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探戰後台灣政治史》台灣歸屬未定是真的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年國共內戰的情勢已經非常明白,共產黨會贏下這場戰爭,成為中國領土的新主人,美國面對的新問題是:接下來要怎麼做,才能不讓台灣落入共產黨的手裡?如果讓共產黨拿到台灣,就會形成能從太平洋攻擊美國的一個突破口,台灣的戰略地位至關重要。而對蔣介石所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而言,台灣也至關重要,這是它退無可退的唯一領土,如果中華民國連台灣都失去的話,就等同於亡國了。四年前日本戰敗以後,依據「開羅宣言」,日本把台灣歸還給中國,因此國民黨政府代表接收台灣,現在「中國」的代表要換人了,如果要避免台灣落入中國共產黨,得先破除「開羅宣言」的效力。

對於美國來說,最好的方法是訴諸台灣人民自決,如果台灣人民自發的反對中國統治,他們就可以名正言順不執行開羅宣言,又不會背上介入中國內戰的罵名,正好當時國民黨政府在台灣施政非常糟糕,與日本打了八年仗的國民黨把曾被日本人統治的台灣人視為漢奸,極盡歧視,對台灣人的財產能搶就搶,能偷得偷,所謂的接收成了劫收,短短幾年的統治,台灣就物價飛漲, 疾病橫行, 人民苦不勘言,民怨極高,出身台南邱炳南與廖文毅兄弟聯合成立了「台灣再解放聯盟」,向國際社會發出「台灣獨立」的訴求,然而這些發起成員為了自身安全考量,很快就離開台灣,他們主要的目標是日本的盟軍總部,希望盟軍出面驅逐國民黨政府,這樣的想法在國際社會看起來顯然太過天真,自己想要革命卻不站上前線,這樣的獨立運動自然是不可能成功。美國無法寄望台灣獨立運動,也不打算與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敵,所以當時美國已經打算放棄台灣與蔣介石政權,打算放手讓中國內戰結果決定台灣未來,但此時改變台灣命運的戰爭開打了,那就是韓戰。

因為韓戰爆發,美國直接出兵捍衛太平洋地區的安全,當然也包括了台灣,這讓蘇聯逮住機會,像聯合國提交抗議,表示台灣是中國領土,美國出兵協防台灣,是侵略中國主權,美國在國際上承受非常大的壓力,他們決定反守為攻,把台灣問題送進聯合國,表示在開羅宣言之後,國際局勢已經改變很多,包括中國共產黨取得政權,中國代表換人,已不是當初一起討論台灣歸屬的蔣介石政權,我們不能片面決定台灣人民應受極權統治,加上日本還未與戰勝國簽署和約,代表台灣歸還程序尚未完成,所以台灣仍是盟軍管轄地,如果此地區遭受威脅時,盟軍有義務防衛,在地區衝突解決之前,不管是哪個國家,都不應該用武力改變台灣現狀。美國把台灣問題端上國際,變成歸屬未定,除了可以擺拖蘇聯攻擊,也是在為未來的外交攻防埋下伏筆,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韓戰的一個未爆彈,如果中共沒有鞤助北韓,甚至還出兵幫忙美國,美國就可以順勢拉攏中共,將其視為盟友,拋棄蔣介石政權,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聯合國裡的中國代表,當然台灣未來也可以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而非中華民國。從美國內部的政策討論文件就可以看出來,台灣問題不僅僅是在討論台灣主權而已,其實也暗示要將兩個中國問題搬上國際。

美國將台灣問題送上聯合國對國民黨政府非常不利,因為這等同於表示「台灣主權尚未屬於中國」,這種主張嚴重衝擊了國民黨政府在台灣的統治的合法性,但如果國民黨政府想要反駁,強調台灣屬於中國,他們是合法政權,就會掉入蘇聯的陷阱:「現在誰才是中國代表呢?」, 一個不小心,恐怕就掀開了潘朵拉的盒子,國際開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是中國。迫於形勢,國民黨政府只能同意美國說法,向聯合國表示台灣歸還程序的確尚未完成,非中國領土,盟軍協防台灣是實屬正常。同時間,國民黨政府精挑細選了一名台灣籍人士做為聯合國代表,用以顯示台灣人支持國民黨政府在台灣的統治,聯和國表示會在一年之後派出調查委員會,決定未來台灣歸屬。

