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債比的影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前幾天跟年輕同事分享了這張圖,然後我們討論了幾個問題:

1、傳統上都習慣從股債8:2出發,因為可以降低資產波動,不過你還不到30歲,波動對你而言會有什麼問題?

2.如果再仔細比較[最大跌幅],股100%時 -22.15%與 80:20 時19.59%,對你又有什麼差異?

3.如果你知道標準差的定義,那16%與13%對你有多少影響?

4.再平衡的報酬率是否那麼神奇?

5.不同的股債比之間的報酬率,差異是明顯的,而不同再平衡間隔的報酬率差異會是肯定的嗎?

6.股債比對報酬率影響,是否遠大於再平衡?

最後我的想法是:
不同的回測區間,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報酬表現,但是股債比對不同統計區間波動降低卻是一直有效的。對於一個剛開始設計資產配置的人,要多花點時間思考這個問題,而不是在股票的比重、稅率、再平衡的技巧上。

再平衡很明確的能降低波動性,這是確定的。但是報酬率的提昇卻是隨機的,可遇但不可求,股債比的影響是遠遠大於再平衡,當你在進行資產配置時,[股債比]才是真正影響你報酬率與風險的關鍵點。

股債比在投資期很重要,未來提領期更重要。而這些比重的決定,都是根據本身條件來改變。投資期股比重太少,資產成長過低更是一種風險,這會造成提領期資產太早提領完的風險。

