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末,Youtube上出現專業化(分眾+學習型)的趨勢,像是投資理財、水電、法律等,這些內容本身就具備實用性及專業門檻,在內容創作上成為創作者一條獨特的路線,之前的文章可以參考下方的延伸閱讀。
為了讓大家快速能知道2021年的榜單大概在講什麼,以下節錄部分的內容給大家看,詳細資訊請參考
Google台灣-官方部落格,其他我就不再多做贅述。。
又到了一年一度公布 YouTube 台灣 2021 年度影片排行榜的時刻了!今年我們揭曉包括「熱門影片」[1]、「熱門音樂影片」[2]、「熱門創作者」[3]、「快速竄升創作者」[4] 在內的四個榜單,並從中發現有更多的動漫和遊戲電競等 ACG 內容上榜,滿足台灣觀眾日益分眾化的娛樂需求,同時我們也看到台灣觀眾在疫情嚴峻期間利用較長的在家時間從 YouTube 獲得新知、療癒和個人啟發。
今年的「熱門影片」排行榜反映出人們在疫情期間對療癒舒壓、啟發人心的影片內容,以及時事議題類型的影片深感興趣,像是《天竺鼠車車》、《一根管都不准插!她拒絕死亡全餐捍衛癌末夫善終權》以及《對不起》和《欸!萊豬》都獲得使用者的關注和歡迎;創作者「玲玲微電影」以多語言標題記錄中正紀念堂禮兵陣仗,成功接觸到更廣泛的使用者目光。
此外,我們也看到集結藝人和多位平台創作者的影片,不論是網路綜藝節目木曜4超玩傾心製作的 YARTIST 全明星運動大會,以及「見習網美小吳」與知名歌手楊丞琳合作拍攝的假試鏡整人企劃,都創造極大的社群討論熱度。
2021年的榜單,熱門內容大概可以歸結成三個關鍵字:
#療癒心理
療癒心理的部分算是這個世代一直反覆出現的關鍵字,這個趨勢也同樣出現在博客來年度熱門書單裡面,在眾多書籍中療癒心理、個人心靈、自我成長三大類成了現下人們追求的一個領域。
#新知時事
在社群上有迷因時事的梗圖,而在Youtube上也是類似,不管是
STR薩泰爾製作的博恩夜夜秀、狗屎寫手,又或是以分析事件的
志祺七七為主,多次都可以看到出現在當日熱門影片的排行榜上,另外的常勝軍就是政論節目,但因為凡扯到政治,向來都是流量的保證,所以就暫且歸在另一個類別。
#企劃型節目
高經費不等於高流量的保證,但高經費可以讓創作者更有機會,擺脫時空間、器材、人力上的限制,創造出與平時不同的影片。最明顯的案例就是實境節目的出現。無論是由麥卡貝主辦的YARTIST全明星運動大會,又或是由三立及台視聯播的
全明星運動會都是類似的例子。
我認為,這三個關鍵字很值得給接下來想要切入Youtube平台的創作者或廠商思考,畢竟Youtube目前已經進入一個相對競爭的環境,如果要搶下一席之地,善用這個年度的大趨勢,會是一個不錯的參考。
談完2021年的榜單,接著要來說,2022年的Youtube可能的發展方向,一樣我將它歸納成三個方向,雖然拆開來,但每一個其實都會互相影響。我認為2022年可能會出現這三個趨勢:(1)大型企劃影片增加(2)藝人創作者更深度的合作(3)跨界內容普及。
一、大型企劃影片增加
從2021年的榜單上,會發現YARTIST全明星運動大會、博恩夜夜秀、走鐘獎,這種大型節目企劃的影片,無論是在討論度、觀看數以及知名度上都獲得非常好的成效,同上述所說,高經費雖然不是高流量的保證,但比起個人創作,大型節目企劃擁有更多的資源,在場景、卡司、拍攝各個層面上,都能夠突破個人或是小型創作的限制,也可以透過不同卡司之間的互相加持,創造更大的熱度。
