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再生療法 延緩脊椎退化的新契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50歲的T先生平時工作繁忙平日少有運動習慣,數年前突然有右下肢麻痛,經過藥物及復健治療後,症狀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求診後接受脊椎神經減壓手術,該次手術過後,經過幾週的適當休息及復健,T先生回到工作崗位,此後數年T先生雖然偶爾有腰痠背痛但下肢的症狀沒有再發生過。
近幾個月內,T先生在某次工作中,下背突然開始疼痛,症狀甚至延伸至右臀,在適量的休息後,症狀雖有減輕,但在此之後,下背的症狀卻開始反反覆覆,T先生開始在復健診所及中醫診所間往返,輾轉來到樂生療養院求診,骨科李元甫醫師在診察過後,為T先生安排核磁共振檢查,檢查發現T先生的第三腰椎椎間盤有稍微退化併膨出,但其退化程度不適合用手術治療。回顧文獻,這類型中年的椎間盤退化,在手術及保守性療法之間,尚有微侵入性的椎間盤再生治療可選擇。
再生療法一般常見的有幹細胞及濃縮血小板血漿療法,前者在臨床上仍有許多待研究的部分,濃縮血小板血漿在臨床上已被廣泛運用,惟其在脊椎領域的研究相較其他骨骼肌肉系統較少,樂生療養院針對腰椎椎間盤週邊的濃縮血小板血漿治療有設計研究,在衛服部的指導跟監督下,希望對此類不適合手術的病患做出一定的貢獻。
T先生在加入樂生療養院的椎間盤再生療法計畫後,後續背痛的的狀況慢慢穩定,可正常工作及運動,其脊椎退化的趨勢並沒有比同齡人更快,或許椎間盤再生療法無法逆勢阻止退化,但若能讓病人在脊椎退化過程中,減少失能並與老化共存,這樣可提供中年腰椎退化的病人更多有效的選擇。
黑色團塊為顯影劑,為後續注射濃縮血小板血漿做標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元甫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四十多歲的W先生平時從事勞動工作,在COVID-19疫情中仍不斷貢獻自己的勞動力,讓台灣的基礎建設持續運轉,平日的工作總會帶來些許的身體痠痛,但經過休息後多半能緩解。不料最近一個月左上臂、前臂至手掌持續出現麻痛症狀,症狀不分日夜困擾著W先生,甚至嚴重影響夜間睡眠。他求診過地方診所也接受過推拿治療,症
剛上大學的Y姓少年,因喜歡跳街舞而加入熱舞社,兩個月前在某次騎車通勤的途中,不幸自摔造成右膝受傷,因為受傷機制不甚嚴重,少年尚可不借助拐杖自行移動。但3-4個禮拜過後,少年發現膝蓋在彎曲後伸直的不適感持續存在,因這種狀況導致他無法正常運動,更不用說參與熱舞社的活動。這期間他拜訪了一些診所,得到了肌腱
身體形象在現代社會牽引著大眾的行為模式,不可謂不重要,但在抗老化、養生保健的路上,身體能力的提升是沒有捷徑,唯有透過不斷的訓練與修正,才能持續朝著個人目標進步。
脫臼引發的關節唇傷害、旋轉肌腱受傷甚至是骨折,會讓當事者持續感到肩膀不適甚至無力等症狀,脫臼引發的結構性損壞,如果不加以修補,在保守治療下功能改善有限,因此脫臼後如有持續疼痛、無力等症狀,應至骨科門診進行肩關節結構性評估,以免造成後續肩關節失能的問題。
肩關節就像一棟樓房,肩關節唇及二頭肌腱就像樓房的天花板,開始出現漏水等現象,提醒我們要開始注意肩關節的狀況,甚至透過檢查會發現其中的梁柱(肩旋轉肌群)也開始有損壞跡象,因此平時多注意肩關節的狀況,必要時及早尋求醫療協助,才可以在樓房輕微破損時,早期做小型修繕,避免等到變成危樓時,必須做大規模重建。
施行脊椎內視鏡手術,在保留最完整背部肌肉的狀況下,使用兩個約1.5公分的傷口,取出游離椎間盤,為被壓迫的神經做完整的減壓。由於術中失血量少,術後的引流量也少,術後復原也良好。
四十多歲的W先生平時從事勞動工作,在COVID-19疫情中仍不斷貢獻自己的勞動力,讓台灣的基礎建設持續運轉,平日的工作總會帶來些許的身體痠痛,但經過休息後多半能緩解。不料最近一個月左上臂、前臂至手掌持續出現麻痛症狀,症狀不分日夜困擾著W先生,甚至嚴重影響夜間睡眠。他求診過地方診所也接受過推拿治療,症
