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了日本的佛教之後,第一發想要帶大家去的地方,也是很多人第一次去奈良的時候一定會去的一間寺廟-東大寺。不管你是為了滿山遍野的鹿,還是為了那尊高大無比的大佛,或者只是為了賞櫻或賞楓。我想,在帶著大家進東大寺之前,還是想先分享一下這座寺廟的背景故事。讓我們先把時間倒轉到大約距今將近1300年前的奈良時代,也就是那個佛教還是個哲學思想、寺院還屬於工研院研發單位、和尚還在發表各種減肥論文的年代(如果你不知道NANA在說甚麼,請參見上兩篇內容)。
聖武天皇:一個蓋大寺廟與鑄造大佛的夢想家
從前從前,日本有個天皇叫做聖武天皇,膝下只有一個女兒,叫做孝謙,對,就是之前我們講到跟和尚談戀愛,最後談到差點把皇位給丟了的那一位女皇。但其實聖武天皇是曾經生過兒子的,只是在那個醫學還不發達的年代,這個兒子還不滿一歲就夭折了,於是他就在奈良蓋了一座小小的寺廟「金鐘山寺」,來為早夭的兒子祈求冥福,並找了一個叫做「良弁」的和尚來當住持。這個良弁就是後來差點搶走皇位的道鏡和尚的師父,同時也是聖武天皇晚年的御醫,他之後還會再出現,大家可以先記得他的名字喔。
當時聖武天皇因為奈良的天災人禍不斷(旱災、地震、天花流行...等),所以非常頻繁的搬家,一下搬到大阪,一下又搬到滋賀縣。此時的他非常篤信佛教,認為佛教真是個好東西啊!所以當他短暫住在滋賀縣的時候,想仿造當時的強國中國(唐朝)建造大佛與大寺廟,以求鎮護國家,希望可以為國家消災解厄,為自己的百姓們祈福。但後來因為滋賀的家火災,家臣們也頻頻跟他反映,要他不要再一直搬家了,這樣不只很花錢,那些原本還在奈良無法跟著你搬來搬去的百姓們也希望你趕快回老家啊。就這樣,聖武天皇決定搬回了奈良,並且把心中一直擱著的大佛與大寺廟計劃也一起搬回了奈良。他想起當年曾經搞了一個金鐘山寺,要不...就以金鐘山寺為基底,來興建心目中的大佛與大寺廟吧。後來他所蓋好的大寺廟,就是我們現在去奈良旅遊的時候一定會去的「東大寺」,而大佛指的當然就是「奈良大佛」嘍。
一口氣蓋七座晴空塔?
聖武天皇為了這個國家級的大建設,據說當時可是動用了約260萬人(超過當時全國人口的一半啊)來興建;同時,再加上體重將近500噸的奈良大佛,以及給大佛住的寺院建築等,整個寺院的興建費加人事費用,以現在的幣值計算,大約花了將近4657億円(關西大學的專家推估的結果)。如果你跟我一樣,覺得這個數字實在太大,所以一時之間沒甚麼概念的話,提供你一個數據來當作參考。現在位於日本東京的晴空塔的總建造工程費用為650億,所以,換句話說,當年一座東大寺的建造費用,相當於可以建造7座晴空塔。這樣一來,大家應該可以想像這座東大寺是有多麼國家級的建設了吧。
請求行基和尚支援
然而,就跟所有歷史上的浩大工程一樣,如此耗費人力與資源的建設,光用國家經費是完全不夠的,聖武天皇還請來了當時非常有名的工程師和尚-行基和尚-協助他一臂之力。當時有許多造橋、鋪路、修堤防、開發溫泉等的土木工程,都是他搞出來的;同時他也是當時少數將佛教帶入民眾的和尚之一,不只傳教,也成立類似現在社福機構的組織,救濟貧苦民眾,因此他非常受到一般庶民百姓的歡迎。有鑑於此行基和尚的人氣非常高,因此,聖武天皇就想借重他的影響力,來幫忙呼籲一般老百姓自主參與東大寺的營造或捐款。
在這裡NANA想要題外話一下,如果你以後有機會到奈良的話,可以到奈良商店街入口處找看看行基,他的塑像就站在一個水池中間,而當地人約見面的時候就會說:「那我們就約在行基先生前面見嘍!」,也因此,奈良當地人都暱稱他為「奈良的忠犬八公」(雖然有夠不敬,但超貼切的啦XD)。而且偷偷告訴大家,日本在其他地方也有行基和尚的塑像,但有趣的是,不管行基和尚去哪裡,他都是正面面向東大寺的方向喔。
