物資與鬥志都在高峰的前七天,只要美軍一與志願軍接觸打一段時間後,消耗志願軍的彈藥與體力後就主動撤退,等到第八天後志願軍的後勤與鬥志逐漸被消耗完畢後,美軍再以強大的機械化部隊衝回來反擊。不論前進後退都要盡可能最大限度消耗志願軍可憐巴巴的肩上後勤,在劇中並沒有演到史實上第四次戰役志願軍由於受不了這種消耗,於1951年3月只得放棄漢城。1951年6月的第五次戰役在聯合國軍綿密的打擊下,志願軍被迫退出了韓國幾乎全部國土,痛苦地回到三八線以北,並開始構築大量地下工事,進行中共傳統不願進行的大規模陣地戰。
這個意圖現在看來很明顯,畢竟70多年時間過去了,揭露當時的戰爭損失殘酷遠大於勝利光榮並沒有什麼可恥的,反而在今日科技建軍有所初步成就的今天,對於統一整個國家社會科技強軍強國的意志更有建設性的意義。就如同劇中彭德懷被毛澤東詢問到對戰爭的看法時,直率地答覆「李奇威是比麥克亞瑟更難對付的對手」。

世人重新看待兩韓

名詞的酌定會框限住對這場戰爭的定性。這從這場交戰中韓雙方分別稱為「韓戰」與「抗美援朝」的截然兩立說法中可以看出來。對於受詞與動詞的界定,就是預設述說者所採取戰爭之框的視角。尤其是韓國這個國家的定位會非常清楚的在前一個名稱中被標定,而在後一個名稱中被無視。
在過去對於中共抗美援朝與許多韓戰的既有陳述當中,韓國人不論軍民的生命經驗,經常因為這場戰爭被認為是中國與美國的對抗,而直接在各種書寫文本的「戰爭」之框中被直接無視。甚至不用看別的資料顯示,黃金麟在論述提到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的傷亡與美軍的傷亡之比例大小之懸殊時(約為5倍),很明顯的是把韓國軍隊與其參戰人民同時所付出的傷亡是不予計算的,這種觀點剛好就透露此種出如Butler戰爭之框的想定-某些生命在戰爭中沒有價值,即使殤逝也不值得被計算,直接當他們不曾存在即可。
韓國軍隊在戰爭爆發後動員巨大,約60萬人。韓國人民也在這場戰爭中蒙受了巨大的損失,陣亡22.78萬,失蹤43500,負傷71.71萬人。推估這個數字如果只包含韓國軍人,也應有30-40萬人之間。韓戰爆發一直到現在60幾年,尋找準確可靠的韓國軍人傷亡人數也一直是一個很不確定的因素。中國軍隊損失、美軍損失,各約18萬人、3.8萬人。但是如果把朝鮮軍隊的15萬人損失與韓國軍隊的35萬人損失各自加入以後,整體損失的天秤立刻發生挪動。中朝聯軍損失、聯合國軍損失,各約35萬人、40萬人,這時雙方的損失則會達到接近1:1,但是因為反共宣傳與簡化問題的需要,經常在各種計算的方式中只算中國對美國的損失,而把兩韓的損失直接無視。
由於美國與韓國現實中都已經是中國的緊密夥伴,因此繼續如同1950年代那樣醜化美國忽視韓國,在手機與智慧型裝置做為重要媒體、地球村無國界的時代,人人都能上網查詢,如此做顯然不是個好主意。這部劇也讓世人重新看待南北韓。
文章的最後,如何從韓戰得出美國介入台海戰爭的策略調整以及前車之鑑,毋寧重要性十足,畢竟從越戰、韓戰的歷史經驗看來,只要中共背後勢力介入,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戰事就會陷入膠著、無功而返,無法遂行捍衛民主的有效防衛。如今的台海軍事緊張情勢也難免令人擔心,將會步入歷史後塵,犧牲了台灣人民的寶貴性命,戰土生靈塗炭⋯⋯畢竟美國從來都是在國土以外的海外地區發動戰爭,是否他們捍衛民主不惜代價將會是台灣的慘痛代價?應該不需要過多悲觀但也不能忽略歷史的教訓(或聲音)。究其道理,歷史總是會不斷的重演。
作者工作長年對於海商法/國際公約與規則的知曉、了解與遵守,以及發生各種海上事故參與處理經驗,如船舶碰撞/貨物海損/人命傷亡/偷渡客遣返等等之調查與責任歸屬、損失賠償,在此提出與讀者研討,內容分三個領域部份: 1. 海商國際法的概述 2. 海上意外事故案例 aa.船舶碰撞 bb.船員工作受傷 3.保險理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本日報導,蘇打綠前經紀人對主唱所提刑事著作權法案件不上訴及對團員所提妨害電腦使用罪撤回告訴,故雙方大戰在刑事部分似縮減戰場。
Thumbnail
::小戲鬼泣泣樣樣論〉【寫實疫情電影系列】韓式商業電影的取向總離不開其煽情特色,為達此效果而寫的劇情不會在乎合不合理,總之感性至上... // 若了解韓國歷史背景,便明白為何這電影會寫出那個美國軍方人員的角色,並在南韓有高度軍事管制權...
Thumbnail
<p>韓國憲法第1條規定:「大韓民國為民主共和國,大韓民國的主權屬於國民,一切權力來源於國民,亦即韓國是民主主義國家,並國家的主人是國民。」對國民施以暴力鎮壓等不正當方法篡奪爭權,並不是真正的民主政權。</p>
Thumbnail
<p>新移民在台灣的人數越來越多,近30年來卻少有他們為自身權益發聲的窗口。他們大多是台灣「隱形的勞動力軍團」,在我們身邊多年卻被視而不見;直到選舉的熱潮一來、政治人物提出政見時,才又變成候選人端出彼此較勁的牛肉,60萬的新移民此時突然有了意義。</p>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本日報導,蘇打綠前經紀人對主唱所提刑事著作權法案件不上訴及對團員所提妨害電腦使用罪撤回告訴,故雙方大戰在刑事部分似縮減戰場。
Thumbnail
::小戲鬼泣泣樣樣論〉【寫實疫情電影系列】韓式商業電影的取向總離不開其煽情特色,為達此效果而寫的劇情不會在乎合不合理,總之感性至上... // 若了解韓國歷史背景,便明白為何這電影會寫出那個美國軍方人員的角色,並在南韓有高度軍事管制權...
Thumbnail
<p>韓國憲法第1條規定:「大韓民國為民主共和國,大韓民國的主權屬於國民,一切權力來源於國民,亦即韓國是民主主義國家,並國家的主人是國民。」對國民施以暴力鎮壓等不正當方法篡奪爭權,並不是真正的民主政權。</p>
Thumbnail
<p>新移民在台灣的人數越來越多,近30年來卻少有他們為自身權益發聲的窗口。他們大多是台灣「隱形的勞動力軍團」,在我們身邊多年卻被視而不見;直到選舉的熱潮一來、政治人物提出政見時,才又變成候選人端出彼此較勁的牛肉,60萬的新移民此時突然有了意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