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人不廢,我們想讓海洋變得更好!專訪海洋廢人工作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海邊工作感覺很自由、很開心、很「廢」——真的是這樣嗎?喜愛水上運動的人,可能多少都曾對教練一職心生嚮往,覺得能邊玩、邊工作,再美好不過,卻忽略了潛藏在水面下的危險與挑戰。

畢業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的鄭博元、劉軍逸,為了將正確觀念傳遞出去,他們選擇在鄰近學校的八斗子成立「海洋廢人工作室」,結合專業、創意與在地特色,打造多樣的體驗活動,讓大家懂得以保護自己、保護海洋的方式,欣賞並親近這片自然美景,同時促進地方共生。

創業最重要的兩件事

當初兩人渴望發揮所學、又不願遵循既有的研究出路,於是想了解創業這條路可不可行。「現在社會蠻支持年輕人創業,只要有好的理念與執行力,都有豐沛的資源可以支援。」鄭博元表示,其實多數人都具有良好技術與專業技能,只可惜不曉得如何將「創意」與「商業」結合,這也是創業最難的第一步。

海洋廢人工作室的創辦人,左為鄭博元,右為劉軍逸。

海洋廢人工作室的創辦人,左為鄭博元,右為劉軍逸。

再來則是「人」。對內,遇到相同理念的創業夥伴並非易事,幸運的是,已是專業獨木舟教練的劉軍逸,碰上擁有海洋生物專業、尚未有明確商業規劃的鄭博元,可說是一拍即合;然而,對外就沒那麼容易了,由於並非在地人,如何與在地建立緊密連結實為挑戰。「如果佔到他們的利益,可能會造成對立,但如果你們今天是一起賺錢,就非常有可能去帶動這群人。」鄭博元以近期和家扶基金會合作的營隊為例,他們設計了「崁仔頂魚市導覽」、「食魚教育課程」與「漁村議題分享」等環節,推廣當地特色與文化,同時扣緊既有的環保與教育議題,未來打算串連更多店家,打造更深入的體驗活動,將機會帶進地方。

由此可知,「人」是非常關鍵的因素。此次海洋廢人工作室參與的基隆青年創業補助計畫亦強化了關於人的連結,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或許很小,一群人的力量卻足以成為重要基石,藉由與其他公司一起參與座談會,分享與交流彼此的經驗,讓他們能夠從中借鏡、吸收養分。

從人延伸至資源,再拓展至整個產業,層層堆疊、環環相扣,「尤其是資源的連結,基隆市政府就扮演了幫我們媒合的角色,幫助我們很多。」劉軍逸提到,透過媒合接接觸到產業上、下游的公司,能夠有效率地接觸到相關人脈、進行資源整合,甚至有機會向相關人士請益自己遇到的問題,學習並思考更好的作法,讓新手創業家在起步時,能夠更穩定且扎實地前進。

「中繼站」是休息處,也是避難點

目前海洋廢人工作室提供獨木舟、SUP、浮潛、海洋教育和在地嚮導等多元服務,期望客人在體驗之餘,還能深入當地故事,了解海洋保育的重要性。為此,他們會在出發至中繼站休息的過程中,身體力行將遺留在海洋裡的廢棄物帶走,同時搜集素材、待休息時間進行生物解說,並視海況調整,新增浮潛或跳水活動,讓大家親身體驗海洋的美。劉軍逸強調,「我們就是在海邊過日子,希望客人來這邊能夠放鬆、交朋友,走馬看花有點可惜,希望做得更多。」

為了將理念傳達給參與者,鄭博元認為,唯有將服務流程做好、讓客人留下美好回憶,才有辦法將教育帶進去。他們會在每次出發前進行詳細宣導,讓客人了解可能的危險與狀況,畢竟海況難以預料,一旦面臨劇烈變化,就得迅速地做出判斷、引導客人應對,同時藉著隨身攜帶無線電對講機保持通訊,掌握夥伴與團員的狀況。

