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4
接近尾聲的旅程,其實大家都在如火如荼的趕工中,期望能有完美的成果。從北京回到天津,翌日上午安排參觀天津大學校史館。城市的記憶濃縮於歷史博物館中,而校史館便是記載著一座學校的過往點滴。身為中國第一間大學,這裡也收藏了最初的學生手稿、筆記。也展示著中國第一張大學畢業證書,為『欽字第壹號』,是當時就讀法律的王寵惠所得。特別的是,在北洋大學的校訓匾額中,出現了難以在現代中國看到的字眼-中華民國。
參觀校史館讓我有某些想法,臺灣學校的校史館幾乎都是依附在圖書館之下,難以有個完整、獨立的空間來陳述校園演變史,也許是歷史不夠悠久吧。
結束參訪校史館,我們加緊腳步做完成果報告,之後便逍遙去了,前往一直沒機會造訪的古文化街。論古文化街的商品豐富度、趣味性,個人認為其旅遊合適性是遠勝於北京的王府井大街。
古文化街匯集了許多名店,例如泥人張、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崩豆張。而小吃也挺豐富的,嚐了熟梨糕、桂花糕、臭豆腐、酸梅湯、烤麵筋。一路上吃吃喝喝,不知不覺就飽了。
在古文化街的中間點,是天津天后宮,又稱娘娘廟,也是這一帶的發源核心。有著特殊地位,它與臺灣的北港朝天宮並列為世界三大天后宮之一,廟口有座紀念碑。另外,這裡也有許多傳統藝術品—牛皮包、絲綢、驢皮雕畫,跟北京比較,也算是物美價廉。
逛完古文化街,已近傍晚,打車去了五大道。路上大塞車,只能匆匆一撇就得回天津大學了。不過夜晚的五大道似乎比較引人入勝,有了燈光的投射,反而能凸顯其建築與雕飾之美。路上和計程車司機聊天,原來中國人對於臺灣的政治情勢也是蠻了解的,還說我們都是蔡英文的子民!
晚上則是成果發表會,也發現景觀與地理學的觀察視角之不同,跨領域的激盪,其實也能有不錯的結合。發表會後,一行人去吃了串燒,也作為離別前的最後聚餐,不過再次體會了中國人「拐個兒彎就到了!」這句話的可怕,足足走了半小時多之久呢!
2016.09.25
早上就得前往機場,我們早起趕往最近的超市採買伴手禮與老師的泡麵,不過還是得走上2公里,一早就走得氣喘吁吁。在機場待了許久,終於上飛機,回臺灣啦!也結束了長達8天的翻牆生活!
最後再分享一個需要一雙巧手的民俗技藝—糖畫,看似簡單,卻有著相當的難度。希望別失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