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感覺特別適合台灣出嘻哈節目,雖然中途碰上疫情但剛巧撞上吳亦凡出事,有嘻哈、新說唱系列被下架,對岸的嘻哈感覺好像走起來了,沒想到還能走下去吧。相反的台灣出了自己的節目,蛋堡拿下了金曲歌王,一切都是那麼恰到好處。
在中國推出一系列節目之後,中國rapper好像出頭了,加上那些「skr」、「你有freestyle嗎?」等流行語將台灣潛在的觀眾目光抓走。但套一句中國人自己最喜歡說的,「紅起來的不是說唱,是另一種東西。」我倒是這樣想的,在中國紅起來的的確是說唱,但嘻哈饒舌沒有,畢竟說唱這一詞本就是他們所創造出來的正向詞彙,只是他們自己也忘了。我自己其實是會特意的區分這幾個詞彙,饒舌和說唱本質上就是有差異的。
我其實不太會將兩岸的歌手拿出來做比較,一方面是國情不同,另一方面是基數不同。但要做節目難免就會互相評比,特別是大嘻哈這個節目比韓國、中國晚了一些,又要做得好看又要做得獨特的確很困難,但我不覺得台灣沒有那個能力。我看中國那麼多厲害rapper的偶像仍然是宋岳庭、蛋堡、熱狗等人,台灣的嘻哈其實也一直都有自己的一塊版圖,只是和流行文化相比一直不那麼主流。
美國的街頭文化在台灣以另外一種方式被詮釋——學院派的興起,台大嘻研、政大黑音等社團的出現,熊仔、Leo王等人更是學院派的代名詞,他們成功地走進大眾視野中,而台饒的風格也更接近chill、worldplay等。當然相對柔和的風格更容易吃到主流市場的資源也是正常的,但我其實個人喜歡更硬核的東西,我自己知道台灣有在做的應該是李杰明,但那可能又更小眾了。
以結果來說,大嘻哈算是繳出了不錯的成績單。
讓我稍微雞蛋裡挑骨頭一下吧
我在追大嘻哈的時候,對這個節目下的標籤是「真實」,我不是說選手的風格是說這個節目的整個感覺。這沒有不好,但這個節目的競技性也不高,越看到後面我越有這種感覺。的確嘻哈有各種不同風格,難以拿來分個高下,但一個節目沒有吵架抓馬也沒有競技性,那觀眾到底還要看什麼,打歌舞台嗎?
前期我覺得都還算中規中矩,100秒、cypher、1v1,一直到導師主題挑戰我都沒什麼問題,雖然我一直覺得導師主題很像作文比賽,題目:除了squad(但講團體就也滿)感恩、只有你才合理、影響最深的一句話,而且分導師分的好沒意義。就真的只是出題目,拍一小段活動,導師就沒有其他作用了。可能他們有只是沒拍,但我覺得滿該拍的啊。這我覺得smtm就做得滿好的。而且這個分組就拍了一集,就後期一直給一種好像骰子上有六種賽制,然後骰到什麼就什麼,很沒有架構的感覺。
魔王挑戰賽的賽制我就完全不能理解了,我自己覺得這些人請來當客座評審都比讓他們當魔王好,我看到ozi來當客座還以為能看到很多好久不見的人,但總決賽有杜振熙,那我就還是感恩戴德。
的確以實力來說,呂士軒、國蛋、小人根本沒得輸,不過說真的我根本不覺得蛋頭跟屁孩比有輸,但這是題外話。這集雖然叫魔王挑戰賽,但以「戰勝以往的自己」為判斷輸贏的標準,這判斷標準我有點不喜歡,但我也能理解。
但gambler比完的時候,評審說「跟蛋頭比有更好嗎?」我???????真的是一排問號唉。不跟國蛋比我能理解,為什麼突然要跟蛋頭比?他們又不是1v1?我世界困惑。這就是評審沒辦法說服觀眾的時候,然後節目組也不覺得有問題沒剪掉,我超級困惑。
另外是淘汰的人選,當評判標準是以往的自己時,就好像最佳進步獎把一直以來在前五徘徊的人幹掉了。問題不在選手的競技,而是每一次的演出舞台其實都是一個機會,younglee最後舞台的確感動,但那是因為他獲得了那樣機會展示自己。
就雖然打著夏令營的名號,但這不僅僅只是一個營隊啊。沒有營隊可以讓你漲粉賣專輯賣專場的吧。
其實節目重要的也不是誰比較強,就是大家都獲得關注那就好了,Multiverse被淘汰大家說會去看專場,希望是真的會去,只要觀眾能實質轉換成關注和金流那就是某方面的勝利。但說服觀眾淘汰這些人是需要一個合理的理由的,特別是這些人是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的選手。觀眾已經對這些選手建立情感連結,很多時候觀眾真的不在乎其他選手多努力,進步了多少,站在舞台上的人誰不努力。
另外是所謂的「政治正確」,這就有點見仁見智,但我個人很好奇跟歌手的合作賽,歌曲到底是自己選的還是製作組選的。要讓Band跟rapper合作,rapper不被吃掉本身就是很困難的,然後又選了重感情的廢物這種歌?我自己覺得Trash肯定有更多適合合作的歌,Matzka也是。
韓森這樣背景的人去唱原住民族群的歌是一種發聲還是一種文化挪用:)?韓森第一是他融合的很吃力,第二是像那朵花那類型的歌,韓森這樣特性的選手感覺應該能發揮得更好,我原本沒有很相信評論說節目組在搞韓森,看到選歌我就有點恩難怪會被這樣講。還有一個點是像追追追,反而是黃妃跨足了饒舌這個區塊,就我沒有感受到選手的加分但我感受到了黃妃的專業。不過我大概從這集判斷出會賣的歌,分數好像都不會太高,像Lydia跟寂寞考是真的好聽唉。但可能是因為流行本來就更好也更容易跟饒舌做結合。
雖然我對魔王挑戰賽的賽制頗有微詞,但至少看到一些好久不見的人,我還是滿快樂的,我自己真的最不喜歡的還是「在地文化」這個主題賽。特別是已經半決賽了還用這種很微妙的主題賽,你隨便去大考作文中心翻一個題目,我都覺得比這個好。你想兩個一樣厲害的選手,一個唱台北的在地文化,一個唱台東的在地文化,誰會贏?
