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辯護人:國家和政府不是一回事

2020/11/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The Attorney: patriotism towards the government is far astray from it towards the country
❤ 共賞影友:喜歡社會議題、喜歡強烈的劇情衝擊、喜歡近代史、喜歡宋康昊
這是一部幾乎完全根據史實改編的電影,連飯館裡欠飯錢的細節都是演出南韓前總統盧武鉉的真實經歷。故事除了盧武鉉的發跡史,就是對 1981 年時,纏訟六個月的釜林事件細細陳述。
韓國民主化最重要的一道疤,是 1980 年的光州運動。〈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這部電影把這場運動側寫得非常好,簡直可以做為〈正義辯護人〉的前傳,而且主角一樣是影帝宋康昊,就算聯映都是合理的。
但這些事件真正背景中的背景,可以說是 1950 到 1953,發生在朝鮮半島的韓戰。在 1950 年底,朝鮮半島除了最東南的釜山一隅,都成為共產勢力佔領區,離北緯38 °線極近的漢城(首爾舊稱),也在戰線前後推進的過程中被反覆蹂躪。做為一個堅不撤退的國都,南韓在多次遷都爭議中,始終選擇把首都留在戰線的前方,而不是國土中央。由此可以想見中央政府對共產的高度緊張和深惡痛絕。在韓戰後,美軍勢力深入整個東亞協防,二戰後的日本也只被允許有自衛隊。當北韓作為幾乎是全國軍民唯一假想敵時,對共產主義的全體仇恨,做為中華民國政權領土上的居民,應該沒那麼難以想像。1981 的釜林事件,離韓戰還不到一代人,集體記憶猶新。
電影中出現許多完全真實的資訊,包括新聞中的總統名稱全斗煥,正是前總統本名。戰後軍政府專權的白色恐怖,如果讀過二二八的台灣人不懂,南韓在東亞就沒有知音了。本片的背景正是全斗煥政府在 1979 年底在西北方的首爾襲奪總統職位、1980 年五月在西南方的窮鄉僻壤光州事件爆發,於是 1981 年在東南隅的釜山,發生了警察突襲讀書會、逮補學生的釜林事件。
事件的始末、人物的鋪陳、情感的堆疊,電影都交代得非常好,本文只要把相關的近代史補足,就幾乎大功告成。唯一在影前值得另外為讀者一提的是:把政府錯認為國家,是本片要提醒所有被統治者的人類思考誤區。
左圖是盧武鉉總統的舊照,劇中會複製這個場景,讓演員穿上同一件衣服。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40會員
210內容數
麟左馬,旅美台灣小說家,主要寫科幻跟推理。 通常以探戈DJ和製鞋業者的身份出現,身兼舞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