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分享:《台灣的勝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俄烏戰爭,讓海峽兩岸的未來重新成為熱門話題,許多人重新思考,中國攻台的機率有多高?美國的支援會到什麼程度?台灣人民捍衛國家的意志有多強、能發揮多少貢獻?諸如此類的議題還有很多。但網路上的人各說各話,可信度也很難評估,東拼西湊要接近真相並不容易。
《台灣的勝算》由曾擔任參謀總長的李喜明上將編寫,投入軍旅生涯四十多年的他,了解台灣國軍的處境,熟悉美國的想法,也一路觀察著中共解放軍的改變,這本厚達500頁的書完整記載了他對兩岸軍事關係的了解,也重申他對自己所提出的「整體防衛構想」的重視與支持,雖然寫書都多少會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在裡面,但以資訊的可信度,及觀念的可行性來說,還是會比流言蜚語好得多。
本書的前半部,著重討論兩岸的過去、現況,及可能的未來。眾所皆知,統一台灣為中共長久以來的目標之一,2012年習近平掌權時提出了「中國夢」,要以兩階段的計畫達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預計於2050前達成這個夢想,因此若中國的成長按照預期,成為超級強國,專家預測中國必定會在建國百年(2049年)前統一台灣,才算完成了「民族復興」。
然而,事情不一定要發生在最後期限。依照解放軍能力提升的幅度,不少人分析在2027年就有機會擁有成功武統台灣的能力。過去幾十年間沒有發動全面戰爭,最大的原因仍是軍事實力尚未到位,要從台灣海峽完成登陸作戰實屬不易,而過去解放軍的遠程攻擊能力,也沒有強到能牽制前來助拳的美軍,貿然攻台顯然弊大於利,但未來十年很可能變成轉捩點,若解放軍的成長持續符合預期,那在2032年習近平再度需要爭取連任時,出兵台灣以作為功績就有發生的可能。
過去曾有許多人抱持和平統一也沒什麼不好的心態,認為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能讓自己過得更好、更優渥,但新疆與香港的現況讓不少人開始明白,當中國人很可能不是較好的選擇,從一些民調就可以看出風向的改變,北京當局固然也能感受到靠著滲透、洗腦等手段要統一台灣的機會正在降低,轉向準備武統台灣也是合情合理。
而為了避免戰爭生靈塗炭,嚇阻對方勿輕舉妄動實為較明智的選擇,軍力的建置方向就必須以防禦為主,核心精神就是要對方了解,攻台可能難以達陣,還會遭逢巨大損失,既然中國預計10年內提升軍力到能成功奪台的程度,台灣自然也得做出改變及提升,讓對方到時候評估勝算時,仍覺得沒那麼簡單。老實說,明眼人應該都不會覺得台灣有能反攻大陸的可能,提升國防實力卻能被視為挑釁,實在荒謬。
書中明確點出台灣目前的國防困境,像是國防預算已經多年停滯不前,且過度集中於戰機、戰車等高大上的昂貴軍武,而非謹慎考量共軍進犯時這些高價武力能否確實發揮作用;募兵制實施後的人力減少,職業軍人不受到社會大眾所重視及尊敬,一般軍人的待遇也缺乏從軍誘因等等也讓軍隊的質與量有所不足;後備軍人的教育召集訓練也流於形式化,純粹增加一般民眾的負擔,卻又沒有因此學到可用的戰技與槍械使用技術。
從俄烏戰爭一系列的發展,可以看到擁有強大坦克、飛機與導彈的俄羅斯並無力快速拿下勝利,造價數億美元的莫斯科號被單枚只要十萬美元的海王星飛彈擊沉,拿著可攜式發射器的民兵也能擊毀沒有足夠掩護的坦克,類似這樣概念的「不對稱戰力」,應該才是沒有財力進行軍備競賽的台灣,提升國防的主要方向。