剛上大學的Y姓少年,因喜歡跳街舞而加入熱舞社,兩個月前在某次騎車通勤的途中,不幸自摔造成右膝受傷,因為受傷機制不甚嚴重,少年尚可不借助拐杖自行移動。但3-4個禮拜過後,少年發現膝蓋在彎曲後伸直的不適感持續存在,因這種狀況導致他無法正常運動,更不用說參與熱舞社的活動。這期間他拜訪了一些診所,得到了肌腱
身體形象在現代社會牽引著大眾的行為模式,不可謂不重要,但在抗老化、養生保健的路上,身體能力的提升是沒有捷徑,唯有透過不斷的訓練與修正,才能持續朝著個人目標進步。
脫臼引發的關節唇傷害、旋轉肌腱受傷甚至是骨折,會讓當事者持續感到肩膀不適甚至無力等症狀,脫臼引發的結構性損壞,如果不加以修補,在保守治療下功能改善有限,因此脫臼後如有持續疼痛、無力等症狀,應至骨科門診進行肩關節結構性評估,以免造成後續肩關節失能的問題。
肩關節就像一棟樓房,肩關節唇及二頭肌腱就像樓房的天花板,開始出現漏水等現象,提醒我們要開始注意肩關節的狀況,甚至透過檢查會發現其中的梁柱(肩旋轉肌群)也開始有損壞跡象,因此平時多注意肩關節的狀況,必要時及早尋求醫療協助,才可以在樓房輕微破損時,早期做小型修繕,避免等到變成危樓時,必須做大規模重建。
施行脊椎內視鏡手術,在保留最完整背部肌肉的狀況下,使用兩個約1.5公分的傷口,取出游離椎間盤,為被壓迫的神經做完整的減壓。由於術中失血量少,術後的引流量也少,術後復原也良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坐骨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影響約 40% 的人口。它在 30 到 50 歲的人群中更為常見,但在老年人中也經常發生,這是由於脊柱退行性疾病所致。通常坐骨神經痛是由於腰骨盆脊柱下部的一般性磨損所引起的。輕微者在腰部、大腿、小腿或腳掌出現拉扯或麻痺的感覺,嚴重者可以導致半身不遂,下肢肌肉癱瘓。
Thumbnail
脖子前傾、駝背、長短腳有救嗎?好在意體態怎麼辦?哪些情況需要物理治療?除了受傷後復健、中風的功能重建。還有減輕痠痛或疼痛、預防疾病、提升生活品質,也減少年紀漸長後身體問題重重。
Thumbnail
你有下背疼痛的困擾嗎? 醫生給你的建議是進行手術治療嗎? 你知道你可能不需要透過手術就能改善背痛問題嗎? 佛萊堡大學 (Universität Freiburg) 和杜賓根大學 (Eberhard Karls Universität Tübingen) 一項研究指出,接受保守治療(非手術)
Thumbnail
「那是一位60多歲的男士,因為嚴重背痛而就醫,才發現是攝護腺癌骨轉移。」林嘉祥教授指出,「雖然在診斷時便是第四期攝護腺癌合併單獨腰椎轉移,但是患者勇敢積極的接受各項治療,包括脊椎手術、腰椎轉移部位放射線治療、達文西根除性攝護腺癌根除手術、
[腰椎退化,坐骨神經痛之中醫內科治療] 有位70多歲女患者,這一年來在太壹治療她腰椎退化和坐骨神經痛,狀況持續進步中。 來到太壹之前的2.3年內已經西醫開刀了4次,但依然有左側腰痛延伸左後臀腿坐骨神經疼痛。由於還有高血壓、糖尿病吃西藥控制中,本身血管彈性、末梢循環、神經不那麼好,尤其是兩
Thumbnail
腰部神經壓迫是現今許多人都有的毛病,容易造成腰痠背痛,嚴重還可能影響走路行動,最常見的原因包含:長期的姿勢不良、久坐、肥胖、缺乏運動或是運動傷害等,這些都可能慢慢讓腰椎神經壓迫找上門來!今天我們就來與大家分享乾針治療『腰痛無力』的實際案例。
之前看過一些文章,一般的筋骨退化、舊傷痠痛,蠻多人都是看骨科、疼痛科、復健科……(吃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打針,復健推拿),除此之外,等到嚴重就被建議開刀了。 回想起這麼多年來,太壹的患者如何經過中醫內科治療保養,🤜💥打破一般認為的🤔“退化年齡”和“治療方法”的迷思💬 第1️⃣位是
Thumbnail
話說田大哥進入70歲後,在二月初遭遇車禍撞擊受傷,因為整合醫院+調理得宜,得以在四周次+計約20天的調理後,自車禍後初期的脈診健康年齡70歲,降為47歲;實在值得可喜可賀喔!
