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市場即時解析(2)-靜待調整後,台灣再出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研究、不做任何商業使用,任何投資建議與決策屬個人行為,投資前請謹慎評估,自負盈虧。】

錄音檔請歡迎免費下載

近期台股面臨高檔修正,今日我們花一些篇幅根據基本面來觀察台股未來可能的方向,技術面的部分市場上已有很多專家高手指導,我們在此不再多琢磨,那就讓我們開始吧...

先前有提到當您投資股票時,投資一間公司,其公司股價會先行反應企業未來是否更賺錢這件事,也就是說企業的股價是未來EPS成長率的先行指標。同樣的,當您投資一個國家時,其國家大盤指數的表現也會先行反應國家未來是否更賺錢這件事,那其追蹤的指標就是GDP經濟成長率。

我們先來觀察台灣過去至今的實質GDP年增率,最新公布的Q2實質GDP年增率為7.43%,對比過去10年實質GDP年增率大多落在2-3%左右,我們可以從財經M平方提供的資料庫,過去20年來,台灣實質GDP年增率與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的關係為高度正相關,甚至實質GDP年增率還是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的領先指標...

今年4/30公布的Q1實質GDP年增率為9.27%,7/30公布的Q2實質GDP年增率對比Q1下滑了4.21%,台灣加權股價指數也在7/15創下目前今年最高的位置18034.19點。也由於優異的經濟成長率表現,台股也從疫情最低點上漲了近116%,在全世界股票市場中名列前茅。

raw-image

我們也可以從8/13日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未來經濟成長率預測,大約可以得知明年第一季可能是相對低點2.18%,雖然是相對低點,但對比過去10年只是回到常態的狀況,但預期明年第二季開始的表現會再是增長的狀態,表示政府單位對於台灣未來經濟成長率的預估並不看壞。

raw-image

我們投資一間公司,主要是要看這間公司有沒有賺錢甚至有沒有比以前更賺錢?這樣的優質公司才值得我們投資。從財經M平方的數據庫,台灣上市公司稅後淨利續創新高,其稅後淨利與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呈現高度正相關,也是台股大盤的領先指標。台灣企業長期持續增長的獲利,也充分反應在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創新高的表現。

raw-image

從上市公司公布季度的稅後淨利增長率來觀察,我們可以發現過去當公司季度的獲利能力的成長率比之前不再更成長時,也會馬上的反應在股價的表現上,造成股價整理或修正。

raw-image

接下來我們從台灣GDP經濟成長率來做細部的分析,台灣GDP的組成分為民間消費占比約45%,政府支出佔比約13%,投資(資本形成)占比約24%,淨出口占比約18%(出口70%、進口52%),其中出口部分占了GDP近70%,顯示台灣仍多以出口獲利來創造經濟成長

raw-image

我們也可以從多桑總經時間(5)再來複習一下經濟成長率:GDP

https://vocus.cc/@Marks/613019d2fd89780001dcf926

從實質GDP內涵來觀察,可以很明顯的發現商品與服務輸出年增率的部分對比過去有很大的貢獻度,但疫情管制因素也造成了Q2民間消費的負增長,而過去民間消費大致上至少會有1-2%的貢獻度。可預見的,接下來若出口部份的成長率無法再維持或突破更高,那麼勢必會造成經濟成長率的回調,我們也期待台灣解封後的民間消費能對經濟成長率有顯著的幫助。

raw-image

其實,從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個人可支配所得平均數可知,台灣民眾的平均所得水準是有持續在上升的。再加上台灣物價的控制長年都在1-2%左右相對是可控的,從民國100年以來,個人可支配所得成長率持續大於消費者物價指數,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人民是有足夠的消費能力的。

raw-image
raw-image

從去年疫情後,台灣外銷訂單持續創歷史新高,企業也陸續回補庫存,在這樣高基期的情況下,外銷訂單已不易在短期再創新高,甚至可能下滑,可預期的出口的貢獻度也會對GDP造成一定程度的下滑,接下來如果能夠維持相對高的外銷訂單甚至緩下滑或許就可以對股市產生相對較小的衝擊。

raw-image

我們都知道,台灣科技業的總市值佔了台股總市值超過70%,若科技業整體獲利不如預期,對台灣股市的影響是不小的。從台灣主要電子產業的存貨銷售天數來觀察,半導體業從去年10月存貨銷售天數最低的90天至今無法再更低,表示過去供不應求的狀況已改善。電子零組件、通信網路更是顯著上升,是否供過於求我們繼續觀察。

raw-image

台灣股市市值最大(占比29.10%)的公司台積電(2330)法說會釋出今年資本支出300億美元,未來三年1000億美元後,各主要科技公司陸續上調資本支出,公司資本支出的提升,也表示公司對未來前景的樂觀預期。以目前全球趨勢來說,科技仍將是帶領世界的潮流。

raw-image

最後,我們回到一開始提到的經濟成長率,其實,過去台灣每年的經濟總值一點一滴的持續增長,表示整體而言台灣的經濟是有在進步的,時間拉長,也真的反應在大盤的表現上。您們知道嗎?元大證券在2003/6/30發行的代表台灣大盤的元大台灣50(0050)投資至今還原息後年化報酬率有9.7%嗎?

