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不專業閱讀分享 :《作家之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不論是傳統認知上出書寫專欄的作家,還是在網絡發文的作家,作家們的每一篇作品都值得讀者欣賞和尊重。作為萬千讀者之一的我,感激這個年代,仍然熱心於寫作的作家們,因為有你們的存在,豐富了這個看似熱鬧,但實際冰冷的世界。

在急速轉運的世界,當閱讀者成為少數。


看過「《作家之死》結集緣起」,就會明白這本書出版的源由和作家們的用心,然後換來一陣心酸和唏噓。早知道作家們收到的版稅不多,但沒想過少至這樣的程度,到底作家們是靠什麼生活的?當閱讀的人少、版稅不夠生活、紙媒萎縮的各種因素下,創作出版業惡性循環,大概再過些日子就像大堡礁的珊瑚一樣需要保育才能勉強維持下來。生態鏈持續不健全,若不能治本,現在任何的補助或推廣都恐怕就只能拖延一下,最終都是難逃一死。

在這個城巿要生存本來就不容易,更何況是以創作維生。


《作家之死》由十三位作家合著,環繞著「死」點題創作。人總是對死後的世界有著不同的幻想,因為創作,人們才能把生前和死後的畫面連結起來。現實中,我們只能從生前的角度去看事情,有如2D畫面。從幻想和創作裡面,人死後仍然有回應,把生前和死後的世界連接起來,成為3D畫面,一切都更加立體。

每一篇開首都有作者的序,每一篇的故事都各有特式。十三位風格各有不同的作者, 十三篇看似零碎的故事,放在一起卻有一種完整和一致性。

文人本來就比一般人來得感性,在這個紛亂的時代,當一般人都有著各種的情緒問題和生活困擾,對事情有著敏感度更高的作家們這兩年應該活得更不容易,不論是經濟環境還是情感上。

而自己在這一年也經歷過很多精緒上的問題,上過各種療癒班,嘗試過不同的療癒方法,也看過幾本療癒系的書。在困難的日子裡,寫下了不少沒有公開的文章,偶然隨手翻出來看,都是記下了徬徨且凌亂的思緒,就像用手撕破的紙張,在盒子裡存放着一小塊一小塊的碎片,雖然殘缺,但這就是這一年的自己。

在艱難的日子,作者們仍然為行業留一扇窗,不單止合着散文集,以全數收益替新作者出書。此書出版言的一句「在看似沒希望的地方,才需要盼望。」《作家之死》出版後,出版社開設 IG 專頁「作家不死」作為延續,作為平台吸引新作家投稿。專頁在九月底開始了徵文活動,心裡也會很想參與,可是拖延症又在發作。 火苗雖小,但每個人也盡一分力,才能把寫作之火燒開去。


