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單發的應該發到差不多,來一些連發仔好了。
最近因為癮頭發作買了不少,回到家拍完照完全進入聖人模式,
為什麼要買用不太到的東西?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心頭,而看到有興趣的還是買了。
為了不要讓紅色爆掉,選了濾鏡卻讓其他顏色跑掉,蠻苦手的。
外型看起來比A-300系更洗鍊,內建卻是五連發系統,著實有趣味。
要避掉檯燈的直接眩光,這系列用手喬了角度只好入鏡,大概也可以看出比例。
整體而言,可以說是十分精巧,很像是日本設計思維,
東西做小做精緻,捨去不太必要的部分,保留功能性的完整,
所以很多日本女孩子個小但什麼都有譬如三上悠亞
壓鑄金屬刀身感覺是NT CUTTER的拿手設計,但既然是這樣主打確有些地方都有瑕疵,刀身的刀庫入口感覺是脫模之後沒有再細修,我一直對這種小地方有抱怨。
後來想想,這些玩意的價格在日本就是台灣的SDI,有時候太過精益求精對成本也是浪費,用台灣人的消費習慣買日本的商品有時候就會有這種盲點吧?
按下背後的鎖定鈕解除鎖定,把滑塊跟刀庫往後抽,就可以取出保養以及補充刀片。
保養以及補充刀片完成後,復位最好先裝滑塊,再把刀庫插入推到底,
從按下"正面"按下鎖定鈕,重新鎖定就好。
若是兩個同時安裝會無法卡到正確位置(跟處男第一次找錯洞一樣)。
聲音有點韌,照理說感覺自動鎖定的效果會很好,剛好看到有人分享,
因為齒列做得太淺,咬合力道不太夠,只要切到瓦楞紙箱的厚度,自動鎖定就煞不住往後退,為這把刀的致命傷。
做為賣點的連發裝置,把舊刀片推到底,用手或鉗子往前抽出,就可以取下。
此時刀庫內的新刀片被彈性結構往前頂,接著把滑塊滑回起點復位,
新刀片就會上膛在滑塊上,大概連發跟半自動換刀都是這樣的結構。
作為較為高單價的A型美工刀,下放了L型才會有的連發結構,
搭配精巧的造型,照理說是如虎添翼,但也是過於緊湊的緣故。
滑塊刀庫抽出插入的感覺不會很順暢,固定件也沒有明顯段位,
抽換新刀片也較為費力,滑塊復位上膛新刀片的動作也是不很俐落。
會選擇連發設計,也是因為要長時間重複性工作,而多半這樣的工作,
不太會只是切切紙卡類,而是要稍微有點厚度的板材,
卻因為齒列的先天不良,自動鎖定的剎車力道不足,
造成這把刀外型很好看,實戰上卻是差強人意甚至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