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聖嬰現象再度來襲│ 迎接農產品天氣行情?

大家好,我是諸葛呆,最近朋友間的問候不免說上一句:「變冷了,要多加件衣服。」很多人開始提到,「今年的冬天會特別冷」,你也這樣覺得嗎?
去年這個時間點,全球正歷經一次發展中的反聖嬰現象,當時受天氣影響最多的農產品期貨也因此出現天氣行情炒作,加上美國聯準會表達可忍受短期通膨超過2%的想法,開啟一波再通膨交易(reflation trade)的行情。
根據美國、澳洲、巴西和中國等國家級氣象單位都不約而同指出「反聖嬰現象正在形成」,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海面溫度低於平均數值,ONI值為-0.5℃,已達到反聖嬰氣候的臨界線。我們以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簡稱NOAA,以下同)預測反聖嬰現象將從今年12月橫跨到明年2月,機率來到87%。
This La Nina is expected to last through the early spring 2022. For the upcoming winter season, which extends from December 2021 through February 2022, there is an 87% chance of La Nina.
(上文取自:https://www.noaa.gov/news/double-dip-la-nina-emerges)
假設反聖嬰現象如預期般到來,對於農產品市場又有怎樣的影響?
首先,我們先釐清一件事情,反聖嬰現象不會改變某一地區的氣候特徵,而是強化原有特徵,意即乾季更乾,雨季迎接更多降雨
1) 對美國當期收成影響不大:
從2000年以後,反聖嬰對於美國單產影響逐漸減弱,普遍原因是種植技術突破及品種改良。時間必須拉長到春夏季才有可能讓美國中西部穀物帶出現乾旱少雨天氣,進而影響到美豆的種植生長,觸動天氣行情。
2) 南美產量疑慮出現:
反聖嬰現象發生在12月至次年2月,恰好讓適逢乾季的南美洲黃豆播種和成長期備受挑戰,特別是位置較偏南的阿根廷,降雨不足或雨水延後報到都會打擊產量。
3) 反聖嬰現象不是期貨上漲的保證
引用NOAA同篇報告一段話:
La Ninas occurred during the winter of 2020-2021 and 2017-2018
反聖嬰現象分別於2020-2021及2017-2018發生,然而黃豆期貨價格變化不盡相同,還是要回歸到當時的供需及外部背景,不能以單一因素視之。
CBOT黃豆期貨連續圖,截圖自鉅亨網

反聖嬰是題材,需求面刺激更重要

CBOT黃豆期貨近期已大幅反映供給過多的利空,此時反聖嬰現象提供了一個新題材,行情能否開啟漲勢,還是需要更多利多挹注。
更新的中國海關數據顯示,9月份中國從美國進口黃豆共16.9萬噸,遠遠低於去年同期的117萬噸,有人會解讀因颶風艾達襲擊美灣,導致出口設施關閉數週,導致出口量大減,因此來看看是否有轉移到自巴西的進口量。

9月份中國從巴西進口大豆593.6萬噸,也是較去年同期的725萬噸低,衰退幅度達18.1%,兩相對照,就可得到「中國整體黃豆實際需求量下滑」的結論。探究原因,中國國內豬價重挫,飼料需求不振,進而壓低壓榨利潤,油廠進口量自然減少。
今年冬天或許寒冷,但相信交易市場依舊激盪著高昂的熱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原物料期貨交易 #CBOT期貨 #黃豆 #玉米 #小麥 #原物料 #原油 #美股 #ETF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