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讀書筆記|《選股戰略》摘要:通過自我測試

2021/10/1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大家好嗎,我台股小書僮啦。
繼續幫舊文搬家,這篇也是舊文,是閱讀彼得林區選股戰略的讀書筆記,同時也是對於理財規劃的探討,濕王前幾天把粉絲專頁關於理財規劃的舊文轉移完成( 參〈1080111理財規劃〉 ),本書僮想延續理財規劃這議題,但在正式進入本書僮對理財的看法前想先提一下「風險」。
風險是個老梗,但為什麼想聊風險?因為通常我們受薪階級若不是富二代,大概就是負二貸,風險控管事實上是比大戶更為重要,但不知為什麼一般散戶或小資族對風險的概念卻是相當薄弱,不管是收入分配,投資標的選擇、資金控管,決策時往往忽略風險,光想著沒買到會少賺多少,卻沒想過追上去有可能會賠多少。
同樣100萬,別說鴻海郭董,就是對富少來說也是眨個眼的事,但對一般小資族受薪階級來說,100萬可能就要存很久,既然如此,決策時是不是更該小心謹慎做好前置資蒐閱讀作業?「腦衝」、「貪心」絕對會是我們這些風險承擔有限的散戶小資族們決策時的最大障礙。
(濕王補充:耶魯大學經濟系Robert Shiller教授將「投機泡沫」定義如下:價格上漲鼓舞投資人,行情發展過程中各種渲染故事合理化漲勢,吸引更多人投入,雖懷疑投資標的真實價值,但一方面羨慕別人賺錢,一方面享受賭博刺激感,所以投入熱潮)

這次我想從Peter Lynch《選股戰略》一書中的Part4〈通過自我測試〉說起,該篇Lynch便開宗明義地說在投資股票前應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①我有房子嗎?
②我缺錢嗎?
③我的個性是否能讓我在投資股票上獲致成功?
投資跟這三個問題事實上息息相關。
①我有房子嗎?
看到這標題,大概大家都會想房子這麼貴,家裡不幫忙出點只靠自己,誰買的起。首先我想先說明,很多歐美原作的投資翻譯書籍都會先提到買房這點,但歐美並沒有像台灣人已被有土斯有財概念洗腦到接近趴帶的程度,因此在台灣易形成房價波動大的炒房情況,而歐美買進及持有房屋的成本也不見得像在台灣這麼高,所以當歐美的投資翻譯書籍提到房子的問題時,在台灣可能要先考量在台灣的房價波動、房價所得比甚至稅制是否能完全套用,這點需要先釐清。
(濕王補充:Shiller教授認為美國稅制是租金收入須納稅、租金支出卻無法抵稅,另有道德風險問題,承租人較屋主無維護房屋的動機,導致租金較高,使自有房子具有隱含效益)
目前為止都是第一層思考,我們應進入第二層思考,為什麼要先思考有沒有房子這個問題,理由很簡單,在買房時金額相當龐大,投資人在買房自住會比買股票相對精明,甚至非常難得的做起功課,而房地產也不會讓你像股票一樣,今天看到實價登錄房價下跌明天就馬上打給仲介要賣,但偏偏股票你就是會。
並不是要你買完房才能買股,而是要你買股時的功課能像買房自住時做得這麼積極。當然,買房後資產固定,每月的貸款額度若沒升息也大致固定,每月固定支出也差不多穩定,這時更可以不用擔心會不會漲房租或要搬家等問題,難以預期的風險自然也降低。當然若家人已幫你準備好房,那更是你的幸運,對,這是幸運而不是實力賺來的,請好好珍惜這個幸運。
②我缺錢嗎?
Lynch在此是講買股前應先看看家裡預算狀況,並提出他的法則:只投資你輸得起的金額,而且這筆損失的金額,在可預見的未來並不會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本書僮先前在〈 關於投資邏輯與架構的建立〉一文裡,關於第二階段:「法」、「錢」的建立 層次4「實際執行」提到「只用閒錢買可以安心睡覺的股票」也是同義。
換言之,投資前千萬別急著腦衝,想說能靠投資把債務清掉,若是這樣想,那不就又回到上面忽略風險「腦衝」「貪心」的問題了嗎?買股時想著沒買到會少賺多少,卻沒想過追高上去會賠多少,在這光想投資獲利能快速清掉債務,但投資有賺有賠,如果賠呢?雪上加霜賠更多乾脆買農藥喝一喝嗎?
因此,若客觀上風險承擔有限,那就別太高估自己的心臟,不如「先理債再理財」,把債務整理清楚會比較不容易畢業或陣亡(這裡指的債例如卡債等短期債務,不包括房貸那種長期債務)。畢竟,正常來說財務結構差的公司也沒人想買進吧?
③我的個性是否能讓我在投資股票上獲致成功?
Lynch在此提到粗心大意、輕舉妄動的投資人是依憂慮、自滿和灰心沮喪三種情緒變化來進出股市,下跌時憂慮不敢逢低承接好股,等價格上漲又追高自滿於股價卻沒回頭檢視基本面,遇到艱困時期股價下滑到成本以下才灰心認賠出場。或自認是長線投資人,碰到股價大跌或小漲時又急忙進出場。又或者自認是逆勢操作者,專找流行題材作對以為這樣就能賺大錢,而不是趁大家都不注意時買進沒人注意的好股。
這裡的個性,本書僮我想強調的是風險承擔性格,同時呼應濕王在保險中提到儲蓄險的那段,本書僮是認為選擇金融商品應先瞭解自己個性
牛皮淡定的不適合喜歡變化大衝來殺去的人,反之波動大的則不適合希望穩穩累積有獲利就好的投資者,不同人就會有不同需求,有些人2%就能滿足預期報酬目標,但有些人需要8%才能滿足,對2%就能滿足的人,他所願意且能承擔的風險溢酬空間就是2%,即便8%獲利超好,但相對而言就須超額負擔大於2%的風險,而之中最大的風險就是可能會虧錢,反之定存股5%在投資動輒20%起跳飆股眼中或許是安全穩定,但對心理素質只能夠承擔2%風險溢酬的而言5%仍危險。
總之,能投資的金融商品很多,扣除賭博性質過高的,大部分金融商品沒所謂好或不好,不好的是「不適合買的人沒有控管好」,對風險承受度很低的人來說儲蓄險、定存其實也不壞,能滿足需求又能有些許獲利。往往壞的是使用工具的人不動腦,也不願先了解商品項目與內容,錯把賭博當投資、把投機當投資
問題點不是金融商品本身,而是每個人願意承擔的風險高低程度並不同,選擇適合自己投資的金融商品比較重要。投資有賺有賠,除了投資前詳細閱讀公開說明書是基本必備功課外,還有其他很多項目要觀察,不要看理專或業務臉正奶大就腦衝全押了這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濕王講股
濕王講股
濕王講股,由濕王與台股小書僮組成,濕王因常在網路吟詩得名,小書僮經金融海嘯洗禮後鑽研價值投資。在記錄讀書心得與建立自己交易聖盃的過程中,讓更多投資同好一起閱讀與驗證檢討。 FB:https://www.facebook.com/kingofpoetatstock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