不只是上面提到的這兩個節目,《全明星運動會》、《菱格世代DD52》、《聲林之王》這類實境節目都是很好的案例,不過相比原生網路的創作者,這類的實境選秀節目,目前仍是有以把Youtube當成其中一個觀看管道,加入互動機制創造參與,這點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
或許接下來我們可以期待,有更多不同合作或企劃的可能性。
二、藝人創作者深度合作,創造新話題
當有規模的企劃影片慢慢被接受後,藝人與創作者之間能夠合作內容或許就有拓展的空間。現行的模式,藝人明星主要是在宣傳期,現身於各大Youtuber的影片中,影片的內容主導權主要是掌握在創作者手中,因為對於粉絲們的喜好及接受程度,創作者還是更為瞭解,創作者考量來賓的屬性以及自己的創作路線,再進行內容的提案和製作。
但從小吳和楊丞琳合作的影片中會發現,當影片的內容或是嘉賓能夠破除一般的製作方法,加入特定情境或主題,帶給觀眾驚喜或是新鮮感,能創造的宣傳效果是非常不錯的,相信無論是對於創作者,又或是對於來宣傳的藝人明星,都會是正面的幫助。
另一個關鍵的因素是,有越來越多的藝人明星,開始發展自己的Youtube頻道,也有許多人經營起來有聲有色,雖然相比已經成熟的創作者來說,不見得能達到與之並肩的訂閱數及流量,但如果能夠提供不同的內容及觀點,相信在合作上也不會到乏人問津。
三、邊界模糊,創作者跨界嘗鮮
過去,個人創作者最常合作的方式是用feat,意即我去你的頻道拍一支,你也在我的頻道拍一支,透過不同客群的交錯,創造出更大的效益。在個人風格林立且競爭者不算多的情況下,這個方式成為一個很好快速累積粉絲的方式。
然而,在現在的環境中,流量池逐漸穩定下來,不常用的應該也都離開了,喜歡看Youtube的也就是那群人了,在幾次互相feat之下,各創作者的觀眾也進入一種動態穩定的狀況。
近年來,大型創作者嘗試將自有流量變現,拓張事業體,一方面多角發展,另一方面減少Youtube對創作及生計的影響,像是滴妹的《再睡五分鐘》、你這週要幹嘛的《nininono》、古娃娃的《WA!COOKIES》、魚乾的《魚乾的魚干》,這個現象暫且稱它為影響力經濟。
影像力經濟的出現,讓創作者踏入另一個陌生的領域,在摸索的過程中,自然地就會成為創作的題材之一,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內容也有別於其他小型創作者的題材,達到一定程度的護城河效果。
這類跨界的內容,在未來勢必會成為顯學,一來是創作者們都希望擺脫單一業配為主要收入的困境,二來是長時間下來,創作者的定位相對固定,觀眾自然會少了新鮮感,為了滿足觀眾的喜好,在有能力的狀況下,創作者們自然會進行各種不同的嘗試。
做個結論吧
總結來說,2022年以後的Youtube,應該還會是網路影音主流的平台,然而在娛樂題材眾多的情況下,除非是非常有特色的風格或節目內容,不然競爭依舊會是非常激烈,學習新知及療癒心理這兩個層面,我認為還是非常有發展的空間。
隨著Youtube的持續發展,只要有越來越多可循的案例,相信還是會有許多媒體切入這個平台,就一起拭目以待,看還會有什麼樣的內容出現在平台上。
,像這樣大型節目企劃的影片
最一開始,Youtube創作者在製作影片時,因為有別於傳統電視節目的製作流程,創造出一種全新不同的風格,也有人認為是更「真實」的影片。
隨著越來越多創作者的加入,平台上影片大量被上傳,觀眾對於影片的要求越來越高,無論是在題材、拍攝、剪輯都是如此。這些真實性高的影片,逐漸演變成講求「個人風格」的影片,但隨著眾多的個人出現,這些個人特色又有些被淹沒在市場裡,最後會走向大則恆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