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焉:成功是九分的運氣跟一分的努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哥哥爸爸真偉大,孫權曹丕劉禪都會唱。
在三國志裡面,更是有著許許多多爸爸很厲害,兒子當附記合併一傳的情況。

蜀書的第一篇,就是蜀漢拓荒父子檔,劉焉跟劉璋。

你想過為什麼蜀書的開頭如此不同嗎?
事實上,陳壽的體裁編輯術上,就是在告訴大家。
魏書,正史也,自太祖皇帝始。
蜀書,地方志也,自同時代拓荒軍閥始。
吳書,叛賊史也。孫堅可沒有治理過吳地。

即使是小學課本,我們那個年代提東漢末年也不能不提兩個人。
一是黃巾之亂的張角,二是建議給州牧兵權來壓制民變,導致後來軍閥割據的劉焉。

劉焉是荊州江夏人,本身是漢朝宗室。講得好像很厲害,其實沒那麼厲害。
首先呢,劉焉跟劉備一樣,並不是東漢劉秀的血脈,他們都是西漢時期的王室。
也就是說,對於當時的朝廷而言,這種根本一表三千里,遠親是也。

但東漢章帝的時期,各地劉姓諸侯王在那邊亂七八糟,漢章帝就親自下荊州巡狩,並且重新調整勢力。
劉焉的家族在這個時候,被從原來的魯王系分割出來。可見得算是親近東漢朝廷的一支。

可是呢,劉焉本身在這支家族中,又是偏支庶子,所以沒能留在自國作威作福,被送入朝廷擔任郎官。
劉焉是個一心向上的庶子,很快就加入了當時光祿大夫的祝恬門下。
拜好老師是那些年出頭的最佳法門,黃巾之亂展開才有打怪衝等這回事。

當時是漢桓帝,天下其實已經開始紛亂,到處有人叛變。
朝廷更是外戚當道。
劉焉選擇的老師,算是當時相當持重好名聲的大儒。

而隨著一場政變的平復,這位老師更攀上了三公之位。
劉焉要飛黃騰達了嗎?那可不。
一年後,老師就掛了。

一般人這時候就要跌落神壇了,但劉焉是很努力的。
劉焉以「為老師守喪」的名義,辭去了官職,隱居到京師附近的陽城山。
緊接著,打出了名師出高徒的招牌,開設了高徒補習班。

教學有成的劉焉,以一代宗師的名義,再次被三公所徵辟,從洛陽令到太守到州牧,一路爬上了九卿的位置。
然而,隨著黃巾之亂與西涼叛變,整個漢朝越來越亂,劉焉也逐漸感到不滿足。
即使掌握了朝廷的權力,也只是一個隨時會被扯下台的空頭老大。

劉焉展開了自己的規劃。
首先是建議朝廷加強州牧的權力,這當然不能隨便加強。
劉焉的說法是,可以讓沒有封國的能幹宗室來擔任州牧,可以保障忠誠,又沒有世襲難以管理的困擾,很棒吧?

於是,包含劉焉在內,劉表、劉虞等人都得到了州牧的地位。
原本劉焉的計畫,是前往交州來遠離朝廷,但這時侍中來找劉焉,說益州有天子之氣,他可以幫忙劉焉調往益州。
怎麼幫忙?

侍中哥哥跟皇帝說,益州刺史不繳稅,應該要派兵去打。
就推薦劉焉為監軍使者,領益州牧帶兵前往。

事實上,當時劉虞劉表都是單身赴任,憑著自己的本事搞定州郡。
而劉焉卻是有一支部隊讓他帶著去。

而侍中哥哥自然也屁顛顛的跟著去了。

到了益州,剛好有一群叛賊自稱天子,劉焉帶兵會合地方平亂,名聲更是咻一下的就竄起。
畢竟這種偏疆地方,你拿名士招牌出來是不值錢的。

劉焉一邊安撫百姓,一邊又偷偷連絡宗教分子。
其中有個張家,跟劉焉往來特別密切。劉焉很欣賞張家的兒子張魯,就撥給他一批兵馬,攻打漢中。
張魯把漢朝派來的官吏使者殺個乾淨,就插起了五斗米教的大旗,開始當教主。
而劉焉也就此表示,哎呀五斗米教斷絕益州跟朝廷的往來,我們只好不繳稅,開始自治了。