「國土防衛部隊」的建置也是李上將想推廣的策略之一,侵略外國的確靠的是正規軍隊,但保衛家園時,民兵的重要性不可忽視,尤其是防線被攻破時,能撐多久,常常靠的是人民抵抗的意志有多堅定,烏克蘭人民也在這次再次證明這樣的事實。台灣有不少人對於軍武有興趣,也對保家衛國有責任心,但不見得想成為職業軍人,這時就必須提供資源與舞台給他們發揮,制度化的國土防衛部隊能提供定期的精實作戰訓練,若能提供相對應的福利與補貼,定將能更提高有志者的意願,足以取代實際幫助有限,純惹民怨的教召。
書中也試著破解民眾對於軍購上的迷思,像是美國政府軍售的價格並無議價空間,多出的價格常是立法院要求的「工業合作技術費用」,也就是技術轉移費,但成效時常有相當有限,雖然有時是白花錢,但並非如同新聞愛炒作的軍售弊案。至於「售非所欲」及「次級產品」的質疑,則大多因為美方做戰略評估時,認為台灣適合的軍武並非我們所想,不利於抗中戰略的武器自然不賣,有些頂級產品適用於攻擊而非防守,固然也不太適合台灣,李上將也不諱言,連F16戰機這種已販售數十年的武器,對於建置「不對稱戰力」來說都可能算是奢侈,「一大堆致命的小東西」才是他認為台灣最需要的防衛武器。
本書的後半段則著重於「整體防衛構想」的戰略層面,礙於篇幅關係,許多的細節就留給有興趣的讀友慢慢品味,相當推薦久住台灣的人閱讀本書,思考台灣可能的未來,也想想自己該如何應對。
avatar-img
44會員
120內容數
每個月精選至少六本各種領域的書籍,完整讀完後的心得分享與作品介紹,內容也同時發布於Facebook粉專《這書,有讀》,以及instagram ID: ialreadyreadthisbook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少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者身為心理治療師,是想用她超過三十年的執業經驗,提醒大家,有一部分的人遇到的挫折與困境,是因為無意識地將過去人生中的遭遇帶到職場,卻不自知。
斷、捨、離的生活風格,已經引起關注許多年了,大多數的作法都是藉由除去不需要、多餘的事物,來達成簡單生活的目標,可以說是一種減法。 於是有人思考,從零開始的加法,是不是也是能達成目標的另一條路徑呢?
作者身為心理治療師,是想用她超過三十年的執業經驗,提醒大家,有一部分的人遇到的挫折與困境,是因為無意識地將過去人生中的遭遇帶到職場,卻不自知。
斷、捨、離的生活風格,已經引起關注許多年了,大多數的作法都是藉由除去不需要、多餘的事物,來達成簡單生活的目標,可以說是一種減法。 於是有人思考,從零開始的加法,是不是也是能達成目標的另一條路徑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前言】因為陸陸續續在寫軍事國防的專欄文章,所有留有一些存稿,這篇是在幾年前寫成,但再三思考後,沒有寄出的文章,因為覺得文人國防部長的時機仍然未到。但此一時彼一時,在賴清德任命文人國防部長後,決定讓這篇文章重見天日。
Thumbnail
看了這個新聞我估計中共2027年也不會武統台灣,因為中共只會用嘴巴說和軍演共機繞台,來威嚇台灣,阿中共已經做到這個地步了,就已經可以開打了中共還不直接開戰,發起戰爭。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前言】因為陸陸續續在寫軍事國防的專欄文章,所有留有一些存稿,這篇是在幾年前寫成,但再三思考後,沒有寄出的文章,因為覺得文人國防部長的時機仍然未到。但此一時彼一時,在賴清德任命文人國防部長後,決定讓這篇文章重見天日。
Thumbnail
看了這個新聞我估計中共2027年也不會武統台灣,因為中共只會用嘴巴說和軍演共機繞台,來威嚇台灣,阿中共已經做到這個地步了,就已經可以開打了中共還不直接開戰,發起戰爭。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