《作家之死》購買平台 : 亮光文化 Pinkoi

13 作家:森美、梁望峯、王貽興、鄭梓靈、素黑、唐希文、孤泣、藍橘子、鄺俊宇、陳煩、黎特、阿檸、Oscar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寄你一片夏雪
161會員
228內容數
要想一想⋯
寄你一片夏雪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即使隨著年紀的增長,還是會默默重視生日這一天,只是在期待值上有所轉變。由以往期待驚喜或刻意安排活動,轉成平淡就好,不計較是否訂了餐廳,外帶爭鮮回家或煮一個辛拉麵,在家裡耍廢一整天,都已經感到很滿足。
Thumbnail
2025/04/25
即使隨著年紀的增長,還是會默默重視生日這一天,只是在期待值上有所轉變。由以往期待驚喜或刻意安排活動,轉成平淡就好,不計較是否訂了餐廳,外帶爭鮮回家或煮一個辛拉麵,在家裡耍廢一整天,都已經感到很滿足。
Thumbnail
2025/04/12
原來「讓自己開心」看似很基本很本能的一件事,卻不是每個人每一天都能夠做得到,就像 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 的道理一樣,不是必然的存在。
Thumbnail
2025/04/12
原來「讓自己開心」看似很基本很本能的一件事,卻不是每個人每一天都能夠做得到,就像 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 的道理一樣,不是必然的存在。
Thumbnail
2025/04/03
作者在序言中所說「不是要你從事隨筆作家這職業,而是了解這樣的生活方式。」,看過之後,個人認為這本《像隨筆作家一樣生活:松浦彌太郎的寫作與思考方式(簡稱:像隨筆作家一樣生活)》是作為喜歡寫作的人,特別是隨筆類型,必讀的一本作品。於我而言,沒有誇張的說,這本甚至是人生這個階段的解答之書。 像隨
Thumbnail
2025/04/03
作者在序言中所說「不是要你從事隨筆作家這職業,而是了解這樣的生活方式。」,看過之後,個人認為這本《像隨筆作家一樣生活:松浦彌太郎的寫作與思考方式(簡稱:像隨筆作家一樣生活)》是作為喜歡寫作的人,特別是隨筆類型,必讀的一本作品。於我而言,沒有誇張的說,這本甚至是人生這個階段的解答之書。 像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某天,我突然想到這個問題。 身為小說家的我們,究竟「價值」是什麼呢? 抱持著這樣的疑問,百思不得其解,也因為太過在意,就沒有心情繼續寫作,那天我就跑去圖書館散心了。 這樣一想,我不禁對這些書肅然起敬。 在他眼中,商業上的那些較勁,好像不存在一樣。 你今天,也在創造歷史嗎? 以下為這次的點評作品:
Thumbnail
某天,我突然想到這個問題。 身為小說家的我們,究竟「價值」是什麼呢? 抱持著這樣的疑問,百思不得其解,也因為太過在意,就沒有心情繼續寫作,那天我就跑去圖書館散心了。 這樣一想,我不禁對這些書肅然起敬。 在他眼中,商業上的那些較勁,好像不存在一樣。 你今天,也在創造歷史嗎? 以下為這次的點評作品:
Thumbnail
我以為寫完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就結束了! 不!他像倒敘我的人生,其實,是從結論開始。 我看著每個文字,一磚一字地砌著我的墳墓。如果,哪天可以集結成書,那書就是我的墓碑;從此,路人啊、後世族人啊,你們就能翻翻墓碑,看看這裡埋了多少故事,是不是曾入過你的鏡?扮過你人生的配角或背景? 圖文書反駁說: ……
Thumbnail
我以為寫完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就結束了! 不!他像倒敘我的人生,其實,是從結論開始。 我看著每個文字,一磚一字地砌著我的墳墓。如果,哪天可以集結成書,那書就是我的墓碑;從此,路人啊、後世族人啊,你們就能翻翻墓碑,看看這裡埋了多少故事,是不是曾入過你的鏡?扮過你人生的配角或背景? 圖文書反駁說: ……
Thumbnail
這陣子,到某小說網站的交流區去繞繞,看到許多新人們互相交流取暖、打氣,明明是一個正能量的活動,但我心中卻突然冒出疑問。 有那麼多人喜歡創作,因為不想被淹沒在茫茫人海之中,所以努力推廣,算是一件正向的事情,但問題是,像這樣在小圈子裡面互相洗人氣,也許短期來說數字增加了,但長遠而言,真的有意義嗎?
Thumbnail
這陣子,到某小說網站的交流區去繞繞,看到許多新人們互相交流取暖、打氣,明明是一個正能量的活動,但我心中卻突然冒出疑問。 有那麼多人喜歡創作,因為不想被淹沒在茫茫人海之中,所以努力推廣,算是一件正向的事情,但問題是,像這樣在小圈子裡面互相洗人氣,也許短期來說數字增加了,但長遠而言,真的有意義嗎?
Thumbnail
這陣子,到某小說平台的交流去繞繞,看到許多新人們互相交流取暖、打氣,明明是一個正能量的活動,但我心中卻突然冒出這個疑問。 有那麼多人喜歡創作,因為不想被淹沒在茫茫人海之中,所以努力推廣,算是一件正向的事情,但問題是,像這樣在小圈子裡面互相洗人氣,也許短期來說數字增加了,但長遠而言,其實意義不大。
Thumbnail
這陣子,到某小說平台的交流去繞繞,看到許多新人們互相交流取暖、打氣,明明是一個正能量的活動,但我心中卻突然冒出這個疑問。 有那麼多人喜歡創作,因為不想被淹沒在茫茫人海之中,所以努力推廣,算是一件正向的事情,但問題是,像這樣在小圈子裡面互相洗人氣,也許短期來說數字增加了,但長遠而言,其實意義不大。
Thumbnail
作為萬千讀者之一的我,感激這個年代,仍然熱心於寫作的作家們,因為有你們的存在,豐富了這個看似熱鬧,但實際冰冷的世界。
Thumbnail
作為萬千讀者之一的我,感激這個年代,仍然熱心於寫作的作家們,因為有你們的存在,豐富了這個看似熱鬧,但實際冰冷的世界。
Thumbnail
對寫作者來說,出書或許是一枚勳章,或稱為寫作的里程碑,但也同時存在著進入商業市場廝殺的種種殘酷,這是基本認知,可惜一開始出書的作者可能有太多期待,認為賣書有什麼難的,但真的很難。
Thumbnail
對寫作者來說,出書或許是一枚勳章,或稱為寫作的里程碑,但也同時存在著進入商業市場廝殺的種種殘酷,這是基本認知,可惜一開始出書的作者可能有太多期待,認為賣書有什麼難的,但真的很難。
Thumbnail
作家和書蟲最不一樣的是,書蟲透過文學進入了異世界,以讀者的身份跟著作家的想像天馬行空的飛翔。 作家卻是製造天馬行空的那個人。
Thumbnail
作家和書蟲最不一樣的是,書蟲透過文學進入了異世界,以讀者的身份跟著作家的想像天馬行空的飛翔。 作家卻是製造天馬行空的那個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