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影評 - 《北韓諜戰》

偽影評 - 《北韓諜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近日一套內地電影《長津湖》上映,勾起了1950年的一場所謂「抗美援朝」的翻炒討論。兩韓自二戰結束後被劃分成兩個政治陣營,由不同的代理人進行不同的操控,經歷了不少生靈塗炭之事件,雙方分治至今時今日,關係常有起伏。

大韓民國總統文在寅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勞動黨委員長在平壤進行第五次的首腦會談後,並發表了《平壤共同宣言》以及《旨在履行歷史性的板門店宣言的軍事領域協議書》,是近廿多年來關係的一大突破。金正恩元帥除送了一對約一歲大雌雄豐山犬了文在寅總統外,兩韓邊界亦開始移除了非軍事區的地雷和爆炸物品。似乎我們看到了戰爭的風險比起幾年前的劍拔弩張的情境一下了冷卻了,直至2020年南韓被縱容脫北者向北韓散發反朝傳單而一度僵持,但在2021雙方又再恢復對話。

raw-image

正如香港的立法會議員容海恩說「我覺得議會內外都不應該牽涉太多政治」,政治的事我如斯小市民實在無話可說。可是對於號稱在南韓大賣的真人真事改篇的電影《北韓諜戰》就不能不看,除了是韓近年風席捲世界,加上我曾說過要在金氏家族當政的年頭要往北韓旅遊,因此我不得不抽時間於上映的第一天就往欣賞這神秘的間諜片。

raw-image

電影的背景發生於上世紀九十年代金冰三和金大中兩屆總統選舉期間,當時南韓民眾正活在北朝鮮的核彈威脅,由黃政民演活綽號「黑金星」的特務朴采瑞,以國家安全計畫局的身份於北京扮作商人,接觸韓裔中國物理學家,輾轉認識了北朝鮮的官員,慢慢打入北朝鮮,更以指廣告之名展開窺探任務。

電影沒有令人驚心動魄的片段,就算任何的追捕,只是見到不同的深暗畫面,但卻令觀眾醉心於各人的複雜情感世界。一部南韓的電影,沒有把金氏皇朝妖魔化,反而南韓的畫面拍得特別陰暗,北朝鮮的片段又顯得很光明。這齣電影讓大家體驗了政治的爾虞我詐,南韓的執政黨利用民眾的恐懼去影響大選之外,竟然買通北朝鮮發起炮戰,金正日更覺得這是幫南韓人一把的舉動罷了。

raw-image

政治上有時表面上大家左右敵我分明,但究竟是鏡頭上的舉動,還是私底下大家能各自合作,著實天曉得。記得有一次我負責一項就職其禮,其中一名委員是立法會激進派的議員,主禮是當年的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我的頭頭問我那議員會否在席間生事,以我當時穿梭些小政界的認識,我大膽同頭目說「沒有記者,尊貴議員唔會攪事的。」其實政治有時都係做場戲罷了。其實就算北朝鮮內,以為已經被洗腦的幹部,也出現了良善的思維,反觀理應較民主的國度,國會議員也活像一堆蛆蟲罷了。

不過,在政治世界中,誰是主角、誰是編劇,往往都說不清,你以為自己運籌帷幄,但你卻是別人眼中的旗子,正如金正日貴為勞動黨總書記,當日「引狼入室」的就是其後被傳給金正恩犬決的姑丈張成澤。在「黑金星」案中,就被傳他是因為為了營救在中國欠債的姪兒而上了朴采瑞的圈套,老老實實,圈套是誰設的沒有誰說得清。就算南北韓的廣告外交,千萬不要以為南韓是勝利者,誰敢說北朝鮮不想這回事的出現麽?

當然,到今時今日的平靜,是否真的邁向和平,可能連天主也未能說個明白。執筆至此,惟有用一片由綽號北韓旅人的黃冠麟帶我的面膜和渴著北朝鮮的啤酒來笑看風雲吧。


(本文寫於2018年,並於2021年11月修改重新刊登)

avatar-img
便俄尼的沙龍
10會員
43內容數
一個在地球一角的小公民,放眼世界的時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便俄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焚城》作為香港首部以核輻射危機為主題的災難電影,不僅在技術層面上展示了本地電影工業的突破,更以深刻的社會描摹帶出對政策、政治及團結精神的反思。由劉德華、莫文蔚、謝君豪等演員主演,這部電影以輻射洩漏的危機為背景,勾勒出政府的應變、前線消防員的英勇事蹟,以及市民面對災難時的各種抉擇。《焚城》不僅是
韓國電影《12.12:首爾之春》(서울의봄) 以1979年12月12日全斗煥發動軍事政變為核心,展現了韓國軍人干政的歷史陰影。然而,隨著2024年12月韓國戒嚴事件的爆發,這部電影不僅是對過去政治動盪的回溯,更成為了對當代韓國政治現狀的一面鏡子。兩者之間的對比,揭示了歷史的迴圈與民主化進程的脆弱
近年香港有不少改篇自真實故事的電影上映,其中由劉青雲和谷祖琳主演的《爸爸》是改編自2010年香港的一宗倫常慘劇,導演翁子光以沉重的筆觸刻畫了劉青雲飾演的父親阮永年在家庭悲劇後的心理狀態與情感掙扎。這部電影並非傳統的奇案片,而是一部以情感為核心的作品,通過非線性敘事方式,帶領觀眾深入探索家庭的愛與傷痛
《焚城》作為香港首部以核輻射危機為主題的災難電影,不僅在技術層面上展示了本地電影工業的突破,更以深刻的社會描摹帶出對政策、政治及團結精神的反思。由劉德華、莫文蔚、謝君豪等演員主演,這部電影以輻射洩漏的危機為背景,勾勒出政府的應變、前線消防員的英勇事蹟,以及市民面對災難時的各種抉擇。《焚城》不僅是
韓國電影《12.12:首爾之春》(서울의봄) 以1979年12月12日全斗煥發動軍事政變為核心,展現了韓國軍人干政的歷史陰影。然而,隨著2024年12月韓國戒嚴事件的爆發,這部電影不僅是對過去政治動盪的回溯,更成為了對當代韓國政治現狀的一面鏡子。兩者之間的對比,揭示了歷史的迴圈與民主化進程的脆弱
近年香港有不少改篇自真實故事的電影上映,其中由劉青雲和谷祖琳主演的《爸爸》是改編自2010年香港的一宗倫常慘劇,導演翁子光以沉重的筆觸刻畫了劉青雲飾演的父親阮永年在家庭悲劇後的心理狀態與情感掙扎。這部電影並非傳統的奇案片,而是一部以情感為核心的作品,通過非線性敘事方式,帶領觀眾深入探索家庭的愛與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