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期不定額,報酬率不一定會比較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常常有人會說:不定期不定額,報酬率會比較好,這其實也是一種投資行為偏誤。
首先、它不曾被大量回測分析過,所以連成立與否都是問號。

第二、既然不定期不定額,觸發交易的條件就會受人為主觀影響,想要每次都再現同樣的結果,就變的不容易。

第三、以訊號取樣與還原的觀念來看,譬如:錄音與放音。就算取樣率不高,在還原時也不會失真原訊號想表達的旋律,例如音樂,44.1k與96k取樣率其實都能確實讓你聽清楚音樂旋律。

「取樣率」就像定期定額周期,所以就算拉長定期定額的購買週期,只要你周期是盡可能固定,那短周期與長周期最終的平均成本就不會相差太多,因為取樣率固定了,所以取平均時就不會失真平均值(均價)。

但是如果取樣頻率隨意改變,錄下的音頻訊號肯定會失真變調,那就沒辦法還原本的旋律訊號。這樣就代表你與大盤報酬相比是失真的。

然而在一個以買進並持有的策略下,越早將資金投入指數型ETF,在統計上已被證明報酬率是最高的。

而不定期不定額只會更容易讓投資人持有更高的現金百分比,這種投資方法只要大量回測,肯定也會出現80%以上輸大盤、20%不到贏大盤的結果。

主因還是「不定期不定額」不是一種機械化的投資策略,人為主觀的投資判斷,就意味著“投資失誤”會隨機出現在使用此方法的全體投資人,結果將會呈現常態分佈。

但是因為有了「失真與失誤」,最終一定會讓多數使用此方法的投資人輸給大盤,而且主觀的判斷無法在事後被量化檢討並調整。

這種投資方法充其只能說是一種沒被檢驗過「投資偏方」,如果拿來作為正式的投資建議,聽信的散戶投資人只能自求多服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603會員
287內容數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2024/11/25
你不用急著反駁這些話,其實這題我稱它為“財務現況心理測驗”,我猜你想說的其實大多是你現在遇到的困境,當你覺得多出“月配息5萬”,然後不用“上班就會過的很好,因為....”,你說的一切也正好是你的煩惱。 可是你知道的,辯論工作賺5萬或是月配息5萬是不能解決你現在問題的,所以問題還是你要怎麽達成這個財
Thumbnail
2024/11/25
你不用急著反駁這些話,其實這題我稱它為“財務現況心理測驗”,我猜你想說的其實大多是你現在遇到的困境,當你覺得多出“月配息5萬”,然後不用“上班就會過的很好,因為....”,你說的一切也正好是你的煩惱。 可是你知道的,辯論工作賺5萬或是月配息5萬是不能解決你現在問題的,所以問題還是你要怎麽達成這個財
Thumbnail
2024/11/20
指數化投資者經常提醒大家要「被動指數投資、主動經營人生」,特別是提醒那些本業發展前景比較受限的族群,使用指數化投資後要努力精進本職學能。 可是很奇怪的是,有一些人竟然在帶風向說「指數仔亂推薦小資族只要願意指數化投資,就可以財務自由了」。指數仔的圈子裡根本沒有這樣的說法,你們不要再瞎掰了。 真
Thumbnail
2024/11/20
指數化投資者經常提醒大家要「被動指數投資、主動經營人生」,特別是提醒那些本業發展前景比較受限的族群,使用指數化投資後要努力精進本職學能。 可是很奇怪的是,有一些人竟然在帶風向說「指數仔亂推薦小資族只要願意指數化投資,就可以財務自由了」。指數仔的圈子裡根本沒有這樣的說法,你們不要再瞎掰了。 真
Thumbnail
2024/07/29
昨天代領紀念品的大姐問我「幾年前就聽你在進行指數化投資,現在是不是財富自由了?」我就很好奇的問她,你覺得什麽是財務自由?有錢後不用上班然後整天遊山玩水曬美照與自拍嗎?或是有錢後不用上班跑去當義工?還是有錢後不用工作勇敢去追夢?總之,財務自由好像就是: 1、有錢後不用上班, 2、去作自己喜歡的事, 3
2024/07/29
