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會議很好看,特別是帶著這是教廷版Mean girl片的期待去看的時候,懸疑片突然變喜劇片,真的一直很想笑。本來沒有很喜歡結局,就是有滿好猜也有點太好喔,但後來想想,如果是有意圖的在隱喻些什麼,那我可能會買單。(但我買單的最大原因還是這部片離我很遙遠,天主基督這些西方宗教信仰離我太遠了,我很安全)
導演感覺有強迫症,鏡頭漂亮到,真的是不思不想也會開心,其實很久沒有看電影然後出來的時候開心到,可能禮拜三不擁擠的信義區也讓人很放鬆,三點半開始看電影出來五點多剛好是夕陽,站在天橋上看著快要開始塞車的松壽路,偷到一點點的清閒,感謝好天氣的台北
整部電影的基調是懸疑、層層翻轉的那種勾心鬥角的政治電影,但一旦發現和美式高中YA片的共同點之後,加上時不時的幽默對話,真的就是有點諷刺又有點好笑的喜劇電影。
故事很簡單,教宗死了大家關起門來選新教宗,基本上在投票之前主教長的佈道,脫稿演出的那一大段就已經大破題,懷疑是信仰的根源,顯然選教宗就是找出誰的黑函最少,誰的罪最能被接受,選出誰最能平衡這一切勢力讓外界媒體滿意,本來是很無聊的東西,但畫面精緻得讓這些事件被串聯起來,真的是每一幕都能截圖做海報。
義大利(還是該說梵蒂岡)的古建築,傳統的長袍和紙菸、手機這些玩意一起出現,舉著黑傘的紅衣主教們,從過去走到現代的宗教信仰,一層一層擋光版遮蓋的彩繪玻璃,繁文縟節彷彿他們還在古羅馬,我一方面在想好漂亮,另一方面在想天主教真的是有錢到不行,某著層次上他們真的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我受夠了(褒義
公開的食堂,自然而然的群聚結黨,語言是天然的屏障,空間的轉換是陣營的變動,在放映室裡自由派的聚會討論第一次投票可能的分佈、在前教宗房門前好友反目,爭執選舉究竟是不是戰爭,又有誰不想要權力、以及在樓梯間討論到底要不要為了抵抗首要敵人聯合次要敵人,好看的地方可能是這些鬥爭毫不遮掩也不隱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關起門來所有主教都是潛在候選人,沒人真的知道誰是偽君子。
也許大家都是。
在這部片裡無所不在不是天主,是前任教宗的遺志,電影開頭透露出的前教宗喜歡下西洋棋,被秘密授予樞密資格的主教、被調到修女團的南非修女、藏在床板後的賄賂資料、和堅持挽留有信仰危機的主教長,也許這一切都是他的最後一場局,又或者是天主的安排,回扣到我最喜歡的台詞「最大的罪是確信不疑,懷疑是信仰的根源。」正因為這是懸疑政治片,所以即使演出來了,所有橋段都依然可以被懷疑。
基本上貝特尼一出現,我就再想最後這個來自阿富汗不屬於任何派系的神秘主教高機率會當上教宗,我只是不知道他的秘密是什麼,因為是雷夫演的,中途有一度在想這部電影如果突然轉彎變成諜報片,搞不好也算合理。(?我會想看啊
總而言之,結果秘密是他是有子宮的雙性人。
在前面南非主教禱告時,勞倫斯把手放在他禱告的手上,無以言說的權力和信仰合二為一,最後的最後反過來是貝尼特的手放在了焦慮的勞倫斯手上,說自己是最符合勞倫斯前面佈道時說的「不斷懷疑依然相信,也願意背負罪負重前行的人。」但他何罪之有呢,他的聖號甚至是Innocent唉!
不得不說,我一開始真的滿不喜歡這個結局,就是ok,到最後我們還是要這樣嗎,又是在阿富汗佈道又是拒絕摘除子宮的雙性人,又是在恐攻之後當上的門面,到底要有多少元素,但後來想想又突然想到隱密的子宮和隱形的修女也許也是一種對照,而要怎麼詮釋可能全看觀眾本身是樂觀或悲觀的人。我只是很好奇,擁有女性器官這件事若再一開始就被揭露,那麼貝特尼還擁有投票權以及主教資格嗎?又或者,很悲哀的後面的故事都不會發生。
另一個層面看,無所不在的也是修女,這部電影的修女像影子,除了修女長之外,沒人有聲音,他們聚在一起有聊天的畫面但沒有一點他們的聲音,唯一有聲音的是哭泣和尖叫的非洲修女,她的懺悔只有勞倫斯聽見了。
修女就這樣壁上觀似的看著一切發生,有103位主教就大概也有差不多或是更多數量的修女存在,他們同樣入住、接著煮飯、整理各種雜事,這個時間裡樞機主教正在互相打招呼及打探彼此底線,修女們重要卻毫無氣息,他們是電影中真正的工具角色,但不是貶義的那種花瓶,這樣的工具感就是現實。某種程度上可能是這部電影最真實的地方,時代進步了,但也沒有往前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