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307夢想--夢想太偉大不好嗎?
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307夢想--夢想太偉大不好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夢想

課業輔導有層次,過去現在與未來;

理解脈絡最優先,優勢劣勢看明白;

徬徨少年多嘴郎,目瞪口呆一句擺;

發展夢想靠長處,目標確立不懈怠;



夢想太偉大不好嗎?

夢想太偉大不好嗎?

前兩天(2018.03)到台東舉辦外展東區的教育訓練,這一趟台東行很匆促,但是也在又一次的分享當中爬梳我自己對課業輔導的想法與看法。

「外展」就是跟博幼基金會合作的課輔單位,這些單位有教會、安置機構(育幼院)、民間團體(協會)以及學校。凡是認同博幼基金會課業輔導的單位都可以跟博幼基金會聯絡,我們會派專人到機構去拜訪,洽談合作,同時會提供免費的教材使用,也會提供免費的教育訓練,也會將博幼的課輔經驗無償且不藏私地分享給願意跟我們一起幫助弱勢學童課業輔導的機構。而且我們的服務是到府服務,每個月專員會到外展合作機構去培訓機構的老師,而且是長期的培訓,不是一兩個月,也不是只有一兩年,而是合作多久就會培訓多久。

同時也會進行課輔檢討會議,檢討的範圍從教學到課輔的管理與經營,一直到學童、家庭、學校及社區……等問題的討論與處遇,全面性地來看弱勢學童的各個層面的問題,多管齊下的尋找讓弱勢學童及其家庭發展得更好的方法,與在地的外展合作機構(不論是教會、安置機構、民間團體甚至學校)一起合作共同協助弱勢學童,可以在課後與寒暑假有一個固定可以用功讀書的地方,那裏的老師會關心這些弱勢的孩子回家有沒有吃飯?回家有沒有被打?有沒有熱水可以洗澡?有沒有乾淨且合身的衣服可以穿?有沒有合腳的鞋子可以穿?在學校有沒有被同學欺負?學校作業會不會寫?最後才是功課有沒有進步?

課業輔導最重要的是對一個人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心,關心弱勢孩子的過去是理解孩子成長的脈絡與經驗,了解孩子現在為什麼是這個樣子,了解孩子多麼努力與辛苦的在過生活,如此才不會對孩子現在的樣子誤解;關心孩子的現在是了解目前的能力與狀況,從中發現孩子的優勢與劣勢,找到孩子的起點行為,一如課業輔導一開始要先做前測才知道孩子的程度一樣,評估孩子現有的能力與優勢才能協助孩子適當的成長與進步;關心孩子的未來是協助孩子去發展夢想很重要的關鍵,很多弱勢孩子的夢想經常出現兩極化,不是沒有夢想就是夢想很偉大,偉大到在台灣幾乎都沒有人可以達成,而這兩種狀況我認為都不是太好的事情。

因為沒有夢想就沒有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沒有動力做甚麼事情就都提不起勁,同時對自己的期待與價值就會降低,如此碰到挫折時就如易產生逃避或自暴自棄的結果,這種例子很多我想不需要我贅述了。夢想太偉大不好嗎?夢想偉大當然好,但是當孩子說出偉大夢想時,他真的覺得自己做得到嗎?他也知道怎樣才能做到嗎?他也認為自己有能力做到嗎?無論碰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他的不會放棄嗎?如果這4個答案都是肯定的,那麼我就覺得這個偉大的夢想有機會可以實現,這樣的孩子不太需要擔心,但是我看到說出偉大夢想的弱勢孩子大部分上述的答案都不是肯定的,這樣怎麼能叫人放心呢?

