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萬物簡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歷經了各種曲折,即便經過極大的努力,至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布萊森以幽默、驚奇的方式,將整部跌宕起伏的科學史壓縮到《萬物簡史》之中,帶領讀者從一無所知,到近乎無所不知。
每個人一生中,總會有幾本影響自己至深的書,而這套布萊森所寫的《萬物簡史》是我的其中一本,約在國中誤打誤撞看到了他的出版(有四本),打開了我對這世界的認識,對世界的求知慾也是從那刻開始,內容這邊不多介紹,但介紹一下那麼多科普書籍,我卻最推薦這本的原因。
作者是所謂的門外漢
為什麼門外漢值得被推薦?這本是布萊森自己想多了解這個世界,於是身體力行的開始探討,他找碴了許多資料,訪問了許多學者,尋求許多幫助,匯集了這本門外漢也看得懂的科普書。
我看過許多相關的科普書,雖然有些學者很努力的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解說給大眾知道,但這類的作者少之又少,很多都是買十本看能不能看懂三本的機率。再來就是受限於翻譯者的功力,有些翻譯可能也是相關的學者,所以翻譯看得懂作者的表達,但譯者翻出來的未必讀者看得懂。
下面節錄內容一段的比喻,這段比喻在當年國中的我,看到時才知道:這世界真的很大很大,超乎我的想像。
把地球縮成一粒小豌豆(直徑約0.5公分)的話,木星會距離太陽300公尺遠,而冥王星跟太陽的距離則足足會有2.4公里。由於冥王星的直徑還不到地球直徑的五分之一,所以照比例來說,它比一粒小米還小了許多,大約跟英文裡的句點差不多。
從望遠鏡裡發現這個宇宙的學者們,你們真的很偉大。
當我們快到冥王星附近時,我們的太陽,這個受人愛戴、溫暖、能烤焦皮膚、生命之源的太陽,已經縮到只有大頭針的針頭那樣小了,看起來與天上明亮的星星差不多。
布萊森的口吻相當『平民』,於是我們平民的門外漢也是比較簡單的可以了解更多,除此之外,他文字提到的、可以引起學生興趣的地方很多,我也滿推薦給幫小孩找課外讀物的家長。
學到相關科學史
不管學習內容是什麼,許多人都不會否認相關的歷史的重要性。
這套從宇宙的起源開始探討,並且隨著歷史脈絡慢慢推砌成我們現在所認知的世界。畢竟,許多歷史相關因素互相影響,我們並不是一開始就知道地球有多重,也不是一開始就知道地球有多老。
甚至,不知道相關困難在哪,都會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要知道當時相關學者想測量這些付出多大的努力跟心力。
目前地球重量的最佳估計值是59.725億兆噸,跟卡文迪西當年得到的結果僅相差約一個百分點而已。更有趣的是,卡文迪西這麼折騰了一年,得到的結果只是證實了一百一十年前,牛頓沒靠任何實驗數據所做的估計,竟然正確無誤。
如果問說這些重要嗎?當然重要,他們套用在許多公式裡都是成就今日科技的一部份。
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永遠會有一些能量浪費掉。你不可能擁有永遠持續運動的機器,因為無論機器的效率多好,還是會損耗能量,最後一定會停下來。
了解自己(物理上的)
這套書偏向於這個宇宙的無到有,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所在世界怎麼形成?這些對我們有多重要?
我們腳踩的地球還有多少我們不了解的?地震?海洋?
我們頭頂的星空那麼浩瀚,但宇宙的生命真的只有我們嗎?
歐特雲是一塊極龐大的天體範圍,裡面有許多飄浮竄動的彗星。那麼太空船經過了冥王星後,還得繼續全速跑上一萬年才到得了歐特雲。
有些外星人懷疑論者並不是懷疑宇宙生命的存在,而是這宇宙太大了,他們真的找的到我們嗎?
即便真的找到了,真的可以像科幻片介紹的這樣來去自如嗎?