饒舌已經很難被評斷高下了,在地文化誰說了算都是個問題了
而且我特別不喜歡評審用歌詞不夠有「文化傳承」的角度去說那個舞台不夠好,以民歌為主題要有文化傳承的責任感,那以海歸留學生為主題的呢?他要傳承什麼?主題是「在地文化」,用饒舌再現民歌不也是一種方式,為什麼要有傳承的那個責任?當他再現的時候,不就是某種程度上的傳承了那個文化?就不說海歸這件事,算是在地文化嗎?
不過wannasleep走進萬華茶室的那瞬間,我是真的覺得好像大學生在跑田調唉,應該說這個題目本質上就太像做報告的題目了。韓森的歌詞其實滿好的,某方面就在質疑這個題目到底想要他們寫什麼,但感覺得出來時間很不夠,編排的沒有很好之外,聽感也不太好。
我看到Younglee拿冠軍,然後我就拖了一個禮拜才接受這個事實打開最後一集。但看完之後我就是好拉,冠軍實至名歸,在最後走心還走成這樣真的不容易。其實實力是有的,但我覺得younglee一直以來被詬病的是記不住他的歌,只記得甜甜圈跟阿兄喬治,總決賽算是有證明自己了。我覺得挺好的。
其他選手我覺得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就像剃刀說的比賽有時候需要的除了實力還有運氣,被觀眾喜歡更是運氣中的運氣了。希望大家在網路上評價的同時也會把錢砸到喜歡的選手身上。趁他們還是你喜歡的樣子時多花點錢,變了樣子才惋惜就來不及了。
這個節目提供給觀眾共情的時間太少了,100秒我誰都不認識的時候看那些前導片怎麼會有感觸,誰來晚餐都不會劈頭就跟你說這個家庭感情不和了,如果是播個五集之後,要我為他們哭都不是不可能。而且他們之間的合作,導師跟他們的互動,明明彼此應該都很熟,但節目上看起來很微妙,可能他們自己玩得很快樂,觀眾沒看見就真的太缺乏共感了。
大嘻哈夏令營這個詞我覺得是很好的標籤,就像我前面說的這節目某方面來說很平淡,但會看得人就是會看,但我總覺得如果真的要走那樣的風格,那就更該想辦法創造與觀眾的連結性。
不過這個節目很酷的是觀眾除了罵之外,在決定選手去留的問題上是完全沒有話語權的,當然可能有節目組自己的考量,但我覺得這種比賽都是會被罵的,只是觀眾投票決定要嘛是人氣選手被罵靠人氣,要嘛是節目組被罵黑箱,啊全部都是評審四個人決定,那就是評審被罵了。評審加油。
我是覺得這個節目畢竟新,評審就也是要慢慢學怎麼講話才能說服觀眾,像大支就真的好不會給評語,但我其實也不會覺得他在搞,很會饒舌不代表很會說話嘛。
台灣嘻哈圈的確會越來越好的,畢竟這個舞台是可以包容藝術家也可以包容local的慢搖,我特別喜歡wannasleep的舞台跟潤少的舞台連在一起,就真的是光譜的兩端,但即使放在這小小的島上,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都會有人欣賞的。只希望賽制也能跟上這樣的品質,特別是直接把「文化」做題目這種真的少做唉,文化是會默默在每個真誠的舞台裡展現的,不需要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強調,某方面來講顯得我們對自己的文化特別沒自信。
最後就是照例感謝所有努力用少少經費,在疫情之下做出這個節目的所有人,要平衡各方各面的聲音是真的很困難的,瑕不掩瑜,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的!
大嘻哈時代結束了,台饒的時代會繼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