肩頸疼痛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長期的辦公工作和生活壓力往往會導致這一區域的肌肉緊繃和疼痛。在這樣的情況下,整復治療作為一種專業的療法,對於肩頸疼痛的長期療效具有重要意義。現在就讓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下整復治療對肩頸疼痛的長期療效觀察。 首先,整復治療可以通過手法矯正肩頸部位的畸形和錯位,從而改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坐骨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影響約 40% 的人口。它在 30 到 50 歲的人群中更為常見,但在老年人中也經常發生,這是由於脊柱退行性疾病所致。通常坐骨神經痛是由於腰骨盆脊柱下部的一般性磨損所引起的。輕微者在腰部、大腿、小腿或腳掌出現拉扯或麻痺的感覺,嚴重者可以導致半身不遂,下肢肌肉癱瘓。
Thumbnail
脖子前傾、駝背、長短腳有救嗎?好在意體態怎麼辦?哪些情況需要物理治療?除了受傷後復健、中風的功能重建。還有減輕痠痛或疼痛、預防疾病、提升生活品質,也減少年紀漸長後身體問題重重。
Thumbnail
你有下背疼痛的困擾嗎? 醫生給你的建議是進行手術治療嗎? 你知道你可能不需要透過手術就能改善背痛問題嗎? 佛萊堡大學 (Universität Freiburg) 和杜賓根大學 (Eberhard Karls Universität Tübingen) 一項研究指出,接受保守治療(非手術)
Thumbnail
「那是一位60多歲的男士,因為嚴重背痛而就醫,才發現是攝護腺癌骨轉移。」林嘉祥教授指出,「雖然在診斷時便是第四期攝護腺癌合併單獨腰椎轉移,但是患者勇敢積極的接受各項治療,包括脊椎手術、腰椎轉移部位放射線治療、達文西根除性攝護腺癌根除手術、
[腰椎退化,坐骨神經痛之中醫內科治療] 有位70多歲女患者,這一年來在太壹治療她腰椎退化和坐骨神經痛,狀況持續進步中。 來到太壹之前的2.3年內已經西醫開刀了4次,但依然有左側腰痛延伸左後臀腿坐骨神經疼痛。由於還有高血壓、糖尿病吃西藥控制中,本身血管彈性、末梢循環、神經不那麼好,尤其是兩
Thumbnail
腰部神經壓迫是現今許多人都有的毛病,容易造成腰痠背痛,嚴重還可能影響走路行動,最常見的原因包含:長期的姿勢不良、久坐、肥胖、缺乏運動或是運動傷害等,這些都可能慢慢讓腰椎神經壓迫找上門來!今天我們就來與大家分享乾針治療『腰痛無力』的實際案例。
之前看過一些文章,一般的筋骨退化、舊傷痠痛,蠻多人都是看骨科、疼痛科、復健科……(吃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打針,復健推拿),除此之外,等到嚴重就被建議開刀了。 回想起這麼多年來,太壹的患者如何經過中醫內科治療保養,🤜💥打破一般認為的🤔“退化年齡”和“治療方法”的迷思💬 第1️⃣位是
Thumbnail
話說田大哥進入70歲後,在二月初遭遇車禍撞擊受傷,因為整合醫院+調理得宜,得以在四周次+計約20天的調理後,自車禍後初期的脈診健康年齡70歲,降為47歲;實在值得可喜可賀喔!
肩頸疼痛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長期的辦公工作和生活壓力往往會導致這一區域的肌肉緊繃和疼痛。在這樣的情況下,整復治療作為一種專業的療法,對於肩頸疼痛的長期療效具有重要意義。現在就讓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下整復治療對肩頸疼痛的長期療效觀察。 首先,整復治療可以通過手法矯正肩頸部位的畸形和錯位,從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