陳壽很少這麼明刀明槍的把陰謀歸在某個人頭上,但他完全相信,劉焉有著整套的益州稱帝計畫。

開始自治後,劉焉就找藉口誅殺原本益州的世家大族。
這時候,董卓進京了。

討董聯盟很快的崛起,劉焉藉此招兵買馬,但並沒有出兵的打算。
原本的益州官員查覺到不對勁,決定起兵對抗劉焉。

董卓也探知了益州的狀況,更派兵支援反抗劉焉的勢力,打算建立一個自己的外部盟友。
但沒有人知道,劉焉除了拉攏宗教人士,更偷偷與羌族結盟,順利擊破了所有的反對勢力。
同時,劉焉要求張魯大開方便之門,只要是從京師關中逃難而來的百姓名士,盡皆收容。

官員就還是照擋不誤。

而這些在董卓李傕之亂中,逃難來到益州的人們,被劉焉編組成一支額外的軍隊:東州兵。
所以我還是要嘴一下……其實所謂的東州派,在益州勢力中絕對是軍派。

事實上,劉焉招兵買馬,卻不加入董卓討伐戰,不僅僅是為了他個人的勢力發展。
劉焉有四個兒子,其中三個那時候都還在朝廷當官。
以董卓的性格,劉焉只要北上,肯定會收到兒子的首級。

董卓死後,劉焉更加相信天命在己,一邊打造天子所使用的器具,一邊派人去跟朝廷連絡,說自己年老病重,希望能讓他的兒子來益州接班,讓這裡成為天子的復興基地。
劉焉的小兒子劉璋事先收到訊息,便掌握時機上表給漢獻帝,說自己可以前去,說服父親帶兵上來拯救天子。
漢獻帝當然就准奏,讓劉璋下去益州了。

千萬不要以為劉焉只是打算先弄個兒子回來而已。

劉焉真的派兵勤皇了。
只是他沒有自己站出來跟李傕對著幹。

劉焉是派兵支援當時跟李傕吵架的馬騰。
說到底,真的要稱帝,劉焉還是得打回京師,找到漢獻帝來完成禪讓手續。

而劉璋的長子劉範,就是負責留在長安接應馬騰軍的。
不過任憑你劉焉一堆精彩謀劃計中計,別忘了三奇賈詡人在李傕軍。

結局就是劉範被捕,馬騰軍大敗。
劉焉在益州打造的器具,更被雷打中都燒毀了。

劉焉很努力,但是沒有運氣。

但他不氣餒,決定中止北上計畫,把根據地移往成都,進行長期抗戰。
再堅持八年日本鬼子就會投降了嘛。

不過才剛搬完家,劉焉就生病掛點了。

時間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對不走運的人就苛刻了點。

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劉焉的生平,跟劉備其實還頗相似。
雖然有王孫身分,但沒有太大幫助。
主要靠拜入好老師門下來崛起。