昨天代領紀念品的大姐問我「幾年前就聽你在進行指數化投資,現在是不是財富自由了?」我就很好奇的問她,你覺得什麽是財務自由?有錢後不用上班然後整天遊山玩水曬美照與自拍嗎?或是有錢後不用上班跑去當義工?還是有錢後不用工作勇敢去追夢?總之,財務自由好像就是: 1、有錢後不用上班, 2、去作自己喜歡的事, 3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累積報酬率計算】【投資報酬率比大盤低就買大盤嗎?常見的迷思】我看PTT很多人投資半年報,在跟大盤比績效的時候,會有一個常見的問題,風險不一致,風險的基準點不同,XX比雞腿。 舉個例子一個投資人,股票只買0050,但只有80%的投資金買0050,另外20%是現金部位,整體投資金的績效還是落後大盤,這
Thumbnail
【累積報酬率計算】【投資報酬率比大盤低就買大盤嗎?常見的迷思】我看PTT很多人投資半年報,在跟大盤比績效的時候,會有一個常見的問題,風險不一致,風險的基準點不同,XX比雞腿。 舉個例子一個投資人,股票只買0050,但只有80%的投資金買0050,另外20%是現金部位,整體投資金的績效還是落後大盤,這
Thumbnail
在做完預算之後 也來評估一下投資績效 投資績效評估也不用像我下面寫得那麼複雜 只要打開你的對帳單 數字就會告訴答案了。 但我想探討的 不是單純那個交易軟體上面的那個報酬率數字而已。 我想檢證的是 在引入我的投資邏輯後 如果當時是做了不同的選擇後,現在會是如呵? 所以就會有what if情境跑出來 就
Thumbnail
在做完預算之後 也來評估一下投資績效 投資績效評估也不用像我下面寫得那麼複雜 只要打開你的對帳單 數字就會告訴答案了。 但我想探討的 不是單純那個交易軟體上面的那個報酬率數字而已。 我想檢證的是 在引入我的投資邏輯後 如果當時是做了不同的選擇後,現在會是如呵? 所以就會有what if情境跑出來 就
Thumbnail
最近在網路看到有人在問,$請問,以存股的角度每年獲利有5%, 但是現在已經獲利到50%你們會繼續存股,還是獲利出單$ 討論很熱烈,有人說獲利了結,賣了,有人說繼續放著,不要賣,那你覺得呢? 今天就來研究一下,為什麼會產生這問題,首先,發問者,是以存股的角度 來化解這種不安,否則就無法操作了。
Thumbnail
最近在網路看到有人在問,$請問,以存股的角度每年獲利有5%, 但是現在已經獲利到50%你們會繼續存股,還是獲利出單$ 討論很熱烈,有人說獲利了結,賣了,有人說繼續放著,不要賣,那你覺得呢? 今天就來研究一下,為什麼會產生這問題,首先,發問者,是以存股的角度 來化解這種不安,否則就無法操作了。
Thumbnail
當全世界各種股票指數不斷創新高之際,談一個指數化投資的基本觀念,當價差投資人或是股息投資人看到這樣的創新高時,或許會覺得: 上漲時這不過是帳面數字(持有現金也只是個數字,不是嗎?)或是下跌時,你就笑不出來了。其實我們的投資觀念是這樣的想的:
Thumbnail
當全世界各種股票指數不斷創新高之際,談一個指數化投資的基本觀念,當價差投資人或是股息投資人看到這樣的創新高時,或許會覺得: 上漲時這不過是帳面數字(持有現金也只是個數字,不是嗎?)或是下跌時,你就笑不出來了。其實我們的投資觀念是這樣的想的:
Thumbnail
一般常見的投資失利情況是:抱著虧損的股票,持續套牢而擴大虧損,卻賣掉獲利的股票,這種現象並非來自於外在情勢風險所致,風險並不來自於外在股價是否偏高或市場過熱的問題,而是來自於投資人自身主觀想法所造成。
Thumbnail
一般常見的投資失利情況是:抱著虧損的股票,持續套牢而擴大虧損,卻賣掉獲利的股票,這種現象並非來自於外在情勢風險所致,風險並不來自於外在股價是否偏高或市場過熱的問題,而是來自於投資人自身主觀想法所造成。
Thumbnail
歷史顯示股市長期總是可以持續創高,提供優於其他資產的報酬,但另一方面,歷史也顯示,在得到優異的報酬之前,總有許多波折與來回震盪,而多數人會因波動過程的恐慌氣氛而殺低賣股票。
Thumbnail
歷史顯示股市長期總是可以持續創高,提供優於其他資產的報酬,但另一方面,歷史也顯示,在得到優異的報酬之前,總有許多波折與來回震盪,而多數人會因波動過程的恐慌氣氛而殺低賣股票。
Thumbnail
噪音會在市場最樂觀或恐慌時出現,而那是市場心理情緒所建構的預期,忘記理性評估所形成的看法,最常見的現象就是不斷上看更高的目標價,即使股價已經偏高,仍可以編織出更看好的理由
Thumbnail
噪音會在市場最樂觀或恐慌時出現,而那是市場心理情緒所建構的預期,忘記理性評估所形成的看法,最常見的現象就是不斷上看更高的目標價,即使股價已經偏高,仍可以編織出更看好的理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