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日夜痛不停 微創頸椎手術解夢魘

上肢日夜痛不停 微創頸椎手術解夢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四十多歲的W先生平時從事勞動工作,在COVID-19疫情中仍不斷貢獻自己的勞動力,讓台灣的基礎建設持續運轉,平日的工作總會帶來些許的身體痠痛,但經過休息後多半能緩解。不料最近一個月左上臂、前臂至手掌持續出現麻痛症狀,症狀不分日夜困擾著W先生,甚至嚴重影響夜間睡眠。他求診過地方診所也接受過推拿治療,症狀依然困擾著他,他輾轉來到樂生療養院求診,骨科李元甫醫師在問診及檢查後,懷疑W先生有頸椎椎間盤突出造成頸椎神經根壓迫,後續頸部核磁共振證實W先生有第4/5及5/6兩節的頸椎椎間盤突出壓迫支配左上肢的神經。在數週的藥物配合復健治療下,W先生覺得症狀改善有限,因此在討論過後,W先生決定向公司請假來樂生療養院接受微創頸椎手術。

白虛線處標示術前突出的頸椎椎間盤

白虛線處標示術前突出的頸椎椎間盤

在等待健保審核衛材的期間,李元甫醫師安排頸椎的硬脊膜外注射,藉此來精準定位受影響的神經根,與此同時W先生也回報左上肢症狀有明顯的緩解。手術採微創方式,在顯微鏡的幫助下精準清除突出的第4/5及5/6兩節的頸椎椎間盤,在確認神經壓迫狀況已解除後放置椎間盤融合器,術後穿戴頸部護具。手術當天即可進食及下床活動,於術後第二天拔除引流管,在確認呼吸、吞嚥及神經學狀況沒有異常後,W先生於隔日辦理出院。

箭頭處標示術後椎間盤融合器的放置處

箭頭處標示術後椎間盤融合器的放置處

頸椎相關疾病雖然盛行率不如腰椎及膝關節,但影響的病人常是中壯年人口,此族群往往肩負家庭經濟重任,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力,若能用精準微創手術解決頸椎相關疾病,不僅可以讓病患重新拾回生產力,也可讓病患脫離藥石罔效的惡夢。W先生於回診時提到睡眠品質的提升,讓他更有信心回歸工作崗位,李元甫醫師在欣慰之餘,不忘提醒W先生須將頸部護具穿戴滿6週,如果要回職場,希望W先生能請公司安排較不費力的工作,在小心保護手術成果後,才能以滿血狀態繼續貢獻自己的勞動力。


avatar-img
李元甫醫師的沙龍
6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元甫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50歲的T先生平時工作繁忙平日少有運動習慣,數年前突然有右下肢麻痛,經過藥物及復健治療後,症狀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求診後接受脊椎神經減壓手術,該次手術過後,經過幾週的適當休息及復健,T先生回到工作崗位,此後數年T先生雖然偶爾有腰痠背痛但下肢的症狀沒有再發生過。
剛上大學的Y姓少年,因喜歡跳街舞而加入熱舞社,兩個月前在某次騎車通勤的途中,不幸自摔造成右膝受傷,因為受傷機制不甚嚴重,少年尚可不借助拐杖自行移動。但3-4個禮拜過後,少年發現膝蓋在彎曲後伸直的不適感持續存在,因這種狀況導致他無法正常運動,更不用說參與熱舞社的活動。這期間他拜訪了一些診所,得到了肌腱
身體形象在現代社會牽引著大眾的行為模式,不可謂不重要,但在抗老化、養生保健的路上,身體能力的提升是沒有捷徑,唯有透過不斷的訓練與修正,才能持續朝著個人目標進步。
50歲的T先生平時工作繁忙平日少有運動習慣,數年前突然有右下肢麻痛,經過藥物及復健治療後,症狀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求診後接受脊椎神經減壓手術,該次手術過後,經過幾週的適當休息及復健,T先生回到工作崗位,此後數年T先生雖然偶爾有腰痠背痛但下肢的症狀沒有再發生過。
剛上大學的Y姓少年,因喜歡跳街舞而加入熱舞社,兩個月前在某次騎車通勤的途中,不幸自摔造成右膝受傷,因為受傷機制不甚嚴重,少年尚可不借助拐杖自行移動。但3-4個禮拜過後,少年發現膝蓋在彎曲後伸直的不適感持續存在,因這種狀況導致他無法正常運動,更不用說參與熱舞社的活動。這期間他拜訪了一些診所,得到了肌腱
身體形象在現代社會牽引著大眾的行為模式,不可謂不重要,但在抗老化、養生保健的路上,身體能力的提升是沒有捷徑,唯有透過不斷的訓練與修正,才能持續朝著個人目標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