「無線電對講機」是海上聯繫的重要工具

「無線電對講機」是海上聯繫的重要工具

劉軍逸談到前陣子的緊急狀況,有遊客面臨突如其來的雷陣雨,因過於緊張導致獨木舟快沈船,「這時教練就很重要,要去安撫、幫助他們面對恐懼,讓他們知道,這不是會讓你害怕或受到生命危險的狀況,只是你要懂得怎麼應對。」他解釋道,這也是沿途設立多個中繼站的原因,會準備好防範措施,讓客人能夠上岸休息、重新調整划槳方式,同時檢查器具,在必要時刻能夠緊急替換。

創業是條「不歸」路

近期受到疫情衝擊,強迫暫緩腳步。他們藉機檢視過往服務、調整流程,同時開發新商品,將領域延伸至教學、危險意識、水域安全、在地文化等,期盼未來能多角化地經營更多項目。

出海必備的救生衣與器材

出海必備的救生衣與器材

為了照顧到更多元的客戶,他們也考慮擴展到桃園、新竹、苗栗、宜蘭等版圖,甚至規劃全英文服務供外國遊客體驗。雖說一切都還在評估,但「渴望讓更多人體驗到海洋的美、同時讓海洋變得更好」的心情日益膨脹,大膽地 try and error,不正是創業最重要的精神?

訪談尾聲,請兩位分別留段話給即將創業的青年,劉軍逸率先表示:「創業是條不歸路,得要有心理準備。」他感嘆,99%的創業都會失敗,自己也無法保證「海洋廢人」能夠存在多久,但有多少能力就努力去做,並鼓勵大家,只要想清楚了,就放手去做吧!

同為創業夥伴的鄭博元十分有感,正因付出不一定能歸來,創業才會被稱為不歸路,但不要因此畏手畏腳,唯有放膽嘗試,才可能獲得理想而豐碩的果實。此外,他還想提醒大家「保持熱忱」,畢竟創業過程中,各種瑣碎、繁雜的事都得攬著做,可能會逐漸消磨熱情、忘卻初衷,但這是支撐你繼續做下去的原動力,也是你未來方向的指南針,務必好好守護,才能讓每次出航都平安上岸。


SyndAvant 凝聚願意將創意與專長應用於改造社會、推進社會進步之創意人,我們稱之為 Avantist 。這一系列專訪,將帶各位認識這些 Avantist 如何經營自己的專業,運用自身才華與影響力,進而形成對社會的正面影響力。

