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有感情的生物,或許,東方父母比較不善於表達感情,因此養育子女時,往往只懂得把自己,當成了供應子女衣食生活的勞動機器...
更麻煩的是,儒家思想教育子女的盡孝,是建立在父母親供養子女的辛苦勞動之上,卻沒有教育父母如何表達他們對子女的關愛,於是乎,拼命賺錢讓子女有好生活,衣食無缺能上大學,規定上大學之前不可以談戀愛,假日花大錢學才藝跑補習班,說這是為了子女好。
但這真的是孩子們要的嗎??
無怪乎,子女一旦長大了,脫離了父母掌控,缺乏感情溝通,只建立在經濟依賴的親子關係上,子女跟父母之間的關係要親近,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這時再來說子女忘恩負義,可能會換來一句,是你自己要生我養我的,意思就是你心甘情願的。
所以西方才讓孩子成年後放膽去飛,去打工,歷練將成為父母之前的社會化過程,而不是孩子上大學了還在幫他繳註冊費,幫他扛行李,甚至幫他剪指甲...
我在只問成績,不問其他的家庭中長大,我很感謝父母對我在經濟上的付出,然而我們家孩子的藝術成績從來就不被肯定,這樣的功利教育方式,親子之間的關係不會太好的。
或許,我愛畫畫,也是另一種對童年時代失去某些期待與尊重的無言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