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三國時代最強大的「繼承人」?
是改朝換代,但是打仗很失敗,搞到民不聊生的曹丕?
還是有齊桓之賢,從老爸那邊繼承了神卡諸葛亮的劉禪?
或許,更多人會選擇,整合江東混亂勢力稱帝的孫權。
但我們今天要說劉璋。
且讓我們看看,劉璋夠不夠格跟孫權一較高下。
劉璋對抗內憂外患,稱霸益州二十一年。
事實上,劉璋跟孫權最大的差別,恐怕僅僅是寄生獸劉備最後選擇的宿主是劉璋而已。
為什麼諸葛亮建議寄生益州?因為益州的土地肥沃糧食產出遠勝江東。
要說到內裡的政治鬥爭局勢,益州的噁心程度絕對不輸江東。
劉焉有四個兒子,其中兩個在李傕亂政時被殺。
陳壽一方面說劉瑁是小子,一方面又說劉瑁是劉璋的「兄」。
劉璋的表字是季玉,也很難判斷他到底是老四還是老三……因為其他幾個都沒有留下表字。
劉焉過世之後,益州的官吏們討論要推舉劉焉的兒子繼承。
如果劉焉完全沒有「遺產」,是不可能有人會鳥他兒子的。
劉焉的最大遺產,就是東州兵。
接下來,我們就要進入千迴百轉的蜀道了。
東州兵是由來自荊州跟關中的難民組成,當時最主要的統帥,名叫龐羲。
龐羲原本也是朝廷官員,在李傕下手屠殺劉焉留在朝廷的族人時,龐羲秘密帶了不少人逃出長安,投奔成都。
遂得到劉焉家族的信任。
益州的統治變遷,跟孫策下江東基本上是同一個套路。
當地大族有當官的,拉攏;沒當官的,殺了沒收財產先。
這些財產不是劉焉孫策要拿來花差花差,最主要是分配給跟著他們的東州派跟淮泗派。
劉焉死時,東州派在益州已經有一定勢力,更重要的是,東州派有不少善於打仗的將領。
所以益州當地派系討論了一個計畫:讓劉焉比較沒用的兒子繼位。
這樣東州派不會感到威脅,而接下來要消滅劉焉家族勢力也比較容易。
於是乎,溫和仁愛的劉璋被推舉出來。哥哥劉瑁大概比較兇?
即使劉備要當漢中王,也得跟朝廷報備。
劉璋這個益州牧自然也需要有群臣聯名上表才行。
所以說,劉璋的繼任,是一個東州派跟益州派各自算計之下的共同利益連合。
相比之下,孫權那邊就沒這個問題,反正只是私人部曲領導,淮泗派自己說了算。
這份上表送到漢獻帝那邊,除了劉璋得封益州牧,表頭大老趙韙也得到了征東中郎將的職務。
漢靈帝時期,四方中郎將就是直屬車騎將軍的平亂副將,董卓跟皇甫嵩都曾經擔任過。
益州在京師之西,為什麼要封征東?
