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磁場不是你的磁場|科學素養隨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hoto by Phil Botha on Unsplash

你的磁場不是你的磁場,你的酵素也不是你的酵素

科學哲學讀書會在讀《哲學的追問》,最近談到了「科學概念」與「自然概念」,為了更直觀的區分,我把自然概念暫時稱為「日常概念」。
聯想到最近在思考的問題:
對200年前的人來說,時間與空間的獨立性是絕對的;
對這一代的我們來說,只要稍稍接觸過科普書籍大多都聽過相對論一詞,更進階者也聽過速度越快時間越慢的概念;
而對下一代的孩子們呢?這些概念是否比我們當時還要深入日常生活的各種角落?以各種影音、作品、日常語彙展現出來?
『在很大程度上,人們不是理解了萬有引力,而是乾脆把它接受了下來。』
《哲學的追問,科學的革命》
仔細思考,還可以舉出更多的例子: 地球、行星運行、適者生存、板塊運動、酵素、磁場、能量、生態平衡......等等。而這些概念,多數人並不是從生活中萃取出來的,而是被告知的;他們不是理解,而只是接受它。
只有少數人,會想要窮究其起因,想要用身體去體會,想要經歷這些概念誕生的過程。這種人,可以說是天生就在科學素養的道路上走得比較遠。

科學概念從日常生活中借語詞去使用,又往回滲透到日常概念之中。
而這對科學領域教學會產生什麼影響?
最顯而易見的,是科學概念的日常概念化先備化
因此一個小學生可以輕易地問出:
「為什麼沒辦法超越光速?」、「光有質量嗎?」、「光能不能倒退?」
等等我們可能會誤以為是超齡或是有創意的問題,但其實是這個年紀本來就可能會問出的問題。(註1.)
這和問了相同問題的科學家有著本質上的差別,就如同我們不會把史前洞窟壁畫歸類為野獸派畫風(或者其他什麼的)一樣。
引用一段我以前遇到的孩子的經驗:
在觀星平台,一個可愛的小弟弟(學齡前)向我分享:「黑洞的質量很大喔!」
我:「真的喔,可是什麼是質量?」
小弟支支吾吾:「嗯…欸…就是……資源很多的意思!」
這個年紀的孩子,能夠理解的概念的特徵不會變,但他們能夠碰觸的日常語彙已經和上一代的我們不同了。
但這是否也表示,我們可以踩在這個先備日常概念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說明和教學?
也許,有些概念可以不用再經過國小 > 國中 > 高中的階段性接受與推翻的過程?
但書中也一再強調:
『很多科普書都會在「序言」裡聲明:本書中一個數學公式都沒有,或者聲明:我將盡量少用數學公式。這無非是表明,只有去掉數學公式普通人才能讀懂。然而去掉數學公式之後,就產生了牛頓在這裡所說的望文生義,很多科學概念就成了漫畫。

「求助於直覺或使用通常語言去解釋新的以數學為基礎的概念或預言……經常是十分有用的……但卻不總是正確的,而且有時會嚴重地誤導。物理學普及讀物中充滿了讓讀者以為他們已經理解了的偽解釋。」』
究竟對一個非科學領域的人來說,科學素養具體是什麼?又要如何養成?
每次思考,都覺得是一條跨度超過20年的路,只能一邊看著前輩畫下的地圖,一邊獨自摸索。
2021.12.07
註1. 必須聲明,沒有覺得這類的問題不好,只是覺得正確認知問題是有助於如何回應的。
avatar-img
37會員
70內容數
以輔自然教育工作室目前是傻剛的個人工作室。位於桃園,常態活動範圍以北部為主。關注自然領域與科學領域課程、野地教育,與自主學習。陪著孩子,開拓空間的廣度,理解時間的深度,並拓展自身的可能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傻剛的胡思亂想 的其他內容
傻剛~~~~ 有一件事想請教你~~ 想問你有沒有一些書單,是作為一個教育者必讀的~~ 「試圖回答這種問題的我是不是太囂張了。」 一邊和自己的反應對抗,一邊整理想法,就打成了一篇文章......
多數人在小學階段(到國中甚至高中也是), 學書寫閱讀語文作文不只是為了書寫閱讀語文作文, 學手作木工捏陶繪畫不只是為了手作木工捏陶繪畫, 學數學哲學科學人社不只是為了數學哲學科學人社, 學游泳跑酷登山打球不只是為了游泳跑酷登山打球。 怎麼說?用食物來舉例。
物理學是一門教起來超級麻煩的學問,不僅是因為它違反直覺、違反生活經驗、使用繞圈圈又抽象的語句、充滿著公式與符號,更是因為它蘊含著歷史。 整門物理學,就是由人類宇宙觀演變的歷史所構築而成......