好,我們被行基北杯拉走了,話題拉回東大寺。話說當時聖武天皇可說是用盡全力在建造東大寺,但據說也因為在鑄造大佛的時候,使用了水銀當作溶劑,所以建造時造成了許多民眾的水銀中毒事件。當時的人根本不知道甚麼叫做水銀中毒,只知道有很多人莫名其妙的葛屁,加上為了建造東大寺而增加的稅賦壓力,慢慢開始有人受不了而逃離奈良。說來有點諷刺,本來聖武天皇是為了為國民祈福、鎮護國家而建造的東大寺,最後反而變成了將民心往外推的原因之一,同時也是導致後來桓武天皇決定搬家去京都的遠因。
無論如何,好不容易建好的東大寺終於在752年落成,而原本是金鐘山寺的住持良弁,也理所當然地成了東大寺的第一任住持。當時的東大寺雖然是掛牌「華嚴宗」的寺廟,但畢竟是工研院的角色,而且當時佛教也才剛傳入日本沒多久,所以實際上是所有的宗派,也就是南都六宗(六種減肥方法的研究)兼修的狀態。甚至,就連後來在平安時代,由最澄與空海帶回來唐朝當今最新潮的兩帖減肥秘方(密教),東大寺也毫不排斥,一起納入研究範圍,所以又變成了「八宗兼学」的寺廟。
兩次大規模的浴火重生
奈良時代所建好的東大寺,其實比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規模大非常多,當時在大佛殿的兩旁還有兩座七重塔呢(參見下圖)。然而,在距今為止的一千兩百多年期間,因為遭受地震、颱風、雷擊等天災,或是戰爭、火災等的人禍,境內有許多建築分別受損、燒毀,也陸續重建、興建。其中最大規模的重建共有兩次,第一次是在鎌倉時代的初期(1195年),第二次是江戶時代(1709年)。
奈良時期(753年)初建的東大寺/照片來源:網頁資訊
鎌倉時代的重建
平安末期時,由於平氏保全公司與源氏保全公司兩幫人馬互相幹架,一個不小心就把東大寺給燒了,甚至連那尊高達將近16公尺高、用七七四十九種金屬鑄成的大佛,也被融成一坨金屬泥...(詳情可參見
#32日本的時空膠囊系列||武士的出現(2)-平家老大平清盛是被熱死的?)。後來源氏保全公司在大獲全勝並拿下江山後,便開始協助東大寺的重建,現在東大寺裡的南大門與門內的金剛力士像,就是這次重建時所遺留下來的寶物。
鎌倉時代的初期(1195年)重建的大佛殿/照片來源:網頁資訊
江戶時代的重建
戰國時期的日本,全國的大名打成一團(你可以想像成全國各地的幫派互毆),一樣又不小心在幹架過程中把東大寺給燒了。還好這次大佛只有頭部被熔掉,所以他們趕緊用了銅板拼拼湊湊出暫時的佛頭放上去,然後先蓋了一個臨時避難所(鐵皮屋之類的?)把大佛包起來。但畢竟臨時避難所的強度實在是不夠,所以在某次颱風來的時候,大佛殿就被吹掀了,當時的江戶幕府也沒有經費整修,所以大佛就這樣曾經有一段時間是露天坐在東大寺的境內裡的。所幸後來在東大寺僧侶努力的募款,以及江戶幕府第五代將軍的協助之下,終於開始大規模的重建計劃。但由於經費有限,所以一些相對重要性低的建築物便沒無法重建;而大佛殿本身的高度(46.8公尺)與深度(50.5公尺)雖然保持之前的規模,但寬度卻不得不縮為2/3,變成57公尺;大佛殿裡頭的柱子,也因為找不到當初建造時這麼粗又夠長的木材,因此是用金屬圈將許多根木材綑綁而成。所幸,這次重建之後便沒有再遭受巨大的天災人禍,因此,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東大寺,就是這個時候所重建的版本喔。
左邊為鎌倉時代的大佛殿,右邊為江戶時代(1709年)重建的大佛殿,可以看出寬度變窄了。/照片來源:網頁資訊。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