崛起之後輾轉地方經歷,終於得到朝廷重用,然後就從朝廷騙了一批兵馬跳出去自立了。
劉備比較苦逼一點,自立之後馬上被人家打爆,又花了近十年的時間重新成就勢力。

張魯其實就是劉焉的關羽。
劉備讓關羽來阻斷他的老闆孫權,劉焉則是用張魯來阻斷朝廷。
然後在益州發展勢力。

他們的好日子都沒有太久,一生都在奔波忙碌。

所以你說,劉焉努力了一輩子,到底給他兒子留下些什麼?
益州牧並不能世襲,劉焉的各種規劃也是付諸流水。

劉璋憑什麼能夠獨霸一方?
事實上,劉璋的成績單,比江東小霸王孫策更是亮眼。

且聽下回分解。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0會員
91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呂乂是什麼人呢? 是諸葛亮北伐時的漢中太守。 也是費禕擔任大將軍時的蜀漢尚書令。 有沒有覺得哪裡怪怪的? 漢中太守,不是魏延嗎? 蜀漢四相,孔明蔣琬、費禕董允,費禕不是應該配董允嗎? 如果你對於蜀漢的政治環境有興趣,就一起看下去吧。
許靖是誰? 劉備立為漢中王時的上表,開頭第二的大臣。 武頭馬超,文首許靖。 馬超本身擁有僅次於劉備的漢朝武官職,更是西涼戰神,曾經對抗過逆賊曹操的勇猛將軍。 然而,許靖所領僅僅是劉備左將軍下的長史,而且根本不是荊州派或元老派的一員。 憑什麼超越跟劉備出生入死的一眾夥伴? 這個人,究竟是何來歷?
一般都知道,劉備有個乾兒子劉封。 劉封本來不姓劉的,本名是不是封也不知道。 不過這個乾兒子,有87%的可能是諸葛亮要劉備收的。 而鳳雛龐統,也在入蜀之戰中,讓劉備收了另一個有實無名的乾兒子。 為什麼這幾篇都用龐統開頭?或許,英年早逝的龐統,也有一盤沒下完的棋。 那就之後再說了。
水鏡先生司馬徽,對於荊州來講,是個移民。 是個難民。 別無長處,只懂評士的他,只能去拜見荊州地頭蛇龐德公,看看能不能分點油水。 就這樣,開啟了一個傳奇……(我隨便講的)
劉備集團,在三國群雄割據中,是少數以「情感」為核心連結的團體。 不是利益。 但隨著劉備入主蜀漢,各式各樣的新人物加入了這個集團。 其中成就最高的,莫過於費禕。 事實上,費禕並不是諸葛亮的指定繼承人,他可是憑著自己的本事,一步步走上大位的……
關羽的子女,比趙雲張飛要來得多。 多到演義要說他的長子是收養來的,但是也不忘再幫他補一個回去。 從關羽跟張飛的子嗣中,我們或許能看出,那不存在於歷史中的桃園三結義,是如何誕生的……
呂乂是什麼人呢? 是諸葛亮北伐時的漢中太守。 也是費禕擔任大將軍時的蜀漢尚書令。 有沒有覺得哪裡怪怪的? 漢中太守,不是魏延嗎? 蜀漢四相,孔明蔣琬、費禕董允,費禕不是應該配董允嗎? 如果你對於蜀漢的政治環境有興趣,就一起看下去吧。
許靖是誰? 劉備立為漢中王時的上表,開頭第二的大臣。 武頭馬超,文首許靖。 馬超本身擁有僅次於劉備的漢朝武官職,更是西涼戰神,曾經對抗過逆賊曹操的勇猛將軍。 然而,許靖所領僅僅是劉備左將軍下的長史,而且根本不是荊州派或元老派的一員。 憑什麼超越跟劉備出生入死的一眾夥伴? 這個人,究竟是何來歷?
一般都知道,劉備有個乾兒子劉封。 劉封本來不姓劉的,本名是不是封也不知道。 不過這個乾兒子,有87%的可能是諸葛亮要劉備收的。 而鳳雛龐統,也在入蜀之戰中,讓劉備收了另一個有實無名的乾兒子。 為什麼這幾篇都用龐統開頭?或許,英年早逝的龐統,也有一盤沒下完的棋。 那就之後再說了。
水鏡先生司馬徽,對於荊州來講,是個移民。 是個難民。 別無長處,只懂評士的他,只能去拜見荊州地頭蛇龐德公,看看能不能分點油水。 就這樣,開啟了一個傳奇……(我隨便講的)
劉備集團,在三國群雄割據中,是少數以「情感」為核心連結的團體。 不是利益。 但隨著劉備入主蜀漢,各式各樣的新人物加入了這個集團。 其中成就最高的,莫過於費禕。 事實上,費禕並不是諸葛亮的指定繼承人,他可是憑著自己的本事,一步步走上大位的……
關羽的子女,比趙雲張飛要來得多。 多到演義要說他的長子是收養來的,但是也不忘再幫他補一個回去。 從關羽跟張飛的子嗣中,我們或許能看出,那不存在於歷史中的桃園三結義,是如何誕生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前言 柳宗元和劉禹錫等人的被貶謫與永貞革新的失敗息息相關。柳、劉兩人等年輕進士之所以熱情的參與此次革新,乃因確實是想為國家做點什麼,失敗的原因也不是他們不夠努力,不夠積極,也因此,如何看待柳、劉兩人?取決於如何看待永貞革新?柳、劉兩人貶謫後的表現,也可大概看出他們
Thumbnail
影響深遠的三國演義對劉禪形容為"扶不起的阿斗",然而實際上,劉禪在位40年的時間裡,沒有像演義描述的那麼昏庸,對蜀漢國力有所維繫。本文細述他的背景與主要決策,以及個人其政治以及軍事對策。
