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民調對選民投票到底有沒有影響?雖然有許多研究認為發布民調對排名前面的人有幫助,但因為現實上永遠無法證實,也有一些心理學家不認同。也確實,每個國家的選舉制度、民情、候選人個人條件、政黨競合等等都不一樣,所以發布民調帶來的影響也會不同。

接下來這個丹麥研究,則是從民調累積呈現的「方向」來分析,認為在投票的跟風效應裡,排名不是絕對的,上升或下降的趨勢,也會影響選民的投票意向。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丹麥的選制是趨向比例代表制,所以投給小黨的票不會白費,除非這小黨萎縮到無法參與分配席次。
這研究蒐集的名單來自一個可以反應丹麥真實人口分布的網路資料庫,從中抽樣6941人。研究時間在二〇一四年一月十日到二十八日,有3011人完成整個研究過程。43.4 %的回應率,在這類研究設計裡算是很好了。
參與研究的人分為五組。控制組什麼文章都沒看,直接調查支持的政黨。其他四組會先閱讀一篇關於選舉的虛構新聞,格式比照正式的新聞網站。網站上會有計時程式,確定受測者有停留在這篇短文一段時間。之後要回答的問卷題目裡也會檢驗受測者是否有認真看完短文。
這四組看到的虛構新聞,內容分別是「某大黨近期民調上升5%」「某大黨近期民調下降5%」「某小黨近期民調上升2%」「某小黨近期民調下降2%」。
在看完虛構新聞之後做出的調查,跟控制組比,有清楚的方向性:看到「大黨民調上升」「小黨民調上升」新聞的人,對「上升的黨」的支持都明顯增加。看到「大黨民調下降」「小黨民調下降」新聞的人,對「下降的黨」的支持度也都減少,但減少的幅度沒有那麼大。
也就是說,「民調上升」的新聞,會比「民調下降」的新聞,更能帶來「正向的跟風效應」。「負向的跟風效應」相對來說,就沒有那麼明顯。也就是說,假設控制組的支持者是「鐵票」,正向民調吸引意志不堅定的跟風者投靠的力道,會大於負向民調讓原本支持者放棄的能量。
如果我們比較同一政黨「看到正向民調新聞」與「看到負向民調新聞」的支持度差異,其實是很可觀的。研究裡的大黨支持度一來一往是差了5.7%,而這個大黨在控制組的支持度也不過是17%左右。在丹麥選制裡,這是10個國會議員席次的差距。
所以這也難怪,在民調封關前,常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民調發布,有一些是不嚴謹的網路民調。正向、負向的民調新聞,對選民投票意志有這麼大的影響,也就會讓人臆測居於劣勢的候選人,會有動機弄出「我們民調正在回升」的新聞,就算贏不了,至少不要讓投票結果崩盤。
本文主要引用文獻:
How are Voters Influenced by Opinion Polls? The Effect of Polls on Voting Behavior and Party Sympathy













