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學「不是」天文學!? 淺談甚麼是宇宙學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提到「宇宙」一詞時,大家最先想到的是甚麼呢?最近因FB大熱的「元宇宙」話題?還是天文學、太空科技呢?說到天文相關嘅學術研究,不知道大家又有沒有聽過「宇宙學」一詞呢?


說到天文學,相信很多人大概也知道或學過一些簡單天文知識,好像九大行星(好像改了成八大行星,不管了),知道甚麼是星系、恆星* ,亦至少有宇宙這個概念。可是一般人大都不明白甚麼是宇宙學,最多只聽過宇宙大爆炸(Big Bang Theory)霍金(Stephen Hawking),普遍也認為宇宙學屬天文學(Astronomy)的一門分支(小弟當年也是,所以起初報讀錯了物理加天文學課程…)。

*其實我比較喜歡英文的叫法,galaxy, stars, planets,比起中文甚麼也叫「星」清楚得多,而且亦省卻了因字面意思造成的誤解(註:雖然planets在古希臘文也是解作遊星,漫遊者)


宇宙學「不是」天文學

事實上,在今天的物理學範疇,天文學與宇宙學兩者是有很大差別的,尤其自上世紀,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及一系列大尺度觀察實驗出現,宇宙學正式成為一門嚴謹可量化的物理學分支後。天文學問的是「小問題」,主要是研究恆星、星系、行星這些相對規模較小的東西;宇宙學問的則是「大問題」,它的研究對象是整個宇宙,探索宇宙的結構、起源和演進過程

當然兩者有重疊,關聯的地方,但其實在大部份範疇,宇宙學與理論物理學(theoretical physics)粒子物理學(particle physics)反而更有關聯(有聽過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吧?),宇宙學亦包括研究廣義相對論(General Relativity)在極端情況下的正確性,探討相對論以外的可能性。

用歷史研究作比喻,天文學就如中史、歐洲史,窺究的是一個地區或國家的歷史,而宇宙學則像世界史,甚至是人類史,宏觀地探究整個人類社會各文明的歷史演化甚或是人類這物種與地球的起源


現行之模型ΛCDM — 我們的宇宙是「焗」出來的



raw-image

宇宙學建基於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而目前為止最成功的模型是ΛCDM模型(ΛCDM model)[1, 2],Λ代表宇宙常數/暗能量(Cosmological constant/Dark Energy),CDM代表冷暗物質(Cold Dark Matter)(註:不明白或覺得這些詞彙怪異是正常的,因為連物理學家們現時也不完全理解它們到底是甚麼。不過請不要FF完,或代入科幻小說的解說後以為自己明白了… 想了解多些它們是甚麼的話,可追看小弟接下來的拙文喔!)。

ΛCDM模型

ΛCDM這個名字簡單表述了我們宇宙的構成成份,而宇宙的演進過程則根據廣義相對論進行。站在門外漢的角度,以下是本人聽過最貼切的比喻 (credit: Dr Clare Burrage):

宇宙演化就像烘焙

就宇宙學家現時所知,宇宙的演進與焗麵包/蛋糕很相似,隨(烤焗)時間膨脹,不同的材料,成份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簡單而言,我們身處的宇宙的組成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別:宇宙常數/暗能量、暗物質和我們平常在地球,太陽系接觸到或現時物理學所認知並確認的普通物質(Normal Matter)。它們的能量密度在今天跟宇宙早期^各佔的百分比可以參考下圖 (neutrinos=微中子,photons=光子,即是光)

raw-image

^能量密度百分比在今天與宇宙早期有分別是因為不同組成成份它們能量密度隨宇宙膨脹的演化各有不同

「宅男/女」般的暗物質

物質就好比麵粉,會互相吸引,粘在一起,組織成不同結構、紋路。暗物質與普遍我們認知,日常接觸到的物質相似,同樣受重力影響會互相吸引。只是暗物質基本上有如毒男(包括小弟,好像是),近乎完全不與任何東西包括光產生作用,所以我們暫時仍只能從重力的影響間接推論出它們的存在。

神秘的暗能量

而暗能量就好比酵母,會令空間膨脹,使由物質所構成的星系、星系團間(麵粉)間的空隙(氣泡)增大。如焗麵包/蛋糕般,酵母需時發酵產生作用,暗能量亦只在已知宇宙演化過程中後期才發揮影響力佔主導角色。

暗能量在宇宙演化早期影響微乎其微(暫時公認是)。這是因為暗能量的能量密度在宇宙早期佔整體的百分比少現在很多很多,而且是微不足道,見上圖下方。與烤製麵包/蛋糕一樣,大部份的情況下也只會得出垃圾,只有特定的組成比例才可以孕育出如我們現在所見的宇宙。


總結:不要再問宇宙學家如何觀星

另外宇宙學也探討與觸及一些由古至今一直困擾人類的哲學問題,如宇宙的起源。可是有別於烘焙,宇宙只有一個,我們不可能像烤製麵包/蛋糕般,不斷製造不同宇宙出來做實驗。我們只能透過精確的觀察實驗來間接推論宇宙的歷史、演進,這是宇宙學與天文學獨有的難處,不過某程度上亦是我愛上宇宙學的原因(註:因為我其實蠻討厭做實驗的)。


最後拜託大家不要再請教小弟太空科技進程或如何觀星,亦不要再將霍金等宇宙學,理論物理學家全部通通稱作天文學家喔﹗在結束前,請容許我用很geeky的方式以The Big Bang Theory(生活大爆炸) 的主題曲作結


有空再談。


延伸閱讀:
[1]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hk/%CE%9BCDM%E6%A8%A1%E5%9E%8B
[2] 《ΛCDM:成功,疑惑和改進》,L. Perivolaropoulos著,侯磊譯(殘體勿屌)


