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更新)
顛覆傳統矯正觀念的隱形牙套!齒顎矯正的最佳時機應從換牙階段開始(按下去)
舉個不是那麼恰當的比喻,但或許會讓您比較容易瞭解。
傳統性矯正(不管是傳統金屬矯正器大鋼牙、透明矯正器、陶瓷矯正器、成人版的隱適美/舒服美/明日美等隱形牙套,原理都一樣,換湯不換藥。我越往前列舉的,越是時代的眼淚,牙科很多進展都是被時代科技牙科材料的進步推著走。當然啦,費用也越來越高貴),與功能性矯正,兩者的思路完全不同。
前者,像臺灣現實世界裡也有的矯正署...也就是監獄啦,多好聽的官方名字。為什麼他要叫矯正署呢?因為要矯治改正犯人不良的行為....跟我們要排整齊亂的牙齒,都是靠牙套/外力硬拉,硬讓犯人修正他的行為,成效如何?大家心知肚明,就不說了,所以傳統矯正後續才要帶維持器啊。
功能性矯正完,是很有機會可以不用戴維持器的,因為符合自然發育,不是靠外力,齒列整齊只是剛好而已的副產品(主產品是攸關一生的顏值與健康)....偏偏這副產品是大家所追求的。
功能性矯正,就像現代教育常講求的人本、適性、引導,我常跟家長解釋的,不妨將這些功能性矯正裝置,看成是不良生活習慣(例如口呼吸)的改進訓練器,結束就結束了,不一定有/需要後續維持器的問題。

說明在下文第6點
1. 羅醫師強調,美國齒顎矯正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rthodontists , AAO)於2017年底發表的官方建議,開宗明義就揭櫫「時間是一切」,第一次齒顎矯正評估應在早期混合齒列的『 7 歲』前。而齒顎矯正最重要的三件事,是正確的時間、正確的介入、正確的溝通。.......所以為什麼我堅持要有收費的矯正諮詢以為前置作業,道理在此。看電影都要錢了,律師也有諮詢費,為什麼茲事體大的醫師諮詢反而是免費的Dr. shopping?
2. 齒顎矯正的黃金時期,一輩子『唯一』可自然輕鬆撐開的時機就是6到10歲的換牙時期。
..........所以在屏東還很多家長補習安親班為先,自己白白錯過時機,無奈。
小五、六才來的,已不一定可能讓MRC成為矯正神器,幾乎都要分階段做矯正了,費用自然居高不下。
成人已定型(都是人為外力,硬排成我們認為的美觀,所以後面需要『維持器』維持),但在骨釘的幫助下,還是有可能可以撐開的,但那是強力人為的,不是自然的(可能需要手術MARPE,先把成人已閉合的suture打開),光打骨釘這一關就可能會讓很多人打退堂鼓,要另外花費就算了,可能會痛就算了,比較大要面對的現實問題是,上顎有骨釘等矯正裝置,異物感會很重(如下圖),舌頭位置會被壓制更低....功能性矯正就是在想辦法拉高失去的地平線,現在還抑制壓低它....

在都會區,是以這種固定式的擴大板RPE為主流(24小時都在口內發揮作用,比較快看到效果,好對家長交代),通常幾個月就好了R.P.E(Rapid Palate Expander)
我是以活動式的擴大板為主,較符合人性,不過這較需要家長與小朋友的配合,沒戴就沒作用了,所以大量的臨床衛教是需要的,且需要耐心,通常活動式的矯正(包含隱適美等隱形矯正牙套),需時是以【年】為單位。
相對地,固定式的,無須病人配合(只需注意清潔,不要讓牙齦發炎),需時是以【月】為單位,所以還是都會區的主流。
只是我用過一次,因為我醫病關係好,小朋友會直接跟我訴苦(我才知道大人以為的好處,是以犧牲小孩的舒適福利為代價的),所以我後來(直到現在),都改成活動式的。
小朋友在矯正期間的主動參與和知情,對我們而言,是矯正成功的重要一環。