「我想看看你怎麼帶人進行探索的。」 就因為仲甫當時的一句話,我決定跟著跳坑了,抱著「最差就是利用這次機會整理這幾年的學習與經驗」而決定接下...... 於是最後我們敲定了一條,課前與課後、室內與室外互相呼應的路線......
我覺得面對孩子的學習,我們能做的好像都不脫這三者: 1. 將你冒險(學習)的方法教給他...
「...我們總以為自己在宇宙中有什麼特權,​ 但事實上,這顆星球不過是一粒孤單的微塵,​ 被裹在浩瀚的黑暗中。而據人類有限的認知,​ 沒有任何外來力量,能幫助我們救贖自己。...」
傻剛~~~~ 有一件事想請教你~~ 想問你有沒有一些書單,是作為一個教育者必讀的~~ 「試圖回答這種問題的我是不是太囂張了。」 一邊和自己的反應對抗,一邊整理想法,就打成了一篇文章......
多數人在小學階段(到國中甚至高中也是), 學書寫閱讀語文作文不只是為了書寫閱讀語文作文, 學手作木工捏陶繪畫不只是為了手作木工捏陶繪畫, 學數學哲學科學人社不只是為了數學哲學科學人社, 學游泳跑酷登山打球不只是為了游泳跑酷登山打球。 怎麼說?用食物來舉例。
物理學是一門教起來超級麻煩的學問,不僅是因為它違反直覺、違反生活經驗、使用繞圈圈又抽象的語句、充滿著公式與符號,更是因為它蘊含著歷史。 整門物理學,就是由人類宇宙觀演變的歷史所構築而成......
「我想看看你怎麼帶人進行探索的。」 就因為仲甫當時的一句話,我決定跟著跳坑了,抱著「最差就是利用這次機會整理這幾年的學習與經驗」而決定接下...... 於是最後我們敲定了一條,課前與課後、室內與室外互相呼應的路線......
我覺得面對孩子的學習,我們能做的好像都不脫這三者: 1. 將你冒險(學習)的方法教給他...
「...我們總以為自己在宇宙中有什麼特權,​ 但事實上,這顆星球不過是一粒孤單的微塵,​ 被裹在浩瀚的黑暗中。而據人類有限的認知,​ 沒有任何外來力量,能幫助我們救贖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春夏必備的超透氣洞洞鞋! Q彈厚底可以無痛增高 走起來也更舒適~ 還能一秒變換涼鞋、拖鞋! 鞋身用造型和紋路去展現質感 讓素色鞋面更百搭! 隨意簡單的搭配就很好看 就連休閒洋裝打起來也無違和! 這個夏天一定要擁有一雙洞洞鞋吧✌︎(°͈ꆚ°͈)ว 📣Crocs洞洞鞋限時下殺只要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Thumbnail
那一場 突如其來的雨 打濕了 我腳下的泥土 每一步都深深陷進去 你駕車匆匆離去 那一幕 記得傍晚的雲 灰濛濛 費力拔起的雙腳 停在迷霧
壞磁場的房子你也會習慣的 . 這也是社友告訴我的。 . 某社友住在媽媽家很長一段時間好幾年, 她住那邊的時間,基本上不太會感覺頭痛或身體不舒服, 只是會被鬼騷擾然後睡不太好, 後來,處理完畢 + 搬新家 ( 我幫她找的好磁場房子 ), 新房子住起來很好很舒服, 隔很久之後,她有事又
Thumbnail
有沒有聽過你身邊最親近的六個人平均起來就是你的程度?我忘了我在哪讀到這段話,仔細想想確實要其道理,畢竟跟我們親近的人必定都是思想上我們能認可的人,認知程度基本上也都是差不多的,可是你有特別想過什麼樣的人特別容易被你吸引嗎? 先舉我自身的經驗,過去我曾是一個憤青看什麼都不順眼,那時我特別容易吸引
Thumbnail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每個人的能量場容易受到外界影響而受到幹擾。本文提供14種簡單實用的能量場淨化與保護方法,幫助大家排除負面能量,提升正能量,保持身心靈的平衡與健康。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恢復個人的能量場,還能促進情緒的穩定,讓我們在生活中更具應對挑戰的能力。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光的物理學,特別是光電效應與波粒二象性之間的關係。透過分析謝育哲的文章《光之物語——光的身世之謎》,讀者能更好地理解光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及其背後的歷史與實驗過程。文章對於近代物理的理解過程以及學術界的發展也提供了簡要的評價,並引發了對波粒二象性概念的深入思考。
Thumbnail
物理學家告訴我們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同一時刻。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差別,只不過是一種頑固的錯覺。愛因斯坦使我們明白,過去的事件並非永遠消失,而是存在並發生於此時此刻。同樣的,所有的未來事件也早已存在。源頭並不經驗時間,但人世間的我們卻感受到結構嚴謹的時間。事實上,時間的本質是具包容性的。時間既是同步的
Thumbnail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究竟是什麼?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仍是未解之謎。不過,某些理論和概念或許能夠提供一些線索。其中一個概念是「統一場」的想法,即宇宙中所有現象都是互相連結的,源自於單一的基本實體。這個場跨越了物質、能量、空間和時間(MEST)的傳統範疇,形成了現實的統一描述。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Thumbnail