廣東話原文版:

《乜嘢係宇宙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論盡宇宙的沙龍
0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宇宙論揭示宇宙起源和發展,大霹靂理論被廣泛認可。約137億年前,從微小歧異點爆發,宇宙誕生。早期恆星觀測帶來新挑戰,顯示宇宙演化非先前理解。然而,這驅使我們更深入探索宇宙奧秘和人類角色,持續追求知識的精神將引領解開宇宙謎團。
Thumbnail
宇宙論揭示宇宙起源和發展,大霹靂理論被廣泛認可。約137億年前,從微小歧異點爆發,宇宙誕生。早期恆星觀測帶來新挑戰,顯示宇宙演化非先前理解。然而,這驅使我們更深入探索宇宙奧秘和人類角色,持續追求知識的精神將引領解開宇宙謎團。
Thumbnail
對200年前的人來說,時間與空間的獨立性是絕對的; 對這一代的我們來說,只要稍稍接觸過科普書籍大多都聽過相對論一詞,更進階者也聽過速度越快時間越慢的概念; 而對下一代的孩子們呢?這些概念是否比我們當時還要深入日常生活的各種角落?以各種影音、作品、日常語彙展現出來?
Thumbnail
對200年前的人來說,時間與空間的獨立性是絕對的; 對這一代的我們來說,只要稍稍接觸過科普書籍大多都聽過相對論一詞,更進階者也聽過速度越快時間越慢的概念; 而對下一代的孩子們呢?這些概念是否比我們當時還要深入日常生活的各種角落?以各種影音、作品、日常語彙展現出來?
Thumbnail
即使我們對於宇宙存在之前是什麼模樣仍然一無所知, 即使天上星辰多如恆河細沙, 即使我們對比整個宇宙就像是一粒灰塵, 即使如此,我們仍然有些知曉的事情,雖然僅僅是目前為止。
Thumbnail
即使我們對於宇宙存在之前是什麼模樣仍然一無所知, 即使天上星辰多如恆河細沙, 即使我們對比整個宇宙就像是一粒灰塵, 即使如此,我們仍然有些知曉的事情,雖然僅僅是目前為止。
Thumbnail
身為天文迷,還寫了一大堆天文故事文章的我,看見這本書真的沒有免疫力,畢竟我也才剛寫完一系列關於古人的星空的故事,而這本書正好可以補上我還想要表達的許多部分,而且更加專業詳細。 這本書從遠古時期開始,從許多考古證據開始提起,直到進入中世紀,科學開始發展,書中的中點開使轉向各種科學發線,同時討論人類心智
Thumbnail
身為天文迷,還寫了一大堆天文故事文章的我,看見這本書真的沒有免疫力,畢竟我也才剛寫完一系列關於古人的星空的故事,而這本書正好可以補上我還想要表達的許多部分,而且更加專業詳細。 這本書從遠古時期開始,從許多考古證據開始提起,直到進入中世紀,科學開始發展,書中的中點開使轉向各種科學發線,同時討論人類心智
Thumbnail
甚麼是宇宙學? 用歷史研究作比喻,天文學就如中史、歐洲史,窺究的是一個地區或國家的歷史,而宇宙學則像世界史,甚至是人類史,宏觀地探究整個人類社會各文明的歷史演化甚或是人類這物種與地球的起源。
Thumbnail
甚麼是宇宙學? 用歷史研究作比喻,天文學就如中史、歐洲史,窺究的是一個地區或國家的歷史,而宇宙學則像世界史,甚至是人類史,宏觀地探究整個人類社會各文明的歷史演化甚或是人類這物種與地球的起源。
Thumbnail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歷經了各種曲折,即便經過極大的努力,至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布萊森以幽默、驚奇的方式,將整部跌宕起伏的科學史壓縮到《萬物簡史》之中,帶
Thumbnail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歷經了各種曲折,即便經過極大的努力,至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布萊森以幽默、驚奇的方式,將整部跌宕起伏的科學史壓縮到《萬物簡史》之中,帶
Thumbnail
先前的專題文章[宇宙的種類與數量]中提到 我們所生存的宇宙是非常的廣大 廣大到無際無邊 但實際上我們所生存的宇宙體積並不是最廣大的 最廣大的是容納無數宇宙的虛空 那才是廣大到無際無邊 原先虛空中,宇宙存在的樣式與種類非常多樣 宇宙從大小、規模、種類、樣式來區分
Thumbnail
先前的專題文章[宇宙的種類與數量]中提到 我們所生存的宇宙是非常的廣大 廣大到無際無邊 但實際上我們所生存的宇宙體積並不是最廣大的 最廣大的是容納無數宇宙的虛空 那才是廣大到無際無邊 原先虛空中,宇宙存在的樣式與種類非常多樣 宇宙從大小、規模、種類、樣式來區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要探討的是虛空與宇宙 上下四方稱為宇,古往今來稱為宙 宇指的是空間,宙指的是時間 只要是獨立、封閉的一方世界與空間 裡面能容納無數的星系、星球、大陸板塊等 皆可視為一個獨立運作的宇宙 在我們人類的認知裡 我們所生存的宇宙是非常的廣大,廣大到無際無邊
Thumbnail
這篇文章要探討的是虛空與宇宙 上下四方稱為宇,古往今來稱為宙 宇指的是空間,宙指的是時間 只要是獨立、封閉的一方世界與空間 裡面能容納無數的星系、星球、大陸板塊等 皆可視為一個獨立運作的宇宙 在我們人類的認知裡 我們所生存的宇宙是非常的廣大,廣大到無際無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