編輯:黃羽萍
攝影:魚
核稿:Ver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yndAvant的沙龍
57會員
62內容數
想認識「社會設計」卻不知從何開始嗎?來看看記者揪底🕵️‍♀️關於社會設計的系列報導,跟著阿翻、摳題與貝克出任務🦸🏻!一起深入瞭解社會設計的理念💭、探索國內外具影響力的案例👨‍👦‍👦,成為下一個社會設計行動者吧(。・ω・。)ノ
SyndAvant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9/12
消費者應該有權選擇自己想要的包裝。如今我們能在網路上買到的東西太多了,隨之而生的是大量的包裝耗材。臺灣有一群青年成立了新創公司。他們說:我們想打造更永續的網購生態系。
Thumbnail
2022/09/12
消費者應該有權選擇自己想要的包裝。如今我們能在網路上買到的東西太多了,隨之而生的是大量的包裝耗材。臺灣有一群青年成立了新創公司。他們說:我們想打造更永續的網購生態系。
Thumbnail
2022/06/11
你參加過「森林療癒」的活動嗎? 森林療癒(以下簡稱森療)在台灣的話題度逐年上升,旅行社、飯店、國家公園、森林遊樂園等都陸續主辦過森療活動。也許大家會好奇,同樣都是與大自然接觸,森療與露營、登山、攻頂這些活動的差別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2/06/11
你參加過「森林療癒」的活動嗎? 森林療癒(以下簡稱森療)在台灣的話題度逐年上升,旅行社、飯店、國家公園、森林遊樂園等都陸續主辦過森療活動。也許大家會好奇,同樣都是與大自然接觸,森療與露營、登山、攻頂這些活動的差別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2/01/05
〔記者揪底🕵️‍♀️/綜合報導〕時光飛逝,歲月如梭,來到本系列的最後一篇報導啦!看完這麼多人都為社會注入力量💪🏼,你是否也摩拳擦掌,期待成為下一個進擊的社會設計行動者呢?話不多說,趕快和記者揪底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2022/01/05
〔記者揪底🕵️‍♀️/綜合報導〕時光飛逝,歲月如梭,來到本系列的最後一篇報導啦!看完這麼多人都為社會注入力量💪🏼,你是否也摩拳擦掌,期待成為下一個進擊的社會設計行動者呢?話不多說,趕快和記者揪底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作為大海的孩子,海平面上是我的療癒所,承接我的一切。 我以為自潛是揭開海平面下的探索,卻在專注訓練下,開啟我心流之路的發現。
Thumbnail
作為大海的孩子,海平面上是我的療癒所,承接我的一切。 我以為自潛是揭開海平面下的探索,卻在專注訓練下,開啟我心流之路的發現。
Thumbnail
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2.03 淨灘觀念差很大?!其實不浪費就是一種環保!! 淨灘不就是幫忙撿垃圾?!​ 原來有些事前準備不可少~~~​ 環保愛地球真的很困難嗎?​ 本集重點​ 📍海湧工作室做什麼​ 📍淨灘工作室的事前教育 📍環保觀念不是1和0​ ■海湧工作室做什麼​?
Thumbnail
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2.03 淨灘觀念差很大?!其實不浪費就是一種環保!! 淨灘不就是幫忙撿垃圾?!​ 原來有些事前準備不可少~~~​ 環保愛地球真的很困難嗎?​ 本集重點​ 📍海湧工作室做什麼​ 📍淨灘工作室的事前教育 📍環保觀念不是1和0​ ■海湧工作室做什麼​?
Thumbnail
除了淨灘、淨山,環保團體還做些什麼? 以環境實際案例,拆解推動改變背後重要的核心理念 而個人又如何在生活中保護環境呢?
Thumbnail
除了淨灘、淨山,環保團體還做些什麼? 以環境實際案例,拆解推動改變背後重要的核心理念 而個人又如何在生活中保護環境呢?
Thumbnail
在海邊工作感覺很自由、很開心、很「廢」——真的是這樣嗎?喜愛水上運動的人,可能多少都曾對教練一職心生嚮往,覺得能邊玩、邊工作,再美好不過,卻忽略了潛藏在水面下的危險與挑戰。
Thumbnail
在海邊工作感覺很自由、很開心、很「廢」——真的是這樣嗎?喜愛水上運動的人,可能多少都曾對教練一職心生嚮往,覺得能邊玩、邊工作,再美好不過,卻忽略了潛藏在水面下的危險與挑戰。
Thumbnail
近年來,海洋垃圾、廢棄物、汙染等問題日益嚴重,也許許多人都曾看過海鳥信天翁肚子充斥著海洋垃圾的照片和海龜鼻孔被塑膠吸管插入的影片。而位在四面臨海的台灣,可以就近為海洋做點什麼,《台灣潛水》以此為基礎,開設潛水課程,訓練喜歡冒險探索、親近大自然的民眾,潛入海洋,一點一點撿拾海底垃圾,以實踐生態保育。
Thumbnail
近年來,海洋垃圾、廢棄物、汙染等問題日益嚴重,也許許多人都曾看過海鳥信天翁肚子充斥著海洋垃圾的照片和海龜鼻孔被塑膠吸管插入的影片。而位在四面臨海的台灣,可以就近為海洋做點什麼,《台灣潛水》以此為基礎,開設潛水課程,訓練喜歡冒險探索、親近大自然的民眾,潛入海洋,一點一點撿拾海底垃圾,以實踐生態保育。
Thumbnail
第十一段  2017年3月14日體能訓練 早上6:30屋頂露台有岳大哥分享氣功新法,帶著大夥兒對著太平洋吐納,外海的浪頭冒白花,四級風,浪大不適合划竹筏出海練習。於是便移師到風平浪靜的花蓮溪出海口練耐力
Thumbnail
第十一段  2017年3月14日體能訓練 早上6:30屋頂露台有岳大哥分享氣功新法,帶著大夥兒對著太平洋吐納,外海的浪頭冒白花,四級風,浪大不適合划竹筏出海練習。於是便移師到風平浪靜的花蓮溪出海口練耐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