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運動競賽啊,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但是大叔覺得用輸家遊戲來勸主動投資人放棄,應該沒什麼用。該怎麼說呢?
假設今天你的孩子有資格參加某項運動比賽,以你對此賽事強度的瞭解,事先評估出這孩子的實力明顯在32強之外,有機會贏的獎盃的機率遠小於百分之三,你該怎麼鼓勵他呢?
「孩子,你去參加這場是輸家遊戲,所以你放棄吧,我們在旁邊觀摩就好,別浪費時間了」。
不太可能這樣說吧?而且連你自己都不太能接受,對吧?現實與理想的建議其落差是在那?
想想你自己過去的體驗,從小到大有教練或家長是用這種論調來說服你的嗎?沒有吧?我們最常聽到的,應該是要我們放輕鬆、盡力發揮、拿出自己最好的表現之類的,天道酬勤對吧?
為什麽呢?因為你的教練清楚你的實力,不太可能會安排你去參加越級的比賽,而會從最初級的練習賽安排起。讓你可以一層一層的體驗賽事的強度,不會一口氣推你上修羅場,讓你被對手一刀斃命。
運動場或學校都是這樣運作的,學校透過升學考試將學習能力相近的考生,劃分到同一學校繼續競爭,而不是亂數分組選校。除了少數極為優秀的特例外,同學的成積分佈還是呈現出常態分配。
因為能力分級的原因,所以我們很習慣一件事:
只要我們夠努力,就有機會在想嚐試的領域中拔得頭籌。從小到大這方法一直都是可行的,想當然耳在最誘人的投資領域裡,肯定也適用才對。
所以,用輸家游戲的論點來說服對方,怎麽可能有用?尤其人類都有自我感覺良好的偏差意識,多數人普遍認為自己的表現會在平均以上,所以輸家游戲並不是好的引導方法,至少對於過去都在投資領域外的人生常勝軍,效果極其有限。
所以,與其去事前說服他們比了會輸,不如讓他們清楚自己輸掉的每一場,如果你正好就是這樣的主動投資人,大叔要給你些建議:
「除了盡力而為,也請你用心回顧」。
怎麼才算『用心回顧』呢?大叔跟你說,請你開始追蹤那些真正的指數化投資人。因為他們會跟你報告每年、每月的市場報酬與資產成長率,然後請你同樣計算出自己的資產成長率。
下圖是一個簡單的定期定額試算,分別使用0050與VT為投資標的。報酬率是這兩檔ETF的歷年報酬率。如果你每月可以定期定額15000元,分別投資在0050或VT目前會有多少資產。
0050已經發行20年了,在2022年底你應該有1164萬元。而VT發行14年,在2022底推算應該要有514萬元了,「除了盡力而為,也請你用心回顧」。你呢?有贏過這種簡單的投資策略嗎?
你說你擔心自己有股神的天份,不甘心試都不試就放棄機會,反正自己還年輕,真的想試試看能不能打贏市場報酬,成為什麼航海王、鋼鐵人、KD俠....之類的都好。
去~快去,越早越年輕去試越好,最好在三十歲以前就去試,能在剛出社會沒有家庭負擔時去試最好。
反正一開始你的資金也還不多,賠也就頂多就幾十萬,只是記住不要使用有借款或槓桿的投資工具,而且要認真的記錄下自己的交易結果,尤其是算清楚每年的資產報酬率,這點小事花不了你太多時間,與你花在研究主動投資的時間相比,根本不到萬分之一。
但是每年年底,請你拿出自己的資產報酬率與市場報酬比看看。請記住:
指數化投資不是你的敵人,投資理財更沒有敵隊我隊之分。
投資的世界裡,不需要到打NBA的等級,當你打不過其實就可以加入對方抱團,並非像運動競賽或考試一樣,非要比出個排名才行,真想去試,除了盡力而為,也請你用心回顧。
我們最終的目標都是財務獨立,路不用走到盡頭還跟它死嗑,其實也可以轉個彎到達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