未來的價值損失,一定比最大跌幅更加可怕,如果你跳過思考[股債比]這一步,我會建議再來一次。

P.S 很多網站已經提供蒙地卡羅方式的投資與提領期分析,只要輸入本身條件,就有一個簡單的風險分析報告,至少有了比較的基礎,可以配合使用來思考股債比的問題。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603會員
287內容數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2024/11/27
比較的資料來源是"國富統計報告",財富數字是多數人很反感的算術平均值。因為很多人都覺得這數值被高估了,所以這個地方我特別用"平均值"來美化這個財富成長率。平均的年化成長率大約是3.83%,比100%持有債券還差... 你當然可以說自己是因為低薪的關係,所以財富成長比平均值低,但是你不是會主動投資或
Thumbnail
2024/11/27
比較的資料來源是"國富統計報告",財富數字是多數人很反感的算術平均值。因為很多人都覺得這數值被高估了,所以這個地方我特別用"平均值"來美化這個財富成長率。平均的年化成長率大約是3.83%,比100%持有債券還差... 你當然可以說自己是因為低薪的關係,所以財富成長比平均值低,但是你不是會主動投資或
Thumbnail
2024/11/25
關於"退休提領分析"我是建議找個回測網站跑跑啦,只用一種條件來判斷結果沒多少意義,下圖是跑一萬種不同股市變化的資產提領結果。以下圖為例,有31.35%的機率會在預期時間內資產歸零,反過來說就是你退休計畫有69%的成功率。 如果覺得成功率很低,就要思考是否透過延後退休時間、增加本金、降低提領率或是改
Thumbnail
2024/11/25
關於"退休提領分析"我是建議找個回測網站跑跑啦,只用一種條件來判斷結果沒多少意義,下圖是跑一萬種不同股市變化的資產提領結果。以下圖為例,有31.35%的機率會在預期時間內資產歸零,反過來說就是你退休計畫有69%的成功率。 如果覺得成功率很低,就要思考是否透過延後退休時間、增加本金、降低提領率或是改
Thumbnail
2024/11/25
為什麽有“平庸指數仔”會偏離指數化投資的中位數? 因為在不同的資產配置、股債比、再平衡的條件下,年化報酬率還是會有差異的,不然怎麽會有人想搞因子、小型股、價值股、愛台灣...等指數型ETF來提高報酬率,還有時代紅利也會有很大的落差,壞年份開始投資,好年份剛好退休,年化報酬率自然會高很多。 但是無
Thumbnail
2024/11/25
為什麽有“平庸指數仔”會偏離指數化投資的中位數? 因為在不同的資產配置、股債比、再平衡的條件下,年化報酬率還是會有差異的,不然怎麽會有人想搞因子、小型股、價值股、愛台灣...等指數型ETF來提高報酬率,還有時代紅利也會有很大的落差,壞年份開始投資,好年份剛好退休,年化報酬率自然會高很多。 但是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配置比例沒有好壞、對錯之分,只看適合自己與否。
Thumbnail
配置比例沒有好壞、對錯之分,只看適合自己與否。
Thumbnail
【累積報酬率計算】【投資報酬率比大盤低就買大盤嗎?常見的迷思】我看PTT很多人投資半年報,在跟大盤比績效的時候,會有一個常見的問題,風險不一致,風險的基準點不同,XX比雞腿。 舉個例子一個投資人,股票只買0050,但只有80%的投資金買0050,另外20%是現金部位,整體投資金的績效還是落後大盤,這
Thumbnail
【累積報酬率計算】【投資報酬率比大盤低就買大盤嗎?常見的迷思】我看PTT很多人投資半年報,在跟大盤比績效的時候,會有一個常見的問題,風險不一致,風險的基準點不同,XX比雞腿。 舉個例子一個投資人,股票只買0050,但只有80%的投資金買0050,另外20%是現金部位,整體投資金的績效還是落後大盤,這
Thumbnail
延續估值修正已結束,應該要再重新介紹一遍簡單的估值計算模型。 很多人碰到財報、財務模型、英文、數據就會想要逃避 但這不是很難的東西,不用計算,但要做的事情是"理解" 一、高登模型 股價=(D未來12個月每股股利)/(r+ERP-g) 假設ERP不變(風險溢酬) R=無風險利率 G=股利成長率 當系統
Thumbnail
延續估值修正已結束,應該要再重新介紹一遍簡單的估值計算模型。 很多人碰到財報、財務模型、英文、數據就會想要逃避 但這不是很難的東西,不用計算,但要做的事情是"理解" 一、高登模型 股價=(D未來12個月每股股利)/(r+ERP-g) 假設ERP不變(風險溢酬) R=無風險利率 G=股利成長率 當系統
Thumbnail
資產配置是一種由上而下的策略,從股債比開始到各區塊ETF的標的選擇,最終形成一個投資組合與計畫。 個股投資是一種由下而上的策略,從財報分析或技術線形的一種選股技巧,最終形成一個投資組合與計畫。 由上而下與由下而上的投資策略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
Thumbnail
資產配置是一種由上而下的策略,從股債比開始到各區塊ETF的標的選擇,最終形成一個投資組合與計畫。 個股投資是一種由下而上的策略,從財報分析或技術線形的一種選股技巧,最終形成一個投資組合與計畫。 由上而下與由下而上的投資策略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
Thumbnail
前幾天跟年輕同事分享了這張圖,然後我們討論了幾個問題: 1、傳統上都習慣從股債8:2出發,因為可以降低資產波動,不過你還不到30歲,波動對你而言會有什麼問題? 2.如果再仔細比較[最大跌幅],股100%時 -22.15%與 80:20 時19.59%,對你又有什麼差異?
Thumbnail
前幾天跟年輕同事分享了這張圖,然後我們討論了幾個問題: 1、傳統上都習慣從股債8:2出發,因為可以降低資產波動,不過你還不到30歲,波動對你而言會有什麼問題? 2.如果再仔細比較[最大跌幅],股100%時 -22.15%與 80:20 時19.59%,對你又有什麼差異?
Thumbnail
當全世界各種股票指數不斷創新高之際,談一個指數化投資的基本觀念,當價差投資人或是股息投資人看到這樣的創新高時,或許會覺得: 上漲時這不過是帳面數字(持有現金也只是個數字,不是嗎?)或是下跌時,你就笑不出來了。其實我們的投資觀念是這樣的想的:
Thumbnail
當全世界各種股票指數不斷創新高之際,談一個指數化投資的基本觀念,當價差投資人或是股息投資人看到這樣的創新高時,或許會覺得: 上漲時這不過是帳面數字(持有現金也只是個數字,不是嗎?)或是下跌時,你就笑不出來了。其實我們的投資觀念是這樣的想的:
Thumbnail
長期投資等待企業營運成長,股價自然會隨著績效而上漲,另一種方式則是偏向投機的方法,利用股價波動過程在價格相對較低的位置進場,當市場氣氛較熱絡時,股價可能隨市場氣氛而波動至較高的位置
Thumbnail
長期投資等待企業營運成長,股價自然會隨著績效而上漲,另一種方式則是偏向投機的方法,利用股價波動過程在價格相對較低的位置進場,當市場氣氛較熱絡時,股價可能隨市場氣氛而波動至較高的位置
Thumbnail
    書中以聯詠(3034)作例,最近十年平均股利=6.42,合理價以投資20年來算,128元的股利就是股票價值,但作者打8折=100元再買進。 算出股票價值 跌到谷底不用怕 股票價值=股利現 現金流 * 欲投資年數 當股價逐年上升時,是不是就不能買了呢?
Thumbnail
    書中以聯詠(3034)作例,最近十年平均股利=6.42,合理價以投資20年來算,128元的股利就是股票價值,但作者打8折=100元再買進。 算出股票價值 跌到谷底不用怕 股票價值=股利現 現金流 * 欲投資年數 當股價逐年上升時,是不是就不能買了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