raw-image

如果您看完本篇文章後,對您在投資的道路上有相當的啟發的話,歡迎多多按讚留言、追蹤分享,我們一同學習成長,感謝您的支持與鼓勵🙏🙏🙏

多桑專題有《景氣循環投資》、《多桑愛閱讀》、《多桑一點通》、《市場即時解析》、《多桑財金小常識》、《廟會》,再次感謝您點閱多桑的作品唷😘😘😘


感謝您的按讚👍追蹤🤜分享🤝
【理財大象】【多桑coco共】【HENG超能財金連連講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多摸摳桑的沙龍
431會員
163內容數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景氣循環四大週期眼繹。 總體經濟趨勢分享。
多摸摳桑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04
這篇文章分析美國8月ISM製造業指數報告,指出該指數連續第五個月萎縮,但與S&P500指數之間的關係卻顯示出市場的潛在機會。文中探討了歷史數據的意義,並提醒讀者注意服務業在美國經濟中的主導地位,認為市場的趨勢仍然可期。數據顯示,儘管製造業指數放緩,整體經濟仍然穩定,S&P500指數在未來有上升空間。
Thumbnail
2024/09/04
這篇文章分析美國8月ISM製造業指數報告,指出該指數連續第五個月萎縮,但與S&P500指數之間的關係卻顯示出市場的潛在機會。文中探討了歷史數據的意義,並提醒讀者注意服務業在美國經濟中的主導地位,認為市場的趨勢仍然可期。數據顯示,儘管製造業指數放緩,整體經濟仍然穩定,S&P500指數在未來有上升空間。
Thumbnail
2024/08/04
本文針對美國7月非農就業人數新增加的11.4萬人及失業率上升至4.3%的情況進行分析,探討是否真的可以單靠短期數據來判斷經濟衰退的來臨。透過長期失業人口的變化、JOLTS非農職業空缺率的數據,及美國ISM製造業指數的下滑,文章提供了更全面的經濟觀察角度,並提醒讀者要避免被錯誤訊息所誤導。
Thumbnail
2024/08/04
本文針對美國7月非農就業人數新增加的11.4萬人及失業率上升至4.3%的情況進行分析,探討是否真的可以單靠短期數據來判斷經濟衰退的來臨。透過長期失業人口的變化、JOLTS非農職業空缺率的數據,及美國ISM製造業指數的下滑,文章提供了更全面的經濟觀察角度,並提醒讀者要避免被錯誤訊息所誤導。
Thumbnail
2024/08/03
本文探討了2023年7月美國ISM製造業PMI指數下降至46.8的情況,低於市場預期及前月數據。我們深入分析了影響生產力循環的因素,並強調不要將短期指標誤解為長期趨勢。此外,文章呼籲投資者需保持耐心,並避免受到不正確訊息的影響,期待未來指標回升以助於美國經濟復甦。
Thumbnail
2024/08/03
本文探討了2023年7月美國ISM製造業PMI指數下降至46.8的情況,低於市場預期及前月數據。我們深入分析了影響生產力循環的因素,並強調不要將短期指標誤解為長期趨勢。此外,文章呼籲投資者需保持耐心,並避免受到不正確訊息的影響,期待未來指標回升以助於美國經濟復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首先觀察下圖近十年台灣GDP跟加權股價指數的關聯性,可以發現同一年內的GDP如果是...
Thumbnail
首先觀察下圖近十年台灣GDP跟加權股價指數的關聯性,可以發現同一年內的GDP如果是...
Thumbnail
個人從去年12月底、今年1月初頂著當時大盤大回檔千點逆風開始,對大盤的看法是「空頭似乎已過去,開始走區間」,到春節前後更為「右側的向上區間」。今天這篇文章,將再一次更新大盤看法。 但不論對大盤的看法如何,從今年1月初開始,個股動作就只有「買進」、「持有」,到春節前後追加的態度是買了以後,「以靜制動」
Thumbnail
個人從去年12月底、今年1月初頂著當時大盤大回檔千點逆風開始,對大盤的看法是「空頭似乎已過去,開始走區間」,到春節前後更為「右側的向上區間」。今天這篇文章,將再一次更新大盤看法。 但不論對大盤的看法如何,從今年1月初開始,個股動作就只有「買進」、「持有」,到春節前後追加的態度是買了以後,「以靜制動」