  距離劉騰穿越到修仙界的兩千年前。   此時修仙界的格局與後世大致相同:世俗層面有南夏、北燕、西河與東石這四大王朝相互制衡。修仙宗門和世家,則是以三大聖地為標竿,與世俗的四大王朝保持良好關係。   而在東石王朝與南夏王朝的交界處,有個名滿天下的東方世家,代代家主都至少是金丹巔峰的實力;當代家主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前言 葉嘉瑩(2008)在《葉嘉瑩說中晚唐詩》一書中,分析了柳宗元和劉禹錫處逆境時的不同。兩人的境遇其實相差不多,同年進士,都是一時之選,也一起致力於當時的政治改革工作,可惜不到一年就功敗垂成—主要原因是原有心於改革的皇帝突然不能視事,新皇帝受迫於宦官和藩鎮的壓
Thumbnail
漢高祖叫劉邦,呢樣嘢大家都知道,但係大家又知唔知出處係咩呢?大家可能覺得《史記》或者《漢書》有記載,其實唔係,我地睇下呢兩本書既記載。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沛豐邑中陽裏人,姓劉氏,字季。 《漢書.高帝紀》: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也,姓劉氏。 《史記》同《漢書》都係無記載漢高祖叫咩名,《漢書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在劉秀的權力改造後,雖然沒有絕對權威的「內朝官」了,但是在小皇帝不懂事,太后代為行使皇權的情況下,作為「太后皇權」的延伸,外戚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權重干政的現象。 89年竇憲打禿北匈奴的時候,和帝封了竇憲為大將軍,領大軍鎮涼州,然後外朝中大將軍的級別和待遇一躍變成了三公之上。 不過劉家的皇帝到了和
Thumbnail
在劉秀隗囂手寫情書兩年後,28年冬,馬援作為革命信使來到了洛陽,第一次見到了劉秀。 劉秀並沒有像公孫述那樣擺足了譜,而是親切握手交談,對馬援說:你遨遊於兩個皇帝之間辛苦了,今天見到你,真好。 馬援在此時說出了那句光武開國時代逼王之王的一句話:「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也,臣亦擇君矣。」 我去公孫述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前言 柳宗元和劉禹錫等人的被貶謫與永貞革新的失敗息息相關。柳、劉兩人等年輕進士之所以熱情的參與此次革新,乃因確實是想為國家做點什麼,失敗的原因也不是他們不夠努力,不夠積極,也因此,如何看待柳、劉兩人?取決於如何看待永貞革新?柳、劉兩人貶謫後的表現,也可大概看出他們
Thumbnail
影響深遠的三國演義對劉禪形容為"扶不起的阿斗",然而實際上,劉禪在位40年的時間裡,沒有像演義描述的那麼昏庸,對蜀漢國力有所維繫。本文細述他的背景與主要決策,以及個人其政治以及軍事對策。
  距離劉騰穿越到修仙界的兩千年前。   此時修仙界的格局與後世大致相同:世俗層面有南夏、北燕、西河與東石這四大王朝相互制衡。修仙宗門和世家,則是以三大聖地為標竿,與世俗的四大王朝保持良好關係。   而在東石王朝與南夏王朝的交界處,有個名滿天下的東方世家,代代家主都至少是金丹巔峰的實力;當代家主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前言 葉嘉瑩(2008)在《葉嘉瑩說中晚唐詩》一書中,分析了柳宗元和劉禹錫處逆境時的不同。兩人的境遇其實相差不多,同年進士,都是一時之選,也一起致力於當時的政治改革工作,可惜不到一年就功敗垂成—主要原因是原有心於改革的皇帝突然不能視事,新皇帝受迫於宦官和藩鎮的壓
Thumbnail
漢高祖叫劉邦,呢樣嘢大家都知道,但係大家又知唔知出處係咩呢?大家可能覺得《史記》或者《漢書》有記載,其實唔係,我地睇下呢兩本書既記載。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沛豐邑中陽裏人,姓劉氏,字季。 《漢書.高帝紀》: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也,姓劉氏。 《史記》同《漢書》都係無記載漢高祖叫咩名,《漢書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在劉秀的權力改造後,雖然沒有絕對權威的「內朝官」了,但是在小皇帝不懂事,太后代為行使皇權的情況下,作為「太后皇權」的延伸,外戚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權重干政的現象。 89年竇憲打禿北匈奴的時候,和帝封了竇憲為大將軍,領大軍鎮涼州,然後外朝中大將軍的級別和待遇一躍變成了三公之上。 不過劉家的皇帝到了和
Thumbnail
在劉秀隗囂手寫情書兩年後,28年冬,馬援作為革命信使來到了洛陽,第一次見到了劉秀。 劉秀並沒有像公孫述那樣擺足了譜,而是親切握手交談,對馬援說:你遨遊於兩個皇帝之間辛苦了,今天見到你,真好。 馬援在此時說出了那句光武開國時代逼王之王的一句話:「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也,臣亦擇君矣。」 我去公孫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