不過還等不到一年,1951 年中共已出兵相助北韓,美國的期望破滅,台灣問題已不再是一個可以用來制衡中共的棋子,於是提案人美國自己提議聯合國擱置台灣問題討論,國民黨政府的危機解除。


國際和約裡的台灣

日本在戰後原本一直是盟軍的託管地,但國際形勢的變化,冷戰局勢形成,使得美國不得不加速處理日本問題,日本需要趕快跟其他各國完成簽約,才能結束它的戰時狀態,恢復成為正常國家,並趕快加入防堵共產勢力的區域連線。

不過每個國家對於和約該有什麼內容都有不同的想法,對於美國來說,最重要是是保有可以出兵協防台灣海域的法理依據,美國在乎的是台灣在太平洋的戰略位置。對於國民黨政府來說,重要的是可以繼續統治台灣,保有反攻大陸的唯一根據地。開羅宣言曾提及,戰後日本要把台灣澎湖歸還給中國,但如果真的在和約裡面寫明的話,台灣問題就會變成中國內政問題,如此一來,美國就失去協防台灣的法理依據,輸了內戰的國民黨政府也沒有統治台灣的正當性。幾番甄酌之下,雙方同意,日本只需在和約裡面聲明放棄對台灣領土的主權,不必言明歸屬何國。這種不言明的情況下,大家都有解釋的空間,台灣澎湖保已實際在國民黨政府控制之下,他們可以宣稱與日本簽訂和約就代表完成歸還手續,從而獲得統治的正當性,美國也可以宣稱和約沒有言明歸屬,台灣主權保持模糊狀態,美國出兵協防台灣並非干預中國內戰。

舊金山和約是日本與所有戰勝盟國的多邊和約,需徵得每一個國家同意,不過關於誰能代表中國簽約,各國意見不一致,美國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代表,認為該由蔣介石政府代表簽約,但美國最大的盟友英國則反對,因為香港問題的關係,英國最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他們也覺得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簽署舊金山和約,該怎麼辦?難道兩個中國都邀請? 當然不可能,沒有任何一個中國會同意,於是最後各國達成共識,哪一個中國都不邀請,日本先與其他國家簽約,解除戰時狀態,恢復正常國家後,再由日本自己決定他要與哪個中國簽約,把問題丟還給日本。

然而這又哪是日本真的可以決定的呢?在美國的主導下,日本與蔣介石政權簽訂了中日和約,只是在和約裡面,談及日本放棄主權之後,失去日本籍的人民與財產將「歸屬」成為中華民國國籍的人民與財產,非常小心的說明此「歸屬」是基於現在統治事實,僅限於人民與財產,無關台灣法理主權。國民黨政府與日本小心翼翼,字字斟酌,因為日本也不想得罪英國,一直到最後一刻,國民黨政府都擔心日本會臨陣脫逃,反悔不簽,當時蔣介石甚至想要美國出席見證雙方簽約,就可以想像當時的國際情勢對國民黨政政府有多麼的不利。

後來1972 年日本正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簽屬了中日建交公報,在這份公報裡面,強調雙方同意遵守開羅宣言主張,巧妙的略過了中共沒能參與的舊金山和約與中日和約。因為國際和約裡刻意留下的空白,台灣歸屬問題現在仍是各說各話。


感想

過去歷史課本上只提「開羅宣言」,彷彿台灣就順理成章的從日本的統治,回歸給中國,卻不知開羅宣言之後,還有舊金山和約,中日和約,都在處理台灣問題。我們可以說美國是基於當時要對抗共產勢力與保衛自己國家安全,而刻意製造出來台灣歸屬未定論,好讓它出兵協防台灣有正當性,但是國民黨政府其實也需要這個說法,來從「誰能代表中國」的困境中解套 。「台灣歸屬未定」讓台灣問題國際化,避免讓台灣僅被視為中國內政問題,不然在當時的國際情勢下,台灣早就被歸為中共的一部份了,如此說來,「台灣歸屬未定」並非只有益於美國利益,其實也為台灣爭取了生存空間。