因為朝廷的命令是:請你們攻打劉表。
劉表從董卓當政開始,就是全中國最大的反朝廷基地。
而劉焉過世時,劉表更派出別駕前往益州,煽動叛亂攻擊劉璋。
這次叛亂中有個後來很出名的猛將,就是錦帆賊甘寧老師。
但東州兵還是扛下了這波叛亂,甘寧只得逃往荊州。
隨後朝廷詔書下來,劉璋便讓趙韙帶兵攻打荊州。
提這一段是要說明,東州猛將,實不在甘寧之下。
然而,劉璋的溫和懦弱,只是跟他不熟的人所看見的假象。
劉璋上任之後,跟張魯之間的溝通並不順暢。
張魯身為劉焉手下的元老,幾乎是關羽等級的前鋒,卻沒有參與到劉焉繼承人的計畫中,是一個肯定的引爆點。
在身邊大老們的建議下,劉璋決定殺掉張魯寄放在成都的家族人質,並且派出東州兵攻打張魯。
事實上,從巴蜀攻打漢中是十分困難的。
劉璋雖然殺伐果決,但這個決定畢竟是錯誤的。
相反的,漢中入蜀也是不易。可這些年來,張魯早已偷偷開通與巴地的往來。
於是龐羲就自請纓為巴西太守,進駐巴地抵抗張魯。
局勢就跟後來劉備對抗漢中曹操一模沒有兩樣。
接下來,各種史料都說龐羲專權,在巴西擁兵自重,並且放縱東州兵侵擾百姓。
於是劉璋通知原本負責攻打荊州的趙韙,轉頭消滅龐羲。
怎料趙韙打敗龐羲之後,卻不消停,直接就喊個劉璋無道,繼續進攻成都。
益州本土大族紛紛響應趙韙,劉璋只能退回成都,召集了剩餘的東州兵。
東州兵知道,生死全靠這一搏了,說什麼也要挺劉璋到底。
最終在東州兵的奮戰下,在江州斬殺了趙韙。
關於這場益州內亂持續多久,有哪些益州將領曾經參與過,其實是完全沒有畫面的。
大約只能肯定大概在建安初年展開,建安十二年之前結束掉。
對比起來,頂多只有吳懿是可能參加過這次內戰的「真東州派」。
內戰結束後,劉璋才開始加強任用非益州本土人士來掌管地方,也因此造就了劉備軍的切入口。
這些「後東州派」包括許靖、法正、李嚴等人,跟地方的結合並不緊密,也並沒有十分得到劉璋信任。
劉璋真正信任的,仍是以益州派和真東州派為主。
該是喊暫停的時候了。
乍看之下,益州內戰看起來有點複雜,其實跟建安八年江東大亂的結構非常相像。(請參閱:
【統一江東的最大功臣,凌操】)
孫權把自己的弟弟放在丹陽,而自身率領大軍出征。
等到內部一亂,孫權就打回來平亂。
江東內戰比較好懂是,吳史直接把叛亂的都打成山越。
事實上,就是消滅不服從的江東大族,並且重新整合淮泗派兵權的舉動。
當時孫權有太多兄弟叔伯都分掌淮泗派兵權。
益州內戰的情況很可能是一樣的。
劉璋跟龐羲知道,東州派跟益州本土有著矛盾衝突。
所以讓龐羲來當引子,誘出益州派不服的官員跟大族。
先借益州派的手,削去無法管束的部分東州兵。
重新整合東州兵之後,再跟願意配合的益州官員大族一起把叛軍消滅掉。
所以內戰過後,劉璋身邊就只會剩下願意效忠的人,不管是益州派還是東州派。
劉璋當時可沒有周瑜魯肅張昭這種等級的謀士……也導致整個狀況比孫權驚險很多。
但他還是完成了這個不可能的任務,讓益州變成一個統一的勢力。
當然,就像我並沒有實證可以證明,江東大亂是孫權軍的策略,頂多你可以發現,孫權在之前就埋了很多伏筆,讓大亂很快被敉平。
我也無法證明,劉璋是故意引蛇出洞,頂多我們可以知道,龐羲還是一路很滋潤的活到劉備當政。
可退一萬步說,如果劉璋軍沒有計畫,那麼劉璋軍的戰力,確實是一等一的強橫。
而且絕對不只東州兵。
像張任這種蜀地寒門將領,必然也是在這次益州內戰崛起的。
劉璋透過這次內戰,其實就打造出了新的派系。
對,我覺得在討論蜀漢政治勢力版圖時,拿東州派出來說嘴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真正的東州派在內戰後,兩個帶頭大老就變成了劉璋外戚。
李嚴法正孟達這些人,都是在內戰後才慢慢被劉璋提拔起來的新派系。
這點其實也證明了:劉璋對於政治派系鬥爭的敏感度很高,即使整合了舊派系,他還是會扶植黨外勢力。
孫權就沒有這個考量,導致後來他跟陸遜糾纏不下,真的把陸遜打死,勢力又全面崩盤的窘境。
劉璋只是沒有料到黨外勢力會賣國而已。
會沒料到這點,也表示劉璋對於國際局勢的關注度不夠。因為他一直擔心的都是張魯?