記得有一次我跟一群青少年聊未來想從事的工作,那是一個專收12-18歲青少年的安置機構,有一半的孩子是法院裁定安置,另外一半是縣市政府社會處(局)安置的孩子。一開始我問每個孩子未來夢想的工作是甚麼,有超過一半的孩子說他們要當太空人,所以我們就花了很多時間聊在台灣現在12-18歲的青少年如何成為一個太空人,聊完之後最後我再問一次大家未來想從事的工作,太空人已經沒有人選了,而大部分的孩子都大概找到自己覺得能力所及的工作目標了。而從頭到尾我沒有否定太空人這項職業,也沒有認為孩子做不到,我只是把要成為太空人需要的條件與方法大概跟孩子分享一下而已,同時我也跟孩子一起尋找他的優勢能力與特質,這些優勢能力與特質適合做甚麼工作,不適合做甚麼工作,同時應該加強自己的是哪一方面的能力……等。

其中有一位我印象很深的孩子,大概14-15歲,從我開始講話到說道他的特質之前一直在插嘴,一直在說話,幾乎沒有停過,好幾次機構的老師與同學都制止他,停了10秒又繼續插嘴,其他同學已經快被惹毛了,老師也跟我抱歉說這個孩子就是這樣,非常喜歡講話,而且停不下來。後來,講完他的未來方向之後到課程結束至少有30分鐘,最後那30分鐘他一句話都沒說,只是靜靜地聽我跟其他孩子的討論。

猜猜看我跟孩子說了甚麼,能讓他安靜下來,罵他嗎?不是,罵他的人多的是,我沒有比別人更會罵他;恐嚇他嗎?不是,他應該從小被恐嚇的次數比吃飯的次數更多吧!求他嗎?更不是,我這輩子最討厭的就是求別人,所以不可能!那麼究竟是說了甚麼呢?輪到他的時候我第一句話說:「○○○,我覺得你的口才很好呢!」不僅是他,其他人都被我嚇了一大跳!他的眼睛瞪得超大,非常震驚!好像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樣,非常有趣。

更多感人的故事在<添翼-培力與轉變的社工路>,訂購網址:https://reurl.cc/DZxA1e

  1. 幫忙點【愛心】如果覺得這篇文章不錯,請不吝點愛心,也就是按讚,這會讓我覺得開心。❤️在文章頂端或右方(手機版在最下方)
  2. 幫忙點【收藏】是你還想要細細品味文章,我的榮幸。收藏功能在文章頂端或右方(手機版在最下方)
  3. 【贊助】、【追蹤】與【訂閱】是給我的最大鼓勵,我將持續分享寫作。(手機版在文章最下方)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01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添翼-培力與轉變的社工路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吳文炎的沙龍
72會員
202內容數
社團法人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主任/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認證社工督導。社福界資深熟男,重度工作狂,喜歡自嘲有過動症,坐不住辦公桌。喜歡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問題,希望用故事讓社會大眾更容易認識社會工作,也希望這些社會工作的故事可以鼓舞需要被協助的個案與社工,努力在社福界裡不斷尋找新世界與新視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吳文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個專題預計從2021年8月開始,每月預計至少2篇文章。 1999年8月退伍之後的我就在台中找工作,一開始本來沒有打算找社工的工作,但是經過三個多月的求職不順之後,最後還是認清自己其實是沒有賺大錢的能力與本事的,只好放棄了賺大錢的夢想,為求溫飽還是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這一趟旅程現在已經超過了20年
流動 前幾天(2018.10)參加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所舉辦的督導培訓交流座談會,討論的過程中觸發了我對社工專業累積的一些想法。
團督 什麼是決定社會工作者去留最大的因素呢? 團體督導是我擔任督導的過程中最常使用的督導方式,不論是內部督導或是外部督導皆然。 團體督導在內部督導的功能當中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因為這是整合內部意見、凝聚共識、確認目標、執行戰術、解決爭議與紛爭……等的重要時刻。
這個專題預計從2021年8月開始,每月預計至少2篇文章。 1999年8月退伍之後的我就在台中找工作,一開始本來沒有打算找社工的工作,但是經過三個多月的求職不順之後,最後還是認清自己其實是沒有賺大錢的能力與本事的,只好放棄了賺大錢的夢想,為求溫飽還是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這一趟旅程現在已經超過了20年
流動 前幾天(2018.10)參加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所舉辦的督導培訓交流座談會,討論的過程中觸發了我對社工專業累積的一些想法。
團督 什麼是決定社會工作者去留最大的因素呢? 團體督導是我擔任督導的過程中最常使用的督導方式,不論是內部督導或是外部督導皆然。 團體督導在內部督導的功能當中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因為這是整合內部意見、凝聚共識、確認目標、執行戰術、解決爭議與紛爭……等的重要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