看完這段歷史,我覺得很難用「台灣歸屬未定」來做為台灣應該獨立或已經獨立的依據,但是「台灣屬於中國」也絕非鐵板一塊的事實,最終還是得回歸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自決,我們要長出我們自己的共識。


avatar-img
19會員
79內容數
喜歡看書,也喜歡把好書分享給更多人,主持 Podcast「MINEBOOK掘冊」 合作聯繫:info@minebook.tw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INEBOOK掘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兩個截然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做事方式,都成為太空商業時代成功的公司。
過去太空產業專屬於政府,現在有越來越多私人企業對太空產業產生興趣,有的人想要建立太空版的快遞公司,有的人想要提供太空旅行,想要去月球嗎? 訂張機票就可以囉,有的人想要用衛星建立太空網路,越來越多公司投入太空產業,其中很多公司也都成功上市,讓市場對這個產業投入更多的錢,太空商業時代已經展開。
相較於其他理財書籍,只著重在講怎麼投資,《持續買進》是從「儲蓄」開始講起,書的第一部「儲蓄」的部份討論了該存多少錢,該如何存錢,與如何花錢,而第二部「投資」則討論為什麼要投資,該投資什麼,與投資的原則。 儲蓄 儲蓄是什麼呢? 是收入減掉支出,多出來的部份就是儲蓄,理財的第一步是增加我們的儲蓄
解釋台灣地方政治,我們常常利用一套理論,稱為「恩庇侍從」系統,國民黨利用政治上的權力,把一些特權與資源授與給地方一些人,國民黨是恩庇者,地方上獲得利益的這些人就成為國民黨政權的擁護者,成為侍從。不過地方政治遠比這些還複雜,它不只跟利益交換有關,也跟這個區域的歷史有關。
如果自由市場經濟不是永遠的萬靈丹,有時候需要政府的干預,我們想要問,什麼需要政府出手呢?政府的干預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要知道這個答案,最好是從過去的歷史下手。
這本書寫的是台灣的印尼移工,作者做為一個人類學家的第一手觀察,她跳脫了過去我們對移工的刻板印象,很單純的以「他們是怎麼在異鄉生活」的態度,記錄下移工的生活點點滴滴。 怎麼交朋友 有去過台北車站的人,應該都會對車站大廳有印象,黑白棋盤格上的時常坐著一圈一圈的人,他們在這裡等人,休息或聊天。
兩個截然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做事方式,都成為太空商業時代成功的公司。
過去太空產業專屬於政府,現在有越來越多私人企業對太空產業產生興趣,有的人想要建立太空版的快遞公司,有的人想要提供太空旅行,想要去月球嗎? 訂張機票就可以囉,有的人想要用衛星建立太空網路,越來越多公司投入太空產業,其中很多公司也都成功上市,讓市場對這個產業投入更多的錢,太空商業時代已經展開。
相較於其他理財書籍,只著重在講怎麼投資,《持續買進》是從「儲蓄」開始講起,書的第一部「儲蓄」的部份討論了該存多少錢,該如何存錢,與如何花錢,而第二部「投資」則討論為什麼要投資,該投資什麼,與投資的原則。 儲蓄 儲蓄是什麼呢? 是收入減掉支出,多出來的部份就是儲蓄,理財的第一步是增加我們的儲蓄
解釋台灣地方政治,我們常常利用一套理論,稱為「恩庇侍從」系統,國民黨利用政治上的權力,把一些特權與資源授與給地方一些人,國民黨是恩庇者,地方上獲得利益的這些人就成為國民黨政權的擁護者,成為侍從。不過地方政治遠比這些還複雜,它不只跟利益交換有關,也跟這個區域的歷史有關。
如果自由市場經濟不是永遠的萬靈丹,有時候需要政府的干預,我們想要問,什麼需要政府出手呢?政府的干預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要知道這個答案,最好是從過去的歷史下手。
這本書寫的是台灣的印尼移工,作者做為一個人類學家的第一手觀察,她跳脫了過去我們對移工的刻板印象,很單純的以「他們是怎麼在異鄉生活」的態度,記錄下移工的生活點點滴滴。 怎麼交朋友 有去過台北車站的人,應該都會對車站大廳有印象,黑白棋盤格上的時常坐著一圈一圈的人,他們在這裡等人,休息或聊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Thumbnail
總算有一本,挑明了假設「台海發生戰爭」的小說。 小說以後設的手法,創作五篇在2047年「獨立戰爭」後20年的短篇小說。
相信各位讀者都知道近兩週台灣立法院為了國會擴權法案而爭執不休,很多政治法律學者認為在野勢力得不到行政權,便修法將立法權凌駕於其他二權之上,破壞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那台灣是如何民主化呢?我們先從台灣的歷史講起。 臺灣歷史 在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台灣與亞洲大陸連結的陸橋(今澎湖