已故的知名物理學家霍金相信有宇宙生命,但他不認為跟高等生物接觸是好的,這是他對生命本能的顧忌。我們尚且無法做到在宇宙來去自如,如果那些高等科技的生物發現我們的存在,並且可以做到我們做不到的,那麼實力就已說明的相當清楚。
我倒是覺得越高智慧的存在,有時也會對生命更尊重,我並沒霍金的悲觀,但我認為他是對的,畢竟上對下權力不對等的問題,沒人會想放棄自己的優勢。
並不是宇宙限制我們的想像力,是很多東西不是信心喊話「我相信」就能解決的(笑)。
+++HacHi+++
avatar-img
0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acH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Wild: From Lost to Found on the Pacific Crest Trail 走進世界的荒境,走出人生的荒蕪。人需要的不是「逃避的出口」,而是「面對的入口」。 當初看這本時,對於雪兒這樣不管不顧的衝動有點膽戰心驚,她未必什麼準備都沒有,但她真的準備不周。不過同樣一件事情,晚
The Psychology of Money : Timeless Lessons on Wealth, Greed, and Happiness 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 理財小白 關於自己在理財這塊,是非常小白。雖然有朋友可以問,但總是一知半解,看了一些理財書,卻把自己看得膽戰心驚。
The Less People Know About Us: A Mystery of Betrayal, Family Secrets, and Stolen Identity 一個關於背叛、家庭祕辛與身分盜竊的未解之謎 故事要從Axton在11歲家裡信件開始遺失說起...... 幾年前就曾在FB
우리가 우리를 우리라고 부를 때 韓國史上最大宗數位性暴力犯罪吹哨者「追蹤團火花」直擊實錄 【兩個誤入殘酷世界的女大學生】 自己在閱讀小說,不管是多獵奇或挑戰人性的故事安排,大多都可以順利消化。但當我知道這故事是「真人真事」或者「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我整個人就會非常不舒服,會有一個名為「人性黑暗」
不可碰觸的記憶禁區,鏡頭下的西藏文革,第一次披露(新版) 我一直對西藏有種憧憬。 這種憧憬非常莫名,覺得是與生俱來的吧? 我對佛教接觸的很早,大約在國小一二年級,對於佛教分了很多教派也不是很清楚,單純只覺得佛經可以讓我很祥和。 後來長大後漸漸離開佛教的信仰,應該說是我常上的佛堂讓我對信仰感到迷茫。後
Why does Prince Charming Wander Around? 這本是由故事去切入當時歷史背景的書,雖然書名是取「童話」,但其實作者選書並沒有只限定童話故事,世界名著經典也在範圍。 開頭第一篇就滿引人注意,講的就是童話故事裡多如牛毛的王子們。(當然公主也是) 其實以前也曾想過哪來那麼
Wild: From Lost to Found on the Pacific Crest Trail 走進世界的荒境,走出人生的荒蕪。人需要的不是「逃避的出口」,而是「面對的入口」。 當初看這本時,對於雪兒這樣不管不顧的衝動有點膽戰心驚,她未必什麼準備都沒有,但她真的準備不周。不過同樣一件事情,晚
The Psychology of Money : Timeless Lessons on Wealth, Greed, and Happiness 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 理財小白 關於自己在理財這塊,是非常小白。雖然有朋友可以問,但總是一知半解,看了一些理財書,卻把自己看得膽戰心驚。
The Less People Know About Us: A Mystery of Betrayal, Family Secrets, and Stolen Identity 一個關於背叛、家庭祕辛與身分盜竊的未解之謎 故事要從Axton在11歲家裡信件開始遺失說起...... 幾年前就曾在FB
우리가 우리를 우리라고 부를 때 韓國史上最大宗數位性暴力犯罪吹哨者「追蹤團火花」直擊實錄 【兩個誤入殘酷世界的女大學生】 自己在閱讀小說,不管是多獵奇或挑戰人性的故事安排,大多都可以順利消化。但當我知道這故事是「真人真事」或者「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我整個人就會非常不舒服,會有一個名為「人性黑暗」
不可碰觸的記憶禁區,鏡頭下的西藏文革,第一次披露(新版) 我一直對西藏有種憧憬。 這種憧憬非常莫名,覺得是與生俱來的吧? 我對佛教接觸的很早,大約在國小一二年級,對於佛教分了很多教派也不是很清楚,單純只覺得佛經可以讓我很祥和。 後來長大後漸漸離開佛教的信仰,應該說是我常上的佛堂讓我對信仰感到迷茫。後
Why does Prince Charming Wander Around? 這本是由故事去切入當時歷史背景的書,雖然書名是取「童話」,但其實作者選書並沒有只限定童話故事,世界名著經典也在範圍。 開頭第一篇就滿引人注意,講的就是童話故事裡多如牛毛的王子們。(當然公主也是) 其實以前也曾想過哪來那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孟硯老師回饋:雖然這篇感覺原文是個很簡短的科普新聞,我自己從你的分析報告中,就有好多想提問的問題,例如:為什麼相對來說離地球近,但是比較晚才發現呢?這個命名稱為躲貓貓,是有什麼緣由嗎?這個星系是太陽系的規模,核心是一顆恆星的「行星系統」,還是是像銀河系,是充滿了很多顆的恆星呢?