除了內戰謎團,劉璋所面對的張魯威脅也是個謎:為什麼他會在張魯受到曹操威脅的情況下,找來劉備要打張魯?
又為什麼劉備到了張魯附近,不動聲色了一年,劉璋也不管劉備?
我倒是有一個很簡易的腦補答案。
劉璋跟張魯根本沒有鬧翻,是演給舊益州派反對勢力看的。
張魯很可能就是劉璋預備的殺手,一旦狀況有變就會南下加入內戰的援軍。
那為什麼劉璋可以殺張魯的家人?
因為五斗米教的權力問題。
張魯他媽跟其他的家人,可能看張魯搞得有聲有色想要分一杯羹了。
事實上,張魯的妻與子,還有另一個聽話的張衛,都沒有被捲進這次屠殺中。
在這樣的前提下,劉璋邀請劉備來,本身也就是做為張魯的後援部隊。
所以劉備駐紮,可能完全是劉璋所派的任務。
但劉備想要脫離駐紮回荊州,劉璋就不能接受了。
這其實也說明了,張魯為什麼寧可降曹操也不降劉備。
好了,如果劉璋是一個算計如此深的人,為什麼最後他會選擇投降劉備?
當時劉備才圍成都不久,城內有精兵三萬,糧草充足,軍民一心。
大家都認為,劉璋要不就是懦弱,要不就是仁民愛物--至少他的投降書上是這麼寫的。
其實馬超傳已經寫出答案了。
超將兵徑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這不是陳壽獨家,魏國典略也有類似的記載。
備聞超至,喜曰:「我得益州矣。」為什麼馬超一來,劉璋就投降?因為一直以來,益州政權的秘密武器,不是益州兵也不是東州兵。
正是羌兵。
馬超出現在這裡,就等於宣告,已經不會再有援軍了。
正因為劉璋跟孫權一樣,是個算計到極深處的人,所以他不會去參加必死的賭局。
劉璋投降之後,就被劉備送往荊州。
不久,孫權打敗荊州的關羽,救出了劉璋,並安排劉璋待在長江往荊州的出口,繼續掛名益州牧跟劉備軍叫板。
其實多少有些效益。益州後來有些大族也為了劉璋鬧叛變,並且從交州投降吳國。
後來,劉璋跟劉備差不多同時過世,孫權讓劉璋的兒子繼任,移防到交州跟益州的交界,順便接受益州的降軍。
諸葛亮也知道,這是個麻煩。
某方面來說,南蠻不得不先處理掉,就是因為有個益州故主在旁邊。
七擒七縱孟獲之後,孔明順便去把劉璋的兒子抓了回來。
這個,不能縱了。
其實我個人覺得,什麼仁民愛物那種都是喇叭話。
劉璋施展手段平定益州,才是受到益州世家大族歡迎的根本原因。
而他會被評為懦弱之人,多少也是因為他跟孫權一樣,擅於判斷謀畫,不做沒有把握的事情。
孫權要是沒有打贏赤壁之戰,其實整體看起來也是個膽小鬼而已。
至於劉璋究竟是愚?是智?
就看你怎麼看他的這段人生了。
劉璋人生最失敗的地方,肯定就是接納了劉備。
但其實從益州內戰後,劉璋就對荊州大開方便之門,前面說了,他在扶植黨外勢力。
基本上跟他老爸之前培養東州兵沒有太大區別。
而劉備的到來,對劉璋而言,無疑是新版東州兵的速成版本:自己有訓練好的軍隊。
事實上,劉備軍本來也是全中國口碑第一的傭兵團沒錯。
只是混久了也想要一個自己的家。
劉璋最大的誤判,其實就只是張松而已。
一個益州派的別駕,卻選擇了賣國。
還好,現代的台灣人對於第一大黨中出了個叛徒,是很容易理解的。
所以我也不用多做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