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媽寶的心事

資深媽寶的心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這座小小靈骨塔,有幾位VVIP客戶,用VIP都不足以形容我們對他們的重視,所以就在V字前再加上一個V,成了VVIP級客戶。

Z先生並不是新客人,他父親的骨灰在我們塔裡,早年都是跟著母親來祭拜,我們跟Z先生並不熟絡。直到他母親二年前過世,他來詢問母親塔位事宜,我們才跟他熟悉起來。以Z先生的財力,他母親要安置在哪裡都不是問題,我們這座老式的私人小靈骨塔,很清楚自己硬體條件之不足,只能以服務至上的精神吸引客人。而Z先生就剛好,是個極度需要服務感的客人,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我們的VVIP客戶。

而我們服侍這位VVIP客人,真可說是勞心勞力,錢賺得一點也不為過。首先,他母親的塔位,我們幾乎算是重做,本來二個塔位的空間,經Z先生要求,希望雙親可以放一起,所以拆除隔板成了一個大雙位、接著披土、粉刷、再披土、再粉刷,來回好幾次,總算順利完工,雙親的靈骨得以肩並肩(可以這麼形容嗎...)長眠於此。安好位還不打緊,他在兩位老人家的骨罐前,放了三件據說和風水有關的水晶飾品,這三組飾品,除了我們得小心翼翼勤拂拭外,它們的擺設還必須跟窗外斜射下的陽光平行成一直線!若不慎移了位、甚或摔壞了,風水一事,可絕不是我們承擔得起的。

Z先生約莫六十歲,他對待母親的孝心,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等級,至少截至我目前的人生,若要頒發孝德牌坊,非他莫屬。母親過世後,他秉持著傳統喪禮習俗,每月初一、十五一定上山拜飯。拜飯習俗是拜一年,但他實在太思念母親了,每個月固定上山二次的行程,直到現在已超過二年,卻還不想結束。或應該說他的生活只依賴著母親,母親離開後,上山祭拜成了他的生活重心。這二年下來,我們也明白了他的習慣,所以每逢初一十五,趕在他搭乘計程車下午一點抵達之前,確認兩位老人家的骨罐、塔位是否乾淨、水晶飾品是否平行成一直線,也成了我們的固定流程,誰叫他是VVIP呢?

此外,初一十五還有個固定工作,便是陪Z先生聊天。Z先生祭拜完後,便會到我們辦公室聊天。他口中的母親非常有才,把家產翻了好幾倍,因此他四十歲不到便離開職場,專心陪伴母親共度餘生。他們母子確實度過幾十年快樂時光,每年士林官邸花展,都有他們的足跡;母親上市場,他便跟著提重物;母親要洗頭,他跟著去美容院,立在母親身後拿包及外套,如此這般亦步亦趨的跟著,讓我們是聽得瞠目結舌,但Z先生卻說得頗為得意,自嘲自己是「資深媽寶」。這「媽寶」本有一妻一女,但他說,不能一起孝順母親的人不能做他家媳婦,便離了。如今他孤單一人,家中還保留著母親的房間,他不想異動任何母親在世時的擺設,等待他母親前來入夢,遺憾的是,母親從未現身,遑論說過什麼隻字片語了。為此他數次提及想去「觀落陰」,我們實在擔心他會被騙,只能極力勸說他,媽媽早去投胎了,應該要祝福她。最近我們更卯足了力,勸說他去婚介所,重新找個伴。網路交友行不通,他老說那些女人只想要他的錢。我們是太閒管太寬了嗎?喔不,他的人生真的需要新的人與事。

其實我們還有另一個私心,有了新伴侶,我們應該可以卸下陪聊天這任務吧?每個月這樣陪聊,也是很累人的。尤其說來說去都是一樣的事,他母親的照片、告別式影片,我們都不知看過幾回了。而我的耐心,比起我們老闆,功力真是天差地遠。我常聽著聽著,眼皮很不爭氣地不聽使喚。前一陣子老闆突發奇想,一方面也是服務,乾脆先開車接送他回家,我們至少可以繼續該做的工作。但Z先生實在太孤單了,常常到巷口了,還繼續聊不想下車,且後來還幾乎演變成,Z先生留下來等老闆忙完會載他一起回家,這實在是...變成一種困擾了呀!VVIP此後也就被降一階,只能算是VIP了。

雖然降了一階,但我們的服務還是很客制化的。小年夜,依去年慣例他下午才來,準備一桌菜祭拜父母,祭拜完的菜餚就由我們陪他吃一吃,象徵陪他吃年夜飯,他不至於孤單一人。越接近除夕這一週,其實我們幾乎天天早出晚歸,每個人累得只想早點回家休息。但看他這麼寂寞,今年我們還是加班留下陪他吃這一餐,有二沒有三,應該是說不過去了,看來小年夜陪他吃晚飯這事,也要變成我們行事曆的固定事項之一了。


avatar-img
旅人的人生絮語的沙龍
91會員
23內容數
結束經營「旅人書房」後,我成了靈骨塔管理員。人生,是一齣齣不同戲碼交織而成,我在不同角色間轉換身分,尋求人生的意義。角色轉換間有時華麗有時踉蹌。而最終,我們都得從自己的人生退場。面對人生的退場,我們也許害怕、也許抗拒、也或許無所適從,希望靈骨塔裡的小故事,能讓我們更貼近生命所帶來的種種課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告別是我工作的日常,在適合火化進塔的吉日,我們等待著被化成灰,封骨罐裡的往生者上山,引領親人做最後告別,以及接下來祭拜種種習俗。 告別式通常會選擇通書上記載適合火化的吉日,告別式後,至親的人陪伴往生者,直接往火葬場,火葬場等候室的螢幕
        我們塔裡,還真的曾經有那麼一條腿,已化成了骨灰,裝在骨罐裡靜待主人領回。並非主人不要它了,主人活得好好地,只是因為意外截了肢,為了將來能完完整整到另一個世界,特地把它保留了下來,暫放我們塔裡某個位子。嚴格來說,那也不算是個完整的塔位,充其量只是個角落,就暫放著。這一放,放了將近二十年
每當我提到我在某私人靈骨塔上班時,二個人原本有來有回的對話,就會瞬時急凍三秒。尤其是遇到長輩,特別不知該如何回應,幾秒後才喃喃的說「哦?怎麼會去做這個?」
告別是我工作的日常,在適合火化進塔的吉日,我們等待著被化成灰,封骨罐裡的往生者上山,引領親人做最後告別,以及接下來祭拜種種習俗。 告別式通常會選擇通書上記載適合火化的吉日,告別式後,至親的人陪伴往生者,直接往火葬場,火葬場等候室的螢幕
        我們塔裡,還真的曾經有那麼一條腿,已化成了骨灰,裝在骨罐裡靜待主人領回。並非主人不要它了,主人活得好好地,只是因為意外截了肢,為了將來能完完整整到另一個世界,特地把它保留了下來,暫放我們塔裡某個位子。嚴格來說,那也不算是個完整的塔位,充其量只是個角落,就暫放著。這一放,放了將近二十年
每當我提到我在某私人靈骨塔上班時,二個人原本有來有回的對話,就會瞬時急凍三秒。尤其是遇到長輩,特別不知該如何回應,幾秒後才喃喃的說「哦?怎麼會去做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