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做什麼事

什麼時候做什麼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倒影

倒影

子曰「四時行焉,百物生焉」,亦即四季運行有序,百物自然滋生。「當令」二字則提醒我們,什麼時候就該做什麼事。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這是先民遺留下來的生活智慧。百物也是有時而生的,像是臺灣農民就有這樣的順口溜:「正月蔥、二月韭、三月莧、四月蕹、五月匏、六月瓜、七月筍、八月芋、九芥藍、十芹菜、十一蒜、十二白(白菜)。」農政單位印製的月曆上,總會配合時令,以各種水果為圖片主題,如元月椪柑、二月蓮霧、三月水蜜桃、四月香蕉、五月鳳梨、六月芒果、七月火龍果、八月木瓜、九月柚、十月芭樂、十一月柿、十二棗,適時宣導,一目了然。總之,各種農作物,都有它一定的盛產期,當令之時,吃得對味,便宜好吃又健康。

試看曹雪芹《紅樓夢》寫秋天到了,菊花盛開,蟹亦肥美,眾人在大觀園賞菊食蟹吟詩,風雅之至,其樂無比。再如日本唯美大師谷崎潤一郎《細雪》,蒔岡家的女性穿上美麗和服,遊賞京都冠絕天下的春櫻,品嚐明石鯛,還年年到廣澤池畔,在一株低垂枝條到水中的櫻樹下拍照留念,這都是當令的盛事,最美的生活儀式。

什麼時候就該做什麼事。錯過了「當令」,必然事倍功半,吃力不討好。雖說活到老學到老,但青春年少,身體棒,記憶力佳,正是學習的最好階段,如未能把握時光,耽迷於玩樂,以致荒廢了學業,豈不令人痛惜!

──原刊2021年4月29日《國語日報》文藝版

avatar-img
天星沙龍
86會員
1.4K內容數
英國哲人暨科學家培根說:「閱讀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書寫使人精確。」閱讀吸收新知之後,參與討論,腦力激盪,多元思考,還要養成寫作的習慣,才能夠更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天星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白居易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其〈負冬日〉一詩令人回味無窮,詩云:「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曠然忘所在,心與虛空俱。」 此詩大意是說,明亮的冬日,照在屋子南邊的一角;閉目坐在陽光下,背對冬日曬太陽,
人生難免遭遇挫折,如何調適心情,繼續生活,迎接又一個明天,這是人人都要學習的人生哲學。對此,北宋文豪蘇軾的作為,當可為後人帶來深刻的啟示。 蘇軾因「烏台詩案」貶居湖北黃州,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元豐五年,其〈定風波〉詞云:「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科技時代,時間益加寶貴,凡事講求迅速、效率,無論是撰文或演講,「長篇大論」已跟不上時代腳步,難以獲得閱聽者的青睞。至於二至三分鐘可以讀完的「方向」專欄,精短而有益,正好符合現代人的閱讀需要。 據聞,「護國神山」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主持內部會議,必先審查上次會議內容,確認問題獲得解決之後,才會繼續進行
白居易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其〈負冬日〉一詩令人回味無窮,詩云:「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曠然忘所在,心與虛空俱。」 此詩大意是說,明亮的冬日,照在屋子南邊的一角;閉目坐在陽光下,背對冬日曬太陽,
人生難免遭遇挫折,如何調適心情,繼續生活,迎接又一個明天,這是人人都要學習的人生哲學。對此,北宋文豪蘇軾的作為,當可為後人帶來深刻的啟示。 蘇軾因「烏台詩案」貶居湖北黃州,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元豐五年,其〈定風波〉詞云:「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科技時代,時間益加寶貴,凡事講求迅速、效率,無論是撰文或演講,「長篇大論」已跟不上時代腳步,難以獲得閱聽者的青睞。至於二至三分鐘可以讀完的「方向」專欄,精短而有益,正好符合現代人的閱讀需要。 據聞,「護國神山」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主持內部會議,必先審查上次會議內容,確認問題獲得解決之後,才會繼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