我用的活動式擴大板(因病人有不同的設計),左是下顎的,右是上顎的

如果已換完成恆牙,可能需要先手術(MARPE),先把成人已閉合的suture打開
3. 為什麼第一階段的介入如此重要?羅醫師指出,早期混合齒列時期的孩童仍在發育期,還有機會藉「生長導引」,矯正戽斗、小下巴有關的上下顎骨發育,也能矯正與嘴形、齒列空間有關的牙弓型態和大小。而齒列整齊美觀與否,和牙床及每顆牙齒的排列、間隙、角度有關;混合齒列時期,各個部位都在生長,難免因為進度不一而發生互相干擾、彼此影響的問題,種下將來齒顎發育不正、不良的隱憂。
矯正必須兼顧唇舌平衡、換牙進度、上下牙生長順序及正確咬合,而且除了上述後天的發育、外力外傷等因素外,還有先天的暴牙、戽斗等遺傳因素,也應在混合齒列時期及早介入。
4. .....她文中所舉的例子,幾乎都是不拔牙矯正。這在歐美漸成主流共識,但在台灣,兩岸都是,台灣中北部還有可能,南部,等著吧。
分享一位在南部有名的女神級矯正醫師的貼文,說明不拔牙矯正的趨勢。舌頭大魔王,舌頂上顎的議題,請見下文。功能性矯正,就是在處理軟組織的不協調與失能,牙齒排列好,反而只是附帶的副作用(而這正通常是大家來牙齒矯正所要的)。
功能性矯正完,或許還有些不完美,但絕大多數都變已可接受,如要繼續排整齊,才需繼續進入下階段(不管是傳統的黏金屬矯正器,或是較舒適美觀的隱適美等隱形牙套,都可以,都是同樣的矯正思維...換湯不換藥,只是時代工具的演進。那跟MRC、EF等功能性矯正,概念完全不同,功能性矯正完,大多可能不必有維持器),這也是羅秋美醫師等矯正專科醫師的賣點,美觀。
可很多人矯正其實並沒要求100分的美觀,功能性矯正完就看得過去了。
5. 第一階段為7到10歲,在這段混合齒列時期的治療時間約12至18個月。......功能性矯正的主動治療期多久呢?這我常被問,這裡有個參考值。
6. 若錯過這段時間,12歲後齒顎發育幾乎定型,所有治療都只能事倍功半。一生只有一次,就像轉骨長大人。每次聽到補習、安親班、才藝班之類的理由改約,我只能搖頭嘆息。
......好,用我部落格那張圖示說明。

箭頭起點(左邊)是0歲,越往右,年紀越大,功能性矯正可以發揮長處的地方在綠色那圈,大概10歲以前,光靠MRC就可能可以解決問題而無須後續矯正。
而傳統矯正的黏矯正器,不管拔不拔牙,用隱適美等隱形牙套或透明牙套,都就是黃色那圈,大概在青春期,換算國情,大概就是國高中階段,女生略早於男生,有無初經、變聲,是可以參考的指標(已來,表示齒顎成長的大潮高峰已過)。近來很多小朋友因環境、飲食因素、不當教養,性早熟已成趨勢。
若到18歲左右,青春期的尾聲,骨架基本都已定型,嚴重的,就只能以極端的手法處理,正顎手術,紅色區。這通常在醫院進行,費用行情,一顎(上下分開計算)20~30萬,通常還不包含在前置和後續的牙齒矯正費用裡。
7. ..........所以我才建議鼓吹年輕的家長(現代人晚婚,我特愛找那些揭衣欲渡的大學生),多看看趙哲暘醫師的書,以在適當的時機作適當的教養,不然搞到要用醫療手段介入,都所費不資(不然羅醫師等,怎有錢買置入性行銷廣告?像我都苦哈哈搭便車用免費的FB)。買書改觀念,是值得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