本文介紹瞭如何避免被所謂的“能量黑洞”耗盡能量。當你不斷聽取他人的負面情緒,並成為他們的能量充電站時,你的磁場就會失衡,進而影響你的整體能量,甚至導致自我價值感的流失。文章提供了針對能量流失的警示訊號以及自我充電的方法,並強調了不要當別人的充電站,也不要主動靠近能量黑洞。
Thumbnail
宇宙是交織相連的這個想法不是新的; 千百年來,在東方的哲學思想裡,這樣的想法一直存在。新奇的是,西方科學慢慢開始理解這些古老的思想可能是正確的。 道路與邁向歸途… 一種家的安全感… 一切萬有在幫你指越路嗎? 還是使用一體的內在感官? 小螞蟻隨便亂爬… 找得到路回家嗎? 好像永遠勇往直前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春夏必備的超透氣洞洞鞋! Q彈厚底可以無痛增高 走起來也更舒適~ 還能一秒變換涼鞋、拖鞋! 鞋身用造型和紋路去展現質感 讓素色鞋面更百搭! 隨意簡單的搭配就很好看 就連休閒洋裝打起來也無違和! 這個夏天一定要擁有一雙洞洞鞋吧✌︎(°͈ꆚ°͈)ว 📣Crocs洞洞鞋限時下殺只要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Thumbnail
那一場 突如其來的雨 打濕了 我腳下的泥土 每一步都深深陷進去 你駕車匆匆離去 那一幕 記得傍晚的雲 灰濛濛 費力拔起的雙腳 停在迷霧
壞磁場的房子你也會習慣的 . 這也是社友告訴我的。 . 某社友住在媽媽家很長一段時間好幾年, 她住那邊的時間,基本上不太會感覺頭痛或身體不舒服, 只是會被鬼騷擾然後睡不太好, 後來,處理完畢 + 搬新家 ( 我幫她找的好磁場房子 ), 新房子住起來很好很舒服, 隔很久之後,她有事又
Thumbnail
有沒有聽過你身邊最親近的六個人平均起來就是你的程度?我忘了我在哪讀到這段話,仔細想想確實要其道理,畢竟跟我們親近的人必定都是思想上我們能認可的人,認知程度基本上也都是差不多的,可是你有特別想過什麼樣的人特別容易被你吸引嗎? 先舉我自身的經驗,過去我曾是一個憤青看什麼都不順眼,那時我特別容易吸引
Thumbnail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每個人的能量場容易受到外界影響而受到幹擾。本文提供14種簡單實用的能量場淨化與保護方法,幫助大家排除負面能量,提升正能量,保持身心靈的平衡與健康。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恢復個人的能量場,還能促進情緒的穩定,讓我們在生活中更具應對挑戰的能力。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光的物理學,特別是光電效應與波粒二象性之間的關係。透過分析謝育哲的文章《光之物語——光的身世之謎》,讀者能更好地理解光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及其背後的歷史與實驗過程。文章對於近代物理的理解過程以及學術界的發展也提供了簡要的評價,並引發了對波粒二象性概念的深入思考。
Thumbnail
物理學家告訴我們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同一時刻。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差別,只不過是一種頑固的錯覺。愛因斯坦使我們明白,過去的事件並非永遠消失,而是存在並發生於此時此刻。同樣的,所有的未來事件也早已存在。源頭並不經驗時間,但人世間的我們卻感受到結構嚴謹的時間。事實上,時間的本質是具包容性的。時間既是同步的
Thumbnail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究竟是什麼?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仍是未解之謎。不過,某些理論和概念或許能夠提供一些線索。其中一個概念是「統一場」的想法,即宇宙中所有現象都是互相連結的,源自於單一的基本實體。這個場跨越了物質、能量、空間和時間(MEST)的傳統範疇,形成了現實的統一描述。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Thumbnail
本文介紹瞭如何避免被所謂的“能量黑洞”耗盡能量。當你不斷聽取他人的負面情緒,並成為他們的能量充電站時,你的磁場就會失衡,進而影響你的整體能量,甚至導致自我價值感的流失。文章提供了針對能量流失的警示訊號以及自我充電的方法,並強調了不要當別人的充電站,也不要主動靠近能量黑洞。
Thumbnail
宇宙是交織相連的這個想法不是新的; 千百年來,在東方的哲學思想裡,這樣的想法一直存在。新奇的是,西方科學慢慢開始理解這些古老的思想可能是正確的。 道路與邁向歸途… 一種家的安全感… 一切萬有在幫你指越路嗎? 還是使用一體的內在感官? 小螞蟻隨便亂爬… 找得到路回家嗎? 好像永遠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