Thumbnail
第二次國共內戰發生於1945年至1950年間,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而爆發的內戰,內戰直接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及兩岸分治的現狀。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前後,國共間的衝突一直持續。
Thumbnail
無論是想更了解中國或是更了解台灣,都可以看看這些書!也歡迎留言推薦我好書! 臺灣政治 時代如何轉了彎 阿共打來怎麼辦2024不衹是選總統 認知戰下的台灣 臺灣歷史 二七部隊 來自清水的孩子 宋氏三姐妹與他們的丈夫 關於中國 被中國拘禁2279日 紅色賭盤 新疆再教育營 吃佛 關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本書從歷史的縱軸,討論了從一九四五年至二零零零年臺灣獨立的運動歷史,其中包含了臺灣獨立的思考、戰後臺灣獨立運動、海外臺灣獨立運動、整合與轉型這些方式下去對「臺灣獨立」做出了精細的分析
台灣民主世代的變化,如果以20年區別: ★1930~1940年代出生,戰亂生存世代,無所謂民主。經歷日本戰敗,中華民國佔領,228跟國共內戰全面撤退台灣的族群。 ★1950~1960年代出生,爭取民主世代,雖然是少數人,卻成為台灣第一波民主化的主力,但也是支持黨國體系最多的世代。陳水扁、馬英九、
一言蔽之,蔣介石是「戰後台灣」、蔣經國是「現代台灣」或(轉型台灣) 1950年起的「中華民國」(GRC),其根本問題:缺乏國際法人條件的「國家」。那是源於「軍事佔領」與「政權流亡」的雙重糾葛。 作為國際法人,國家state的四項資格:恆常人口、固定疆域、政府/統治、與他國交往的能力。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Thumbnail
總算有一本,挑明了假設「台海發生戰爭」的小說。 小說以後設的手法,創作五篇在2047年「獨立戰爭」後20年的短篇小說。
相信各位讀者都知道近兩週台灣立法院為了國會擴權法案而爭執不休,很多政治法律學者認為在野勢力得不到行政權,便修法將立法權凌駕於其他二權之上,破壞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那台灣是如何民主化呢?我們先從台灣的歷史講起。 臺灣歷史 在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台灣與亞洲大陸連結的陸橋(今澎湖
Thumbnail
第二次國共內戰發生於1945年至1950年間,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而爆發的內戰,內戰直接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及兩岸分治的現狀。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前後,國共間的衝突一直持續。
Thumbnail
無論是想更了解中國或是更了解台灣,都可以看看這些書!也歡迎留言推薦我好書! 臺灣政治 時代如何轉了彎 阿共打來怎麼辦2024不衹是選總統 認知戰下的台灣 臺灣歷史 二七部隊 來自清水的孩子 宋氏三姐妹與他們的丈夫 關於中國 被中國拘禁2279日 紅色賭盤 新疆再教育營 吃佛 關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本書從歷史的縱軸,討論了從一九四五年至二零零零年臺灣獨立的運動歷史,其中包含了臺灣獨立的思考、戰後臺灣獨立運動、海外臺灣獨立運動、整合與轉型這些方式下去對「臺灣獨立」做出了精細的分析
台灣民主世代的變化,如果以20年區別: ★1930~1940年代出生,戰亂生存世代,無所謂民主。經歷日本戰敗,中華民國佔領,228跟國共內戰全面撤退台灣的族群。 ★1950~1960年代出生,爭取民主世代,雖然是少數人,卻成為台灣第一波民主化的主力,但也是支持黨國體系最多的世代。陳水扁、馬英九、
一言蔽之,蔣介石是「戰後台灣」、蔣經國是「現代台灣」或(轉型台灣) 1950年起的「中華民國」(GRC),其根本問題:缺乏國際法人條件的「國家」。那是源於「軍事佔領」與「政權流亡」的雙重糾葛。 作為國際法人,國家state的四項資格:恆常人口、固定疆域、政府/統治、與他國交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