Thumbnail
最近在看一些地球物理學上的基本常識。每次提及宇宙、地球的距離和歷史都以光年、億年起為談論單位。霎時間覺得以人類角度看來,身為地球的統治者這個物種其實亦應該稍為有點妄自菲薄,知道自己只是全世界中的一顆微塵。今天就寫一下清楚自己的渺小,也可以成為喜歡自己的頑固微塵。 微塵的選擇 每個人都會迎來生
我們經常聽到「人定勝天」這句話,然而,這種想法多半來自於對宇宙的無知。實際上,人類所掌握的知識微乎其微,我們對宇宙的了解僅僅是冰山一角。 頻繁的天災和事故提醒我們,人類無法與大自然抗衡。地球在浩瀚宇宙中如同一粒沙子。身處其中的人類自然更顯渺小,人類的力量相對於浩瀚的宇宙實在有限。與其自負,不如謙卑
Thumbnail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一顆心能容納一個世界 世界又能容納多少個心 若心是世界 那麼廣漠的宇宙就是本體 那麼我們該與宇宙相契合 來自於廣漠 緩緩地舒展從四十六億年前的一個偶然 盤古從雞蛋中一聲吆喝起了大霹靂 此後生命偶然地來到地球 世界於焉存在 宇宙有多大心就有多大   學庸
Thumbnail
在美娜多島上的旅行中,我體會到了宇宙的浩瀚與生命的短暫。克卜勒超新星的出現和消逝,以及類地行星開普勒452b的發現,讓我深刻反思人類的渺小和生命的可貴。在無數巧合中,我找到了與他人的聯繫和共鳴,證明雖然生命短暫,但我們並不孤單。這次旅行讓我意識到,要珍惜當下,用情感和啟示去體驗生命的美好。
Thumbnail
看完這一本才對它的宇宙觀有了粗淺的瞭解與認識。 在更高的維度中,沒有時間、空間的概念;過去、現在、未來並不是線性的因果關係,而是可以併存的。 並且宇宙是一體,而我們只是極微小的一部分
Thumbnail
說到木星,應該大家都知道這是我們太陽系中最大的一顆行星;小時候在課外讀物上也都常常看到木星的介紹,那麼木星和我們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 自然方面: 不知道大家平常會不會仰望星空?在城市中由於光害的關係,我們能夠看到的星星很有限,不過有一些亮度(視星等)比叫亮的星星還是很容易看見的,其中就包括木星,
Thumbnail
  大約在一百三十八億年前經歷所謂的大霹靂之後宇宙的物質、能量、時間、空間才應運而生。宇宙的這些基本特徵,就成了「物理學」。    在這之後過了大約三十萬年,物質和能量開始形成複雜的結構,稱為原子,然後進一步構成分子。至於這些原子和分子的故事、以及他們如何交互作用,就成了「化學」。    大約在
昨天聽到一句話:閱讀和鴐馭文字的極限,就是宇宙的邊界!原來以為只是酸秀才的窮嚼蛆,後來想想,還真的有點道理。 宇宙自古而來就是那麼大,科技愈發達,只是知道好像又更大了。釋迦牟尼拒絕回答這個問題、孔子說:六合之外 存而不論。要一直充實知識,才知道又發現了什麼星系。當孩子問你,宇宙有多大時?你能怎麼形
以前我總不解什麼是向宇宙下訂單 宇宙何其大、何其浩瀚 人類只不過是這宇宙的一個小分子 那樣地不成比例 對比宇宙 人類猶如小螞蟻 只能仰望興嘆 或許這就是沒有立定目標沒有計畫的過一天算一天 以至於無法選擇相信與付諸行動 那樣的膽小如鼠的我 或許也跟我的原生家庭有關 如何擺脫這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孟硯老師回饋:雖然這篇感覺原文是個很簡短的科普新聞,我自己從你的分析報告中,就有好多想提問的問題,例如:為什麼相對來說離地球近,但是比較晚才發現呢?這個命名稱為躲貓貓,是有什麼緣由嗎?這個星系是太陽系的規模,核心是一顆恆星的「行星系統」,還是是像銀河系,是充滿了很多顆的恆星呢?