Thumbnail
1.營收/營業利益率/毛利率 目前公布Q1財報,毛利率、營業利益率依然維持在高檔的趨勢,而營收年增率方面最新一個月則是年增14.34%,似乎不像之前成長那麼強勁,雖然單月的年增不穩定性高,但要持續留意後勢的變化。
Thumbnail
1.營收/營業利益率/毛利率 目前公布Q1財報,毛利率、營業利益率依然維持在高檔的趨勢,而營收年增率方面最新一個月則是年增14.34%,似乎不像之前成長那麼強勁,雖然單月的年增不穩定性高,但要持續留意後勢的變化。
Thumbnail
在經濟快速成長期,股市比較容易出現明顯的漲勢,當經濟成長減緩,整體資金增幅也縮減的情況下,股市走勢會顯得溫吞,可能是來回震盪緩步墊高的現象
Thumbnail
在經濟快速成長期,股市比較容易出現明顯的漲勢,當經濟成長減緩,整體資金增幅也縮減的情況下,股市走勢會顯得溫吞,可能是來回震盪緩步墊高的現象
Thumbnail
這是最近很紅的一則新聞... 第二季 GDP大跳水 摔至0.64 主計總處今天公佈第二季經濟成長率概估只有0.64%,較今年5月預測的3.05%大幅減少2.41個百分點,表現出乎意料的糟,創下11季以來新低,主要原因是出口遭遇大逆風,使得商品和服務輸出表現遠不如預期,第三、四季情況若未優於預期,全年
Thumbnail
這是最近很紅的一則新聞... 第二季 GDP大跳水 摔至0.64 主計總處今天公佈第二季經濟成長率概估只有0.64%,較今年5月預測的3.05%大幅減少2.41個百分點,表現出乎意料的糟,創下11季以來新低,主要原因是出口遭遇大逆風,使得商品和服務輸出表現遠不如預期,第三、四季情況若未優於預期,全年
Thumbnail
錄音檔請歡迎免費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PjQrl4gQoJtQyad5-7WtBz2phi9j4uam/view?usp=sharing 近期台股面臨高檔修正,今日我們花一些篇幅根據基本面來觀察台股未來可能的方向,技術面的部分市場上已有很多專家高
Thumbnail
錄音檔請歡迎免費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PjQrl4gQoJtQyad5-7WtBz2phi9j4uam/view?usp=sharing 近期台股面臨高檔修正,今日我們花一些篇幅根據基本面來觀察台股未來可能的方向,技術面的部分市場上已有很多專家高
Thumbnail
截至7/27收盤,台股已從高點回落將近1000點,應該要逢低買進,還是逢彈減碼?先講結論,我認為不需要悲觀
Thumbnail
截至7/27收盤,台股已從高點回落將近1000點,應該要逢低買進,還是逢彈減碼?先講結論,我認為不需要悲觀
Thumbnail
第1季經濟成長率達8.16%創近10年多新高紀錄,預期第2季仍可以維持不錯的經濟成長,官方預估第2季成長達7%以上,基本面沒問題,所以暫時不必擔心股市的修正?
Thumbnail
第1季經濟成長率達8.16%創近10年多新高紀錄,預期第2季仍可以維持不錯的經濟成長,官方預估第2季成長達7%以上,基本面沒問題,所以暫時不必擔心股市的修正?
Thumbnail
台股來到一萬七千五百點,開始出現逢高出脫股票換現金等崩盤的聲音。這些人認為大盤來到這個位置真的太高了,覺得要趕快賣股票換現金,然後等五月"史詩級"崩盤,然後再逢低承接股票。 真有這樣的事? 台股來到歷史高點沒有錯,但是台股也來到GDP 5.09%,景氣燈號來到紅燈,這些數據都代表台灣處在經濟很好的狀
Thumbnail
台股來到一萬七千五百點,開始出現逢高出脫股票換現金等崩盤的聲音。這些人認為大盤來到這個位置真的太高了,覺得要趕快賣股票換現金,然後等五月"史詩級"崩盤,然後再逢低承接股票。 真有這樣的事? 台股來到歷史高點沒有錯,但是台股也來到GDP 5.09%,景氣燈號來到紅燈,這些數據都代表台灣處在經濟很好的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