Thumbnail
最近在看一些地球物理學上的基本常識。每次提及宇宙、地球的距離和歷史都以光年、億年起為談論單位。霎時間覺得以人類角度看來,身為地球的統治者這個物種其實亦應該稍為有點妄自菲薄,知道自己只是全世界中的一顆微塵。今天就寫一下清楚自己的渺小,也可以成為喜歡自己的頑固微塵。 微塵的選擇 每個人都會迎來生
我們經常聽到「人定勝天」這句話,然而,這種想法多半來自於對宇宙的無知。實際上,人類所掌握的知識微乎其微,我們對宇宙的了解僅僅是冰山一角。 頻繁的天災和事故提醒我們,人類無法與大自然抗衡。地球在浩瀚宇宙中如同一粒沙子。身處其中的人類自然更顯渺小,人類的力量相對於浩瀚的宇宙實在有限。與其自負,不如謙卑
Thumbnail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一顆心能容納一個世界 世界又能容納多少個心 若心是世界 那麼廣漠的宇宙就是本體 那麼我們該與宇宙相契合 來自於廣漠 緩緩地舒展從四十六億年前的一個偶然 盤古從雞蛋中一聲吆喝起了大霹靂 此後生命偶然地來到地球 世界於焉存在 宇宙有多大心就有多大   學庸
Thumbnail
在美娜多島上的旅行中,我體會到了宇宙的浩瀚與生命的短暫。克卜勒超新星的出現和消逝,以及類地行星開普勒452b的發現,讓我深刻反思人類的渺小和生命的可貴。在無數巧合中,我找到了與他人的聯繫和共鳴,證明雖然生命短暫,但我們並不孤單。這次旅行讓我意識到,要珍惜當下,用情感和啟示去體驗生命的美好。
Thumbnail
看完這一本才對它的宇宙觀有了粗淺的瞭解與認識。 在更高的維度中,沒有時間、空間的概念;過去、現在、未來並不是線性的因果關係,而是可以併存的。 並且宇宙是一體,而我們只是極微小的一部分
Thumbnail
說到木星,應該大家都知道這是我們太陽系中最大的一顆行星;小時候在課外讀物上也都常常看到木星的介紹,那麼木星和我們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 自然方面: 不知道大家平常會不會仰望星空?在城市中由於光害的關係,我們能夠看到的星星很有限,不過有一些亮度(視星等)比叫亮的星星還是很容易看見的,其中就包括木星,
Thumbnail
  大約在一百三十八億年前經歷所謂的大霹靂之後宇宙的物質、能量、時間、空間才應運而生。宇宙的這些基本特徵,就成了「物理學」。    在這之後過了大約三十萬年,物質和能量開始形成複雜的結構,稱為原子,然後進一步構成分子。至於這些原子和分子的故事、以及他們如何交互作用,就成了「化學」。    大約在
昨天聽到一句話:閱讀和鴐馭文字的極限,就是宇宙的邊界!原來以為只是酸秀才的窮嚼蛆,後來想想,還真的有點道理。 宇宙自古而來就是那麼大,科技愈發達,只是知道好像又更大了。釋迦牟尼拒絕回答這個問題、孔子說:六合之外 存而不論。要一直充實知識,才知道又發現了什麼星系。當孩子問你,宇宙有多大時?你能怎麼形
以前我總不解什麼是向宇宙下訂單 宇宙何其大、何其浩瀚 人類只不過是這宇宙的一個小分子 那樣地不成比例 對比宇宙 人類猶如小螞蟻 只能仰望興嘆 或許這就是沒有立定目標沒有計畫的過一天算一天 以至於無法選擇相信與付諸行動 那樣的膽小如鼠的我 或許也跟我的原生家庭有關 如何擺脫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